“我認識兩位科學家,一位把團隊所有成果都署上自己的名字,學生們都沒有從事原創工作的積極性,另一位是已經功成名就,真心想提攜后人,團隊成員之間還有署名權相贈。你是哪一種科學家?”在6月9日下午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學習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一名中科院院士提出了這個問題,引發了與會院士的深思:究竟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名好科學家、好院士? 在院士們看來,切實做好科技創新是他們最主要的職責所在。習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上強調:“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擔當、勇于超越、找準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于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院士們認為,這是對中國廣大科技人員極大的號召和激勵,發展的重任已經交給科研工作者,特別是院士群體。中科院院士楊學軍認為,如何進行原始創新是擺在院士們面前的問題。“我認為,進行原始創新,必須......閱讀全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臻強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整體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伴隨著來自國內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說,我國的人才環境已經出現了一種“新常態”。 那么,這種新常態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對這種“新常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科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對我國教育和人才問題的深深憂慮。 在此間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很多白發皓首的院士們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他們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體力行、提攜后進,更對我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提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對我國教育和人才問題的深深憂慮。 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很多白發皓首的院士們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他們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體力行、提攜后進,更對我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很多思考和建議
未來5年將引進培養近萬名優秀人才 9月1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啟動實施“中國科學院人才培養引進系統工程”。據了解,作為國家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高地,中國科學院計劃在未來5年里,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支持領軍人才600名,引進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600名,培
許多例子說明,我們過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曾經起步較早,但最后又落在國外的后面。所以要認真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安排好有關的研究工作,還應總結反思一下幾起幾落的教訓。沒有政策的連續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復復是難以征戰“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夠受重視、能不能夠發揮重要作
編者按:1994年,中國科學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旨在吸引一批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20年過去了,這項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當前中國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教育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 “人才興糧”的實施意見 國糧發〔2018〕8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員會、糧食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河南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江南
各位院士,同志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在此召開2011年當選院士證書頒發儀式暨座談會,期望通過新當選院士簽署承諾書并舉行莊嚴的頒發院士證書儀式,切實增強新當選院士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首先,我代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對各位新當選院士表示誠摯的祝賀,歡迎大家加入中國科學院學部這個大家
隨著2018年6月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高校的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培養一流的本科生既是“雙一流”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根本任務。 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獲得者是目前學術界知名度較高的高層次人才,這些學者的培養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所高校的本科教育水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連日來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
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創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連日來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連日來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
11月28日,2017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為新當選院士頒發院士證書并發表講話。 白春禮轉達了國家領導人對新當選院士的祝賀,并代表中科院和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歡迎大家加入中科院學部大家庭。他在講話中提出,黨的十九大擘畫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特別是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時候都更為迫切。作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能否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否踏上歷史的巨浪滾滾向前? 在深入總結高校自主招生
摘要:《計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山西省將緊緊圍繞高質量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全省企事業單位(含中央在晉單位與非公有制單位)遴選15名左右在科學技術領域作出系統性、創造性貢獻,或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創造性貢獻的高端領軍人才,作為院士后備人選進行重點培養。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
科學家缺乏得力助手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出現了高端技能型人才荒。”9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總工程師林尊琪在寧波參加兩院院士職校行暨浙江省重點地市職業院校改革和發展座談會時語出驚人。 林院士講述了一個故事——他的團隊在工作中要使用一種面積在0.5平方米以上、重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奮進,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讓我們再次深切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對包括廣大院士在內的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深切感受到新時代國家發展對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深切感受到我們科技工作者肩負的重
中山市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人才引進激勵政策 是人才,不妨到中山走一走,這里肯定有你施展才華 的舞臺;是精 英,不妨到中山安家創業,這里有優厚的待遇吸引你。為 了顯示"聚 才"的 力度 和決 心,中山市財 政擬每年撥付至少1500萬元(上不封頂)的 人才專項基金,用于培養、引進、激勵人才。這
近年來,中央、部門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人才計劃管理辦法,在服務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如“政出多門”“帽子滿天飛”“評價管理過于急功近利”等,加劇了學術界的浮躁風氣。一些院士專家呼吁:要結合創新驅動發展新要求,對當前名目繁多、重復資助的人才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省科協發布通知,決定實施“院士結對培養青年英才計劃”,延請兩院院士通過帶徒授藝的方式,為浙江高校結對培養青年人才。 據了解,“院士結對培養青年英才計劃”共選拔100人,分兩批完成。今年啟動第一批選拔工作,計劃選拔50名左右。第一批人選從省重點建設高校中產生,以數字經濟、高端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省科協發布通知,決定實施“院士結對培養青年英才計劃”,延請兩院院士通過帶徒授藝的方式,為浙江高校結對培養青年人才。 據了解,“院士結對培養青年英才計劃”共選拔100人,分兩批完成。今年啟動第一批選拔工作,計劃選拔50名左右。第一批人選從省重點建設高校中產生,以數字經濟、高端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黃祖洽葉銘漢秦伯益朱清時張信剛張杰吳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韓水法章啟群熊丙奇 王長樂 10月31日,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
“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申了人才的重要性。 正如總書記所說,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多位十九
2019年是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簡稱CUSPEA)實施40周年。回首40年前,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關心國內年輕人的人才培養,嘔心瀝血、事必躬親,克服重重困難,在改革開放初
堅持引育并舉,對“有帽子”與“沒帽子”的人才同等對待,加大對支撐、轉化英才的培養力度,推動科研隊伍年輕化……中國農業科學院確立人才強院戰略以來,多措并舉,化解昔日人才梯隊“斷檔”之危,穩定了高層次人才隊伍,還促進了人才的成長。如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環境正加速形成,科研人員創新、創造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在進行以“尖子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嘗試。這些凝聚了高校最優秀的教授和最拔尖的學生,采取最先進最靈活教學方式的“尖子班”,被形象地稱為高校的“學術特區”。 在中國高等教育界,“錢學森之問”激蕩著無數人的心靈。長久以來,找到一條符合國情的培養杰出人才的道路,一直吸引
李政道先生作報告:要創新 需學問 過去的一年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震聾發聵的疑問一直是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熱點話題。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隨著大師的遠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起了上至國務院總理下
各位代表,同志們: 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剛剛閉幕、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之際,我們在這里隆重召開中國科協人才與調宣工作會議,認真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重要講話,深入分析科協人才和調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研究探討做好新形勢下科協人才和調宣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對于我們更好地貫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隆重開幕了。這是黨的十九大后我國科技界召開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家并通過大家,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