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能源開發利用史,但依法規范能源的系統認識卻是近代社會的產物。能源法雖久以有之,甚至可追溯到15世紀英國普通法中的財產法則。但蔚然成形便是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禁運與油價猛漲的時候。石油危機發生以來,世界各發達國家加快了能源立法的進程。日本于1979年頒布《能源使用合理化法律》,1974年法國制定《省能法》,1976年英國頒布《能源法》,1978年美國頒布了《國家能源政策法》,1998年德國修訂了《能源經濟法》。這些法規的頒布,對緩解能源危機、發展經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也相繼頒布了《煤炭法》(1996年),《電力法》(1996年),《節約能源法》(1997年制定,2007年修改),《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等一系列與能源有關的法律法規。從上世紀9O年代中期起,中國能源法制建設無論是從立法數量上,還是從法律的效力等級上、從立法質量上都有了飛躍的發展;能源開發利用的法......閱讀全文
汪勁,北京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 《環境保護法》將修改,北京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汪勁指出,目前的環境狀況已容不得中國錯過這次機會 從1989年開始,我就一直參與國家有關環保法律制度的調研、討論和制定。在法律起草階段,考察國外先進做法、邀請專家研討等程序都有,大家
四川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日前審議通過了《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實施辦法(修訂案)》,新修訂的實施辦法進一步細化了全省節約能源相關規定,增強了法規的可操作性,突出了四川省特點,該條例將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明確和細化節能工作的基本制度 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是節能工
●目前,我國的氣候變化應對工作尚未取得全民的理解和支持。要通過建立制度和機制,來保障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使氣候變化應對事業全民化, ●公眾參與,已公認成為環境法的基本原則。氣候變化屬于環境問題,并與霧霾等大氣環境問題同根同源,公眾參與應當在《氣候變化應對法》中得
12月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2010年10月-2011年4月)》,包括發電項目補貼表、公告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補貼表、發電接網工程補貼表機電價附加配額交易方案。 《通知》規定,2010年10月-2011年4月期間上網電價高于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
一切正在改變。2016這一年,上海質監在制度創新中,新中求進、進中突破,不斷給我們帶來新變化、新啟示。 這一年,上海質監緊緊圍繞質檢工作,堅持質量為本、安全第一、改革當先,著力提升質量供給水平,著力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水平,著力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實現“十三五”質檢事業改革發展良好開局的總體
著名的冰球選手Wayne Gretzky被問到如何在冰上跑位時,他回答說:“我滑向球下一步的位置,而不是它現在的位置。” 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哪一個國家能迅速占領全球產業制高點,取決于對“新一代能源體系”如何設計,這需要準確把握全球“新一代能源體系”的發展趨勢。“新一代能源體系”
“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之一。能源消費結構是否合理,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判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富煤”“少油”“短氣”的特點,導致我國長期以來以煤炭消費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不夠合理,環境污染等負面效應長期存
5 基本原則 明確提出環境保護各方合作或者協作原則 【決定亮點】 在社會管理規則方面,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得好不好,除了取決于建立自上而下的科學管制制度和機制外,還要發揮各方平等的參與和合作作用。在市場經濟、社會管理創新和促進和諧關系的國家,合作精神和合作原則應當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揚。
近日在分組審議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時,有常委委員建議要加大臭氧污染的治理力度。 劉政奎委員說,報告中提到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努力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他認為要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煤油能源消費比重,增加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從而更好地保護和改善環境。目前這方面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
3月7日,記者獨家獲悉,作為《可再生能源法》的重要配套,醞釀近6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目前已完成第三稿,將在近期上報國務院等待審批。 當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
實際上,我國核安全監管的問題并不在于制定什么核安全法,而在于核安全監管體制中是否有一個權限很高、獨立于各主管部門、直接對國家立法機關或者最高行政機關負責的核安全監管機構。顯然,現在的國家核安全局并不是。 “中國核能的迅速發展強烈需要原子能立法,以建立一套安全利用核能的法律。”近日,在國際核電安
隨著油價的持續走低,天然氣價格也迎來了二次調整的預期。 日前,有媒體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已經研究天然氣價格的下調方案,調價有望在10月1日實施,但具體的調價幅度還在商討中。 2014年,我國天然氣的勘探產量穩步增長。據國家能源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國內新增探明地質儲量達到5000多億立方米。國產常
在本月早些時候,大西洋導航者號(Atlantic Navigator)貨輪駛抵美國巴爾的摩港。導航者號上載有蘇聯在冷戰時期制造的一批核武器。在過去20年間,有19000個俄羅斯核彈頭經過拆卸處理,運往美國,在核反應堆中發電。事實上,在這20年里,為美國100座核反應堆供能的鈾燃料中,有超過一
第四屆國際固廢峰會ISWS (2021.1.7-1.8·北京)再聚北京 締造環保行業盛宴!會議介紹:于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新固廢法)正式施行,它被稱為“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制度。在新固廢法的頒布以及即將迎來的“十四五”政策的推動下,垃圾焚
第四屆國際固廢峰會ISWS (2021.1.7-1.8·北京)再聚北京 締造環保行業盛宴!u 會議介紹:于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新固廢法)正式施行,它被稱為“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制度。在新固廢法的頒布以及即將迎來的“十四五”政策
綠色發展必須符合“十二五”規劃的核心精神,將保障民生作為重要的著眼點。實際上,綠色發展也是民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稀缺資源,是重要財富。 目前中國發展的主題可以概括為一個“轉”字,包括轉變、轉型、轉軌、轉制、轉折等含義。其中的轉折,就是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變成了國家發展
曾經被資本市場看好的新能源概念風電如今卻被投資者“拋棄”。 同樣是風電設備巨頭,2007年金風科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50%,曾創造風電概念的“神話”。3年之后,金風的競爭對手,后來居上的華銳風電在年初上市首日卻遭遇破發,大跌9.59%。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
2月24日上午10:00,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做題為《對我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的科普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為公眾講解中國能源、環境等相關問題 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 精彩語錄: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
近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發布,拉開了我國石化產業綠色、安全、高效發展的新篇章。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發布名為《國際石化產業布局及其發展的經驗》的分析報告,通過梳理中外石化產業的布局與規范現狀,比較分析我國石化產業的發展挑戰,以期為我國石化產業的布局和風險防控提供參考。 國際石化
《大氣污染防治法》 應該怎么修? 環保公益組織“中國清潔空氣聯盟”提出四大建言 1987年中國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基礎性法律文件《大氣污染防治法》(下稱《大氣法》),后根據需要先后在1995年、2000年作出修改。《大氣法》前兩次修訂分別間隔8年和5年的時間,而從第二次修訂到現在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 國辦發〔2009〕4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九年七月十九日 2009
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1月12日在北京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并啟動《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該計劃全文如下: 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科技合作計劃 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作為清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供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和
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出通知,將在全國10個省市區全面啟動針對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電網消納情況及電費結算情況的市場監管,著力解決當前日益突出的風電“棄風”、光伏“棄光”問題。 據了解,目前國內風電光伏“棄風、棄光”現象日趨嚴重,風電“棄風”問題在2012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可達50億
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十六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正式發布,并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對比2000年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新“大氣法”的條款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整整一節基本都是針對能源行業的。很多問題明晰了,但也留下了很多“小尾巴”。 排污許可證制度全面落地 新
新的投資熱潮即將到來,項目業主與電網企業都應吸取第一輪投資熱潮中過度投資的教訓,監管部門也應預防部分地方政府為完成指標而弄虛作假 配額制引爆第二輪新能源投資熱 近日,國家能源局起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辦法(試行)》(下稱《考核辦法》),已經由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并原則通過,目前正在
美國1970年生效的《國家環境政策法》既是美國聯邦首部現代環境法,也是全球第一部,開啟了美國乃至全球現代環境管理制度體系的構建。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主要規定了聯邦機構如果要開展可能顯著影響環境質量的活動,需要事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質量,即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制
大氣環境質量近年來不容樂觀。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表明了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和信心,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不少省市都在緊鑼密鼓地修訂或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全國人大也啟動了修法程序。筆者認為,新一輪立法需要破除機制、體制和法律上的障礙,推動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的根本轉變。 當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滿天都是小星星”,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讓人無比向往。可不得不承認,重污染天氣等問題時有發生,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不到1/3。 向大氣污染宣戰,打贏藍天保衛戰。在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
核心提示 ■能源排放、環境污染和氣候惡化已成世界性難題 ■嚴重霧霾是我國能源結構性矛盾長期積累的集中暴露 ■向“心肺之患”霧霾宣戰,必須革煤炭的命 ■唯有走向清潔化和低碳化才能化解能源困局 PM2.5頻頻爆表,大氣污染嚴重,霧霾成為老百姓的“心肺之患”。2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
2019年12月16日,不到半月就將進入2020年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并且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在內的多項草案和議案。 這樣意味著,修訂后的固廢法有望在預期的“2019年”正式出臺。 那么來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