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人員1日宣布,他們首次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人工合成遺傳物質制造出一種酶,這種合成酶能像天然酶那樣,引發簡單的化學反應。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新成果對研究生命起源、研發新藥等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普遍認為,對于生命體來說,脫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是生命遺傳密碼的僅有載體。 不過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于2012年合成一種名為“XNA”的物質,同樣能儲存和傳遞遺傳信息。有人據此推論,宇宙中或存在遺傳方式不同的生命形式。也有人認為這使得“人造生命”更具可能。 在自然界的生命體中,酶作為一種催化劑,負責啟動一系列化學轉換過程,使細胞等發揮相應功能,幫助生命體完成各種基本任務,比如消化食物等。此前普遍認為,只有DNA和RNA才是各種酶形成的“基本模塊”。 劍橋大學這一研究團隊1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站上報告說,他們在實驗室中,利用先前合成的XNA合成出“XNA酶”。這種人造酶也能啟動一些基......閱讀全文
在我們生存的自然界里,除了單細胞生物、少數低等生物,絕大多數的生物從小到大都遵循著一個相同的規律——由一個受精卵發育形成。 就像是父母的精卵結合,產生了受精卵,受精卵開始快速的生長分裂,經歷四細胞期、八細胞期后形成桑椹胚,直到胚胎干細胞有了明顯的分化進而發育成囊胚,原腸胚,最后發育成一個各器官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第一節 概念及意義 一、概念 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 是指各種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的動物。
加拿大科學家主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將體細胞重編程,得到了一種新型小鼠多能干細胞,這種細胞不論是形態還是分子都與之前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大不相同,可分化成所有3種胚胎前體組織。該研究帶來了一個新的理念,即細胞重編程能獲得不同類型的多能干細胞。 這種根據絨毛形狀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鄧子新說:“我們有一百個一千個理由可以放棄:拿不到研究基金、不被人認可……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一直做下來了。” 2007年8月,鄧子新應邀出席在英國紐卡斯爾召開的第十四屆國際放線菌生物學大會,并作了DNA大分子上一種新的硫修飾的研究報告。&nb
5月29日下午,上海交大生命學院召開推進學院文化建設動員會。學院院長鄧子新院士在講話中,就如何開展實驗室文化建設和學院教師分享了他多年的心得。鄧院士認為,學校開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生命學院應趁勢而上,積極推進學院精神文化建設,無論把這個活動納入全國的大框架,還是小到一個研究組,一個辦公室,都是一個及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10月,201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今年該獎項的獲得者是美國科學家弗朗西絲·阿諾德(Frances H. Arnoid)、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格雷戈里·溫特(Sir Gregory P. Winter)。他們的獲獎理由是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體的噬
如今,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已經十分普遍了,胰島素攜帶方便,使用方便。但是,上世紀初,當胰島素剛剛問世時,作為大分子藥物,使得其從實驗室到生產經歷了一段比研發本身還要艱難的過程。60年的蹉跎終于換來了人源胰島素! 在1922年初,胰島素發現者們盡力地提高溶液中的胰島素含量、減少雜質,但是歸根結底
豉汁蒸鳳爪端上桌后,一個小女孩頑皮地用筷子噠噠地敲打著餐桌。一位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兒、妻子和母親享用著廣式點心。在波士頓唐人街這個喧鬧的餐廳,沒人會多瞄一眼這位男青年。 沒人能猜到,34歲的張鋒會是這一代人中公認的最具轉化能力的生物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在兩個領域
定量PCR是在定性PCR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核酸定量技術。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于1996年由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它是一種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對熒光信號積累的實時檢測來監測整個PCR進程,最后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該
降鈣素原(PCT )是20 世紀90年代首先在膿毒血癥病人的血清中檢測到的蛋白, 隨著對PCT的研究不斷深入, 其在臨床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就PCT 的生化特征、臨床應用等作一簡要的綜述。 1、生物學特性1.1 生化特征 PCT 來自定位于第11號染色體上( 11p
降鈣素原(PCT )是20 世紀90年代首先在膿毒血癥病人的血清中檢測到的蛋白, 隨著對PCT的研究不斷深入, 其在臨床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就PCT 的生化特征、臨床應用等作一簡要的綜述。 1、生物學特性 1.1 生化特征 PCT 來自定位于第11號
降鈣素原(PCT )是20 世紀90年代首先在膿毒血癥病人的血清中檢測到的蛋白, 隨著對PCT的研究不斷深入, 其在臨床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就PCT 的生化特征、臨床應用等作一簡要的綜述。 1、生物學特性1.1 生化特征PCT 來自定位于第11號染色體上( 11p15, 4)的
降鈣素原(PCT )是20 世紀90年代首先在膿毒血癥病人的血清中檢測到的蛋白, 隨著對PCT的研究不斷深入, 其在臨床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就PCT 的生化特征、臨床應用等作一簡要的綜述。1、生物學特性1.1 生化特征 PCT 來自定位于第11號染色體上( 11p15, 4)
CFP/圖帶有人工合成基因組的支原體,這是一種能夠自我復制的新物種,科學家稱之為“辛西婭”克雷格·文特爾(左)和密爾頓·史密斯是這一劃時代實驗的負責人創造“辛西婭”團隊的主要成員 2010年5月20日,美國私立科研機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
劉光清 劉在新 謝慶閣(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農業部畜禽病毒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蘭州730046)摘 要: 反向遺傳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已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綜述反向遺傳技術研究進展,并討論該技術在口蹄疫病毒研究中的應用。關鍵詞: 反向遺傳學 反向遺傳技術 全長c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9月23日,由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糖復合物專業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承辦的2018年全國糖生物學會議圓滿閉幕。本次會議就糖化學生物學合成、糖生物學、糖藥物、糖組學、糖鏈結構分析、糖生物工程與技術等糖相關領域展開多視角、跨學科的交流和探討,吸引了400余位業內同仁參
龔岳亭(1928~2014年) 生物化學家。1949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化學系。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科院上海分院圖書館館長。是我國多肽激素合成與應用、結構與功能關系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也是1965
遺傳變異為物種進化提供了動力。但遺傳變異是如何發生的,又將如何影響物種遺傳性狀,改變物種進化方向?天津大學元英進團隊正在揭開物種進化的神秘面紗,該團隊首次發現了由人工基因組重排引發的不同尺度的雜合性缺失現象,揭示了基因組結構變異和非整倍體與酵母雷帕霉素耐受性的基因型-表型關系,為研究物種進化的遺
大姑娘出嫁——頭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 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分別完成的這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要知道,釀酒酵母總
2015年5月8日-11日,第十二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在美麗的武漢洪山大禮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華中師范大學承辦,會議每三年一次,旨在交流與探討分析化學學科的新成就、新進展和新技術。本次會議吸引到分析化學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2000余人。 5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2020年的春節,是個特殊的春節,各大公共場所停止營業,就連飯店和超市的顧客也比往常少了許多。而這些,都是由于2019年12月出現的一種病毒——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張玉奎院士 來自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玉奎院士與大家分享的報告題為《色譜進展—機遇和挑戰》。 從1990年至2010年,中國色譜論文的總量達28324篇,占全球總數的22%;GC、HPLC、CE研究呈明顯增長。近20年來,中國的色譜研究在全球
(1) 定性PCR法定性PCR可直接檢測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片斷、目的基因片斷。為使目的基因很好的進行表達,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常在目的基因的5’和3’端分別加上啟動子和終止子。當前大約75%的轉基因植物中使用Ca MV( Cauliflower mosaicvirus) 3 5 S啟動
進化的力量通過生命的多樣性得以展現。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弗朗西絲·阿諾德、喬治·史密斯和格雷戈里·溫特,理由是3人在掌控進化的方式及利用其為人類帶來最大福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定向進化開發出來的酶如今被用于生產生物燃料、藥物和其他事物。同時,利用一種被稱為噬菌體展示技術的方法進化出來
4 合成生物學的貢獻和困擾 4.1 合成生物學的概念與意義 合成生物學 (Synthetic biology) 是一門建立在系統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學科基礎之上,并以基因組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科學。 合成生物學一詞最早出現于1911年的The Lancet雜志,但許多學者認為合成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