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增設“全球環境和公共衛生獎”,擴展“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本年度揭曉儀式將于10月5日起陸續舉行。與去年相同,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據諾貝爾基金會介紹,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湯姆森-路透公司下屬的健康與科學部門根據科學引文索引(SCI)等數據發布預測稱,實現實時觀測人腦活動、使高效太陽能電池成為可能、揭開細胞老化的秘密等多項重要科研成果,被預測最有可能獲得2009年度各科學類諾貝爾獎。 湯姆森-路透公司預測稱,有關端粒和端粒酶的發現、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現等6項成果,有可能幫助其研究人員摘得生理學或醫學獎;對負折射的預測和發現等7項成果,有可能獲物理學獎;燃料敏化電池等5項成果被認為是化學獎的熱門候選。 所謂“SCI”,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科學文獻檢索工具,它收錄了國際上最主要的科學期刊,對衡量學術論文的水平和質......閱讀全文
昨天下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傳出后不久,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招生辦”等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消息稱,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愿。 早在2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本年度揭曉儀式將于10月5日起陸續舉行。北京時間今日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揭曉,以此拉開今年諾貝爾獎的頒獎序幕。 全球最大的金融新聞和數據提供商湯姆森-路透公司近日發布預測稱,有關端粒和端粒酶的發現、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現等6項成果,有可能幫助其研究人員摘得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 在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即將揭曉之際,諾貝爾基金會評出了諾貝爾獎百余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獲獎者。他們是:1964年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79年和平獎得主特里薩修女。 馬丁·路德·金是著名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 Ada E. Yonath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
編者按:北京時間10月3日、4日、5日,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先后揭曉。作為最著名的世界自然科學大獎,諾貝爾獎得主及其成果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就各獎項獲得者和獲獎成果的詳細情況,本報對部分外媒報道進行了綜述,并采訪或約請了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解讀,從今日起推
2019年即將過去,至此年末,生物谷對本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熱點人物及事件進行簡要梳理,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屠呦呦、袁隆平先生共獲“共和國勛章”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共和國勛章”,并于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科學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燈下的一個職業群體。與政界領袖、演藝人士、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相比,他們在大眾傳媒上相對較低的曝光度和關注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判斷。 大部分時候,他們低調而務實,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業領域,與同行交流看法,切磋專業問題。然而,用知識創造、技術發明為人類社會謀求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劉秦玉教授在指導學生 中國海洋大學八關山氣象觀測站 4月3日晚,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星光璀璨,吸引著全球華人的目光,由鳳凰衛視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14~2015年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在此舉行。當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氣象系教授王斌第一個上臺領獎的時候,遠在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師生們為這位19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瘧藥物上的創新研究,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中國大陸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教授成為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獎人是怎么評選出來的? (一) 諾貝爾獎提名和評審程序 諾貝爾獎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5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于10月5日起陸續舉行。 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1、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不早于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5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5日17時30分); 2、諾貝爾獎物理學獎:不早于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6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
近日,“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名單正式出爐,推選委員會從82名有效候選人物中評選出20名,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包括了中國干細胞領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員、不久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領導我國在境外進行疫苗臨床研究實現“零突破”的陳薇研究員等。20名候選人具體名單如下:
會議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為期兩周。13天的談判進程相當復雜,進展非常艱難。經過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12月19日下午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于10月3日起陸續舉行。 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30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3日11時30分); 2、物理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7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于10月2日起陸續舉行。 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11時30分); 2、物理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7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于10月2日起陸續舉行。 今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具體揭曉時間如下: 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11時30分); 2、物理學獎:最早于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公布(斯德哥爾摩時間1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此前在公眾視野里默默無聞的屠喲喲獲得拉斯克獎,也重新點燃一個爭議:是否應該把“文革”期間政府一個大規模項目的成果歸功于一個人特殊時期的秘密任務 拉斯克獎獲獎者視頻訪談,屠呦呦正襟危坐,嚴肅宣布“我叫屠呦呦。”一句話說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翹,勉力笑了一下。也
三位美國科學家因在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方面的發現獲獎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Jack W. Szostak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0分,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因在
中國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8日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共同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根據最新發布的《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規定“國家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國家科學技術
全球氣候變暖究竟是無可置疑的權威結論,還是一個缺乏科學依據的謊言?為什么這一研究難度極大的復雜科學問題,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結論全是不利的結果,而NIPCC一方則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學的結論會是這樣嗎? 近年來有關溫室氣體,特別是CO2使全球氣候變暖并將導致災難性后果的理論,
許多例子說明,我們過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曾經起步較早,但最后又落在國外的后面。所以要認真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安排好有關的研究工作,還應總結反思一下幾起幾落的教訓。沒有政策的連續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復復是難以征戰“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夠受重視、能不能夠發揮重要作
魂牽夢縈:還一個多年的心愿 蒲慕明是美籍華裔科學家,但他卻有一顆純正的中國心。這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首任和現任所長,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孜孜以求,對中國科學的發展,做了最真誠、最實質、也是最為具體的工作。 大陸出生,臺灣長大,美國留學,又回到中國來
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揭曉。一半共同授予美國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與日本科學家Satoshi ?mura,表彰他們發現了對抗蛔蟲感染的新療法;另一半授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Youyou Tu),表彰她發現對抗瘧疾的新療法。 此次,諾貝爾生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正式全職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擔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謝曉亮1998年,謝曉亮成為改革開放后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講席教授的中國
搭著“十一”長假的尾巴,諾貝爾獎的三大自然科學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一一揭曉。 網絡上關于這三大獎項的科普文章已是鋪天蓋地。跳出三大獎項的科學貢獻來看,今年的諾獎自然科學獎項或許能給中國科學界帶來一些啟示。 啟示一:師徒同心,其利斷金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后,科學網博主郭曉
2018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官網公布了新當選院士名單。因在原創性研究方面的杰出貢獻與持續成就,84名美國科學家以及21名外籍科學家當選新一屆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于1863年由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宣布成立。目前共由三部分組
12月7日,中國質檢網獨家策劃的“2010年十大質檢新聞評選”正式啟動,評選持續到12月28日結束。網友可登陸中國質檢網“十大質檢新聞評選專題”,參與備選新聞的評選,還可以推薦你心目中的重大質檢事件。 本次新聞評選采用網站評選機構和網友共同評選的方式,其中專業人士投票占40%的權重,網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