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白化病女孩Chiu幸運地成為時尚模特(資料圖片) 據統計,在十萬棵苜蓿草中會出現一株“四葉草”,因為十分罕見,人們將它視作幸運。在我們周圍的人群中也存在“四葉草”,他們身患罕見疾病,因遭遇誤診、漏診而得不到治療,許多人每天忍受著病魔帶來的痛苦。和自然界的四葉草相比,他們是不幸的,也是無奈的。 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清華大學不久前在北京主辦的“2010罕見疾病學術研討會”透露:中國的罕見病患者約有千萬之多,遠高于我國現腫瘤患者的總人數。其中,80%的罕見病由遺傳缺陷引起,50%的罕見病在出生時或兒童期會發病,而僅有1%的罕見病擁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這次研討會還邀請了醫學、法律、倫理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如何讓全社會關注罕見病人,讓他們擁有平等的生命權。“瓷娃娃” 打個噴嚏、提個被子,甚至一個深情的擁抱,都可能讓他們骨折 ——成骨不全癥 在這次研討會上,......閱讀全文
2017年,全球罕見病藥物市場總額達703億美元。VC投入到罕見病領域的資金額也逐年上升。 罕見病雖小,卻是一門大生意。《我不是藥神》藥物原型格列衛,最初就是以“孤兒藥”獲批,最后成為年銷售峰值逼近50億美元的超級“重磅炸彈”。 在美國,孤兒藥是“重磅炸彈”的搖籃,有的甚至是藥企巨頭的支柱。
打破砂鍋 據估計,我國各類罕見病患者在1000萬人左右,其中一半患者在出生時或兒童期即可發病,他們同時還面臨高誤診高漏診、用藥難用藥貴的困境。請關注—— “每種色彩都應該盛開,別讓陽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期待……”這是一場非比尋常的音樂會,每一位歌者都是人群中極為罕見的病
罕見病并不罕見 罕見病不是一種病,是一組疾病的統稱,與之相對應的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對于罕見病的定義,國際上沒有共識,不同的國家采用不同的標準,與其他疾病定義標準不同的是,罕見病的定義不是出于醫學標準的考量,更多的是出于衛生經濟學的考量和政治的考量。因為一旦定義了,你就得想辦法去解決,所以不少國
都已四月份了,介紹FDA2013年批準27個品種的文章很多,這里就不贅述了。下表做一簡單總結。 僅指突破治療(breakthroughtherapy)和快速審批(fasttrack)兩種模式,不討論優先審查(priorityreview)和加速批準(acceleratedapproval)
2018年5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委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正式發布,共包括了121種罕見病! 得知此消息后,業內外都十分欣喜,因為長期以來,與常見疾病相比,我國罕見病的相關醫學研究水平明顯滯后,對許多罕見病的發病機制認識受限
2018年5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藥監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委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正式發布,共包括了121種罕見病! 得知此消息后,業內外都十分欣喜,因為長期以來,與常見疾病相比,我國罕見病的相關醫學研究水平明顯滯后,對許多罕見病的發病機制認識受限
對于罕見病,普通人能做些什么?科學家能改變什么?醫生能幫助什么?媒體能給予什么?……不同的角色讓我們對于罕見病的認知和關注也不同,所以我們需要交流、合作,從社會、科學、醫學、政府等多個層次為這一特殊群體帶來更多的希望和關懷。這也是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存在并持續舉辦5屆的初衷和遠景。 在剛剛落幕的
對于罕見病,普通人能做些什么?科學家能改變什么?醫生能幫助什么?媒體能給予什么?……不同的角色讓我們對于罕見病的認知和關注也不同,所以我們需要交流、合作,從社會、科學、醫學、政府等多個層次為這一特殊群體帶來更多的希望和關懷。這也是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存在并持續舉辦5屆的初衷和遠
在患者權益保護組織與國會的共同努力下,1983年美國頒布《罕見病藥物法案》,使罕見病研究在過去30年中得到迅速發展。美國患病人數低于20萬人的疾病被定義為罕見病,政府為補償了其研發成本在藥品銷售上實施優惠政策,此法案促進了罕見病群體治療產品(包括藥品、疫苗、診斷試劑)的開發與上市。 《罕見病藥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由于單病種人群發病率低、病例分散等特點,長久以來罕見病研究處于醫學研究的荒漠地帶,未能引起臨床醫生的足夠重視,導致許多罕見病患者不得不面臨無法獲得明確、及時的診斷亦或即使診斷明確卻無藥可醫的兩難境地。解決罕見病患者診斷難、治療難的問題不僅是現代醫學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社會發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非營利性組織“罕見病發展中心”主任黃如方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上如此說道。 近年來,基因檢測技術的高速發展,降低了罕見病患者的確診時間和成本;但中國仍缺少針對罕見病的專門科研基金和暢通的轉診體系,能夠識別罕見病的臨床醫師,和能解讀基因測序報告的
現在隨便從百度上搜索一下,我們都能看到許多有關兒童未知病因的求助帖,從皮膚上長了小疙瘩到忽然發呆,從為什么長不高到總是流鼻血,孩子們的各種情況牽動著父母的心。然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去醫院并不一定就能得到確切的回答,尤其是存在罕見病的可能情況下,但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也許能給我們想要
上海市兒童醫院正利用浪潮基因一體機G100開展多個兒童罕見病研究項目,而這些項目將讓成千上萬名罹患罕見病的兒童從中獲益。 據了解,目前國際公認的罕見病有近7000種,但僅有不到5%的罕見病能被有效干預或治療。研究發現,約80%的罕見病由基因缺陷導致。因此,測序罕見病的基因組是預防與治療此類疾病
上海市兒童醫院正利用浪潮基因一體機G100開展多個兒童罕見病研究項目,而這些項目將讓成千上萬名罹患罕見病的兒童從中獲益。 據了解,目前國際公認的罕見病有近7000種,但僅有不到5%的罕見病能被有效干預或治療。研究發現,約80%的罕見病由基因缺陷導致。因此,測序罕見病的基因組是預防與治療此類疾病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群特殊的孩子們。 杜亞倩,一個安徽姑娘。我們見到她的時候,她就這樣坐在小板凳上,一步一步吃力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看到,坐著的亞倩還不到50公分高,即使站起來也不足一米,這讓我們很難想象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根據報道,目前我國罕見病患者有75%治療不規范,44%存在誤診。 我國將患病率低于50萬分之一的疾病統稱為罕見病,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非常陌生,這其中最常見的大是白化病。罕見病80%都是由遺傳缺陷所導致的,而且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確認的罕見病的病種有5
曾經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讓人們認識了漸凍癥這種罕見病。其實,罕見病并不罕見,全世界已經確診的有7000多種,約占人類疾病的10%。 2月28日是世界罕見病日,CMT(腓骨肌萎縮癥)關愛之家、法布雷病關愛之家等近日自發在港大深圳醫院開展了宣傳活動,呼吁社會關注罕見病。記者了解到,大部分的罕見
所謂“罕見病”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又稱孤兒病,也就是我們平時說到的疑難雜癥,目前確認的罕見病有六七千種,約占人類疾病的10%,在這些疾病中,約有80%是遺傳缺陷所致,而且重要的是多數都是單基因(例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缺陷,而另一些是由于幾個基因突變,這就為這類疾病的診斷和治
2月28日是國際罕見病日,去年隨著冰桶挑戰公益項目的風靡全球,漸凍人進入了社會大眾視野,其實漸凍人是種罕見疾病,罕見病種類有上萬種。比較常見的有患白化病的“月亮寶寶”、脆骨病的“瓷娃娃”、粘多糖貯積癥的“粘寶寶”、遺傳性表皮松解性水皰癥的“泡泡龍”以及苯酮尿癥、進行性肌萎縮癥
在醫學領域,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病人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修改人類DNA的第一次嘗試是由Ma
12月7日-10日,一年一度的美國血液學會(ASH)如期而至,盛會上來自全世界的血液學工作者發表著最新進展。如拜耳公布了其AAV基因療法在A型血友病的1/2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數據,Sangamo公布針對β地貧的1/2期臨床最新數據,這是繼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
25日,安徽一家研究機構已經獲得北大“漸凍癥”婁滔博士的血液樣本,并為其制備細胞株,著手建相關疾病模型中。記者采訪獲悉,這將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相關實驗。 近日,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的一則遺囑引來社會關注和熱議。婁滔在2015年患上漸凍癥,日前在她清醒的時候留下:死后將器官捐獻,頭部可留給
雷帕霉素是一種用于藥物支架、防免疫排斥、腫瘤治療的免疫抑制劑。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下,我國醫務工作者進行的一項歷時2年的臨床研究表明,利用這一藥物治療一種罕見病——兒童結節性硬化癥合并癲癇安全有效,成為“老藥新用”的新案例,更為罕見病藥物開發帶來了啟示。 近日出版的中華兒科雜志
全球行業領先的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全線產品首次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因美納大中華區總部落戶上海,持續加大投入中國市場,進一步助力中國醫療健康領域和生物基因產業發展,改善國人健康。積極引進全球行業領先技術和產品,賦能中國生物基因產業生態。 2020年11月4日,因美納(Illumina)攜全線基因測序
最近,我國科學家完成的一項其實技術上和概念上都沒有太多亮點的研究,也就是中山大學副教授黃軍就及其同事利用一種名為“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試圖修復存在遺傳缺陷的人類胚胎,把“基因編輯”“CRISPR”“基因技術改造人類”等等聽起來高深莫測或聳人聽聞的名詞一股腦推送到公眾視野中。 過去幾周
最近本土科學家完成的一項其實技術上和概念上都沒有太多亮點的研究,也就是中山大學黃軍就和同事們利用一種名為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試圖修復存在遺傳缺陷的人類胚胎,把“基因編輯”,“CRISPR”,“基因技術改造人類”等等聽起來要么高深莫測要么聳人聽聞的名詞一股腦推送到公眾視野中。過去幾周中,筆者
■本報記者 張文靜 趙廣立 在深圳東南部大鵬新區的觀音山腳下,矗立著一座依山而建的白色建筑,建筑呈階梯狀向上攀延,從建筑的高處望去,對面是茂密的青山,遠處能看見海。在這平靜的外表下,建筑內龐大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等正在日以繼夜地運轉著,它們負責存儲和管理著我國特有的遺
在深圳東南部大鵬新區的觀音山腳下,矗立著一座依山而建的白色建筑,建筑呈階梯狀向上攀延,從建筑的高處望去,對面是茂密的青山,遠處能看見海。在這平靜的外表下,建筑內龐大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等正在日以繼夜地運轉著,它們負責存儲和管理著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這
馬特·威爾西(Matt Wilsey)的生活令人羨慕。他出生于舊金山一個頗有名望的家族,在優越的家境中接受了極好的教育。在斯坦福大學順利畢業后,馬特在硅谷盡情揮灑才華,打造了多家價值數千萬美元的科技新銳。 事業有成的馬特,感情生活也同樣美滿。2009年,他的妻子克麗絲滕(Kristen Wil
第一位MALBAC寶寶周歲照(左:謝曉亮;右:陸思嘉) 1、女明星與被拒的申請 2013年,有關個體化醫療最大的新聞之一是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宣布自己已“預防性”地切除了雙側乳腺,原因是她攜帶一種“錯誤”的基因——BRCA1,這種基因會極大增加攜帶著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性——她大概會有87%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