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比內行更膽大亂講養生保健糟蹋中醫
只信食療加重病情 中醫理論上講“藥食同源”是沒錯,但更重要的是辨證施治 “每天1斤綠豆煮水喝,不但能治近視、糖尿病、高血壓,還能治腫瘤;生吃長條茄子就等于吃降脂藥,它不僅吸油,治療血脂黏稠,也能治腫瘤……”按照這種說法,綠豆、白蘿卜和生茄子等普通食材,都成了能治疑難病癥的神丹妙藥。 北京一位姓林的退休老人,每天都忙著煮綠豆水。她只喝綠豆水,不再吃降壓藥。無論子女怎么勸,老人就是不聽。如今,越來越多的高血壓、糖尿病人加入喝綠豆水的行列。 然而,記者從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了解到,近兩個月以來,因為腹痛、身上發涼前來就診的病人增加。據醫生介紹,起初有病人描述病因時稱,是近期大量飲用綠豆湯,醫生還并未在意,但此后以同樣原因來就診的病人增多。醫生詢問后得知,病人都稱是聽信了一些養生宣傳。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琦認為,在中醫理論中,綠豆是涼性的,而中醫將人體分為偏寒、偏熱等9種體質。內熱的人,服用綠......閱讀全文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因
2型糖尿病由于胰島素抵抗而存在高胰島素血癥,1型糖尿病由于長期大量外源胰島素也可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可通過下列因素而導致高血壓:①增加腎鈉,水重吸收;②增加血壓對攝入鹽的敏感性;③增加加壓物質及醛固酮對血管緊張素Ⅱ的敏感性;④改變電解質跨膜轉運,表現為細胞內鈉轉運增加,Na-K-ATP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癥狀
1.糖尿病本身的臨床表現:可癥狀不典型或具有多飲,多尿,多食,乏力,困倦,消瘦等特征性改變以及糖尿病合并其他并發癥時的相應表現。 2.高血壓的臨床表現:早期可無癥狀或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眼花,食欲不振,耳鳴,失眠等,癥狀與血壓水平可不一致,體檢可有主動脈瓣第二心音亢進,長期高血壓可出現左心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檢查
依據情況考慮以下檢查: 1.空腹血糖的測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2.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糖化紅細胞膜測定。 3.糖尿病血液流變學測定。 4.肝,腎功能檢查。 5.血總膽固醇,血脂的測定,血肌酐的測定。 6.尿常規檢查。 7.動態血壓水平檢查觀察血壓變化。 8.胸部X線檢查,心電圖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診斷
1.高血壓的診斷 1999年WHO對高血壓診斷進行了新的定義和分級,但美國糖尿病和高血壓研究小組因考慮到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危險性,則提倡血壓在140/90mmHg(18.6/12kPa)以上即應開始治療。 2.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分類 (1)不伴糖尿病腎病的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鑒別診斷
有些內分泌性疾病可引起高血壓,例如嗜鉻細胞瘤,庫欣綜合征以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其鑒別要點為: 1.糖尿病病史。 2.嗜鉻細胞瘤有其特定的臨床癥狀,尿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增高,做酚妥拉明抑制試驗和激發試驗可資鑒別。 庫欣綜合征有特征性臨床癥狀如向心性肥胖,月亮臉或稱滿月臉,毛發增多,面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病因及癥狀
病因 2型糖尿病由于胰島素抵抗而存在高胰島素血癥,1型糖尿病由于長期大量外源胰島素也可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可通過下列因素而導致高血壓:①增加腎鈉,水重吸收;②增加血壓對攝入鹽的敏感性;③增加加壓物質及醛固酮對血管緊張素Ⅱ的敏感性;④改變電解質跨膜轉運,表現為細胞內鈉轉運增加,Na-K
高血壓與糖尿病有什么關系?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精準測量,有效控制,健康長壽”,旨在引起人們對防治高血壓的重視。高血壓是一種基礎原發性慢性病癥,也是糖尿病常見且重要的合并癥之一。高血壓不僅會增加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及早識別和治療高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并發癥
1.大血管疾病 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動脈硬化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來自Framinghan的研究報告,兩個或兩個以上危險因素同時存在升高動脈硬化事件的危險性呈相乘而不是相加形式,無論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均影響壽命,平均動脈壓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就增加40%,臨床薈萃分析提示,若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依據情況考慮以下檢查: 1.空腹血糖的測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2.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糖化紅細胞膜測定。 3.糖尿病血液流變學測定。 4.肝,腎功能檢查。 5.血總膽固醇,血脂的測定,血肌酐的測定。 6.尿常規檢查。 7.動態血壓水平檢查觀察血壓變化。 8.胸部X線檢查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治療越早越好
這項回顧性隊列分析納入2003~2009年3個大型綜合性醫療服務系統的15665例新發高血壓患者。研究參與者為30~74歲,基線時有糖尿病但沒有確診的冠心病或腦血管病,并且在至少1年沒有高血壓證據后符合新發高血壓的標準。因變量為從高血壓發病后1年到首次因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的時間。高血壓發病后當
空氣污染可能引發糖尿病和高血壓
一項針對4000名生活在洛杉磯的黑人婦女的研究表明,那些住在汽車尾氣嚴重污染地區的婦女們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幾率更高。 由美國波士頓大學副教授派翠西亞?庫根(Patricia Coogan)領銜主導的此項研究發現,住在汽車尾氣主要污染物氧化氮含量較高地區的黑人婦女,其患糖尿病的幾率比住
糖尿病酮癥伴高血壓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60歲,農民。【主訴】因反復口干、口渴1年,加重伴倦怠乏力7天。【現病史】患者緣于1年前出現口干、口渴、多飲等癥狀,近半年體重下降約5kg,無潮熱盜汗,無腰痛,于某社區衛生院測空腹血糖高(具體不詳),當時給予諾和靈30R維持治療,后因血糖波動大,故自行停藥。7天前上述癥狀逐漸加重,伴
糖尿病和高血壓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嗎?
糖尿病與高血壓均為中老年常見疾病,二者關系密切。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高,患病率為40%~80%,并隨年齡增長、體重增加及病程延長而上升,女性高于男性,此外,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壓發生早,其患病率高峰較非糖尿病人群提前10年。高血壓常常影響著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數據顯
糖尿病性心臟病控制高血壓的介紹
UKPDS(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項目)研究表明糖尿病伴高血壓者,收縮壓每下降10mmHg,并發癥可明顯減少,流行病學分析嚴格控制血壓所獲益處優于一般控制,但收縮壓與并發癥發生間無明確閾值,建議理想控制血壓為130/85mmHg以下。近期公布的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
腦血栓伴高血壓糖尿病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67歲,農民,漢族。【主訴】主因:言語不利10余天,加重2天。【現病史】患者緣于入院前10余天,無明顯誘因出現言語不利并伴有飲水嗆咳,休息后不能緩解,無惡心、嘔吐,無頭暈,無居烈頭痛,無發熱,未予特殊治療,入院2天前,癥狀較前加重,為進一步診治急***就診,查頭顱CT示:左側額頂葉
養生市場紅火亦亂-“疏堵”結合規范中醫養生
新聞背景:中醫養生市場紅火亦亂 從“食療第一人”張悟本到“神仙道長”李一,從《劉太醫談養生》到《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近年來,中醫藥知識不斷普及,全社會涌起中醫養生保健熱潮,一時間泥沙俱下。各色“養生大師”和中醫保健圖書噪聲社會。 3月4日,全國政協醫衛界別小組
養生市場亂象:修腳師更名“養生師”攬客
北京“大道堂”宣傳冊上稱,曾和衛生部有關部門合作培養養生師;衛生部負責人表示國家目前并無養生師職業資格認證。 ■?核心提示 張悟本的悟本堂雖于6月2日被拆除,但養生市場亂象并未因此而停止,各種食療、足療、手診等名目繁多的養生場所、養生書籍仍比比皆是。 記者調查發現,在養生亂象中,中醫學說被夸
“養生大師”頻頻出事-誰來驅散社會養生迷霧
又一個養生偶像,曾經頭頂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以及重慶市政協委員等諸多頭銜的李一,被趕下“神壇”,而此前的所謂“養生大師”張悟本引起的社會關注余溫尚存。“養生大師”頻頻“出事”,百姓觀之如霧里看花。誰該來驅散養生迷霧,還百姓一個真真正正的養生?
食藥監總局:無能治愈糖尿病高血壓的醫療器械
??????? 國家食藥監總局辦公廳主任顏江瑛17日指出,一些無證經銷醫療器械打著免費體驗的招牌進行夸大宣傳,誤導了很多老年人。這類違法違規宣傳是此次行動重點打擊的內容之一,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醫療器械能夠治愈糖尿病和高血壓。 國家食藥監總局17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醫療器械“五整治”
高血壓患者應用利尿劑患糖尿病風險增加
來自德國的KORA F4研究表明,血鉀偏低的高血壓患者較一般人群更易出現血糖代謝紊亂,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這項研究結果為解釋應用利尿劑的高血壓患者糖尿病發生率升高提供了依據。研究發表于3月《糖尿病學》(Diabetologia)。該橫斷面研究入選2006年-2008年間2948例受試者,并進行血
母乳喂養降低女性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風險
——非母乳女性,日后高血壓和糖尿病風險分別增加1.18倍和1.3倍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慢性病研究所張炳珍等從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所轄的4個社區按入選標準隨機整群抽取9128名40——81歲經產女性,其中,沒有母乳喂養的女性4249名,有母乳喂養的女性4879名,探討母乳喂養與女性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風險的關系
控制高血壓對糖尿病性腎病變的作用介紹
高血壓是腎臟病人腎功能損害發生發展的主要因素而且是可控制因素。對糖尿病腎病變也是如此。高血壓在糖尿病腎病變的發展過程起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高血壓是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展的關鍵。控制高血壓首先要限制患者對鈉鹽的攝入,同時禁煙戒酒,減輕體重適當的運動這是治療的基礎 現一般認為糖尿病腎病變患
研究顯示:高血壓和糖尿病綜合管理尚有改進空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64.shtm
腦血栓形成伴高血壓糖尿病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68歲,農民【主訴】頭暈十余天。【現病史】患者入院前十天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無耳鳴,惡心及嘔吐,無胸悶及呼吸困難,在家中靜點藥物治療,名量不祥,癥狀未見好轉,為求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就診,查頭ct:雙側基底節區腦腔隙,腦萎縮,頸動脈超聲,右側頸外動脈斑塊形成,右側椎動脈管腔變細,流速減
透視養生亂象:勿讓養生淪為招搖撞騙大旗
北京的陳女士最近腦子像過電影 前不久,她和身邊的很多人一樣迷上了中醫養生――電視頻道鎖定了各類養生節目,各類養生書籍也看得津津有味。還時不時“照方抓藥”為自己和家人“調理”一下。但是,看的節目、書籍多了,深深的困惑也隨之而來:那些頂著各種頭銜、光環侃侃
靠喝“養生茶”養生,卻喝出腎衰竭......
據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醫師協會聯合發布的報告,我國慢性疼痛的患者已超過3億,且發病率在逐年增加。疼痛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第三大健康問題。 然而,很多疼痛患者認為“是藥三分毒”,所以沒有尋求專業醫生的治療,而是希望找到既能止疼又沒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好辦法。 日前,河南鄭州的程先生就遇到這樣
小雪時節話養生
天氣越來越冷了,最低氣溫已逼近零度,嚴冬已至,該下雪了吧?不管這雪花有沒有飄來,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小雪已經到來了。 到了小雪以后,氣溫越來越低,天氣也變得陰暗寒冷,陽光逐漸減少,大家的情緒就容易變得低落,容易憂傷不開心,所以到了小雪季節保持樂觀情緒、開心狀態就變得很重要。天氣好的時候
養生為啥這么火?科學養生尚在初級階段
編者按: 近幾年,養生話題紅遍各類媒體,養生書籍銷售火爆,養生“專家”更是風頭正勁……可以說,全民養生熱已形成一股強大的潮流。今天,本版推出“透析養生熱”系列文章,深度解析這股養生熱潮背后的諸多亂象與動因,同時倡導普及養生知識,做到科學養生。 曾經以養生為內容的宣傳
成都:網上便宜藥不可輕信-糖尿病高血壓類售假居多
治療腫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需要長期服藥,不少患者為了圖方便,選擇從網上購買藥品服用。但這些相對比醫院價格便宜的藥,有不少都是假藥。 昨日,成都市藥監局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開展的“打擊網上非法售藥行動”,將重點打擊網上非法售藥,并歡迎撥打12331舉報。 網上非法售
腦梗死伴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患者,女,76歲,農民。【主訴】主因失語伴流涎約8小時入院。【現病史】患者于今日4時醒后自感不能說話并伴有流涎,無意識障得、無肢體活動障得、無口角歪斜、無頭痛頭暈、無惡心嘔吐等癥狀,在家未經特殊處理急來我,/門診查頭顱CT示:,右基底節區軟化處,老年腦;為行治療門診以“腦梗死”收入院,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