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將威脅北極鯨魚的生存
據加拿大通訊社報道,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將會威脅到北極鯨魚的生存。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報告表示,全球變暖對鯨魚的影響堪比其對北極熊的影響,他們的生存環境都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現在我們還不確定鯨魚會如何在短期內適應氣候變化的速率。”報告說,“隨著氣溫升高,北極‘特色’物種將有可能大規模消失,而會有更多的溫帶物種向北極遷徙。” 之前曾有研究表示,北極地區的暖化速度要比地球其他地區快一倍。同時,美國冰雪數據中心也報告說,目前的海冰面積已經比70年代縮減了14%。這將對白鯨和獨角鯨這樣的鯨魚物種造成嚴重的威脅。 白鯨是一種白色的小型鯨魚,是因紐特人喜愛的鯨肉和鯨脂的主要來源,同時水族館游客們也十分喜愛它微笑的樣子。獨角鯨也主要用于捕食,以它長在頭外的長角而出名。這兩種鯨魚不僅主要依賴海冰周圍生長的生物為食,而且在海冰周圍的活動區域也十分有限。 “這兩種鯨魚簡直就像機器......閱讀全文
氣候變化將威脅北極鯨魚的生存
據加拿大通訊社報道,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將會威脅到北極鯨魚的生存。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報告表示,全球變暖對鯨魚的影響堪比其對北極熊的影響,他們的生存環境都在發生劇烈的變化。 “現在我們還不確定鯨魚會如何在短期內適應氣候變化的速率。”報告說
北極熊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引發擔憂
2011年7月下旬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北部的巴倫支海,一只北極熊媽媽和她的幼崽正在一塊浮冰上休息。 一項最新的遺傳學研究顯示,北極熊的進化進程遠遠早于此前的設想,路透社稱,該發現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其能否適應全球變暖的憂慮。 研究指出,北極熊從其近親棕熊中分化出來的時間大約在60萬年前,這比科
冷暖誰知北極熊
一只在北緯81毅北冰洋夏季浮冰上的北極熊 一只在北緯毅地區斯瓦爾巴群島上度夏的北極熊 ? 這個炎熱的夏天,冰冷的北極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位于北緯70°的挪威班納克地區出現30℃以上高溫,這樣的溫度讓人憂心忡忡:那些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白色北極熊,它們還好嗎? 畢竟,北極熊皮包骨頭
天氣太熱北極熊挨餓
天氣變暖讓北極熊難以捕獲食物。圖片來源:inquisitr.com 北極熊要在海冰的幫助下獲得自己主要的食物:海豹。但隨著氣候變暖,海冰數量不斷減少,以至于它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尋找獵物,這對北極熊的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 科學家近日在《科學》雜志報告稱,北極熊一直難以找到足夠的食物,而隨著全
為什么北極沒企鵝,南極沒北極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92.shtm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于本月12日正式起航,向著北極進發。總臺央視記者王楠也隨船出發,全程記錄我國此次北冰洋科考進程,帶來《北極“楠記”》系列報道。在
北極熊新亞種:捕獵不需要海冰
格陵蘭島東南部的北極熊穿過淡水冰川。圖片來源:THOMAS W. JOHANSEN/NASA OCEANS MELTING GREENLAND北極熊通常依靠堅實的海冰來作為捕獵的平臺。近日,科學家在6月17日《科學》發文稱,他們在格陵蘭島東南部發現了一群北極熊,這些北極熊用淡水雪和冰的混合物作為平臺
仿北極熊皮毛給點兒光就發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98.shtm 科技日報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工程師發明了一種面料,使用室內照明即可保暖。這一技術是80年來以北極熊皮毛為原型合成紡織品的探索成果。研究發表
科研人員通過DNA測序發現:北極熊和棕熊在血統上有交集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報道,科研人員通過DNA(脫氧核糖核酸)測序,發現北極熊和棕熊在過去的10萬年中曾經多次成功交配,如今的北極熊也擁有愛爾蘭棕熊“血統”。這一研究對提請有關部門加強對北極熊與棕熊雜交后代的保護以維持該物種的延續有重大意義。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現代生物學》雜志
Angew:-北極熊能用上柔性可穿戴器件嗎?
水凝膠由于其良好的韌性,光學透明性和高導電性而成為可穿戴設備,柔性電極,傷口敷藥和藥物遞送的理想材料。然而,水凝膠在柔性器件應用領域還有2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1)當溫度低于水凝固點(0℃)時,大多數由親水聚合物組成的水凝膠不可避免地被凍結,變得脆弱并失去其原始彈性。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可在寬溫
全球變暖將致北極熊棲息地大幅萎縮
據法新社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近日警告說,今后數十年里北極熊的棲息地將大幅萎縮,該組織敦促國際社會立即采取行動,拯救生活在北極的各種動物。 該組織在一份聲明中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一項研究預測,今后10到50年里北極熊的棲息地將大幅減少,而這主要歸咎于全球變暖。”該
中國科大研制仿北極熊毛發的隔熱氣凝膠
與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的毛發不同,北極熊的毛發是中空的。在顯微鏡下放大后,每一根毛發都存在空腔結構,這種中空的管狀結構不僅降低了北極熊毛的密度,而且有利于減小熱導率,阻隔熱量從北極熊的皮膚表面擴散到周圍的低溫環境中,值得設計新型人工隔熱材料效仿。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領導的研究團隊受北極熊
用多孔仿生纖維-織就一款北極熊“毛衣”
具有“熱隱身”功能的仿生隔熱織物,在紅外相機下顯示隔熱效果。盧紹慶供圖生活在極地世界的北極熊是最不怕冷動物之一,原因自然是北極熊自帶一身最抗寒的“皮草”。近日,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用獨特的“凍紡”術紡出人造纖維,其隔熱性能可與北極熊的毛發媲美。該研究成果的論文《仿北極熊毛的隔熱
氣候變暖致災難后果:中國沿海成“澤國”
都是氣候變暖惹的禍!英國《自然氣候變化》期刊最新報告稱,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最晚到2050年,北極圈一直到北極地區,樹木覆蓋率將增長52%。不僅如此,北極冰蓋融化還帶來歐洲、北美地區的極寒天氣以及北極熊的“自相殘殺”。 遠在北極5000公里開外的中國未能“逃脫干系”,除冰川融化產生新航道帶
氣候變暖致災難后果:中國沿海成“澤國”
都是氣候變暖惹的禍!英國《自然氣候變化》期刊最新報告稱,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最晚到2050年,北極圈一直到北極地區,樹木覆蓋率將增長52%。不僅如此,北極冰蓋融化還帶來歐洲、北美地區的極寒天氣以及北極熊的“自相殘殺”。 遠在北極5000公里開外的中國未能“逃脫干系”,除冰川融化產生新航道帶來機
環保人士要求政府重新考慮北極熊瀕危級別
近日,一位美國法官請求奧巴馬政府對于北極熊是否是應列入瀕危動物名單進行澄清。 美國地區法院法官艾米特?沙利文(Emmet?Sullivan)要求美國內政部提供更多信息,說明是否應將北極熊列為“瀕危”動物而不是列為“受威脅”動物。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熊正不斷失去北
北極航運增加將加速氣候變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一個美國和加拿大聯合研究小組報告稱,如果全球氣候繼續變暖,北冰洋海冰進一步減少,連接國際貿易伙伴的北極航運可能會移向最北端,形成新航線,并且航運交通將會增加。這種不斷增加的最北極航運所造成的空氣污染會對氣候產生明顯影響,研究人員指出,發動機排出的溫室氣體和煙塵顆粒將
Scientific-Reports:在北極熊中發現首例自身免疫性腦炎
Knut是在柏林動物園由人工飼養大的一只北極熊。Knut在2011年在癲癇發作時,淹死在了自己籠子的水池里。最新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則研究顯示,北極熊Knut當時患有抗N-甲基-D-天門冬氨酸受體腦炎(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
國際科研團隊從北極熊留在雪地足跡中分離出DNA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來自法國基因研究公司SPYGEN的科研團隊近日宣布,首次從北極熊留在雪地上的足跡中提取出DNA。 這是目前科學界找到的最簡單易行的提取北極熊DNA的方法。SPYGEN項目負責人、國際著名熊類分子生態學家伊娃·貝樂曼(Eva Bellemain)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
浙大學者仿北極熊毛研制出“熱隱身”織物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柏浩教授團隊模仿北極熊毛發結構,研制出一種有序多孔的隔熱保溫織物,可令生物體在紅外線成像設備中實現“熱隱身”。該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材料》雜志。圖片來源于網絡 北極熊的毛發是一種絕佳的保溫纖維,這是由于它具有中空多孔結構。為模仿北極熊毛的結構,柏浩課題組研發出一種
更長無冰期或致哈德遜灣北極熊種群縮小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指出,全球變暖預計會延長哈德遜灣的無冰期,從而縮短此處棲息的北極熊的捕獵季節。在溫度上升2.1攝氏度的場景下,哈德遜灣大部分地方的無冰期或會超過成年北極熊存活所能忍耐的最長禁食期。相關研究6月13日發表于《通訊—地球與環境》。哈德遜灣位于加拿大北部的北冰洋,它會季節性地被海冰覆蓋
更長無冰期或致哈德遜灣北極熊種群縮小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指出,全球變暖預計會延長哈德遜灣的無冰期,從而縮短此處棲息的北極熊的捕獵季節。在溫度上升2.1攝氏度的場景下,哈德遜灣大部分地方的無冰期或會超過成年北極熊存活所能忍耐的最長禁食期。相關研究6月13日發表于《通訊—地球與環境》。哈德遜灣位于加拿大北部的北冰洋,它會季節性地被海冰覆蓋
加拿大研究稱海冰融化使北極熊生育率下降
加拿大科研人員在新一期《自然—通信》(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報告說,由于氣候變暖導致北極海冰面積逐漸縮減,生活在加拿大哈得孫灣的北極熊生育率正在下降。 哈得孫灣是位于加拿大東北部的一個大型海灣,位于北冰洋邊緣,是北極熊的重要棲息地。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科研人
科學界考慮應對氣候錯誤信息的方法
盡管在人類導致的全球變暖問題上存在壓倒性的科學一致意見,在這種共識與公眾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鴻溝。荷蘭生態學研究所的Jeffrey A. Harvey和他的同事在《生物科學》(BioScience)上寫道,他們研究了這種共識鴻溝的原因,把重點放在了氣候變化否認者的互聯網博客以及他們
中國啟動“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研究項目
這是繼“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劃”后的又一重大研究計劃 中國科學家4月24日在深圳宣布啟動“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研究項目,對企鵝、北極熊和藏羚羊這三種分別生長于南極、北極和高海拔嚴酷環境下的動物展開基因組水平上的研究。該計劃是繼“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劃”之后,中國科學家啟動的生命科學領域又一重大
儀器監測環境:溫室效應該如何應對
近日,據央視網消息,北極圈出現罕見高溫,其中瑞典北部北極圈內溫度一度達到30攝氏度,西伯利亞北部地區更是達到32攝氏度。面對這細思極恐的高溫現象,很多網友理所應當的把主要原因歸結為全球變暖,然而,有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并非這次高溫的罪魁禍首,極鋒噴流同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撇開其他因素不說,
全球變暖對北極的五個影響
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全球變暖對某些地區的影響將比其他地區更為顯著,而北極正是氣候變化的重點地區之一。近年來,北極海冰的面積不斷創下新低,并給生活在這里的人類和動植物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據趣味科學網報道,加拿大和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從不同角度對此展開了分析,認為快速變暖可能從五個方面影響
鯨魚也是碳匯
?象島冰山前的長須鯨 圖片來自:Dan Beecham應對氣候變化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采取了促進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的整體方案。雖然許多努力都集中在植樹或恢復濕地上,但研究人員認為還應了解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魚的碳封存潛力。他們探索了這些海洋巨人如何影響空氣和水中的碳含量,以及有助于大氣二氧
鯨魚也是碳匯
?象島冰山前的長須鯨 圖片來自:Dan Beecham 應對氣候變化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采取了促進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的整體方案。雖然許多努力都集中在植樹或恢復濕地上,但研究人員認為還應了解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魚的碳封存潛力。他們探索了這些海洋巨人如何影響空氣和水中的碳含量,以及有
北極氣候變化超科學家預期-海冰覆蓋減少
北極地區猶如一只巨大的“冷凝器”,調節著全球氣候。北極地區通常是指北緯66度33分北極圈以北的廣袤區域,面積2100萬平方公里,由陸地、島嶼和海洋組成,其中,北冰洋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北極地區氣候系統的各圈層都發生了近400年來最快速的變化,甚至超過了科學
北極冰川逐漸消失-英國專家竟稱或充滿生機
北極冰川的消失,會對北極帶來什么影響?最近,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的阿蘭?坎普等人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研究表明,未來在夏季無冰的北冰洋,可能充滿生機。他們從北冰洋的洋底泥土取樣,發現這些泥土中留有恐龍時代的生態線索――硅藻的痕跡。硅藻是一種相當低級的海藻,接近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