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敦促各國采取措施抗擊耐藥性細菌
世界衛生組織20日敦促各國采取措施抗擊耐藥性細菌,減少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世衛組織當天發表公報稱,抗藥性細菌日益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可能影響許多傳染病的控制。一些致病菌(多藥耐藥細菌)對許多常用抗生素產生了抵抗力,給疾病治療造成特殊困難。 世衛組織建議各國落實醫院感染控制措施,限制多種耐藥性菌株的傳播,實施有關謹慎使用抗生素的國家政策,從而減少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世衛組織呼吁消費者、藥店、醫生、獸醫、醫院和醫學實驗室管理者、患者和醫療旅游游客以及各國政府、制藥企業、專業社團、國際機構關注耐藥性問題。 世衛組織鄭重建議各國政府將控制和預防耐藥性細菌的重點集中在4個主要方面:監測耐藥性細菌;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建議醫務工作者和公眾合理使用抗生素;引進或執行有關停止無處方銷售抗生素的法規;嚴格執行預防和控制措施,比如洗手措施等,特別是在醫療保健機構中,這些措施必須得到執行。 世衛組織表......閱讀全文
英合成抗生素殺滅超級細菌,不會誘發細菌耐藥性
英國林肯大學研究人員合成一種抗生素,能夠殺滅“超級細菌”,治愈實驗鼠的細菌感染。研究論文刊載于最新一期《醫學化學雜志》。 201803271522130378125.jpg 這種抗生素名為Teixobactin,由美國科學家2015年在土壤中發現,是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可以殺
英國研究合成抗生素殺滅超級細菌,不會誘發細菌耐藥性
英國林肯大學研究人員合成一種抗生素,能夠殺滅“超級細菌”,治愈實驗鼠的細菌感染。研究論文刊載于最新一期《醫學化學雜志》。 這種抗生素名為Teixobactin,由美國科學家2015年在土壤中發現,是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
英國研究合成抗生素殺滅超級細菌,不會誘發細菌耐藥性
英國林肯大學研究人員合成一種抗生素,能夠殺滅“超級細菌”,治愈實驗鼠的細菌感染。研究論文刊載于最新一期《醫學化學雜志》。 201803271522130378125.jpg 這種抗生素名為Teixobactin,由美國科學家2015年在土壤中發現,是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可以殺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級細菌”-對抗生素有耐藥性
據俄羅斯衛星網13日報道,生物學家在巴西發現數十種新的沙門氏菌菌株,這些菌株對大多數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科學家們將結論及抗擊這些“超級細菌”的可行方法發表在《PLoS One》雜志上。 巴西圣保羅大學學者費南達阿爾梅達(Fernanda Almeida)稱:“我們發現,在食物和人體內都有大
Nature子刊:這種抗生素消滅超級細菌-避免耐藥性
抗生素耐藥性正日益成為影響全球人口健康的巨大威脅。有調查預測,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50年將有累計3億人死于抗生素耐藥,這比癌癥死亡更可怕。 然而由于存在科學障礙以及投資回報降低等因素,抗生素的研發進展非常緩慢,遠遠跟不上抗生素耐藥發展的步伐,因此,對不會直接導致耐藥性的新型抗感染
超級細菌開始橫行-2050年抗生素抗藥性或使千萬人喪命
導讀: 英國政府委托的一份報告警告說,超級細菌開始橫行,到2050年,抗生素的抗藥性可能導致全球每年有1000萬人死亡。 英國政府委托的一份報告警告說,超級細菌開始橫行,到2050年,抗生素的抗藥性可能導致全球每年有1000萬人死亡。 這項被BBC描述為“非常有影響力”的研究由經濟學家吉姆·
抗生素的細菌抗藥性危害介紹
人類發現并應用抗生素,是人類的一大革命。但隨著抗生素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很快便出現了耐藥性,不僅使抗生素的使用出現了危機,而且“超級耐藥菌”的出現使人類的健康又一次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醫學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這一比例甚至接80%。在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
法國發現抗藥性不太強的“超級細菌”
法國國家醫學與健康研究所8月13日報告說,該國一家醫院日前在一名受傷者的皮膚樣本中發現具有超強抗藥基因的細菌菌株,但這些菌株的抗藥性不太強,這名受傷者也未受到感染。 醫學與健康研究所的專家帕特里斯·諾曼德對媒體說,醫生在治療一名受傷者時提取了他的皮膚樣本,發現樣本中有一些細
“超級細菌”的耐藥性基因可遺傳
德國科學家日前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讓細菌具有耐藥性的基因不僅能夠跨越不同物種傳播,還能通過接觸染色體而遺傳。 以某些大腸桿菌為代表的革蘭氏陰性菌已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目前,多粘菌素是對抗耐藥性細菌的最后一道防線,但是一個名為MCR-1的基因會讓細菌對多粘菌素也產生耐藥性,變成“超級細
細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機制介紹
1.使抗生素分解或失去活性: 細菌產生一種或多種水解酶或鈍化酶來水解或修飾進入細菌內的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如:細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能使含β-內酰胺環的抗生素分解;細菌產生的鈍化酶(磷酸轉移酶、核酸轉移酶、乙酰轉移酶)使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2.使抗菌藥物作用的靶點發生改變
世衛組織敦促各國采取措施抗擊耐藥性細菌
世界衛生組織20日敦促各國采取措施抗擊耐藥性細菌,減少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機會。 世衛組織當天發表公報稱,抗藥性細菌日益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可能影響許多傳染病的控制。一些致病菌(多藥耐藥細菌)對許多常用抗生素產生了抵抗力,給疾病治療造成特殊困難。 世衛組織建議各國落實醫院感染
細菌如何獲得抗生素耐藥性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揭示了抗生素耐藥性是如何能在抗生素存在的時候在細菌細胞間傳播的,而這些抗生素理應能阻止細菌生長。這些結果揭示,先前對藥物敏感的細菌能夠在長時間接觸抗生素時存活下來以表達其剛剛獲得的耐藥基因,進而有效地讓它們不受抗生素的影響。 這一過程的基礎機制——包括一個在幾乎所有細菌中都被發
依賴濫用抗生素-催生“超級細菌”
最近,“超級細菌”肆虐,據報道,一些赴印度接受治療的患者感染了一種新型超級細菌,其含有一種叫NDM-1的基因。這種細菌對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都“刀槍不入”,甚至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而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通常被認為是緊急治療抗藥性病癥的最后方法。這種變種超級細菌目前已經傳播到英國
應對“超級細菌”創新型抗生素
“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我國社區環境和醫院環境中,由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在近幾年持續增多,特別是對于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包括碳青霉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在內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發生率不斷升高,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輝瑞生物制藥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吳琨
AI與超級細菌展開斗爭尋找新抗生素藥物對抗耐藥性感染
麻省理工學院和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人工智能算法,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可以殺死一種造成許多耐藥性感染的細菌。如果開發出來用于病人,這種藥物可以幫助打擊鮑曼不動桿菌,這是一種經常在醫院發現的細菌,可能導致肺炎、腦膜炎和其他嚴重感染。這種微生物也是造成伊拉克和阿富汗受傷士兵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超級病菌是怎樣煉成的?
[1920年代] 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 [1960年代]產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鏈球菌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菌種。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同時出現。 [1990年代]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耐鏈霉素的“食肉鏈球菌”被發現。 [2000年代]出現綠
“超級細菌”令世界緊張-新藥研發趕不上變異
比非典、甲流還可怕?十年內無藥可治?容易擴散全球?最近,被部分媒體描述得可怕又致命的“超級細菌”成為熱議話題。 在印度等南亞國家出現的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已經蔓延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國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國至少造成5人死亡。在媒體和民眾表
超級細菌已經把人類逼到無藥可用
長期以來,由于濫用抗生素或使用假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產生所謂的“超級細菌”,已成為全球醫療衛生領域的一項難題。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干事福田敬二不久前警告稱,“‘超級細菌’對現代醫學構成嚴峻考驗,人類正進入‘后抗生素時代’,普通病菌感染再度成為致命因素。” 有評論稱,“超級細菌”已經把人類逼
過去五年來最令人害怕的五種抗生素耐藥性細菌
每年有近100萬人死于無法用常見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這很可怕,因為現在我們沒有這些抗生素的替代品。 當細菌以阻止抗生素起作用的方式改變時,就會發生抗生素耐藥性。被稱為抗性機制的細菌變化有不同的形式,可以在不同的細菌之間共享,從而解決問題。 抗生素耐藥性可能使我們回到一個甚至簡單的割傷和擦傷
超級細菌背后-抗生素的無限濫用
NDM-1,又一個超級細菌來了! 對于這樣的超級細菌,許多人感到恐懼,甚至想到了SARS、甲流。 對此,南京專家表示,對超級細菌過于恐懼沒必要,這不過是細菌與抗生素之間的又一場博弈。 但,不可否認的是,超級細菌產生背后的原因是抗生素的濫用,而現實中的情況是,抗生素濫用已經極其嚴重。 又一
“青蛙皮膚”抗生素有望殺滅超級細菌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26日(作者理查德·阿萊恩)報道,科學家早就知道,由于生存環境的惡劣,青蛙的皮膚中含有大量能夠對抗微生物的物質。但這些物質對于人類來說也同樣有毒。 現在,阿聯酋一所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找到了一種辦法,對這些化學物質進行處理,消除有害的副作用。
與超級細菌賽跑:尋找新型抗生素
近日,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領導的開放式抗菌藥物發現組織(CO-ADD),發起了“全球搜尋新抗生素”項目,邀請全球化學家提交自己的化合物,進行抗菌活性篩查。 CO-ADD發言人馬克·布萊斯科維奇稱,未來具有高耐藥性的細菌很可能會迅速傳播。這也是該組織發起這一項目的原因所在,希望在“
現有抗生素可“撕殺”超級細菌
據英國《獨立報》2月4日報道,英國科學家發現現有的一種抗生素可通過“暴力手段撕裂”細菌從而殺死它們。科學家們表示,這種方法以前未被發現,或有助于科學家們研制全新一代藥物。 近來,在致命細菌和抗生素之間進行的“競賽”中,超級細菌無疑占了上風。盡管有越來越多消息稱,細菌幾乎已對所有抗生素產生了耐藥
超級細菌大范圍暴發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一種對大部分抗生素均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現身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引起廣泛關注。昨天,國內權威專家表示,超級細菌大范圍暴發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超級細菌叫法不準 據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肖永紅介紹,超級細菌是指攜有名為NDM-1(新德里金屬-β
細菌對阿比西丁抗藥性越來越強,新型抗生素失去效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細菌對用于殺死它們的藥物產生抗藥性,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即使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抗生素也不能幸免。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基因擴增機制,這種機制會導致細菌對阿比西丁產生越來越強的抗藥性。 眾所周知,阿比西丁能高效殺死細菌,包括超級細菌大腸桿菌(E. coli)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
超級細菌幾乎可抵御所有抗生素-10年內無藥可治
一些細菌被發現含NDM-1基因澳大利亞專家觀察“超級細菌” 比利時醫療人員13日證實,一名比利時人死于據信源自南亞的超級細菌。這種細菌抗藥性極強,幾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已經感染英國、美國、瑞典、荷蘭、澳大利亞個別居民。歐洲專家預計,至少10年內沒有抗生素可以有效對付這種細菌,因此呼吁全球密切監控阻
細菌如何進化出抗生素耐藥性?
目前,研究人員利用高分辨率的低溫電子顯微鏡,在前所未有的細節上,揭示了導致抗生素紅霉素(erythromycin)耐藥性的細菌核糖體變化。 多重耐藥性細菌病原體,對幾乎所有可用的抗生素都不敏感,是當今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各種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如何發展的?這個問題是德國路德維希 -馬克西米利安
澳大利亞面臨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據外媒報道,墨爾本一老人腳受傷后,感染抗生素引發的超級細菌,已經無藥可治,恐面臨截肢。 據報道,75歲的墨爾本老人霍克(Sandra Hocking)去年不小心割傷了腳踝。之后,傷口一直都不能愈合,于是她回到澳大利亞治療。 4月份醫院診斷她感染了致命的超級細菌(superbug),對抗
噬菌體療法優于抗生素的方面介紹
在一定的條件下,噬菌體療法非常有效,對比抗生素具有一些獨特的優勢。細菌也會對噬菌體產生耐藥性,但是研發新的噬菌體比研發新的抗生素要簡單得多。獲得新的噬菌體只需要幾周,而獲得新的抗生素卻需要很多年。當細菌產生抗藥性時,相關噬菌體也會自然與之一起發生變化。超級細菌出現時,超級噬菌體已隨之進化。我們要
英國濫用抗生素-超級細菌或致8萬人死亡
外媒稱,英國政府在最新一份報告中警告,如果當地爆發大規模的“超級細菌”傳播事件,可能導致約8萬人死亡。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8日援引BBC報道稱,英國政府在最新《全國緊急事務風險清單》報告中指出,由于當地醫生使用抗生素不當,因此可能出現多種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一旦當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