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紛紛取消職工入職、學生入學的乙肝檢測項目,而5月19日正是第三個“世界肝炎日”,據統計,我國目前慢性乙肝患者約有2000萬人。 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教授指出,對于乙肝治療時間和藥物耐藥等問題,患者需要走出一些誤區,樹立正確的認識。 乙肝治療莫追求“速戰速決” 目前,所有指南對于慢性乙肝治療目標都是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減少和防止肝臟失代償、肝硬化、肝癌及其并發癥的發生,但很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卻會誤入歧途。 成軍教授指出,為實現治療目標,要遵守慢性乙肝治療的基本方針,即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以長期抗病毒治療為中心;四個基本點,即在選藥上堅持肝硬化、肝癌少,堅持副作用少,堅持費用少,堅持優化治療。 大部分乙肝患者都希望短期內能治愈停藥,但無論干擾素或核苷(酸)類似物短期(小于等于一年)治療停藥后,患者病情都會反彈,這說明慢性乙肝治療是場持久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對口服抗病毒的建議是:大三陽患者至......閱讀全文
○5年前,僅有19%的人接受抗病毒治療這一正確的治療方式,高達73%的受調查者采用中成藥及保肝降酶藥物 ○截至2008年,40%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與《指南》發布前比較,增長了一倍多 ○專家: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基石,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應首選強效低耐藥的
乙肝檢查再添新指標 以前是“兩對半”,后來增加了一個HBcAb-Igm(核心抗體Igm),成了三對,現在又出現了一個Pre-S1(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簡稱S1抗原),“兩對半”變成了“三對半”。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乙肝病毒感染作早期診斷;二是有利于對乙肝
中國科學家一舉破解困擾了病毒學界近半個世紀的超級謎題,首次發現乙肝病毒及丁肝病毒以病毒顆粒前表面抗原-1(Pre-S1)結構域與肝細胞膜上NCTP受體結合而侵入肝細胞,而此前僅知道鴨乙肝病毒受體是羧肽酶D。毋庸置疑,中國人采用國內工作平臺查明乙肝病毒及丁肝病毒受體
患者選擇乙肝治療藥物 患者選擇乙肝治療藥物時應結合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肝炎日世界專題之一 ○治療乙肝是場持久戰,長期抑制病毒才能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 ○乙肝藥物最貴并非就是最好的,患者選藥時除了療效還需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 ○乙肝抗病毒治療發生耐
舉乙肝的例子來說:通過酶免的方法查乙肝兩對半和通過熒光定量PCR的方法學查乙肝DNA小明得了肝炎,但他不知道自己得了肝炎,有一天身體不舒服或者正常體檢(比如入職體檢),他去看醫生,臨床醫生懷疑他得了肝炎(肝炎有很多種比如病毒性肝炎,也就是病毒傾入他體內后由于人體的三道防線沒能把病毒消滅掉,導致病毒在
同樣感染了乙肝病毒,為何有人不久便自愈,有人卻會誘發乙肝甚至發展成肝硬化?這個困擾醫學界多年的問號,已被部分成功解答。記者日前獲悉:復旦大學免疫生物學研究所的專家,在全球首次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新機制,人體原本存在的TRIM22分子,猶如乙肝病毒的“控制開關”,激活它便能抑制病毒復制、防止乙肝生成
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測可評估乙肝疫苗接種效果 乙肝疫苗注射后,機體產生反應性抗體,通過定量檢測抗-HBs的濃度即可知道抗體產生的程度,高濃度的抗-HBs表示疫苗注射成功,如果濃度很低甚至檢不出,說明疫苗注射效果欠佳或無效。疫苗注射一定時間后,抗體濃度會逐漸下降,此時定量檢測抗-HBs,如果濃度較低,
HBeAg是乙肝病毒中含有的一種可溶性蛋白,一般僅見于乙肝病毒表面抗 原 (HBsAg)陽性的患者,是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的標志之一。感染HBV后,HBeAg可與HBsAg同時或稍后出現于血清中,但消失早于HBsAg。HBeAg僅存在于HBsAg陽性者的血液中,HBeAg陽性是乙肝病毒復制明顯和傳染性
崔麗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纏綿,反復發作,多數患者臨床無自覺證狀,有些患者一經查體就是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對于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攜帶者以及長期服用抗病毒藥者,定期檢測乙肝相關指標(肝功能、乙肝五項、HBV-DNA、甲胎蛋白、上腹部B超)至關重要,那么那些檢測指標
“至今,國內已有近460萬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其中有超過100萬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強效低耐藥藥物的治療。”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認為,過去十年是乙肝抗病毒治療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十年,不但“乙肝抗病毒治療是關鍵”的理念得到確立,而且對規范抗病毒治療的認知越來越完善,因此越
什么是“大三陽”、“小三陽”?“大三陽”和“小三陽”是乙肝“二對半”的一種提法,乙肝“二對半”是判斷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或粗略估計病毒復制水平的初步檢查,“大三陽”和“小三陽”都是反映人體攜帶乙肝病毒的一種狀態,是乙肝“二對半”的兩種不同結果。所謂乙肝“二對半”,是給乙肝標志物五項檢測排了隊,它們依次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人類對HBV的研究歷時多年,抑制病毒的疫苗早已上市,盡管治愈乙肝的方法尚未找到,但正如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聚焦在研乙肝治療方法的文章指出的,目前的候選藥物幾乎已經瞄準了HBV復雜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個點。因為土撥鼠體內有一種與乙肝病毒類似
大老李今年四十多歲,患乙肝已有三十多年,因為一直為事業打拼,加上對疾病不夠重視,所以多年來從來沒有認真治療過。最近單位組織查體,大老李查出蛋白尿,反復檢查尿蛋白都是2+到3+,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并經專家會診,最終診斷為乙肝相關性腎炎。大老李疑惑不解:肝是肝,腎是腎,慢性乙肝怎么還傷腎?圖片來源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醫務人員,近日在國際頂級胃腸病學雜志《Gut》上發表了關于乙型肝炎病毒準種進化與抗病毒治療應答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次系統闡述了抗病毒治療對乙肝病毒準種進化的影響。該研究由上海交大醫學院檢驗系主任張欣欣教授指導,博士研究生劉峰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人類對HBV的研究歷時多年,抑制病毒的疫苗早已上市,盡管治愈乙肝的方法尚未找到,但正如近日發表在《科學》上的一篇聚焦在研乙肝治療方法的文章指出的,目前的候選藥物幾乎已經瞄準了HBV復雜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個點。 “復制模板”增加治療難度
近日,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人體載脂蛋白E(apoE,apolipoprotein E)或能促進乙肝病毒感染和產生,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PLoS Pathogens上。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干擾apoE生物發生、分泌以及與受體
乙肝病毒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病原體,也是引發慢性乙肝的元兇。根據國際衛生組織2015年估計,全球約有2.4億慢性乙肝患者,大多分布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每年約有78萬患者死于慢性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癌。在中國,約有9300萬慢性乙肝感染者,其中,由乙肝病毒引發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比
28日是世界肝炎日。因為疾病風險巨大,患者知曉率低,世界衛生組織將肝炎稱為“無聲的疫情”。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目前,我國有9000萬乙肝病毒感染者,760萬丙肝病毒攜帶者。我國法定傳染病系統每年報告超過130萬例病毒性肝炎病例,占報告總病例數的三分之一。病毒性肝炎位居傳染病發病之首,
◆我國乙肝病毒攜帶率大幅下降的“功臣”是乙肝疫苗 ○我國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由1992年的9.75%下降到7.18% ○越來越多肝癌被早發現、早治療,現在存活五年以上的肝癌患者大有人在 目前珠三角地區15歲以下人群的乙肝病毒攜帶率不到1%!今年79歲的南方醫院乙肝資深教授駱抗先向記者透
2019年7月28日是第九個“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題為“積極預防主動檢測 規范治療 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肝炎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PLoS Biol:中國科學家設計出能抑制甲型肝炎病毒的新藥物 doi:10.1371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第二十屆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旨在向公眾傳播科學理念、普及抗癌知識。 今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發布了《世界癌癥報告2014》,報告明確指出,2012年中國新增肝癌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均占全球新增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的一半以上。
7月28日是一年“世界肝炎日”,肝炎是肝臟的炎癥,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和戊型,雖然病毒種類不同,但都足以對人構成嚴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給全球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 乙型肝炎病毒簡稱乙肝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屬于嗜肝DNA病毒科(
今天是“全國愛肝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肝病每年造成100多萬人死亡,我國的肝病患病率居全世界首位,其中慢性肝病占肝病的主要部分,發病年齡也出現明顯的年輕化態勢。 有關專家指出,雖然中國肝病診療水平進步明顯,但有效地控制肝臟疾病,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發生仍然是當前中國肝病防治管理體系面臨
諾如病毒諾如病毒(Norovirus,NVs)屬于杯狀病毒科諾如病毒屬,是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體,世界50%以上的胃腸炎暴發均由它引起,可在醫院、學校、餐館等人群密集地爆發急性胃腸炎。根據病毒RNA 聚合酶和衣殼蛋白核苷酸序列的差異,諾如病毒分為5個基因型,其中GI、GII 型諾如病
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導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為嚴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導致的肝炎造成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近2.4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
中國擁有世界20%的人口,卻同時也有全球一半的肝癌患者!肝癌,已成為具有我國特色的癌種之一,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為乙肝病毒(HBV)感染!與此同時,因HBV感染而導致的肝硬化,同樣也是因HBV感染而死亡的主要疾病!基于此,HBV治療藥物亟待開發!但現實中涼涼的卻是,國外那些大型跨國制藥公司并不
記者日前從甘肅省科技廳獲悉,由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茯苓紅花散”在治療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方面療效顯著。日前該研究項目通過了省科技廳的成果鑒定。 據介紹,目前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除抗病毒藥物外再無其他有效方法,但抗病毒藥物不能徹底清除乙肝病毒,所以復發率高,使
一直以來,乙肝治療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基于核苷類的抗病毒治療,對乙肝病毒免疫沒有作用,另一種是長效干擾素類免疫調節治療,有一定抗病毒的作用,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近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病科暨肝病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貴強教授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藥創制專項交流會暨杰華生物‘樂復
記者7月7日從廣東省肝病學術會議上獲悉,經過五年的臨床試驗,治療性乙肝疫苗已陸續完成二、三期臨床階段,即將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文號上市。 這就意味著我國9300萬乙肝病毒攜帶者、2000萬患者的乙肝頑疾遇到了強有力的克星。 一直以來,乙肝患者想用抗病毒治療法來抑制或減輕自
我國約有7200萬人慢性感染乙肝病毒,乙肝慢性感染引發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乙肝病毒特異性T細胞免疫對于清除病毒感染、影響疾病進展發揮核心作用,而乙肝病毒通過基因突變逃避T細胞免疫清除,從而導致感染慢性化和免疫逃逸。因此,研究病毒免疫逃逸規律對于設計新型治療性疫苗和抗病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