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治療技術推動產業化加速 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干細胞生物學、組織工程學等相關研究的快速發展,細胞治療已經成為開發治療多種疑難疾病的新療法的重要手段。尤其干細胞治療克服了臨床常規治療的局限性,為人類疾病的治療打開了全新的思路。 在全球范圍內,包括干細胞技術在內的細胞治療技術是21世紀醫學發展的前沿學科。康寧生命科學副總裁Richard M.Eglen曾在接受生物谷采訪時表示,細胞治療是全球尤其是中國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而在細胞治療領域,干細胞治療非常重要,康寧生命科學要順應這種發展趨勢,發展新技術,助力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 全球在此領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且部分基礎研究成果已經在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得到應用。我國的細胞治療也正在迅速發展,應用前景非常廣闊。解放軍總醫院郭亞軍教授在一次會議上表示: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三......閱讀全文
不僅醫療機構,連一些美容機構也打著“干細胞”的旗號進行宣傳和治療。 核心提示 當前,大量的醫療機構打著“干細胞治療”的招牌,宣稱可以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干細胞治療真有這么靈嗎?有沒有風險?干細胞治療行業的亂象應如何規范?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近日,有讀者反映,有五花
利用細胞工廠開發大規模干細胞擴增技術。 政府應盡快明確管理職責,出臺相關法規。在美國,無論將干細胞作為藥物還是新技術,均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負責監管。目前我國迫切需要衛生部和國家藥監局在干細胞治療領域明確管理職責。 盡管在過去的3個月中,衛生部強行禁止未經批準的干
2019年3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征求《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 (試行) (征求意見稿)》,引起行業內眾多從業者的巨大反響。這一幕也大概出現在一個月前(2月26日),同樣由國家衛健委發布了《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兩份監管文件主要關注的焦點就是細胞治療
2013年12月30日,河北遷安一位9歲女童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入院治療。2014年3月14日,在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后,307醫院從女童新誕生的妹妹胎盤中提取造血干細胞聯合臍帶造血干細胞進行移植治療,患兒康復出院。 近年來,干細胞用于臨床治療已經頗見成效。但與科研領域的如火如荼相比,市面上卻鮮見干
干細胞作為人體各種組織細胞的祖細胞,其未來有望從細胞層面,在人類幾乎所有重大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 干細胞治療在 2016 年爆發的主要邏輯,除了基本面上廣闊的應用前景外,更重要的是其在 2016 年將面臨全球及國內多重催化劑“共振”: 1)從美國看,“FDA III 期+大選政治周期”將使得
干細胞是目前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基于自我更新以及定向分化的獨有特性,干細胞在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病、肝病、腎病、糖尿病、骨關節疾病等的臨床治療方面有廣闊的前景,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潛力市場規模達到4000億美金。 干細胞按其分化能力分為以下3類:全能干細胞(ESC)、多能干
對于細胞治療來說,春天似已到來;因頂層明確鼓勵開放和創新,實施層醫院渴望規范開展工作已蓄勢待發,然而,具體實施細則猶抱琵笆半遮面,遲遲沒有出臺,導致細胞治療的現狀與上述重大國家新政策發布前幾無二致。中國臨床細胞治療創新路在何方?實施細則不能出臺的障礙是什么?如何化解? 國務院今年5月14日宣布
“魏則西事件”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中國細胞治療亂象、百度競價排名、莆田系猖獗等問題也在接受系列輿論質疑和行業整頓之后逐漸淡出人們的關注范圍。作為事件的主角之一,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則被要求按照臨床研究相關規定執行,限制其臨床應用。 而干細胞作為細胞治療的另一支主要力量,因其神奇的自我更新、多向分
“直到不久前,癌癥的治療基本上還是不成功的,除了對少部分癌癥類型。而目前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的治療技術,即依賴免疫應答的免疫治療技術,對許多種不同的癌癥都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 澳大利亞悉尼Garvan醫學研究所教授,2015年美國免疫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美國免疫學會前主席(1998-2002
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在我國尚處臨床研究階段。 然而,伴隨著商業資本的紛紛介入,從干細胞的獲取、制備、生產到醫院的治療,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每個環節的盈利,最終只得由“獻身研究”的患者埋單。 引子 8月的一個周末,張明亮(化名)從北京天壇醫院匆匆趕往幾十公里外的昌平區上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分化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干細胞能夠多向分化為組織細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細胞。此外,它還能夠分泌一些生長因子、細胞因子,調節提升機體的整體活力,例如促進血管生成及細胞增殖分化、抑制炎癥反應等。 當前,抗疫之戰到了攻堅階段,面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藥物研發顯然
干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復制和分化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干細胞能夠多向分化為組織細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細胞。此外,它還能夠分泌一些生長因子、細胞因子,調節提升機體的整體活力,例如促進血管生成及細胞增殖分化、抑制炎癥反應等。 當前,抗疫之戰到了攻堅階段,面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藥物研發顯然是
8月,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一名骨關節炎患者在歷經為期 7個月的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已達到預期治療效果。據悉,這是江蘇大學附屬醫院與博雅干細胞合作實施的全國首例應用胎盤干細胞治療骨關節炎,是胎盤干細胞技術在骨關節炎領域的全新突破。 證實:胎盤干細胞可促進骨關節軟骨損傷修復 骨關節炎
一個14歲的小孩,其機體免疫細胞的癌細胞殺傷率為60%,一天老師交代他一個任務,要他第二天在全校400名師生面前做一個演講,然而當天檢測其免疫細胞的癌細胞殺傷率幾乎為零;等到第二天老師告訴他演講的任務取消后,其免疫細胞的癌細胞殺傷率又恢復到60%的正常狀態……這是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
2001年,22歲的塞西莉亞?約翰遜(CeceliaJohnoson)本是一位畫家、大提琴手和踢踏舞舞者,但這一年她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癥。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中樞神經保護層,這種疾病有時可通過治療延緩發
干細胞及轉化是“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明確指出的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在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作用,尤其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糖尿病
“江湖論劍”,聽聽不同的聲音。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我們將走的更遠。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今天讓分享一下科學網博主金石先生(原作者筆名)對干細胞治療觀點的最后一篇。 1合理的干細胞來源 許多實驗室發布自己在干細胞領域的研究成果,而事實上多數發表在頂級刊物上研究成果卻難以重現,排除試劑、裝備、
很多人認為,生物治療就是細胞治療。其實,生物治療的概念非常廣泛,包括基因治療、免疫治療、調節血管生成治療、調節細胞凋亡及分化誘導、小分子靶向藥物和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等。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以“積極而規范的生物治療”為主題的生物治療大會上,吳祖澤、付小兵、魏于全、陳志南、郝希山等多名院士出席了院士
干細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始于1968年,當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術,其有效成分是造血干細胞。造血干細胞移植此后被大量用于治療某些惡性血液病和腫瘤,而造血干細胞的來源逐漸從骨髓替換為外周血,進而是臍帶血。1988年法國的Gluckman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成功采用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救治了一名貧血患
11月25日是馮華宇回到工作崗位上的第一天,他小心翼翼地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封帶著體溫的、沒有郵戳的信——這是一個多星期前,馮華宇在捐獻出150毫升造血干細胞后,臨走時收到的。這份造血干細胞從中華骨髓庫運往長沙湘雅附一醫院,將挽救一位需要通過骨髓移植手術留住生命的患者。 “恩人,您好!我是一位重癥
201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納入改變未來十大醫療的12大創新發明列表中。今年,國內媒體諸如文匯報也發布,“黃斑變性、糖尿病、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等疾病,既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也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能帶來突破性治療進展的,非干細胞治療莫屬”。 糖尿病是一種擁有上億病人群體的疾病
國外費時費錢,國內輕松吸金美國公司OSIRIS在連續虧損18年,做了12年臨床試驗后,終于申請到了第一款上市的干細胞藥物;相比之下,中國眾多干細胞公司則省略了這個燒錢又費時的過程,直接將干細胞作為自己的吸金機器。OSIRIS公司在過去的20年內都不算太成功:連續虧損了18年,負債2億美元,股價從20
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關于延長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規劃設置時間的通知》。該通知指出,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國現有的7家公共庫存儲能力能夠滿足臨床需求,在2020年前將不再新增臍帶血庫,同時將積極籌建國家臍帶血庫。 無獨有偶,南京新百宣布斥資110億元收購金衛醫療BVI所持有的美股上市公司中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刊發了《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4443號(醫療體育類434號)提案答復的函》。 答復函中提到:至今已有102家醫療機構和19個臨床研究項目完成備案,使干細胞治療技術從基礎研究進入臨床研究,有力推動我國干細胞治療技術發展。全力支持細胞治療產品申報藥物注冊
4月6日,博雅控股集團董事長許曉椿博士出席“2017深圳國際精準醫療峰會——生命科技與健康產業未來發展展望”,并在細胞治療專題研討會上,作《細胞治療技術——下一個未來醫學浪潮》專題講演。 “在過去的80年里,藥物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小分子藥物時代發展到大分子藥物發展時代,再到過去5年來涌
【導讀】在2012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授予干細胞研究科學家兩個月后,中國一個在6年前獲準進入臨床試驗的三個干細胞藥物之一完成了 Ⅰ期臨床試驗,而就在2012年,國外已有三個干細胞新藥被批準生產進入市場。從干細胞藥物來看,中國的干細胞產業已經落后于其他干細胞研究強國。 在2012年諾貝
2017全國兩會已召開,基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的顛覆性前沿技術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作為生物醫藥領域最具爆發力的分支,正在被廣泛視為有效應對癌癥、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挑戰的重要手段。 1968年,多納爾·托馬斯完成了第一例骨髓移植,1988年法國首次
全世界心力衰竭患者有1.17億人,其中中國心衰患者數量為2997.1萬。然而長久以來,對心衰患者的治療始終停留在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方面。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冠心病中心常務副主任吳永健指出,上周召開的“缺血性心力衰竭干細胞治療國際高峰論壇”給中國心衰患者帶來治療的新希望——干細胞治
近年來,國內干細胞行業不斷迎來利好政策,從臨床研究到產業發展,政策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為行業發展新格局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也為干細胞創新技術和產品的轉化落地帶來了新契機。 1 2018年國家及地方干細胞新政策匯總 在國家層面,我國持續部署干細胞重點專項,并首次將干細胞納入產業統計分類,強調干細胞
就像一顆怎么也按不進水中的皮球,“中國干細胞臨床醫療亂局”的話題近日又一次浮出水面。 今年1月,中國衛生部下令停止所有未經批準的干細胞臨床項目。4月11日,英國《自然》雜志稱,3個月過后,中國不少醫療機構仍舊有令不行,海量吸金。 一邊是迅速膨脹的市場驅動,一邊是主管機構一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