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以治療高血壓的受體阻滯藥正常價25.9美元,經藥商轉手,以1200美元的價格賣給醫院。過去15個月,美國15名患者死于藥品短缺。 美聯社23日撰寫文章,曝美國藥業“黑幕”。 缺藥 文章說,美國面臨短缺的藥品主要是價格通常較為低廉的注射類仿制藥。缺藥不僅讓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增加醫院費用,而且會影響新藥研發。 猶他大學藥品信息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美國210種藥品被列入短缺名單,這一數字僅比去年全年短缺藥品總數少一種。2003年至2006年,平均每年短缺藥品數量為大約70種。 “藥品短缺沒有得到解決,而且不斷積累,”部門主管埃琳?福克斯說。她說,至少55種藥品今年之前已短缺,如今仍難獲得或處于短缺。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定于26日召集一些醫療和消費團體、研究人員和制藥業代表開會,討論藥品短缺及如何應對。 藥管局說,藥品短缺首要原因是一些制藥企業因類似污染或產品中含金屬......閱讀全文
科技部28日發布《“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將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崛起。 《規劃》指出,至2015年,我國生物
5月20日,衛計委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國家談判藥品集中采購的通知》,并同時公布了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最終的談判品種包括了慢性乙肝一線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酯(韋瑞德,GSK產品),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埃克替尼(凱美納,浙江貝達藥業產品)和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斯利康產品)。在價格方面,
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原研藥每月藥費23500元,從印度代購仿制藥,一個月只要260元…… 治療白血病的格列衛、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治療肺癌的易瑞沙、治療腎細胞癌和肝癌的多吉美…… 這些藥您聽說過嗎?您了解它們的價格有多高嗎?您知道很多國內患者從印度代購這些藥品的仿制藥嗎? 近日,湖南沅江市民
近日,在病友互助社交平臺“覓健”上,一位名叫Snoopy的用戶例行發帖報平安:父親PD-1停藥兩年零九個月,病情緩解。 此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準首個國產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這是我國企業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制品創新藥品,用于治療既往標
多省下調抗癌藥價格 最高降幅或達50% 專家稱仿制藥質量有待提升,藥品招標、醫保支付等政策需要完善 一段時間來,針對抗癌藥的舉措不斷,已經有部分藥企開始下調抗癌藥品采購價格,四川省也成為首個公布關于抗癌藥專項談判的省份。對抗癌藥生產企業來說,無論是專項談判還是已經持續近三年的藥品價格談判,能
造血系統疾病俗稱血液病,是指原發于造血系統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統的疾病。許多其他系統疾病有血液方面改變者,只能稱為系統疾病的血液學表現。造血系統疾病一般可分為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等。隨著造血干細胞研究的深入,發現不少造血系統疾病的發病和造血干細胞質和量有關,近年來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再進
艾美達上周統計了國內企業在美國獲得ANDA文號的品種與企業,根據CFDA規定,若這些品種在中國境內用同一條生產線生產上市,一致性評價辦公室對其原境內外上市申請資料、生產現場檢查結果審核批準后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如果沒有在國內上市并采用與美國上市申請相同的生產線,可按照《關于發布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
生意社6月10日訊 國務院2007年4月頒布的《國家食品藥品“十一五”規劃》,提出國家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以全面提升藥品質量控制水平。在“十一五”期間,我國要完成中成藥部頒標準4000個品種、化學藥部頒標準500個品種,早期新藥轉正標準300個品種的標準提高,制定常用藥用輔料標準223種,完成
“為了解和掌握藥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成本、價格及有關情況,及時制定調整藥品價格,我委決定對部分企業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專司市場定價的發改委一聲令下,60家國內外藥企不得不交出賬本,協助進行“樣本調查”。 在我國,藥價虛高的現象連遭詬病。7月2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通知,開啟新一輪為期四個月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仿制藥市場即將迎來寡頭時代。那么,首批通過一致性評價的12個品種目前的市場格局分別如何?它們如何攪動市場競爭格局、沖擊原研藥?將為相關企業帶來多少盈利?這些成了業內人士對這些品種的關注和期待。12月29日,第一批到達終點的競跑者終于新鮮出爐,一共12個品種,17個品規,其中4個產品屬于“289目錄”
5月,針對外資藥企原研藥的“價格談判”有望公布結果。 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曾表示,部分昂貴進口專利藥通過國家談判價格可降50%。這被視為外資藥企在中國發展的關鍵時點——它們將可能從此滑向“最壞的時代”。 “我可以確信今后兩到三年里,和本土的仿制藥相比,我們原研藥的價格面臨很大
在剛剛結束的2014上市公司年中報告中,生物醫藥行業憑借61.45%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四位。 而與之相悖的則是創業板的生物醫藥公司,紛紛在中報的數據里面露尷尬。 43家創業板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有9家企業面臨凈利潤預降的危機。 智飛生物(300122,股吧)的預降幅度15%左右,向來在行業內
通用藥業和華氏大藥房先吃“螃蟹”,在首批10家試點藥店中聯手建立廉價藥直供專柜,近10種廉價藥經綠色通道進入直供點 發酵十余天的心臟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多地缺貨事件,在引發社會一陣喧囂后,廉價藥“失蹤”怪狀開始引起業內的冷靜思考并探索紓困之道。 日前,上海通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其舉辦的
多肽類藥物是21世紀重要的預防、診斷、監測和治療藥物,是一類由若干個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而成的化合物,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在各種細胞中發揮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 在醫藥領域,多肽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癌癥、心血管疾病、免疫代謝類疾病、血液病、傳染性疾病,同時對疼痛緩解、記憶力減退、精神失常也有顯著療效。
改革開放40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長了410倍。但其中,國產創新藥卻步履維艱。究竟什么掣肘了國產創新藥的研發?是基礎研究“造血”能力不足,還是科技成果轉化“肌無力”,抑或審批制度存在“梗阻”?科技日報今起推出國產創新藥系列報道,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攻堅期,深挖細剖,把脈國產創新藥研發,尋找其“難產
無論是主動或者被動,中國醫藥企業的品種選擇策略正在越來越趨近于歐美發達市場企業的pattern,這毫無疑問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我們和跨國大佬產品線的代差正在不斷拉近,當年伊馬替尼上市五六年后國內才有立項,如今PD-1剛獲批國內已經開始報臨床。梳理各家企業的pipeline,那些真正受到國內外認可,
9月11日,國家醫保局在上海召開了關于國家試點藥品集采工作的座談會。此次座談會圍繞國家試點集中采購藥品展開,醫保部門在會上公布的采購方案與目錄迅速在醫藥圈內流傳開來。 雖然接近醫保局人士向健康點表示,該方案仍在征求意見階段。但這份文件將組織4個直轄市,7個副省級或計劃單列城市在中秋后國慶前組織
仿制藥 仿制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癥上相同的一種仿制品(copy)。在仿制藥品許可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藥品經測試反應具有原研發產品的利用度的+/-20%。因此仿制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難以得到完全的保證。 很多仿制藥品成分中含不同添加劑及內在成分物質,此有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規劃》提出,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從中央檢驗難到基層快速檢測執法 《“十三五”國家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患者服用的化學藥幾乎清一色是仿制藥。自主研發臨床急需、療效明顯的創新藥(根據全新的分子結構研制的藥品,又稱原研藥),不僅是幾代科學家的夙愿,也是加快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建設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經過10多年的積累,我國的創新藥研發已迎來開花結果期,越來越多的創新藥
中國仿制藥市場魚龍混雜,常常一個品種有著數十甚至數百家藥企在參與,質量參差不齊,部分企業依靠著帶金銷售,坐擁一方市場。而藥品的“專利懸崖”在國內也總是屢屢滯后,對比美國和英國NHS/MIMS藥品采購價格可以看出,專利期后不論是原研藥還是仿制藥,國內價格都普遍高于英美兩國。仿制藥的賺錢邏輯在于薄利
抑郁癥是一種復雜的多維度、異質性疾病,也是一種全球范圍內常見的精神疾病,全球累及患病人數超3.5億。圖1 全球抑郁癥患者人數地域分布 在我國有5400萬人患有抑郁癥,相當于100個人里至少有3個抑郁癥患者。據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等最新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上的中國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
一份“意見”的落地,引發了制藥行業少有的大震動。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凡是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并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化藥仿制藥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 一致性,即仿制藥必須與原研藥在管理、中間
報告要點:全球CRO市場快速增長: 2014 年全球 CRO市場規模達 270億美元,預計 2017 年達 320億美元,2020 年達 590億美元。2014-2020年,CRO全球市場快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 13.91%。研發投入、創新藥、政策驅動,中國CRO市場空間巨大:中國CRO市場于
07醫保局 醫保局自從成立以來,一直就有“是個過渡性的機構,未來遲早要合并回衛生或者人社部門”的說法。誠然,衛生和人社關于醫保管轄權的觀點差異是醫保局成立的原因之一。實際上,這個觀點差異延伸一下的話,就是醫改的一個終極爭議——“補供方”,還是“補需方”? 應該說,在中國特色的龐大公立醫院體系
據記者獲悉,擁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及數據分析技術平臺的國家基因庫正在深圳抓緊建設,平臺每年產出的基因數據將占據全球過半市場份額。這一平臺今后將對接生物、醫藥、新型農業等眾多新興產業,為百姓健康、生物制藥、高效養殖等提供原始基因數據,并將催生總價值上萬億的市場,預計僅基因檢測服務業在五年內就可以達
隨著全球生物產業迅猛發展,不少企業已在生物醫藥領域中淘到了第一桶金。這一事實快速觸動了國內研發企業的心弦,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綠色通道支持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正在提速,國內生物醫藥產值在醫藥總產值中的比重從2006年的7.91%升至2011年的16.1%。然而,國內生物藥仍然缺乏自主研發
根據公告,此次檢查項目主要為“生物等效性試驗”,在選擇上是“有針對性的”,選取范圍僅為“部分”真實性存疑的品種。對此,CFDA強調,主動報告問題品種的臨床機構和CRO(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公司)將免受處罰。 在業內人士看來,仿制藥申報牽涉制藥企業、臨床機構、CRO三方,數據造假三方都可能有責任。而
“意料之外?這不是什么新鮮事啊!”這是陳恕(化名)看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后的第一反應。 陳恕是國內某大型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機構(以下簡稱CRO公司)的副總經理。兩年前,曾有人托關系找上門來,詢問公司是否愿意與某臨床試驗機構展開合作。“我們根本不在一條道上,玩的也不是一路,你覺得這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