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基于老鼠的研究表明,不僅是西蘭花和卷心菜中含有纖維有助于降低腸癌風險,而且這些蔬菜含有重要的化學物質分子,可以避免人們患癌癥。 北京時間8月17日消息,目前,科學家表示,現已發現為什么一些蔬菜可以降低患腸癌的風險,這些蔬菜包括:卷心菜、花椰菜和甘藍。這種十字花類蔬菜對腸道非常有益,之前曾被科學家們置疑過,但詳細的解釋卻令人難以捉摸。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小組發現,當蔬菜被人體消化時,會產生一種抗癌化學物質。英國癌癥研究中心表示,人們有充足的理由吃更多的蔬菜,通過研究老鼠和在實驗室里生長的微型腸道,科學家能夠聚焦觀察蔬菜如何改變腸道內壁。 內臟表面像皮膚一樣,可以在4-5天的過程中不斷地再生。但是這種持續更新需要進行嚴格控制,否則它可能導致癌癥或者腸道炎癥,目前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免疫學雜志》上,研究表明,十字花類蔬菜的化學物質是至關重要的。 研究人員調查發現一種叫做“吲哚-3-甲醇(indole-3-ca......閱讀全文
春節假期已過,大家都已經重新投入了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假期期間,一頓接著一頓的大魚大肉進肚,酒足飯飽之余有沒有想過自己吃的食物哪些對身體有利的食物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健康飲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個頂級的抗癌食譜,希望可以為大家的飲食提供更好的選擇。 1、 餐盤里的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卷心菜、西蘭花和羽衣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在被攝入腸道后能釋放一種化學物質,具有抗炎和預防腸癌的作用。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免疫》雜志上發表的報告說,他們通過小鼠實驗發現,十字花科蔬菜在腸道中被消化時會釋放化學物質“吲哚—3—甲醇”,這種物質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卷心菜、西蘭花和羽衣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在被攝入腸道后能釋放一種化學物質,具有抗炎和預防腸癌的作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免疫》雜志上發表的報告說,他們通過小鼠實驗發現,十字花科蔬菜在腸道中被消化時會釋放化學物質“吲哚—3—
時 間: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點:北京國二招賓館 主持人:王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政策辦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體包括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鐵強化醬油的有關信息,應大家的要求,我們今天下午舉辦這次鐵強化醬油信息共享會。首先
隨著全世界人口和壽命的增長,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癌癥將繼續流行。2000年全世界癌癥新病例達一千萬,死亡人數為六百萬,生存的癌患者達二千二百萬。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癥,新病例達一百二十萬,隨后是乳腺癌新病例為一百零五萬,大腸癌新病例為94.5 萬,胃癌達87.6 萬和肝癌為56.4 萬。美國針對
蔬菜,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對腸胃的益處,能降低患腸癌風險,現在科學家找到了原因。這類蔬菜在消化過程中產生了抗癌化學物質。腸道內膜與皮膚一樣,處在不斷更新的過程,每四到五天時間更換一次。但是這樣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需要密切管控,否則就會導致發炎甚至癌癥。 十字科花蔬菜中的化學成分在這個循環更新過程中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毒物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小劑量作用于機體就能與機體發生物理或化學作用,導致機體正常生理機能被破壞而引起一系列病變,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質。由于毒物進入機體,產生毒性作用,導致機體功能障礙而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現象稱為中毒。 食物中的毒素是一類常見的毒物。根據來源可以將食物中的毒素分為天然毒素、誘發毒素和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隨著微生態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微生態制劑(或稱微生態調節劑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隨之迅速地發展起來.從本世紀初梅切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在歐洲提倡飲用酸牛奶可健康長壽以來,微生態制劑亦從此而風行于世界各地.70年代德國Volkor rus
隨著微生態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微生態制劑(或稱微生態調節劑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隨之迅速地發展起來.從本世紀初梅切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在歐洲提倡飲用酸牛奶可健康長壽以來,微生態制劑亦從此而風行于世界各地.70年代德國Volkor rus
據英國《獨立報》8月14日報道,研究表明,多吃十字花科類蔬菜可以降低患腸道炎和結腸癌的風險。 倫敦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食用甘藍、卷心菜和花椰菜等蔬菜能夠預防結腸癌。Francis Crick研究所在倫敦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這些蔬菜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可以減少腸道和結腸的炎癥,從而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中國肝癌一級預防專家共識(2018) 惡性腫瘤的一級預防又稱病因學預防,是針對已知的病因或危險因素采取有效和適宜的干預措施,達到阻斷或降低惡性腫瘤發生的目的[1]。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包括兩種主要病理組織學類型,分別為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
人們利用植物 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獲取優良植物株系、培育作物新品種等方面,那么如何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再生植株呢?如何鑒定與避免與植物組織培養苗的污染,在此,小編總結了有關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七大方面,帶你領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方方面面。 第一部分 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 (廣義)又叫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生物藥物包括直接從生物體分離純化所得生化藥物及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或其它生物技術研制的生物技術藥物及生物制品。由于生物藥物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小、易被吸收的特點,同時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及功能,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方面有著突出貢獻。隨著人們對生命本質及身體健康的日益關注,生物藥物的研究和開發日趨增
食物與癌癥的關系是復雜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說它重要是因為大約有30%以上的癌癥死亡都與飲食因素有關;說它復雜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食物中的有害成分有致癌作用和促癌作用,另一方面其營養物質則具有對抗癌癥和預防癌癥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致癌物質 醫學研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微生物檢測涉及多行業和領域,在實驗室檢測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和大家一起對微生物檢測中的一些基礎操作進行匯總和梳理! 接種將微生物接到適于它生長繁殖的人工培養基上或活的生物體內的過程叫做接種。接種和分離工具1. 接種針 2.接種環 3.接種鉤 4.5.玻璃涂棒 6.接種圈 7.
常用的天然色素有: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辣椒紅色素、梔子藍色素、葉綠素、玉米黃色素和紫蘇紅色素,你知道這常用的7種天然色素是從哪里來的嗎?小析姐告訴你。01 番茄紅素 番茄紅素(lycopene)是一種天然的紅色開鏈烴類胡蘿卜素,純品為針狀深紅色晶體,其化學結構是11個共軛雙鍵和2個非共軛雙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飽”演變為“吃好”,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網為“吃貨們”量身定制了一檔《吃貨指南》欄目,讓您成為一位健康“吃貨”。 吃醋易致骨質疏松?真相正相反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關節外科肖文德副主任醫師表示
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1808組)是在許國旺研究員領導下的、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最具綜合實力的課題組之一,其前身是國家色譜研究分析中心氣相色譜組,2001年更名為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色譜理論及應用基礎研究,優勢研究領域為應用色譜及相關技術進行石油、化工、食品、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近日,英國科學家發現卷心菜、西蘭花、羽衣甘藍等蕓薹屬(Brassica)蔬菜中的化合物成分有助于維護腸道健康,預防結腸癌。這項研究由英國Francis Crick研究所于近期發表的《免疫》期刊上。 眾所周知,吃蔬菜有益于健康,但其背后的機制仍然未知。而這項研究為其提供了第一個確鑿證據。 該研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趙竹青)紛擾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8月科學流言榜”,解答了“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喝純凈水會讓人形成酸性體質,導致鈣流失”等11條流言背后的科學真相。 1. 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
實驗步驟 一、蛋白質印跡法 蛋白質印跡 (Western Blotting) 法是在混合的復合物中鑒定和定量特定蛋白質的一種有效且常用的方法 (Towbin et al. ,1979)。這一技術對固定在硝酸纖維素膜或聚偏二氟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