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小立:扭轉“重科研輕教學”難點在哪
日前,《中國青年報》以《湖北職稱評審開啃“唯論文論”硬骨頭》為題,報道了湖北省首次在省內高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構建多元化復合型評價體系的消息。(《中國青年報》2015年2月9日)這個報道最引人矚目之處自然是在職稱評定中設立“教學為主型”崗位。 近兩年來,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政策傾向受各方詬病,教育管理部門和一些大學也在壓力之下出臺了許多鼓勵教學的措施,但這些措施,像加大國家級和省級教學評獎的力度、在校內設立教學類的巨獎等,都是表演性大于實質的,它們并沒有改變目下課程教學日益疲軟的整體態勢。湖北省教育廳出臺的職稱評審中教師分類的政策,確實部分地照顧到了大學的實際,但同樣的政策在某些有評定職稱自主權的“985工程”高校已經實施了差不多二十年。可是發展到今天,它們仍然在“重科研、輕教學”的不歸路上快步行進。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青年報》的“編者按”斷言類似政策是“最可行的改革路徑”,實在有點過于樂觀了。 應該說,“教學為......閱讀全文
高校教師,“憑”科研還是“憑”教學
? 在平衡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之間關系的過程中,高校教師職稱改革從某種程度上起著風向標的作用。今年2月底,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發文,要求高校要以破除論文“SCI至上”為突破口、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7月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改革的指導意見(征
時評:鼓勵科研轉化要避免教師荒廢教學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發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全部留歸學校,免除高校領導在科技成果定價中因科技成果轉化后續價值變化產生的決策責任。 《意見》明確,高校科技人員在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征得學校同意,可
掃描世界高校教師的煩惱:教學科研一個不能少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四川大學教師周鼎的“自白書”這兩天在網上火了。他的自白書寫道:“相信講好一門課比寫好一篇論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周鼎表示,一直以為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課,但如今教學似乎成了副業,這讓他非常失望。該校不少學生在網上表達了惋惜,因為公選課的時候周鼎的課曾幾近
不良傾向傷教學科研-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
?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高校教師之惑引熱議:科研是自留地-教學是公田
“講好一門課能折算成幾篇論文?”“科研是自留地,教學是公家田。”“一個相信講好一門課比寫好一篇論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2014年年末,四川大學教師周鼎在《自白書》中用如此激烈的言辭戳中了高校“青椒”(青年教師)的痛點,引起眾多關注和熱議。 全國兩會上,談及這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
淺談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 培養人才是大學的第一使命,是大學的根和本。在擔負這一使命的過程中,教學側重于言傳,科研側重于身教。教學與科研,也就是言傳與身教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和科研如能發揮各自優勢、協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養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師。 教學與科研對高校而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一對需要平
“青椒”指南:教學與科研如何兼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76.shtm
“青椒”指南:教學與科研如何兼得
最近,總遇到青年教師反映不知道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的苦惱。這是當下高校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對于那些新體制下的青年教師,盡管各學校的政策可能稍有不同,但最終的考核大致相同——既要有令人驚艷的科研創新成果,又要有說得過去的教學業績,二者缺一不可。 這些青年教師中,多數是畢業時間不長的博士,對于科研都是
超九成學生整體認可教師的課程教學
近日,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編制的《全國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2020年度)》(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完成。《報告》顯示,超九成學生整體認可目前高校教師的課程教學。 據了解,《報告》以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采用海量數據挖掘、多維案例分析、大規模問卷調查等方法,
醫學專業教師如何兼任臨床與教學的雙重角色?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罰引發網友熱議。6月16日,南方醫科大學通報稱,已關注到該校第一臨床醫學院教師被通報的網絡信息,正在核實情況,后續將跟進處理。不少醫科大學規定:非自身主觀過錯造成教學事故可從輕處理通報顯示,2024年5月10日上午,2019臨床醫學(英語授課)班級《Pediat
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現狀亟待改變
據《光明日報》近日報道,備受關注的四川大學首屆“卓越教學獎”揭曉,十位教師分享殊榮,一等獎得主獲50萬元獎金,百萬元特等獎空缺,引發社會熱議,贊同聲和質疑聲皆有。對于不同的聲音,川大校長謝和平院士回應說:“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就是希望我們的教師多一點時間留在校園,多一點時間投入教學,多一點時間與
教學與科研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 造成當下青年教師焦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是一個亟須清理的問題,據筆者觀察,造成青年教師產生普遍性焦慮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成家、立業與生存壓力。遺憾的是,這三項因素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人生舞臺上,沒有錯峰更沒有緩沖,導致壓力疊加由此衍生出獨有的“青年期焦慮綜合征”現象。在這三種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立
教學科研要緊跟時代步伐
南方日報訊 (記者/王聰 通訊員/劉鴻祥)8日下午,省委黨校召開慶祝2017年教師節座談會。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黨校校長、行政學院院長鄒銘出席會議并講話。座談會前,鄒銘親切看望慰問了教職工代表曾慶榴,為教齡校齡滿30年的教師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 鄒銘充分肯定了省委黨校教職工忠誠黨
教育部:加強師德監管,切實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
如何評估生態干旱?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如何定義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態系統功能與全球變化團隊崔江鵬副研究員聯合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陳安平研究員等,通過系統梳理生態干旱研究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呼吁建立考慮水分供需平衡的生態干旱監測評估框架。日前,該觀點作為“評論文章”刊發在《自然—水》雜志。干旱,深
教育部:加強師德監管,切實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
記者從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獲悉,2024年將深化師德師風教育,深入開展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學習教育。加強師德監管,強化底線管控和責任傳導,落實師德違規懲處、警示教育、通報曝光等相關制度。 教育部將擴大“國優計劃”試點院校范圍,推動更多高水平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推動開展部屬師范大學本研銜接公費師范生教
教學與科研,密切相關還是相互排斥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無論中外,高校中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人們不斷爭論的一個議題。7月5日,《高等教育界》雜志采訪了400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師,請他們回答了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問題。這一調查結果及其所引發的問題,或許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有所啟發。■郭英劍 《高等教育界》于
熱膨脹儀在科研教學中有廣泛應用
熱膨脹儀在一定的溫度程序、負載力接近于零的情況下,測量樣品的尺寸變化隨溫度或時間的函數關系,可測量固體、熔融金屬、粉末、涂料等各類樣品。其不僅廣泛用于工廠實驗室等研發單位中,在科研教學中也有廣泛應用。 無論是面向工業用戶,還是科研與教學,熱膨脹儀都可測量固體、熔融金屬、粉末、涂料等各類樣品,廣
英美科學家批評大學重科研輕教學
科學研究已經滲透于今天的大學之中,在研究與教學之間是很難劃清界限的。大學中的研究,也需要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學習與教學做基石。若削弱這樣的基石,那無疑是蠻干,因為現代的研究型大學就建立在學生的潛能活力與觀念之上。 1月12日的《自然》和1月14日的《科學》兩個頂尖雜志,分別刊登了兩
教育部:高校教師經批準可開展多點教學并獲得報酬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高校教師經所在單位批準,可開展多點教學并獲得報酬。 《意見》提出,要引導教師潛心育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完善高校教師評聘制度。高校可根據需要設立一定比例的流動
教育部:嚴格高校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量考核
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教師[2016]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破
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獲獎名單公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91.shtm
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全國賽舉辦
一等獎部分獲獎者。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致辭。 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方光華致辭。 西安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何雅玲介紹第二屆大賽全國賽現場賽評審情況。 福建農林大學劉學莘分享參賽經驗。?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作報告。?圖片均由西安交大提
最新!全國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分析報告(20122020年)發布
原文地址:https://www.cingta.com/detail/197732021年3月2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工作組發布的《全國普通高校教師教學競賽分析報告(2012-2020年)》。以當前普遍得到社會認可且有公開數據的50項全國性高校教師教學競賽作為研究對象,采集
尤小立:扭轉“重科研輕教學”難點在哪
日前,《中國青年報》以《湖北職稱評審開啃“唯論文論”硬骨頭》為題,報道了湖北省首次在省內高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構建多元化復合型評價體系的消息。(《中國青年報》2015年2月9日)這個報道最引人矚目之處自然是在職稱評定中設立“教學為主型”崗位。 近兩年來,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政策傾向受各方
浙大與UCLA建聯合醫學科研教學中心
10月22日下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副校長兼醫學院院長Gene Washington一行7人訪問浙江大學,該校醫學院和浙大醫學部在這天共同簽約成立“聯合醫學科研教學中心”,在人才培養、師資建設和轉化醫學領域及其他醫學工程領域進一步開展全面合作。 浙大校長楊衛和Gene
南開頒發純教學獎項:不看科研水平和年齡職稱
不看職稱職務,不論年齡資歷……南開大學近日公布了第三屆“魅力課堂”評選結果,10名教師獲得了這項純教學獎項。 過去3年,這項教學獎先后頒給了29名教師,其中副教授和講師超過半數。擔任評委的是同行專家和學生代表,他們只看教師的教學功夫過不過硬、課堂精彩與否。今年,體育教學部講師顏麗麗憑借“體育舞
高校教授自述:科研和教學緩解了我的癌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94.shtm 編譯 | 卜金婷 Matthem Jordan Dean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一名動物科學和營養科學助理教授。 兩年前,他開始擔任教職。當時,Matthem
中科院教育教學成果獎女教師:蕙心紈質乃吾師
? ?蕙心,就是在重復的歲月里,對得起每一寸光陰。在中國科學院千萬科研工作者中,她們或許不是最耀眼的一批,但是作為教師,從站上講臺的那一刻起,她們就在發光。 從博士生培養,到碩士生引導,再到本科生教學,這些獲得中國科學院教育教學成果獎(以下簡稱“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女教師,或認真鉆研課程改革,或
顧海良代表:科研還要為學科發展及教學服務
“很多大一新生吐槽:大學老師怎么這樣上課,一點趣味都沒有。”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顧海良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直言,中小學非常重視教學環節,而大學卻對教學環節重視不夠。 “我們的大學在體制、制度這些大的方面講得很多,但是誰來關心培養方案?誰來關心課程設置?現在大學老師用
海關總署發布進口科研和教學用品免稅清單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各直屬海關,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稅務局,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國家稅務總局駐各地特派員辦事處: 根據《財政部 海關總署 稅務總局關于“十四五”期間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