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運動員在大賽中發生運動性腹瀉和腹痛,是影響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國都在尋找解決方法,但至今沒有理想藥物。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王軍霞在向10000米金牌沖刺時,因為腹瀉影響了體能,僅差幾步丟掉了金牌;1998年在泰國亞運會期間,中國隊出現了大面積非細菌感染腹瀉,總體比賽成績受到影響。然而,此次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沒有發生大面積運動性腹瀉。奧秘何在? 據有關專家介紹,運動性腹瀉是一種功能性腹瀉,與運動項目的運動量直接相關,體能類項目高于技巧類項目。同時與運動性腹瀉相伴的還有大運動腹痛,也是體能類項目比例高。這種腹痛與大運動時胃腸道及盆腔缺血直接相關,女運動員由于盆腔缺血和經期反應,腹痛高于男運動員。其機理是,當運動員處于運動極限狀態時,為了滿足運動的需要,大量血液會供應給骨骼肌,導致腸道大量缺血,馬拉松等極限運動,腸缺血量最高時可達到80%。而腸道缺血的直接后果,是腸道黏膜失血損傷或脫落,致使腸道黏膜、有......閱讀全文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摘 要 目的:探討中醫藥提高運動成績、減輕過度訓練引致的機體免疫力下降的作用機制。方法:50只大鼠隨機分成3組,進行相應的跑臺訓練和測試。結果:大強度訓練大鼠脾細胞抗體形成能力下降、白細胞移動抑制指數升高,且其血漿ACTH和β-EP的含量低于非訓練對照組動物。而進行大強度訓練的同時服用復方紅景天的中
地震預報,路在腳下 汶川大地震在沒有預報的情況下發生,6萬多人喪生。國家領導人震后兩小時急赴震區組織救災,十數萬軍人和志愿者急速前往災區搶救生命。唐山大地震悲壯的慘劇再次在華夏大地發生,“地震究竟能否預測”再次引起公眾和科技界關注和討論。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 地震儀記錄地震波行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貴州黔西南山區的布依族山民在趕墟喊山:順山橫山仰山山都應該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們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里所后天練就——地勢的空曠和高海拔,就是為他們天造地設的排練場和演習廳。 陜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北京奧運會,是一場世界矚目的體育盛會,也是一次展示新科技的盛會;北京奧運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中國科技的時代魅力,增強了億萬人民的科學精神;北京奧運會,提高了中國的科技創新水平,讓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大眾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16天的激情和夢想中完美落幕。熊熊燃燒的奧林匹克圣火,映照出全世界體育
——訪加拿大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研究主席張丹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研究主席張丹教授。 機器人距離人類的生活越來越近,一場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風暴正在席卷全球。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到,機器人產業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加拿大機器人與自動化
佛山市政府日前通過其官網發布《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20190057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函”),就廣東省政協委員孫小華此前提出的《關于將佛山打造成“世界功夫之城”的提案》(第20190057號)作出答復。 答復中稱,佛山將打造“世界功夫之城”,籌建佛山國際功夫學院
毒物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小劑量作用于機體就能與機體發生物理或化學作用,導致機體正常生理機能被破壞而引起一系列病變,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質。由于毒物進入機體,產生毒性作用,導致機體功能障礙而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現象稱為中毒。 食物中的毒素是一類常見的毒物。根據來源可以將食物中的毒素分為天然毒素、誘發毒素和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1月25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王月丹、初明團隊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高通量篩選,發現氨溴索等藥物有望用于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氨溴索,又稱沐舒坦,是一種呼吸道潤滑祛痰藥,臨床上常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初明告訴《中國科學報》,在藥物篩選中發現13種候選藥物,其中沐舒坦是常用藥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材料是人類一切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歷來是生產力的標志,對材料的認識和利用的能力,決定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質量。新材料則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新材料種類 一、我國新材料產業現狀我國新材料生產情況 幾乎所有的新材料我國都能夠生產并且正在生產,包括: 高性能工程材料 POK聚酮、PPO聚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脊髓損傷修復領域的重磅級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Sci Rep:科學家有望利用鼻細胞成功治療人類脊髓損傷 doi:10.1038/s41598-018-28551-2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格
截至2019年8月26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17篇文章,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18篇,Nature 發表了53篇,Science 發表了46篇; 按是否有合作單位劃分:其中有54篇文章由獨立的一
人類能夠預報地震嗎?——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常見問題答疑 作者: 袁玥譯自美國地質調查局網站 北京地震臺記錄到的汶川地震水平方向振動波形圖 問:人類能夠預報地震嗎? 答:不能。無論是美國地質調查局還是加州理工學院或者任何其他科學家都沒有預報過一次大地震。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們不知道如何預報
中國西部發生了舉國震驚的“5·12”汶川大地震,7.8級的強震摧毀了震區與外界的一切聯系,空前規模的救災工作旋即夜以繼日地展開。國人在心系災區的同時也在不停地發問:地震在發生前就沒有什么先兆嗎?為什么沒有提前預報、提前示警呢?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研究員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6月11日,國務院公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要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民生科技。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今年是遺傳學家、生物統計學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體遺傳學導論》一書出版70周年。該書是中國現代史上迄今為止極少數在中國出版但在西方某個科技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專業書。絕大多數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誰。在美留學的大陸學生,除非所學專業和人類遺傳學有關,恐怕大多數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誰
人物介紹: 許紹燮,1932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地震學專家。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副所長,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地震災害與預報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協會執行局委員等職。 從事核爆地震與天然地震監測工程技術研究。研究地震事件的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2010年8月的一天,北京中關村,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院長辦公室里,郭雷院士站在朝南的窗戶前,指著遠處對《科學時報》記者說: “在中國科學院的基礎園區內,距這幢大樓的南面大約500米處,有一幢正在建造的大樓,那將是新成立的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所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2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