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生物產業是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日前,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志共同主辦的“2015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正式出爐。 2015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分別是: 1. 我國自主創新國家1.1類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上市 我國科學家歷時近30年自主研制的創新疫苗產品,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單苗)于2015年6月30日正式上市,該疫苗將被逐步納入我國計劃免疫程序中使用,填補了我國在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領域的空白。我國自主研發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成功投產,不僅提高了疫苗接種的安全性,也打破了發達國家對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的壟斷。 2. 我國自主創新國家1.1類EV71(手足口病)疫苗上市 腸道病毒71型是人腸道病毒的一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5年12月4日批準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閱讀全文
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員、專利代理人、司法鑒定人 王朋飛先生 來自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員、專利代理人、司法鑒定人王朋飛先生帶來的報告題為《生物仿制藥知識產權相關知識介紹》。王老師從生物專利簡介、侵權風險與規避、無效攻防技巧等方面展開演講。 王老師重點分析了生物仿制藥相關的國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2014年之于生物制藥產業,僅用“好”來形容遠遠不夠。繁榮的資本市場、創記錄的IPO數量以及幾年前還只是理論、而今年就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的科學技術,都為這一年添上了濃墨重彩。近日,BioWorld總結了2014年生物制藥領域最重大的十個事件與趨勢。其中,西非的埃博拉疫情高踞榜首。 1.埃博拉疫情
獲準進入臨床研究 實現組織器官的修復和再生是臨床醫學研究人員和生物學家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1996年,當英國科學家利用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制造出克隆羊“多莉”時,人們看到這一夢想實現的可能。但隨后由于“體細胞克隆技術”備受爭議,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人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在近十余年進展緩慢。
3D打印是一項讓人著迷的技術。因為它可以快速高效的制造出個性化的產品。隨著打印技術的成熟,3D打印逐漸被引入到醫療行業,因為每年都有很多人在苦苦等待合適的組織和器官移植。 據Wohlers Associates統計,僅在2014年,3D生物打印在醫療行業的市場需求為5億美元。在每年高達18%的
2016年即將離去,展望2017年,大健康產業的機遇與“坑”會在哪里?記者采訪了十多位大健康產業的上市公司投資高管、投資機構投資人等,試圖把他們心中2017年大健康產業的機遇呈現出來。 多位采訪嘉賓都提及的高頻詞匯(不完全統計)有:腫瘤新藥、醫療器械、免疫治療、人工智能、醫療機器人、康復養老、
1.中國新《疫苗管理法》出臺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以170票贊成、1票棄權正式表決通過了疫苗管理法。該法案經過三次審議,其過程中懲罰不斷加碼,特別是在三審稿中加入構成違法犯罪依法從重追究刑事責任,罰款亦大幅提高,表決稿中予以保留。這一史上最嚴的新《疫苗管理法》將于2019年12月
根據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CRF)的統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血液癌癥,患者人數占所有癌癥患者的3%。根據美國癌癥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估計,在2019年,將有超過7.4萬人確診患上NHL,其中包括成人和兒童,而且有大約2萬人會因此去世。男性
腫瘤干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具有啟動和重建腫瘤組織表型能力的腫瘤細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腫瘤干細胞參與腫瘤的轉移、復發和對化療和放療耐受。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的治療策略將有望為癌癥的治療帶來希望。科學家們也在腫瘤干細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試圖通過腫瘤干細胞的研究解決腫瘤起源及治
在2014年接近尾聲的時候,埃博拉病毒依然占據著全世界的各大頭條,而研制出“拯救”世界于抗埃博拉新藥的希望也似乎越來越明顯。Mapp、Sarepta、Tekmira三家制藥公司正在與世界衛生組織、Wellcome 基金會等其他組織一同在西非開展臨床試驗。還有好消息是,OncoSynergy制藥公
盡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規律,可是作為住在了自然數千年的人類,卻似乎并不想屈從于這個無法規避的自然法則,一直在企圖尋找讓人類永生的“靈藥”,古人尋長生不老藥,現代人試圖利用干細胞再造人類器官,彌補身體受到的損傷。可是,自然規律好像不那么容易被打破,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發明出了多種干細胞技術,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美國化學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在上海舉行生物制藥專場發布會,聯合發布生物制藥領域的全球科技趨勢報告,包括整體報告《生物制藥研發態勢分析報告》和專題報告之一《抗體藥物研發態勢分析報告》。 據悉,本次發布是繼2017年
2013年11月15-17日,第五屆上海國際腫瘤局部與靶向治療研討會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隆重舉辦。來自各級醫院、臨床檢驗、高校、研究所以及制藥企業、生物技術公司和醫療器械公司等100多位演講者和500多位參會者齊聚一堂,共同交流與探討最新的生物技術與儀器在腫瘤介入、靶向治療、新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在醫學領域,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也包括轉基因等方面的技術應用。也就是將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其插入病人的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產物能治療某種疾病。修改人類DNA的第一次嘗試是由Ma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NCI 和 SEER 的數據顯示胰腺癌 5 年生存只有 5-6%,大多數患者診斷時都已是進展期,區域性和遠處轉移分別為 27% 和 53%。胰腺癌治療方面最近也沒有突破性進展,含吉西他濱的治療和手術是近 10 余年來的標準治療,無論是用作新輔助還是輔助化療,化療選擇很有限。美國 Frank 博士
【科學向未來】 青春永駐是人類的夢想,我們從未停止延緩衰老的探索。而今,科學的發展或許能讓延緩衰老成為可能——這就是衰老生物學。本期,我們邀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兩位科學家,為大家介紹這一新興的交叉性學科。 1.無法長生不老,但健康老齡化并非不可能 我們將生命過程回歸到科學本質,其
十年,對于不少人來說不過是轉瞬之間,而對于北生所,則是滄海桑田。十年,這塊被譽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研究所,展現出一幅生命科學領域的壯偉藍圖。 在建立之初,北生所便擔負特殊的歷史重任:不僅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所,更要探索出先進的現代化研究所的管理機制。自此,北生人兢兢業業,在短短十
今天德國制藥公司勃林格殷格翰(BI)宣布將與東南大學柴人杰教授合作開發耳聾藥物,這是BI繼今年三月與日本京都大學合作后的第二個所謂藍天(意為風險很大)研發合作項目。柴教授的專長是聽毛細胞的再生與分化,這個合作項目標志著中國基礎研究開始進入跨國制藥企業的視線。 聽力障礙是老年人的一個高發常見病,
從2015年開始,國內醫藥政策開始發生顛覆性變革,這股風暴一直刮到了2017年。國家藥監局、衛計委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優先審評、簡化審批程序、快速進入醫保等政策的推行,加速了創新藥在我國的上市速度。我國將推動一大批企業實現藥品質量標準體系與國際接軌。 1月20日,健康報社與相關醫學科技機構
我國將推動一大批企業實現藥品質量標準體系與國際接軌。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從2015年開始,國內醫藥政策開始發生顛覆性變革,這股風暴一直刮到了2017年。國家藥監局、衛計委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優先審評、簡化審批程序、快速進入醫保等政策的推行,加速了創新藥在我國的上市速度。 1月20
國際巨頭重金加碼細胞治療國際巨頭紛紛布局CAR-T業務,諾華、吉列德(KitePharma)、新基(JunoTherapeutics)三巨頭領跑。自從賓夕法尼亞大學CarlHJune教授實現CAR-T細胞治療后,國際上已有多家公司開展CAR-T療法的進一步探索。最早進行CAR-T細胞治療開發的三家公
被稱為“癌癥之王”的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5年生存率極低,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手術死亡率較高,而治愈率很低。我們所熟知的喬布斯、帕瓦羅蒂、沈殿霞都是因為這一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