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鵬研究組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rifampin inactivation by rifampin phosphotransferase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利福平磷酸轉移酶(Rifampin Phosphotransferase, RPH)不同構象的晶體結構,以及生理、生化分析,揭示了RPH磷酸化利福平及利福霉素類抗生素導致其失活的分子機制。 利福平(Rifampin, RIF)屬于利福霉素類抗生素,是目前治療結核病的一線藥物,并被廣泛應用于其他細菌感染的治療。長期大量使用利福平導致致病菌對其產生多種耐藥性,嚴重影響了結核等傳染病的防御和治療,而耐藥機理的研究對解決細菌耐藥性至關重要。RPH是一類導致細菌對利福霉素類抗生素產生耐受的抗性蛋白,其通過消耗ATP磷酸化利福平及利福霉素(C21位羥基),......閱讀全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著科研選題,哪些期刊的研究情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研究動態呢?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證報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摩爾和自己的中國座駕騎行在北師大校園。 租住在鼓樓胡同里的英國科學家摩爾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騎著自行車、穿過護城河,來到北師大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下稱“北師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爾來北師大全職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為國家“千人計劃”的引進學者
CRISPR作為基因編輯領域的明星技術儼然已經成了眾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從技術改良、疾病治療到作物改良,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離不開這項才進入科研領域短短幾年的技術。張鋒、胚胎編輯、George Church等熱詞讓CRISPR在2015年“屢次刷屏”。 筆者從去年開始關注CRISPR技術,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肺結核病人具有傳染性,但每個病人的傳染性大小是不同的,當結核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將帶有結核病菌的微沫散播在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后可以受到感染。在受到結核菌感染的人群中發生結核病的概率為10%左右。幼兒、青春期、老年人及營養不良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
時至2017歲末,2018年馬上就要到來了,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里,科學家們在結核病研究領域取得了諸多重磅級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報道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PNAS:開發結核桿菌疫苗的新思路 DOI:10.1073/pnas.1708252114 最近,來自南漢普頓大
本周回顧,恒瑞醫藥15億在蘇州設立子公司,中國腫瘤免疫治療進入系統化和標準化高速通道,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Illumina宣布加入“人類疫苗計劃”,美國FDA宣布批準Neurocrine的新藥INGREZZA(valbenazine)上市,帕金森病治療重大突破,科學證明多不飽
歲月如矢 2018年的余額僅剩一周 這一年里 科研可謂是碩果累累 你們還認為科研圈是男性的天下嗎 事實上女科學家們早已突出重圍 轉化醫學網年終特別策劃 盤點生命科學領域最受關注的女科學家 0/1Liu Li Mei劉麗梅 劉麗梅,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
第三屆中國上海化學與藥物結構分析會議(CPSA Shanghai 2012)于2012年4月25-27日在上海浦東淳大萬麗酒店召開。今年會議的主題是“從基準到決策-從基礎到應用”。2012年4月26日,上海淳大萬麗酒店宴會廳中舉辦了CPSA 2012的大會開幕式和大會
近期俄羅斯億萬富翁Yuri Milner等企業家共同設立“科學突破獎”頒發,共有五位學者獲得了“生命科學突破獎”,每人獲得300萬美元的獎金。其中來自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Svante P??bo教授致力于古人類DNA的研究,其研究組曾與中國科學家合作,利用在2003年發現的一個4萬年前的腿
蔬菜水果等的殺蟲劑,殺菌劑的毒副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了公眾的關注,近期來自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美國肯塔基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DNA真菌病毒也許能作為一種天然的殺菌劑,并提出了與傳統觀點不同的看法,指出真菌病毒在其生命周期中也存在細胞外階段。相關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美國國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醞釀了數十年的癌癥免疫療法終于確定了它的潛力,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1】默沙東免疫療法Keytruda黑色素瘤一線治療擊敗百時美Yervoy
樊春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上海市政協委員。2019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6歲,他獲得南京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 33歲,他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資助。 42歲,他的團隊發展了DNA自組裝結構誘導納米尺度精確礦化的新方法,在N
Nature Methods雜志是Nature出版社旗下的著名期刊之一,也是方法學領域的權威刊物,主要刊載具有創新性的技術進展,在去年之前,大陸學者在此刊物上發表的技術文章僅有3篇。近期來自北京大學生科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這一著名期刊上發表了題為“TALEN-mediated
來自北京大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的研究人員以樹為研究對象,首次繪制了一幅高質量的樹肝細胞基因表達圖譜,并從中回答了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乙肝病毒研究謎題――HBV細胞表面受體是什么,這對于乙肝診治具有重大意義。 這一相關成果公布在11月13日出版的eLife雜志上,eLife雜志是由PN
據稱,全國目前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104例,其中死亡21人。國內外學者針對這種新發人感染禽流感均展開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目前還并不清楚這種病毒的具體來源。 在最新一期(4月2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來自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TIP60介導Aurora B乙酰化確保了染色體正確分離。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2月1日的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志上。 中國科技大學的姚雪彪(Xuebiao Yao)教授和Xing Liu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姚教授
來自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以流感病毒為模型,發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復制,從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的新技術,這一發現顛覆了病毒疫苗研發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日的Scienc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北京大學周德
生物通報道:來自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以流感病毒為模型,發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復制,從而將病毒直接轉化為疫苗的新技術,這一發現顛覆了病毒疫苗研發的理念,成就了活病毒疫苗的重大突破。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日的Science雜志上,文章的通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朱健康(Jian-Kang Zhu)教授是植物抗逆生物學領域世界級領軍人物之一,其及其領導的實驗室在植物抗旱、抗鹽與耐低溫方面的研究碩果累累,在國內外享有聲譽。朱教授也是首批“千人計劃”入選者,現為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杰出教授,2010年當選為美國國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纖毛作為一種重要的亞細胞結構,普遍存在于幾乎所有的動物細胞中。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纖毛參與調控細胞的多種生理功能,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發育缺陷可引起多種遺傳疾病,包括人類的多囊腎、骨骼發育異常、失明、不孕不育、多種內臟發育缺陷等。 來自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多樣性與進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今年3月24日是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結核病日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同努力,消除結核危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認為感染上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即導致肺結核(TB)的細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會患上有癥狀的疾病。即便他們當中只有10
(1)PNAS:科學家闡明低于肺結核的新型抗生素靶點 文章中研究者發現,結核分枝桿菌細胞中閱讀DNA的信息的方式不同于其它細菌,該閱讀過程被稱之為轉錄,由RNA聚合酶來進行,其利用一種名為σ的蛋白同DNA的一部分進行結合來進行轉錄的開始;但研究者首次觀察到在結核桿菌細胞中存在第二種蛋白,即Rb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結核病國家,其耐藥程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不久前發表于英國《生物醫學中心-傳染病》雜志上的一篇針對中國十個省市結核病耐藥情況所做的監測顯示,中國耐多藥結核病比例幾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在此次監測的所有結核病例當中,耐多藥的平均比例為9.3%,其中5.4%來自原發性耐藥,25.6%
2009年3月24日,河北趙縣,結核病人的X光片。 結核病“隱形”大國 與其他聲勢浩大的瘟疫不同,這場名叫結核病的瘟疫仿佛是“隱形”的。 大多數人覺得它已經遠去了。作為常年致力于結核病防治的專家,錢秉中常常會遇到人們疑惑的詢問:“肺結核,那不是舊社會的病嗎?”
重磅藥上市時間對比 最新款手機、最新的電影大片……在很多領域,國人幾乎已經與世界同步了,但在新藥引入方面,內地仍舊步履蹣跚。 在美國、歐洲等地獲批上市的新藥,正式登陸中國內地一般需要再等上三五年,有人將此稱為“藥滯”現象。 關于進口新藥的討論近來些甚囂塵上,一些聲音在質疑:為何國外新藥不能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