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新技術把暫時用不著的風電儲存起來,利用新設備把風電轉換為熱能供暖,提高風電功率預測精度、提早調配火電機組……近年來,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長迅猛,但受經濟下行影響,用電量遲滯不前。面對突出的結構性矛盾,遼寧省向技術創新、管理優化挖掘潛力,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提高風電消納能力,盡力減少每一度風電被棄。 傳統風電利用模式調控難度大 風電是重要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但缺點明顯,風能來源于空氣流動,具有很大的隨機性、間歇性和不可控性。往往負荷大時風電出力小,負荷小時風電出力反而大,給電網調度運行帶來較大壓力。 風電自2009年以來就已經成為遼寧省第二大電源,2015年風電裝機增長達30.45萬千瓦,總容量達638萬千瓦,全省發電裝機容量中風電占14.8%,整個“十二五”期間,風電裝機規模年均增長15.7%。目前,遼寧電力有限公司日均多接納風電電力約35萬千瓦、電量160萬千瓦時,年均多消納風電上網電量約4.3億千瓦時。......閱讀全文
■ 節能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人類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節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 ■ 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需利用1000億~1100 億噸標準煤,這龐大的煤炭總量如何利用好將是嚴重挑戰,必須作好頂層設計
輿論推卸給電網的新能源“并網難”,實際上是綜合性問題 電網對于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 在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承諾對分布式光伏發電“余電上網、全額收購”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把電網稱為能源轉型中的“中流砥柱”;國家電監會輸電監管部主任幺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逐步推進,能源需求增長強勁、能源消耗總量不斷增長,石油等優質資源進口量急劇增加,長期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趨顯現。一方面,我國能源低碳化和優質化進展緩慢;另一方面,全球面臨新能源技術的重大變革,發展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已是大勢所趨。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2016年,能源消費總量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意見》還提到,爭取在2016年6月底前發布實施能源發展“十三五
“目前我國一些產品的能耗較高,從本質上看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是政策不到位,各個環節的利益鏈沒有組織好。 經濟危機以來,中央政府投入4萬億元的巨量資金,但發展模式卻沒有多大變化,在某種意義上更強化了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國經濟的科學發展埋下更深的隱患。從節能的角度看,
位于河北省張北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世界上首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和智能輸電于一體的示范工程,這不只是一個能發電的電站,更是要為未來新能源的發展應用尋找方向的科研工程。 用國家風光儲示范電站風機專責朱斯的話說,就是示范引領新能源應用、發展的“夢工廠”。 緣起 當歷
太陽能光熱發電可以提供連續、可靠的電力且具有良好的調節性能,不僅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發電,還可以發揮調峰和儲能作用,提高電力系統接納風電和光伏發電的能力,發展潛力巨大。2016年9月份,國家能源局確定了第一批20個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名單,部分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近日,第二屆德
隨著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并網難問題也逐漸顯現。但由于電能的“儲存難題”在世界范圍內一直沒能有效解決,新能源并網的問題也一直處于探索狀態。 冬日的張北地區陽光雖好,但風力強勁,白天七八級的北風刮得人很難以忍受,晚上風更大、天更冷。好在這個冬天沒有下雪,這也讓國家風光儲輸示范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 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 毅,張玲麗,黑更全,王令濤,嚴勇敢,王學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金粒種業有限
儲能技術成為下一輪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傳統能源領域總投資額呈下降趨勢。 全球范圍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傳統能源 2016年9月20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發布的《2016年世界能源投資展望》宣稱:“化石燃料在能源供應領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投資流向顯示了能源系統的重新定位。”該報告認為
滬府發〔2011〕90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
“引渤入新”示意圖 瘋子的幻想?智者的良策? 11月5日,烏魯木齊。一場由一家新疆省級智囊機構、一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和一所新疆高校主辦,兩個地區發改委參與承辦的“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上,上百位水利工程專家和企業代表共同論證了一項名叫“海水西調、引渤入新”的科學設想。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能源互聯網作為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系統發展新形態,是互聯網理念、先進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 能源互聯網要實現最大程度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的目標,涵蓋整個一次、二次能源的整個能源系統,實現各種能源的橫向多能互補,實現
9月的北京暑熱未消,可位于京北僅200多公里外的河北省張北縣,早晚已是寒氣逼人。當我們驅車北進,駛上海拔比北京高出約兩倍的張北塞上高原,藍天白云下,一座座亭亭玉立的風力發電機,一排排熠熠生輝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構成了“新能源之都”的獨特風景。車行不遠,一座四層樓高的現代建筑映入眼簾,這
進入6月,對于燃煤生物質耦合發電來說,真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6月21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下發了國能發電力[2018]53號文件《關于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項目建設的通知》,正式公布了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名單,84個項目涵蓋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憂的是,6月11
隨著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和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看上去很美”的“碳零排放”生物質能源,為何一直長不大?從7月4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大會上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農業部正多方推進生物質能利用。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繼續以秸稈綜合利用為核心,實施秸稈氣化、秸稈清潔能源運營、秸稈固
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的革命將對建筑用能方式帶來變革,建筑的能源來源、用能種類以及供能系統方式都將出現巨大變化。從建筑能源來源來看,太陽能將成為其重要來源之一。 目前,太陽能光伏電池成本大幅下降,光伏元件價格由本世紀初的50元/W降至不足2元/W。太陽能光伏電池平均年發電小時數為1200小時,投入
近日,主題為“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西苑沙龍會議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對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現狀、應用前景、技術瓶頸以及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討,對我國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在關鍵技術、示范和產業化應用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間存在的差距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和技術路線,同時,針對我國燃料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和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聯合發布的《2018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75.4GW,年增長率3.9%。我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28.9吉瓦,同比增長19%,增速是全球的5倍左右,其中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389.8MW
白城市,地處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8月下旬,當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這里時,只見一望無際的玉米和水稻即將成熟,還有紅紅的高粱、金黃的向日葵…… 不過,如此豐收的景象并沒有讓白城市政府副秘書長孫曉東感到舒心,他表示,希望白城市能被列為承接國家高載能產業轉移
光伏發電的特點決定了光伏未來的主要應用方向是分布式,一旦度電成本低于工商業用電價格,分布式光伏將首先在工商業領域迅速推廣,行業的成長性將徹底爆發。 分布式光伏借助裝機容量小,初始投資和后期運維成本低,建設周期短,能夠實現就近供電等優勢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但這一未來預期極高的光伏項目在發展過程中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終勝利的根本途徑,也是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發電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電
從4月24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季度,我國能源運行開局良好,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能源消費延續回暖態勢,能源生產平穩,進口增加,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持續推進,傳統行業用能進一步放緩,新興產業用能較快增長。 一季度我國能源形勢呈能源供給質量持續改善等六大特點: 第
從4月24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一季度,我國能源運行開局良好,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能源消費延續回暖態勢,能源生產平穩,進口增加,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持續推進,傳統行業用能進一步放緩,新興產業用能較快增長。 一季度我國能源形勢呈能源供給質量持續改善等六大特點: 第一,能源消費
馬爾默市旋轉大樓 如果說現在的北歐是一個低碳實驗場,可能并不夸張。 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碳捕捉、碳儲存,低碳范例……國際調研小組所到之處,這樣的熱詞撲面而來。 可能還不僅僅是桌面上的詞匯,抑或止步于政府的行動綱領,在北歐,低碳生活已成為當地人
德國作為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始終將能源戰略視為其國家發展的命脈。然而受制于能源資源相對匱乏,能源安全問題成為德國造就世界第一強國的一大掣肘。從兩次世界大戰后的痛定思痛,到德國工業再次回到世界舞臺中央,喊出工業4.0計劃之際,德國也錨定了新的能源戰略重心,即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綠色轉型。而
2011年是石油戰事多發的一年。 3月,爆發了由“北約”直接軍事干預的利比亞戰爭,法、英、意等幾個歐洲國家不惜投入巨額軍費而積極參與,重要原因是保護英國BP、法國道達爾、意大利埃尼等石油巨頭在利比亞的利益和保障本國的石油供應。7月,南蘇丹獨立,美歐等在蘇丹問題上
展開黃河上游的地圖,古人“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的感嘆躍然紙上。如今,在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0余座水電站、逾千萬千瓦水電裝機依河而生。在這里,借助洶涌水勢帶來的源源電流,一度被認為缺乏可靠性的光伏發電正在迎來新的生機。 文丨姚金楠 中國能源報記者 水光互補 穩定清潔
中國證券報記者26日從寧夏發改委相關人士處獲悉,寧夏自治區此前獲國家發改委核準的首個風光儲輸項目――鹽池高沙窩設施農業風光儲發電一體化項目,近日獲得戰略性新興產業(能源)2013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530萬元。該項目計劃總投資6.1億元,將于近期正式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