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陷入尷尬局面,等著人工智能來救場?
在日前的Fast Company Innovation Festival活動上,醫療行業的一批專家就精準醫療這種個性化、有針對性的醫療保健新模式的發展潛力以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生物制藥公司伯格健康首席執行官Niven R. Narain與來自西奈山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行業專家進行了交流。事實上,精準醫療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廣義上是指通過更為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而不再采用以往那種傳統一刀切的方法治療疾病。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宣布投資2.15億美元投資精準醫療。 Narain指出,“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但存在的悖論是,在生物醫學研究不斷轉型進步的同時,患者所面臨的經濟壓力卻在加劇。” 生物制藥公司伯格健康位于波士頓,其背后金主是硅谷房地產商、億萬富翁卡爾·伯格(Carl Berg)。該公司希望通過融合基因組學技術,降低藥物研發的資金成本和時間。公司對這一項目的研發已經進行了十年,耗資超過......閱讀全文
醫療人工智能發展瓶頸亟待突破
近日,由阿里健康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共同申報的“醫學人工智能浙江省實驗室”揭牌成立。據了解,該實驗室是依托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進行建設管理的實體性研究機構,雙方將以智能決策、智能輔助診斷、智能信息安全為主要研究方向,以構建一套智能化醫學研究系統。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專家:精準醫療有望在35年內完成“最后一公里”
“面對發展一日千里的人工智能(ai)新技術,作為一名神經外科大夫,我并不擔心會失業,更關心如何擁抱ai,更好地服務患者,還能讓我們醫生早點下班。”日前,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攜手華山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聯合主辦的ai助力攻克腦疾病研討會上,
人工智能專家:精準醫療有望在35年內完成“最后一公里”
“面對發展一日千里的人工智能(ai)新技術,作為一名神經外科大夫,我并不擔心會失業,更關心如何擁抱ai,更好地服務患者,還能讓我們醫生早點下班。”日前,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攜手華山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聯合主辦的ai助力攻克腦疾病研討會上,
院士專家共同探討精準醫療大會
11月24日上午,第二屆中國精準醫療大會在廣東省珠海市拉開序幕。中國科學院陳潤生院士、趙國屏院士、陳凱先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楊建華、珠海市副市長閻武、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竇熙照、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精準醫療分會會長陳萬濤等參加會議。來自美國、英國、瑞士等多個國家
精準醫療距離臨床應用還有多遠
精準醫療正伴隨著美、中、英各國的精準醫療計劃,招徠各路資本競逐。這種基于一個人的基因、生活方式和環境所單獨制定醫療方案的技術,如果成功發展下去,醫生們便可有望根據患者的基因組和生理機能,選擇對其病癥最有效的治療。 火石創造的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中國精準醫療的公司已經有854家,這還不包括正
肺癌腦轉移進入精準醫療時代
廣州日報訊 在癌癥患者的治療進程中,復發或轉移是非常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約有25%~40%的患者會發生腦轉移,一旦發生腦轉移,可能耗盡心力也延長不了幾個月的生命。在日前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和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辦,廣東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廣東省醫學
中國精準醫療受制國外上游廠商
隨著華大基因即將在A股上市,精準醫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去判斷精準醫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其自身的發展又將面臨哪些挑戰,應對挑戰所擁有的資源和手段又將如何影響到市場的走勢? 精準醫療本質上是一種個性化醫療,既包括對疾病的早期篩查、預防和幫助醫生做出準確的臨床決策,也包括
Nature綜述:邁向精準醫療的挑戰
斯坦福大學的Euan A. Ashley近日在《Nature Reviews Genetics》發表了一篇綜述,探討了基因組測序的臨床應用。這篇文章覆蓋了多個話題,從人類參考基因組的種族背景到精準醫療的公眾興趣。他也從技術角度討論了復雜區域的變異檢出。 Ashley認為,基因組學中許多現有的標
3D打印助力精準醫療
3D打印是現在非常熱門的一種技術,它在醫療行業也有廣泛前景。 現今3D打印技術正如火如荼的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特別是在醫藥領域的發展可圈可點。最大的優勢就是3D打印技術可以依據病患的特點和要求真正實現個性化制造,成為輔助精準醫療的有力手段。 3D打印藥丸 去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精準醫療臨床應用質量管理
精準醫療的臨床應用需考慮到安全性、有效性、治療費用以及醫學倫理的問題,例如保護患者的隱私和獲取患者的知情同意。為了保護患者的權益,促進中國精準醫療的發展,我們必須建立有效的治療管理體系。2015年12月24日-2016年1月23日,中國精準醫療臨床研究和應用大會(CPMCRAA)在中日友好醫院(
聯手幫精準醫療突破“數據瓶頸”
為患者量身設計最佳治療方案,精準醫療將帶領醫學進入一個新時代。我國的精準醫療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如今正遭遇“數據瓶頸”。日前,在滬上舉行的精準醫學發展戰略高端學術論壇上,各路專家呼吁數據科學家與生命科學家、醫學家聯手,共同突破這一瓶頸,讓中國的精準醫療發展駛入快車道。 生物醫學大數據:增速最快
dPCR推動精準醫療迅速發展
數字PCR簡介 數字PCR(Digtal PCR)是一種核酸定量精密檢測的新興技術手段,于20世紀由Vogelstein等提出。它是將稀釋后的核酸模板分配到大量不同的反應單元中,使每個反應單元中有一個或沒有核酸。利用PCR擴增的同時,加入可檢測熒光。待擴增結束時,使用統計學方法采集每個反應單元
聚焦精準醫療之分子診斷技術
文章導讀 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技術基礎,也是體外診斷增速最快的分支行業。近幾年分子診斷產業以較快速度穩步增長。市場占有率還不高,處于行業成長初期,相對免疫診斷、生化診斷來講,發展并不成熟,中國分子診斷行業年均增速達到25%。分子診斷簡介 分子診斷技術是應用分子生物學如DNA、RNA和蛋白質等方法
測序儀丨精準醫療的神器
測序儀是一種可以測量DNA上堿基排列順序的高精度儀器。作為基因測序行業的上游端,測序儀及配套試劑對整個基因檢測行業的成本控制具有戰略性地位。二代測序仍然是主流測序儀的發展主要被分為三個階段(三代)。以1987年第一臺商用自動測序儀為標志,開啟了測序儀時代。2005年454生命科技公司發布了454測序
精準醫療未來走向多基因檢測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納米“小不點”-精準醫療“急先鋒”
“別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卻大得很!”納米家族如今可謂“人丁興旺”,為生命科學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廣闊的創造空間,更成為生物醫學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本報記者 孫玉松 “就像螢火蟲一樣,很微小很有力量……”吉克雋逸在《愛情發的光》里的這句歌詞,或許是納米生物技術當下最好的寫照。
生物計量:實現精準醫療的“標尺”
從日常生活中不同醫院檢驗結果互認到糧食食品中轉基因成分含量的測定,從疫苗、重組蛋白藥物、抗體藥物質量的檢驗到免疫治療、干細胞治療效果的檢測,都離不開核酸、蛋白、細胞的生物計量和標準。 “生物計量是實現以DNA測序和基因組技術驅動的精準醫療的‘標尺’。”5月19日,在“生物基因免疫溯源標準論壇”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國家衛計委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或將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中。 精準醫療主要由基因測序等頂尖技術構成,將改變現有的診斷、治療模式,為醫學發展帶來一場變革。據透露,我國將研發一批國產新型防治藥物和醫療器械,形成一批我國定制、國際認可的疾病診療指南
納米“小不點”-精準醫療“急先鋒”
“別看它身材小,但作用卻大得很!”納米家族如今可謂“人丁興旺”,為生命科學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廣闊的創造空間,更成為生物醫學高速發展的“助推器”。 本報記者 孫玉松 “就像螢火蟲一樣,很微小很有力量……”吉克雋逸在《愛情發的光》里的這句歌詞,或許是納米生物技術當下最好的寫照。
分子診斷:精準醫療的“重要推手”
拿一個棉簽,在口腔內壁上刮一刮,再將棉簽放入檢測試劑中,置入卡尤迪9月2日在京首發的全球首創無需核酸提取ZL技術的Mini8 Plus檢測平臺上,僅需一個小時左右,受檢者就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獲知自己的酒精代謝能力。 而這,僅僅是分子診斷技術在精準醫學的眾多應用之一。 其實,早在2011年,美
人工智能再次戰勝人類,人工智能強勢闖入醫療界
人工智能技術在物流、醫療、金融、產業物聯網等很多領域都有現實應用。對于關乎每個人健康的醫療領域而言,不管醫生是不是接受,人工智能已強勢闖入醫療界。 最近有兩條消息再次把人工智能推向了高潮: 1.2017兩會中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注人工智能的科技界因此熱血沸騰。 2.世界癌
百度醫療大腦發布-醫療迎來人工智能時代
10月11日,百度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內的最新成果——百度醫療大腦在京發布。 百度總裁張亞勤表示,“智能+”是“互聯網+”的延伸和下一站,將重構3600行的商業模式與競爭法則。此次百度依托開放云平臺,將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與傳統醫療行業相結合打造的百度醫療大腦,將推動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革命性升
人工智能醫療翻天覆地!國產醫療設備迅速崛起
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主辦的第27屆學術與技術交流年會近日在蘇州舉行。會上發布了年度行業綠皮書————《中國醫學裝備發展狀況與趨勢(2018)》,并舉行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目錄證書頒發儀式,聯影、東軟、邁瑞等優秀國產企業正迅速崛起。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與信息司副司長齊貴新指出,我國醫學裝備從最初的
生物標記物將影響精準醫療等5大醫療領域
2016年,默沙東和百時美施貴寶的癌癥免疫治療藥物Keytruda及Opdivo全球銷售額分別為14億美元及38億美元,而隨著適應癥的進一步擴大以及免疫療法更多深入人心的試驗數據的公布,必將會吸引更多的醫生及患者去選擇這種通過激發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方式對抗腫瘤細胞。 上述兩個治療藥物的成功,帶
人工智能逆轉未來-譜寫醫療智能時代
近日來,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大革命面向整個人類社會席卷而來。 面對人工智能的大潮,上海版的人工智能產業扶持政策于14日正式出爐!在醫療領域,15日,科技部召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標志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23日,騰訊公司繼仁澍醫
-精準醫療需要多少家基因檢測公司
?????? 基因檢測的傳統模式需要升級 傳統的基因檢測公司已經在2006年的時候被美國互聯網公司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如果我們還是走的傳統模式來創造一家基因檢測公司,一定是沒有出路的。特別是在國內,很多掛了”羊頭“的傳統基因檢測公司,認為很聰明的避開”基因檢測“的敏感話題,掛了”健康管理“的牌子
法國6.7億歐元啟動精準醫療計劃!
隨著二代測序技術的逐步完善,測序成本以超摩爾定理的速度急速下降。各國政府以醫療健康為切入點,紛紛啟動自己國家的大規模人群基因組計劃,意欲在后基因組時代搭上生命經濟的高速列車。 英國的10萬人基因組計劃、美國精準醫療計劃、中國精準醫療、韓國萬人基因組計劃、澳大利亞零兒童癌癥計劃……現在,法國也
重視腫瘤病理檢測,助力精準醫療時代
精準醫療被認為是繼經驗醫學、循證醫學之后的第三次醫學革命。所謂“精準醫療”,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其本質是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于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醫療。用美國
精準醫療需要多少家基因檢測公司
傳統的基因檢測公司已經在2006年的時候被美國互聯網公司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如果我們還是走的傳統模式來創造一家基因檢測公司,一定是沒有出路的。特別是在國內,很多掛了”羊頭“的傳統基因檢測公司,認為很聰明的避開”基因檢測“的敏感話題,掛了”健康管理“的牌子,實際做的業務還是”基因檢測+增值產品銷
-基因科技進步推動精準醫療未來
精準醫療并不是美國人在今年才剛剛提出的詞匯,它最早由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1年提出。而此前人們已經提出了“4P 醫學模式”,即預測、預防、參與以及個體化醫療,精準成為第五個P。 它將數字醫療和大數據進行結合,有時也被稱作是個性化醫療。盡管在一些領域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精準醫療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