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山東將取消科研院所行政級別

    山東日前出臺《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在2017年6月底前,全省科研院所將全部取消行政級別。 山東提出,建立現代科研院所治理結構,賦予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重點是搭建理事會、學術人才委員會、管理層和監事的治理架構,真正落實用編用人、收入分配、經費管理、成果轉化收益、設備采購、建設項目管理等自主權。為真正實現政事分開,山東對實行法人治理結構的科研院所,一律取消行政級別,不再明確機構規格。今年年底前,省屬34家科研院所將組建召開理事會,明年6月底前,全省科研院所將全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按新的體制機制運行。 山東要求,重點創新編制人事管理,激發人力資源活力。今年年初,山東率先啟動高校人員控制總量備案管理,取消用編進人審批,總量內備案人員的工資福利、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等與編內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閱讀全文

    時評:高校去行政化不是一去就行

      高校去行政化,要不斷推進實質意義上的治理改善,推進高校行政權、學術權和教育權分離,逐步形成完備的監督體系。  新學期伊始,山東啟動省屬高校取消二級學院行政級別改革試點。試點院校改革后,二級學院及領導人員不再保留行政級別。該方案要求進一步理順校院兩級管理體制,鼓勵高校在二級學院開辟試驗區,擴大其人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加速 校長還會有副部級嗎

    7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但是,高校去行政化也并非簡單地退出事業編制,減少幾個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就一蹴而就了。更為關鍵的,高校聚集了大量優秀的行

    劉堯:大學何以去行政化

      大學行政化恣意蔓延實在是危害大學的生命。而在我國目前的行政體制下,要去行政化,大學將面臨打破既有權力和利益格局后陷入混亂的風險;不去行政化,大學將面臨背離大學本質被行政權力淹沒成為官場的危險。大學去行政化是耶?非耶?我們不能感情用事,需要冷靜思考。行政與大學行政化  何謂行政?有

    部分校長緬懷錢偉長: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大學校長

      “我的畢業證上不會再有‘錢偉長’三個字,但您,永遠是我們的校長……”在上海大學哀悼老校長錢偉長的網站上,一名學生這么留言。  1983年,錢偉長來到上海大學的前身上海工業大學——一所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工科學校擔任校長,1994年,他續任新的上海大學校長,直至逝世。逝世前,他是我國年齡

    楊德廣:為大學“無官”叫好

    深圳大學以實際行動“去行政化”,說明高校“去行政化”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華西都市報》最近報道:《深圳大學“去行政化”——全校無官,校長是CEO》,讀后發人深省,令人振奮。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深圳大學的改革一直居全國高校之先。該校決定從2010年9月起,“

    朱清時:“去行政化”只能一步步來

      人物檔案   朱清時,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對話背景   4月24日,教育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歷時5年,南科大終于轉“籌”為正。南科大一直被譽為“中國高教改革的試驗田”,其明確提出要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理事會治理

    楊德廣:中國高校怎樣“去行政化”

      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機構,必須按教育規律和學術規律運行和管理。  近年來,高校“去行政化”問題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熱點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較早提出這一問題的是2006年9月,時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教授,他在會上批評“中國高校是行政化大學”。20

    中青報:為何期待南科大新校長“有些政治地位”

       1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廣東省委關于新一任校長的任命決定。經深圳市委研究、廣東省委批準,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擔任該校校長。面對南科大這片“教改試驗田”,陳十一能否“復制”當年領導重建后的北大工學院的成功經歷,值得期待。(《新京報》1月22日)  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的名

    王石川:校長們喊累,應喊得高校改革提速

      10月13日,在首批985大學校長聯誼會上,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說:中國的大學校長可能是最累的校長。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組織制度、決策過程不明晰,很多事情都需要討論。如果哪一天校長也可以去打打高爾夫、喝喝茶,學校也就治理好了,因為那就意味著有了明晰的規則。(10月18日《人民日報》)  高

    楊東平:一流大學的5個特征

    當今,在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出現了片面強調大校園、綜合性、辦大學城的現象。隨著校園越來越大、學生越來越多,人們對于大學以何為大,大學的精神價值、社會責任,以及什么是現代大學精神、現代大學制度這些問題,卻似乎越來越模糊。  一流大學的5個特征  在市場經濟經過20多年發展以后,絕

    百年名校蘭州大學的衰落與焦慮:人才都去哪兒了

       1981年,山東考生薛德勝的哥哥替他做主,填報了高考志愿:“聽說蘭州大學很不錯,你就報那兒吧。”薛德勝回憶說,“那時候,在大家眼里,除了北大、清華被看作最頂尖的大學之外,國內其他重點大學都差不多,并沒有三六九等之分,所以填志愿只是挑大學,而不是挑地區。”從東部大省山東來到遙遠的甘肅蘭州,薛德勝

    葛劍雄:大學絕不是腐敗重災區

      ●關于學費漲價   沒到所有人都該上大學的階段   記者:目前很多大學都傳言要提高學費標準,您怎么看大學學費要漲價的問題?   葛劍雄: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大學是什么性質的,如果不是義務制的,那么他個人為了自己的教育出一點錢是應該的。全世界都如此。第二,學費該不該漲,除了看以前設置是否合理外

    多地醫改方案推進醫院去行政化

       8月底的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再提醫改,并強調要政府和市場“兩手并用”。在此次會議前后,上海、山東、山西等地密集發布醫改新方案。本報對各地醫改新政梳理后發現,近期醫改主要圍繞以藥養醫、分級診療和公立醫院去行政化三大話題。  不再以藥養醫:政府補貼 三產“反哺”  一位59歲安徽老人患有心臟病、糖尿

    如何摘掉科研人員的“緊箍咒”?

       兩會中,科技創新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這的確是一道福音。然而,現行的科研管理方式卻讓很多人傷不起,對于希望大展拳腳的科研人來說,頭上的緊箍咒似乎并沒有松動的跡象。  行政化:就是要套住你  “盡管國家一再強調要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但作為一線人員,我怎么感覺頭上的緊箍咒

    時評:學校行政科學化是“去行政化”前提

      高校去行政化,核心不在于對內部治理結構作形式上的調整,而在于從根本上實現對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充分尊重。  近來,教育部核準了新一批中央部屬高校的大學章程,至此75所部屬高校已有32所擁有了自己的章程,而其他高校的章程也有望在2014年年底前起草完成。新公布的章程突出了“去行政化”、“教授治校”

    人民日報:學術研究不能“指標化”

      學術研究以追求真理為宗旨,目的在于獲得對于研究對象的正確認識,以此引導和促進社會發展與變革。然而,當前學術界存在管理行政化、研究成果政績化、評價級別化等問題。學術研究由追求真理變為追求指標的現象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亟須引起重視并加以糾正。  學術研究的指標化,大致有以下幾種表現。  其一

    朱清時:去行政化這條路走得很辛苦

      朱清時之困:三年磨劍 仍需攻堅   南科大創辦初期,朱清時曾用《易經》里的困卦來形容他的焦慮,“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改革,但是處處都碰壁??”2012年南科大終獲教育部批準成立,朱清時卻言“還是困”,甚至“比兩三年前的困更困了。”   朱清時又開始給深圳市領導寫報告了。   這次

    復旦大學探索學術和行政分離破冰之路

      復旦制定《復旦大學章程》,相當于復旦“憲章”,以限制校長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權力。朱慧卿/畫  今年4月,在選舉產生的復旦大學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中,43名委員無一校領導。原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現任校長、中科院院士楊玉良教授,也不例外。  對于校領導退席學術委員會,社會和媒體幾乎都以“邁出了‘去行政化

    上海紐約大學:回到大學教育原點

      它雖然剛剛開門招生,卻已為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些許希冀:“不要追求標準答案”的校長開學講話,使人耳目一新。大學一二年級的通識課程設制,亦令人感受到跨地區、跨學科、跨文化教育的真諦。它成否成為中國高校改革的“外援尖兵”,尚需拭目以待,然而它無疑是固執的中國高教領域的一扇窗,既吹來了外部新風,又映照了內

    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這個“權”怎么用

      教育部、人社部不久前聯合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要求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并進一步規范了高校職稱評審工作。這是自2012年《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將高校副教授評審權審批調整為省級教育部門后,有關職稱改革的第四份文件。值得注

    科研經費七成按行政級別分配 權大錢多成慣例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湖北、江蘇等地調研時發現,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經費獲取不公平,“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科研管理體制尤其是經費資源分配過度行政化飽受詬病,促使官本位意識泛濫,滋長投機意識,造成學術氛圍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負面影響。科研人員呼吁,要痛下

    朱清時:打破學歷鐵飯碗才能讓中國大學恢復活力

    南科大教改實驗班開考  他,中國首位由國際獵頭公司全球選聘的大學校長;  他,被冠之為中國大學最牛的校長;  他,又被稱為中國高校教改的先行者;  他,是南方科技大學的創校校長朱清時。  眾人眼中的這位62歲老者,一身儒雅之風,與人握手不管老幼職位,必先微微頷首;據傳其酒量

    朱清時:讓大學回歸本來面目

    2012年6月9日,朱清時在濱湖新區合肥一中進行招生宣講,吸引眾多聽眾。   他是中科院院士,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動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成果。擔任過10年的中科大校長,任內不搞大興土木,使中科大成為2000年以來全國惟一沒有擴招的高校。   他呼吁高校去行政化,是人

    中國科學報:青年教師職稱評定之痛

      圍繞著職稱晉升與學術良知,近期的中國高校學術圈并不平靜。  教育專家認為,當前的職稱評定標準除了行政化的問題,還體現在高度的簡單化。如果不改變行政化的大環境,在目前的體制下,只能從道德角度強調行政人員、學術人員自律。  湖南高校職稱評委開房收錢,被稱為“已是公開的秘密”

    饒子和:大學要以教授和學生話語權為主體

      3月10日,中國青年網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饒子和說,大學不是地方政府,不能等同于地方政府,大學要以教授和學生的話語權為主體,這很重要。大學這兩個主體的話語權加強,對大學的發展是很關鍵的。   主持人:饒校長,在談到大學辦學自主性的時候,很多人擔心現在很多大學行政化過于嚴重,

    中國科學報:“海歸”人才緣何再度“歸海”

      一方面,中國正迎來最大規模的“海歸潮”;另一方面,也正經歷著部分海歸人才“歸去來兮”的情況。   有這樣兩組數據引人深思: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介紹,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已達109萬人,僅去年一年有27.29萬人回國,同比增長46.57%。中國正迎來最大規模

    解決藥價虛高應從摒除壟斷入手

       新一輪醫改自政策出臺至今已過去近一年半的時間,其行進過程中困難頗多,取得的成效也不可否定。這項事關民生的“大動作”牽一發而動全身,包括政策決策者、執行者及所有利益相關者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其最新的進展。   無疑,根治“看病貴、看病難”這一頑疾不會

    國務院督查組下基層通阻塞 將展開第三方評估

      兩個月,19項政策,中央27個部門單位,16個省(區、市),新一屆中央政府成立以來,第一次開展對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出臺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全面督查。  從5月30日做出決定,到6月25日至7月5日,8個督查組分赴中央27個部門單位和16個省(區、市)開展實地督查,再到7月10日前,各督查組將督查報告

    國家重點學科審批取消:“擺姿態”或“動真格”

      國家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尤其是在我國。在促進學科發展的問題上,從政府角度可以有意識地支持一些有益于增強國家實力的學科,促進它們辦學水平的提升。   國家應該培育社會中間機構,對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社會化評價,讓每個學校按照學術規則來進行競爭,而行業本身也應該自治,形成行業規范。   “重

    王志珍饒毅施一公梅永紅建言科技體制改革

      采訪對象   王志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饒 毅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施一公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梅永紅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司長   創造良好的環境,讓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討論,更加專心地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