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一則2017年6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包括雀巢、濱博、美樂等多家奶粉品牌上黑榜,其中雀巢10噸奶粉被禁止入境。專家指出,進口洋奶粉出現問題日益頻繁,或使消費者信任度降低。 南都記者發現,近段時間以來,進口洋奶粉頻頻被檢測出問題,今年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問題更加突出,僅6月份就發現8個問題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已占去年總量的2/3,根據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未予準入信息顯示,2016年共有12批次進口嬰幼兒奶粉不合格。 今年洋奶粉問題更突出 國家質檢總局7月31日發布2017年6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據悉,此次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食品620批、化妝品153批。其中,不合格食品來自49個國家或地區,涉及21類產品,主要是飲料類、糕點餅干類和糖類,主要項目是食品添加劑超標、品質不合格和證書不合格。對以上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在口岸均已退運或銷毀,未予準入。 其中......閱讀全文
記者在北京各大商場調查發現,來自新西蘭產地的奶粉出現滯銷,而來自歐洲地區的奶粉則表現強勢 新西蘭奶粉的神話伴隨著不斷發生的問題或將被打破。繼8月初爆出恒天然的“肉毒桿菌”事件后,雙氫氨事件緊隨其后,而如今,國家質檢總局再次發布了新西蘭 Westland公司的乳鐵蛋白中檢出硝酸鹽,一個月
中國乳業圈內的人士正隱約感覺到,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業重組。 2013年6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京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魷魚用氫氧化鈉浸泡,生姜被硫黃熏過,蜜餞中加入過量防腐劑,在豆腐中摻加醫用廢石膏成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這一切,都是食品添加劑之過嗎? 一切皆禍起添加
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3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對國內食品安全沒有信心。崔永元表示,媒體的注意力不應只局限在香港“奶粉禁令”上,而是應聚焦內地消費者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奶粉。 因為香港的奶粉“限帶令”,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詞,食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卻又問題
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的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中,不合格的進口巴氏殺菌乳全部來自澳大利亞。 中國對境外乳制品企業的監管,更多還是在產品進口環節,對生產環節還無法直接監管。 方興未艾的澳大利亞乳制品對華出口,陡生了不確定性。 2016年11月4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
“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沒數。”這是一句網絡上流行的話,也曾被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引用。這句貌似夸張的調侃,在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透露出的是公眾的無奈。 站在2010年歲末回望,我們發現,過去一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出現在生產、加工
“性早熟的原因是復雜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他從媒體上知道了這個事情,“過去有7、8歲的孩子出現性早熟的例子,像這么小的孩子確實以前沒聽說過。但不能因此就說是喝了奶粉導致的。” 宋昆剛認為消費者對奶粉懷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牛奶是成分復雜的食
2014年4月2日,北京一垃圾焚燒廠,涉嫌涂改罐底保質期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被銷毀 今天,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將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 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頒布于2009年,實施僅5年即面臨大修,無論官方還是學界,都感到“計劃趕不上變化快”。 早在
《食品安全法》實施3年,“分段管理”已呈現四大弊端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君石:食品安全多套 標準“打架”給監管“帶來很大麻煩”,分段管理導致資源浪費、重復監督等問題 看到白菜想到甲醛、吃蝦想到明膠、吃著鴨血狐疑是豬血……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如同對中國股市的態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6日訊 近日南山奶粉在廣州被查出含強致癌物黃曲霉素,令國產奶粉質量再蒙陰影。“國內知名企業接連被指檢出黃曲霉素M1,這顯示了企業的奶源和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疏漏。下半年如果再出現一兩次類似事件,行業將陷入一場大危機之中。”業內人士對此充滿擔憂。 南山奶粉危機:國產奶粉
業內人士稱許多洋奶粉在東南亞或國內生產 通過非法渠道改頭換面“留洋” 近日,網友“布拉格華人”在天涯論壇揭露代購“洋奶粉”內幕,她透露“我們是直接廠家供貨、批發價、出廠價都是欺騙的把戲”,歐盟原產奶粉價格昂貴,流通銷售限制嚴格,同時對華人限購,國內許多代購的“洋奶粉”實為山寨貨。業內知情人
三聚氰胺奶粉、化學火鍋、蘇丹紅……近年來,媒體接二連三爆出食品安全事件,部分百姓甚至感到“沒什么可吃了,吃什么都不安全”。 2009年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被稱為“我國食品監管法制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它已經頒布兩年了,其實施效果如何?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
“食”面埋伏 食品安全熱點“九問”——訪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樣全面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
12月10日,湖南省長沙市正式啟動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試點,針對食品生產企業、餐飲業、食品流通業三大領域推行“食強險”。據了解,試點涵蓋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藥店、部分生產企業和學校,并將逐步推廣。企業投保的金額根據其年銷售額來確定,保險公司每年支付的賠償金額累計不超過150萬元,每次事故賠付給
國務院最新發布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今年突出重點整治的問題包括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等的注冊管理,繼續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等重點產品的監管。同時,“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開展全面檢查。” 工信部、發改委等制定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
“合格的鮮奶通過密封的管道直接進入冷藏儲奶罐,奶罐的警報裝置記錄鮮奶的溫度和純凈程度,保證72小時之內在零下44攝氏度冷藏狀態下被送入工廠。”在很多的網站上都可以看到紐瑞滋奶粉這樣的宣傳話語。 “紐瑞滋旗下產品由紐瑞滋新西蘭子公司研發,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原料均來自新西蘭本土,由新西蘭恒天然集
【編者的話】 從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從地溝油到染色饅頭,問題食品此起彼伏。 我們不禁要問,屢屢強調嚴厲打擊,為何卻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食品安全問題,到底如何整治? 繼“追問保障房”之后,人民網強國論壇和人民日報社會版聯合主辦的“追問·民生”系列再次策劃了“追問食品安全”,相關專家應邀
亨氏米粉鉛超標丑聞爆發以來,隨著廣大家長憤怒情緒的漫延,亨氏聯合有限公司于8月15日和20日分別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其“高度重視”、涉事產品“系供應商原料偶發性帶入”、“永遠將食品安全質量放在首位”。 對比兩份公告,不難看出亨氏前倨后恭、推脫責任的伎倆,聯系近幾年亨氏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其聲稱
(新華調查)一罐奶粉,我國消費者竟要花3倍冤枉價? ――“洋奶粉”中外畸形價差調查 新華網上海5月24日電(記者周蕊、姚玉潔、羅爭光)近日,不少消費者爆料稱:中國人買一罐“洋奶粉”的錢,在荷蘭、英國等地竟可買到三罐到四罐。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去年下半年以
摘 要:時代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質量與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食品的安全與健康,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今天,務必要加強食品的安全檢驗檢測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自身的健康與保健意識也越來越強,人們對于食品也由數量要求向質量要求轉變,在媒體的透明度與社會開放性不斷提高的
米袋子越來越充實,菜籃子越來越豐富,人們早已從“有啥吃啥”變成“吃啥有啥”。然而,接連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人們焦慮,“還能吃啥”成為群眾的普遍困惑。食品行業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機。 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始終是改革攻堅的目標。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整合食品生產
“民以食為天 ”是中國傳承了數千年的文化,隨著經 濟建設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識不斷提高,而食 品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食品消費也從注重數量向 注重質量和安全轉變。最近一個時期,隨著各行各業透明度 的進一步提高,食品的質量問題也頻頻被媒體所曝光,使食 品安全成為人們最普遍關心的問題。各
蘇丹紅、孔雀綠、三聚氰胺……近兩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這些因為非法添加而出現的化學名詞,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2008年12月,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發出通知,
(一)誰是真兇 嬰幼兒奶粉,顧名思義,是給嬰幼兒吃的,任何有正常智商的人,都應該知道其安全的重要性。 然而,恰是在嬰幼兒奶粉上,爆出了惡性事件。 9月1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國家質檢總局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專項檢查的結果:階段性檢查結果顯示,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69批次產品檢
究竟是什么影響了中國人的安全感?《小康》希望通過調查能揪出這些潛在的“殺手”。在20個各種各樣的可能影響到安全感的因素中,受訪者選擇最多的五項依次是“食品安全不能讓人放心”、“環境污染嚴重”、“所在城市貧富差距過大”、“醫療得不到保障”和“信息財產安全容易泄露”
近二年來,中國乳業一直處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地”。 今年以來,國內乳業就接二連三地發生問題:三聚氰胺問題奶粉重返江湖、乳業新國標被質疑倒退25年、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問題洋奶粉頻叩國門、問題奶粉疑重新包裝上市……一波又一波的乳業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國內消費者的神
背景鏈接:一位強生內部員工的“有毒門”事件爆料 今天,作為強生(中國)公司一名拿著不菲收入的一名中層管理者,我懷著愧疚之心寫下以下這段文字,針對公司近期對“有毒門”事件的處理方式,披露一些我知道的公司信息。希望能對廣大消費者
中國乳殤·現場調查 編者按 三鹿“結石奶”事件如平地一聲驚雷,讓我們對一家擁有超過50年歷史并且是市場領先者的知名企業的天然信任感被震得支離破碎,讓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孩子健康和未來的行業,竟變得面目可疑。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我們本應完全信賴的監管部門官員,關鍵時刻往往
商報訊(記者 婁月)記者走訪超市、登錄電商網站發現,多美滋奶粉借更換包裝將價格提升了10%以上。對此,乳業專家認為,國產奶粉安全問題頻出,讓消費者形成了對洋奶粉的“剛性”需求。 母嬰品牌紅孩子天貓旗艦店的客服告訴記者,多美滋的老包裝叫金盾“優抗力”,現在已經停產,新包裝改名為“優階”,
2008年11月28日,蘭州市集中焚燒銷毀62.6噸三鹿問題奶粉。昨日,衛生部官員稱,問題奶粉銷毀工作要繼續加大力度。 本報訊 衛生部官員昨日在發布會上稱,“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發生以后,要求對于查出來的問題乳粉要徹底銷毀。從這次青海查處的案件看來,這項工作還要繼續加大力度,案件目前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