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大學獲悉,該校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沈振亞教授團隊完成的《干細胞治療心血管疾病臨床轉化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2017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其技術方案取得了中華醫學會干細胞治療心臟疾病專家的共識,成為國內干細胞應用于臨床治療心臟疾病的“金標準”。圖片來源網絡 我國目前有冠心病患者1100萬,心力衰竭患者450萬,且數量還在逐年遞增。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重癥瓣膜疾病至終末期都會因為心肌細胞缺血性壞死而導致心力衰竭。同時,心臟移植存在供體缺乏、術后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以及高額醫療費用等問題,以及干細胞移植也面臨細胞種類和質量要求不同、常規方法注入心臟的干細胞易流失、干細胞臨床應用缺乏規范、移植后的療效缺乏精準的評估手段等諸多瓶頸。 沈振亞教授團隊通過研究干細胞表面抗原,發明了用于治療心臟疾病的“種子”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制備技術,并在國際上率先用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提前處理“種子”細胞,提高其對缺氧耐受和修復心......閱讀全文
不僅醫療機構,連一些美容機構也打著“干細胞”的旗號進行宣傳和治療。 核心提示 當前,大量的醫療機構打著“干細胞治療”的招牌,宣稱可以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干細胞治療真有這么靈嗎?有沒有風險?干細胞治療行業的亂象應如何規范?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近日,有讀者反映,有五花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治療炎癥性腸病(IBD)的相關研究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的機制是什么?療效如何呢? 來自西京消化病醫院的吳開春教授,在2018中華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上,介紹了“如何看待IBD治療新進展: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 炎癥性腸病的發病機制
2013年12月30日,河北遷安一位9歲女童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入院治療。2014年3月14日,在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后,307醫院從女童新誕生的妹妹胎盤中提取造血干細胞聯合臍帶造血干細胞進行移植治療,患兒康復出院。 近年來,干細胞用于臨床治療已經頗見成效。但與科研領域的如火如荼相比,市面上卻鮮見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干細胞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始于1968年,當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術,其有效成分是造血干細胞。造血干細胞移植此后被大量用于治療某些惡性血液病和腫瘤,而造血干細胞的來源逐漸從骨髓替換為外周血,進而是臍帶血。1988年法國的Gluckman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成功采用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救治了一名貧血患
利用細胞工廠開發大規模干細胞擴增技術。 政府應盡快明確管理職責,出臺相關法規。在美國,無論將干細胞作為藥物還是新技術,均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負責監管。目前我國迫切需要衛生部和國家藥監局在干細胞治療領域明確管理職責。 盡管在過去的3個月中,衛生部強行禁止未經批準的干
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在我國尚處臨床研究階段。 然而,伴隨著商業資本的紛紛介入,從干細胞的獲取、制備、生產到醫院的治療,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每個環節的盈利,最終只得由“獻身研究”的患者埋單。 引子 8月的一個周末,張明亮(化名)從北京天壇醫院匆匆趕往幾十公里外的昌平區上
近日,國際頂級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一篇綜述中,也重點講述了干細胞在心臟疾病治療上的應用。在clinicaltrials.gov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關于干細胞尤其是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心臟疾病的臨床實驗,多達614項。國際頂級期刊權威綜述:干細胞正在這些疾病治療上發揮作用! 1.干細
1.干細胞治療兒童皮膚疾病 干細胞對于皮膚疾病的治療一直走在臨床研究的前列,在兒童皮膚疾病患者的治療上,有一個世界矚目的案例來自于德國,研究者利用干細胞移植治療了一名7歲的交界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JEB)患者,這個小男孩在住院前全身80%的皮膚損傷丟失。通過干細胞結合基因療法,8個月后,這位兒
北京武警總醫院細胞移植科日前順利完成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二期臨床試驗,并獲得批準開始三期臨床試驗。這標志著我國在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方面已經位居國際領先水平。 脊髓損傷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因素所導致的人體脊髓損傷,并在損害的相應節段以下出現各種運動、感覺和括
近日,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刊登了來自澳大利亞哈德遜醫學研究中心的Courtney McDonald教授題為"干細胞治療在臨床病例中的應用:進展與挑戰"的綜述性文章,就目前干細胞治療方法在歐洲,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的臨床應用中所取得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對干細胞療
就像一顆怎么也按不進水中的皮球,“中國干細胞臨床醫療亂局”的話題近日又一次浮出水面。 今年1月,中國衛生部下令停止所有未經批準的干細胞臨床項目。4月11日,英國《自然》雜志稱,3個月過后,中國不少醫療機構仍舊有令不行,海量吸金。 一邊是迅速膨脹的市場驅動,一邊是主管機構一刀切的
據美國CDC數據顯示,在美國每隔43秒就會有人心臟病發作;如今,人群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高發病率和臨床療效的有限性催生著人們對干細胞療法的厚望,目前全球已有數千名患者接受了成體干細胞的治療。日前,來自日本的科學家使用一只獼猴干細胞培育出的心肌細胞成功修復了其它五只猴子的破損心臟,這一研究突破就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近年來臨床研究的重點,而臍帶血在血液疾病領域一直被寄予厚望。2011年11月10日,美國FDA批準了首個造血祖細胞- 臍帶(HPC-C)細胞產品—HEMACORD上市,這是目前為止首個獲準上市的臍帶血產品。就在昨天,紐約血液研究中心Milstein臍帶血計
“魏則西事件”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中國細胞治療亂象、百度競價排名、莆田系猖獗等問題也在接受系列輿論質疑和行業整頓之后逐漸淡出人們的關注范圍。作為事件的主角之一,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則被要求按照臨床研究相關規定執行,限制其臨床應用。 而干細胞作為細胞治療的另一支主要力量,因其神奇的自我更新、多向分
干細胞及轉化是“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里明確指出的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之一。以干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在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方面發揮作用,尤其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糖尿病
第24屆亞太骨髓移植大會(APBMT 2019)暨國際血液和骨髓移植大會(ICBMT 2019)正在韓國釜山盛大舉行,這是亞太地區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規模最大的學術盛會。每年,來自亞太地區20余個國家的1000多名造血干細胞移植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出席大會,就造血干細胞移植相關的臨床及基礎研究成果進行
對于細胞治療來說,春天似已到來;因頂層明確鼓勵開放和創新,實施層醫院渴望規范開展工作已蓄勢待發,然而,具體實施細則猶抱琵笆半遮面,遲遲沒有出臺,導致細胞治療的現狀與上述重大國家新政策發布前幾無二致。中國臨床細胞治療創新路在何方?實施細則不能出臺的障礙是什么?如何化解? 國務院今年5月14日宣布
201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納入改變未來十大醫療的12大創新發明列表中。今年,國內媒體諸如文匯報也發布,“黃斑變性、糖尿病、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等疾病,既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也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痛苦,能帶來突破性治療進展的,非干細胞治療莫屬”。 糖尿病是一種擁有上億病人群體的疾病
摘要: 1例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清髓性化療(馬法蘭,140mg/m2體表面積)和自體干細胞移植后,進行自體抗CD19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TL019)治療。4年前,這例患者曾接受更高劑量的馬法蘭(200mg/m2)和自體干細胞移植,獲得了短暫的緩解。在自體移植后接受CTL019治療獲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源自骨髓的一種惡性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目前,國內白血病的臨床治療主要以化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為主,造血干細胞移植傳統上分為兩類,親髓移植與非親髓移植。親髓移植的GVT強,療效好有55%-75%的治愈率,但是靶向性不強,會對非腫瘤細胞也造成殺傷;非親髓移植雖然不會有前者那么
近期微信朋友圈瘋傳“臍帶血自存救命讓人心寒”、“自存臍帶血暴利大忽悠”等謠言,引起網友瘋狂轉發,并引發了一輪“臍帶血是否有自存必要”的公共討論,更有部分自媒體利用輿論監管漏洞大打擦邊球,挖出前幾年上海自存臍帶血無法治療白血病的個例視頻,借機賺眼球和閱讀量,吸引不明真相的社會公眾跟風傳謠,已有部分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干細胞是機體的原始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被稱為 “萬用細胞”。根據不同的發育潛能可將干細胞分為全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專能干細胞。 成體干細胞是成體各組織器官中的干細胞,其分化潛能較窄,是機體組織器官后天修復再生的基礎,又稱為組織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費恩柏格醫學院和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報道造血干細胞移植可逆轉一種使人衰弱的神經系統疾病,這種稱為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的疾病導致一半的患者在確診后5年內失明和失去行走的能力。大多數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5年后保持良好,并且能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費恩柏格醫學院和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報道造血干細胞移植可逆轉一種使人衰弱的神經系統疾病,這種稱為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的疾病導致一半的患者在確診后5年內失明和失去行走的能力。大多數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5年后保持良好,并且能
導語:21世紀是生命科學大發展的世紀,干細胞研究促進了再生醫學的發展,這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又一場醫療革命。- 2009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發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講話細胞治療作為有可能完全治愈癌癥的新方法,收到各路資本的競相追捧。國外大的醫藥企業通過投資、并購以及強強聯合來鞏固
即將過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干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道的干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 1. 重磅!日本科學家首次利用皮膚細胞恢復病人視力 日本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首次成功地將來自一名女性患者皮膚細胞經重編后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
在2018年歐洲多發性硬化治療和研究委員會(ECTRIMS)大會上,公布的關于多發性硬化(MS)患者中使用自體干細胞移植的數據,很令人鼓舞。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移植后患者未顯示出疾病高度的活動性。 研究概況 英國Joyutpal Das教授在大會報告了20例多發性硬化癥(MS)患者使用自體干細
自我國開展儲存臍帶血服務以來,“自存臍帶血”是否有用,一直都有爭議。 近日,媒體一則報道,再次將“自存臍帶血”推上公眾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時間,“自存臍帶血”是“救命良方”,還是“商業忽悠”,眾口不一。 儲存臍帶血到底能否救治白血病等血液病?目前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哪些局限性?日前,記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