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作為《京都議定書》積極的主導方,歐盟的態度至關重要。另外,國際社會一直在評論說現在中國是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國,增幅也很高,中國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那么中國在減緩溫室氣體增長方面又有哪些努力呢?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今天在南非德班開幕,目前各方正在緊張地進行最后的準備。雖然人們對此次會議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感到悲觀,但伴隨著當地異乎尋常的雨水和低溫,“氣候變化”的主題已先行入戲。 德班今年11月份的累計降雨量已超過182毫米,遠遠高于108毫米的歷年平均水平。當地氣象部門預測,下周一到下周三,降雨仍隨時可能出現。 “代表們可能會感到遺憾,尤其是那些準備來享受陽光海灘的歐美人。”當地一家報紙調侃說,異乎尋常天氣的出現,是因為老天在談判中也有話要說。 降雨的持續讓機場的工作人員也感到煩惱。從下周起,各國領導人和其他一些重要人士的私人飛機將陸續抵達德班,這將讓交通壓力繼續加大。......閱讀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國家發改委28日發布關于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公開招標的公告,擬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征集工作。 此次征集的項目共計25項,基本圍繞氣候投融資、低碳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巴黎協定后續國際談判和適應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包括國內外氣候投融資機制案例
編者按 201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發布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以下簡稱《戰略》),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規劃,對于提高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綜合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氣候變化及其適應行動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為了幫助各級部門和全社會多方面深入了解《戰略
●目前,我國的氣候變化應對工作尚未取得全民的理解和支持。要通過建立制度和機制,來保障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使氣候變化應對事業全民化, ●公眾參與,已公認成為環境法的基本原則。氣候變化屬于環境問題,并與霧霾等大氣環境問題同根同源,公眾參與應當在《氣候變化應對法》中得
1 為什么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
中國迄今為止舉辦的規模最大的氣候變化國際論壇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于4月24日在京舉行,主題為“依靠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這是中國政府迄今為止舉辦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論壇。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以及有關國家代表、科學家和企業代表共6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
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重大環境和發展問題。應對氣候變化正在成為各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將對各國的能源資源戰略產生直接影響,而且將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戰略性選擇問題。盡管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已有大量科學依據,但仍然存在一些質疑和不確定性,而應對氣候變化卻必須有一個確定的戰略,采取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學會議上分別作主題評述報告。 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為梳理氣候變化事實、影響、適應和減緩領域的最新進展,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全局出發,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科學判斷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國發展
會議執行主席丁一匯、杜祥琬、何建坤 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科學性 厘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于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對氣候變化科學認識的差異和共識。從對氣候變化趨勢的認知來看,盡管有些學者對變暖是不是主要趨勢提出質疑,但從科學界已掌
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應對已經被列為穩定我國農業生產的主要戰略任務。出席日前在京舉行的以“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及應對”為主題的第380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穩定和保障我國農業生產和食物安全、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是未來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雙重挑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尊敬的奧朗德總統,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齊聚巴黎,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這表明,恐怖主義阻擋不了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借此機會,我愿向法國人民致以誠摯的慰問,同時對奧朗德總統和法國政府為這次大會召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輿論質疑增多 主流媒體報道氣候變暖懷疑派觀點篇幅明顯增加,權威刊物開始注意選登反主流派觀點的評論文章,網民對氣候變暖問題的質疑也出現了相當強烈的反彈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后,歐美輿論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質疑聲顯著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來訪的法國總統薩科奇舉行會談。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中法兩國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11月26日在北京發表,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六
近年來,氣候變化成為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長時間序列的樣品和資料分析是研究氣候變化的關鍵。建議國家重點支持長期定位試驗,這將對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爭取話語權、生物進化、生態環境變化、保障糧食安全研究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缺乏長期定位試驗 難以在許多學科有領先優勢 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變化、生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并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為此,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了系列多邊環境條約,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保護臭氧層、防治化學品污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
10月8日,剛剛出爐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在美國耶魯大學召開記者會時批評特朗普政府,直言其懷疑氣候變化學說是“愚蠢”的。 縱觀諾德豪斯的學術生涯,他有多次“怒懟”他人的經歷。40余年前,一次質疑讓已經享譽經濟學界的諾德豪斯首次同氣候變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29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并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天發布的白皮書由八章組成,即氣候變化與中國國情、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和目標、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
全球變暖已經得到世界絕大多數科學家的證實,也就是說氣候變化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認可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中國近兩年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中國專家經過研究之后,認為氣溫升高了0.5~0.8攝氏度,這個溫度比全球的情況要略高一點。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
日前,一套全面介紹氣候變化的叢書“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知識讀本”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發行。叢書共五冊,叢書主編、第一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孫鴻烈院士表示,叢書的編寫出版,既系統總結了國內外、特別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成果,也能夠為增進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的社會認知發
12月初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利馬氣候大會上,談判一如既往地艱難推進。最終,參會196個國家和地區拿出了一份只有四頁紙的協議。雖然成果“單薄”,中國代表團還是表示了歡迎,認為該協議為明年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簽署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奠定了基礎。 對于國際氣候談判而言,無一例外是政治主張的延續與博弈,但背
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成為研究界的重點關注對象。氣候變化究竟會對森林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副教授毛建豐告訴《中國科學報》,氣候變化對森林的潛在影響是巨大的,森林可能在數年間由于不適合氣候變化帶來的病蟲害而被
目前的氣候變化,全球科學家的共識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類自己的責任,我們今日所作的決定和選擇,會影響氣候變化的走向。 氣候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今日,我們的地球比過去兩千年都要熱。如果情況持續惡化,于本世紀末,地球氣溫將攀升至二百萬年來的高位。 我們何以制造了氣候變
記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處西部的蘭州大學,先后被確立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培養人才,服務地方,蘭大在融入西部的發展中即將迎來百年校慶。 作為蘭州大學眾多科研
“中國現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強調。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室):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中國現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當今世界需要中國這樣負責任的國家在全球生態環境議題中發揮引領作用。”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近日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圖片來源于網絡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在5月1
高溫、暴雨、干旱、霧-霾……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全球各地發生多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警示人們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應對氣候變化是攸關當前和長遠利益的大事,全球各國的目光都聚焦于此,而我國則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2015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對氣象部門作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