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核酸酶L(RNASEL)是免疫2-5A系統中的核酸酶,在免疫抗病毒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RNASEL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列腺癌基因,在人群中RNASEL基因的多個多態性位點與前列腺癌有顯著相關性。 為研究RNASEL在抗病毒以及癌癥相關性之間的關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院士,吳東東博士,云南大學靳偉博士等研究了靈長類RNASEL基因的進化特征發現,該基因受到達爾文正選擇的作用,且主要作用于C端的核酸酶結構域(該區域負責消化外源病原物的RNA),以及N端的ankyrin重復結構域(負責接收外界信號)。進一步研究該基因在現代人群中的群體遺傳學特征發現,攜帶541D等位基因的單倍型受到達爾文正選擇的作用。外源病原物的感染是導致前列腺癌的重要原因,而攜帶541D的個體抵抗病毒能力較強,因而與541D的頻率和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呈負相關是一致的。 傳統的觀點認為,癌癥相關基因受到達爾文正選擇作用的主要原因......閱讀全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的諺語,意思就是說如果人們每天都吃點豆類食品,不僅能夠遠離疾病的困擾,還能夠輔助治療一些疾病。現代營養學認為,每天堅持食用豆類食品能夠有效幫助機體減少脂肪含量,增強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風險。 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來探索豆類對機體健康的影響,下面小編就
植入微電極陣列幫癱瘓患者恢復運動能力 美國學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報告稱,借助大腦運動皮層記錄信號,首次成功地讓一名癱瘓患者恢復多個手指、手和手腕的運動能力。 研究團隊在一位24歲四肢癱瘓的男性被試者的運動皮層中,植入了微電極陣列,隨后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解碼神經元的活動,并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男性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雖然具有局限性腫瘤的患者有良好的預后,但轉移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下降至30%。去勢療法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式之一,該療法最初會限制腫瘤,但最終會導致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復發。大部分的去勢抵抗患者最終轉變為轉移性去勢抵抗,而轉移是導致前列腺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褚福亮,王福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全軍艾滋病與病毒性肝炎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 100039項目負責人 王福生, 100039 ,北京市豐臺路26號,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全軍艾滋病與病毒性肝炎重點實驗室. fswang@public.b
如果把研發抗癌新藥的過程比作10公里長跑,中山大學藥理學教授顏光美認為,他帶領的團隊順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顏光美的實驗團隊在全球內首次發現,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選擇性殺傷多種腫瘤細胞的特性。這是否意味一種新的抗癌療法有望在未來誕生?現在的癌癥患者有無希望受益于此?昨日,顏光美在中山大學北校區
近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發布了《2019年美國癌癥統計報告》。2019年的數據變化與2018年相比,變化不大,有可喜可賀的新進展,也有讓我們擔憂的問題。 報告指出:在2019年,美國將達到176萬余例的癌癥新發病例,比201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定量PCR是在定性PCR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核酸定量技術。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于1996年由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它是一種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對熒光信號積累的實時檢測來監測整個PCR進程,最后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該
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
根據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網信息以及企業公開新聞稿,截止8月31日,約有十幾款創新藥在中國獲批上市,來自拜耳(Bayer)、武田(Takeda)、萌蒂制藥(Mundi Pharma)、楊森制藥(Janssen)、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等多家公司。這些創新藥中,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癌癥免疫療法領域相關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1】Nature:突破!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多種常見癌癥的新型免疫療法藥物 doi:10.1038/s41586-018-0705-y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葛蘭素史克公司的科學家們通
2006年6月,第一個腫瘤疫苗Gardasil獲得美國FDA批準,用于宮頸癌的預防。成功不是偶然的,因為宮頸癌是HPV泡疹病毒引起,用泡疹病毒的特異蛋白作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病毒抗體,疫苗才有預防作用。一個疫苗的成功與否,與是否有一個適當抗原休戚相關。可惜的是,腫瘤的發生除宮頸癌可以歸罪于単一的
免疫療法被譽為癌癥治療中改變游戲規則的角色,但是有許多患者對檢查點抑制劑如PD-1抗體Keytruda等治療的響應率較低,例如在黑色素瘤中,PD-1藥物的響應率約為三分之一,具體取決于適應癥。因此,尋求增加患者免疫治療反應率的制藥公司正在轉向溶瘤病毒的開發。 溶瘤病毒被定義為基因工程或天然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免疫療法被譽為癌癥治療中改變游戲規則的角色,但是有許多患者對檢查點抑制劑如PD-1抗體Keytruda等治療的響應率較低,例如在黑色素瘤中,PD-1藥物的響應率約為三分之一,具體取決于適應癥。因此,尋求增加患者免疫治療反應率的制藥公司正在轉向溶瘤病毒的開發。 溶瘤病毒被定義為基因工程或天然
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在中國雖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全世界范圍卻愈演愈烈,科學家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以及由此引發的新型肺炎的研究仍然緊張地進行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受體作為SARS-CoV-2感染細胞的“幫兇”成為了科研人員關注的熱點,不過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過程中,除了ACE2,很有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一直以來,有關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更是甘愿受騙。去年底以來,全國各地食藥監部門展開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活動。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政府部門整治違法企業是一方面,但作為消費者,業內人士特別提醒,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保健品,一
轉移如何發生?這一直是癌癥生物學的核心問題之一。近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小組似乎解開了部分謎團。 圖片來源:Nature(DOI:10.1038/nature25432) 研究中,來自Weill Cornell Medicine和Memorial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日前公布了十大醫學創新研究,并預測這十項研究將對2014年醫學領域產生重大的影響。排在首位的是一種仿生視網膜,它可以使近乎失明多年的患者恢復基本的視力。 該榜單從150項醫學創新提名中脫穎而出。首先,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110多名員工提名了150項醫學創新研究,
CytoDyn是一家專注于開發新型人源化CCR5單克隆抗體leronlimab(PRO140)用于多種治療適應癥的生物技術公司。近日,CytoDyn公司宣布其位于美國費城的新實驗室將在該公司首席醫療官兼副董事長Richard G. Pestell博士的領導下,啟動8項臨床前研究,評估leronl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02 胞外miRNA進入外泌體的方式對miRNA進行包裝并非是隨機發生的,而是特定類型的miRNA可能會被優先分配到微泡中。有研究發現,血液細胞和單核淋巴瘤細胞THP1能夠主動地、選擇性地將miRNA包裝到微泡中,響應各種不同的刺激將其分泌到機體循環中。神經酰胺依賴性分泌機制可以誘導核內體轉移至胞外
序號 受理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及單位 美方申請人及單位 73 812111050 艱難梭菌感染疫苗的研發 黃海輝復旦大學 Hanping Feng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Baltimore 74 812111020 靶向gp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6年前,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者開始
CytoDyn是一家專注于開發新型人源化CCR5單克隆抗體leronlimab(PRO140)用于多種治療適應癥的生物技術公司。近日,CytoDyn公司公布了leronlimab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動物研究的結果:在小鼠異種移植癌癥模型中,leronlimab用藥6周將人類乳腺癌轉移率降低了98%以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934項、重點項目612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12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72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核仁小RNA(snoRNAs)是一類中等長度的非編碼小RNA,它們的長度在60-300nt不等,能與核仁核糖核蛋白結合形成snoRNPs 復合物[1]。在脊椎動物中編碼核仁小RNA的基因主要存在于蛋白編碼基因或非蛋白編碼基因的內含子區域,并且經過進一步的轉錄后加工處理形成成熟的核仁小RN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