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朱清時,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對話背景 4月24日,教育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歷時5年,南科大終于轉“籌”為正。南科大一直被譽為“中國高教改革的試驗田”,其明確提出要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理事會治理、教授治校、學術自治,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今年兩會期間,面對媒體提問“南科大在辦學過程中遭遇的最困難的問題是什么”時,朱清時坦言:“是‘去行政化’,這個要做到非常不容易。剛開始我太樂觀了,現在想想,其實‘去行政化’是很難的。” 被寄予“去行政化”改革期望的南科大遇到的最大難題還是如何“去行政化”。那么,南科大的“去行政化”改革到底難在哪?是否已有所突破?取消行政級別的南科大目前遇到怎樣的問題?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了朱清時。 中國青年報:南科大一直提出“要探索‘去行政化’的、以追求學術卓越為主的管理模式”,“去行政......閱讀全文
深圳大學以實際行動“去行政化”,說明高校“去行政化”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華西都市報》最近報道:《深圳大學“去行政化”——全校無官,校長是CEO》,讀后發人深省,令人振奮。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深圳大學的改革一直居全國高校之先。該校決定從2010年9月起,“
朱清時之困:三年磨劍 仍需攻堅 南科大創辦初期,朱清時曾用《易經》里的困卦來形容他的焦慮,“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改革,但是處處都碰壁??”2012年南科大終獲教育部批準成立,朱清時卻言“還是困”,甚至“比兩三年前的困更困了。” 朱清時又開始給深圳市領導寫報告了。 這次
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機構,必須按教育規律和學術規律運行和管理。 近年來,高校“去行政化”問題已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熱點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較早提出這一問題的是2006年9月,時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教授,他在會上批評“中國高校是行政化大學”。20
1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廣東省委關于新一任校長的任命決定。經深圳市委研究、廣東省委批準,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擔任該校校長。面對南科大這片“教改試驗田”,陳十一能否“復制”當年領導重建后的北大工學院的成功經歷,值得期待。(《新京報》1月22日) 南科大第二任校長陳十一的名
3月2日,北京會議中心,南科大校長朱清時接受記者采訪。 毫無疑問,朱清時是去年風頭最勁、也最難的大學校長。 宣稱要在中國打造一所“教授治校”的大學,這位卸任的中科大校長先是以63歲高齡出任正在籌辦的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而后又在教育部未批復的情況下,擅自拍板:自主招生、自授文憑。
2012年6月9日,朱清時在濱湖新區合肥一中進行招生宣講,吸引眾多聽眾。 他是中科院院士,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研究分子的高振動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成果。擔任過10年的中科大校長,任內不搞大興土木,使中科大成為2000年以來全國惟一沒有擴招的高校。 他呼吁高校去行政化,是人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8月18日作客廣州嶺南論壇稱,南科大今年4月份“去籌轉正”獲得招生權,但僅限于本科生,下階段將爭取獲得研究生的招生資格。 南科大號稱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2010年12月,中國教育部批準南科大正式籌建;去年3月,只有45名學生的南科大首度開課,但此時打出
朱清時很可能成為2010年度中國最“給力”的大學校長——他被媒體和網民譽為中國高校改革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作為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在2010年12月高調宣布:南科大不再繼續等待中國教育部下發“招生許可證”,立即開始“自主招生,自發文憑”。敢為先的南科大是否會成為
朱清時對南科大的未來充滿信心 “南科大的目標定位就是要回答‘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9月30日,在南方科技大學(籌)校園開工建設工地上,站在一片荒蕪的泥土中,創校校長朱清時院士談及南科大目標定位、教學風格等話題時語氣堅定,對南科大未來充滿信心,“作為國家高等
“‘錢學森之問’的核心,是中國高等教育能否為國家民族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曾有過“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思索。“錢學森之問”背后的中國教育之困,引起中國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反思。
復旦制定《復旦大學章程》,相當于復旦“憲章”,以限制校長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權力。朱慧卿/畫 今年4月,在選舉產生的復旦大學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中,43名委員無一校領導。原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現任校長、中科院院士楊玉良教授,也不例外。 對于校領導退席學術委員會,社會和媒體幾乎都以“邁出了‘去行政化
南科大教改實驗班開考 他,中國首位由國際獵頭公司全球選聘的大學校長; 他,被冠之為中國大學最牛的校長; 他,又被稱為中國高校教改的先行者; 他,是南方科技大學的創校校長朱清時。 眾人眼中的這位62歲老者,一身儒雅之風,與人握手不管老幼職位,必先微微頷首;據傳其酒量
他以科學家的實驗精神探索中國高教改革的出口,以哲學家的思維寬解內心的困頓,以教育家的仁愛守望中國大陸第一所沒有官員的大學。2010年,他在高校的行政改革上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人物簡介:朱清時,1946年2月出生,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6月~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
李政道先生作報告:要創新 需學問 過去的一年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震聾發聵的疑問一直是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熱點話題。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隨著大師的遠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起了上至國務院總理下
【我就拿這個管理辦法和市委組織部商量,告訴他們南方科大的副校長應該由校長提名,理事會審批通過后,理事會任命。他們才知道這些。】 京華時報:之前深圳組織部為南科大招局級副校長,引起了社會對南科大“去行政化”的質疑,這個公告你事前是否知曉? 朱清時:這次招聘,其實事先沒有經過我們看,我也不知道會
最近,南方科技大學作為我國高校改革的試驗田廣受社會關注。南科大校長朱清時表示,南科大的一小步將成為中國高校改革的一大步。對中國教育來說,一個最大的癥結就是大學的自主權不足,大學兩個最核心的自主權,就是招生自主權和授學位自主權。央視《新聞1+1》2010年12月20日播出節目《南科大:不
沒想到學生想得那么清楚透徹,甚至比很多官員和老師都要有勇氣 朱清時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8年6月,就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任內推進了教學、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務等多項改革。2009 年,經過歷時一年多的全球范圍遴選,卸任中科大校長一職
據媒體報道,教育部日前向廣東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部要求南科大遵守基本教育制度,學校由廣東省領導和管理,經費由廣東統籌安排解決。南科大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暫定為8000人。 南科大獲批正式建立,令關注南科大的社會公眾,喜憂參半。喜的是南科大終于獲得合法辦學資格,
3月10日,中國青年網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饒子和說,大學不是地方政府,不能等同于地方政府,大學要以教授和學生的話語權為主體,這很重要。大學這兩個主體的話語權加強,對大學的發展是很關鍵的。 主持人:饒校長,在談到大學辦學自主性的時候,很多人擔心現在很多大學行政化過于嚴重,
10月13日,在首批985大學校長聯誼會上,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說:中國的大學校長可能是最累的校長。為什么這樣說?因為組織制度、決策過程不明晰,很多事情都需要討論。如果哪一天校長也可以去打打高爾夫、喝喝茶,學校也就治理好了,因為那就意味著有了明晰的規則。(10月18日《人民日報》) 高
2014年應該是深圳高等教育里重要一年。這一年,深圳大學在廣東省內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檔線均排名第四,揚眉吐氣一把;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在朱清時卸任后也將得到一個階段性的評價;引進合作辦學的港中大(深圳)正式招收本科生;更多面向小眾領域、引進名校合作的特色學院遍地開花。 實際上,作為中國經濟改革奇跡
有一種歷史現象叫回歸,回歸才有進步,才有健康的持續的進步。 文藝復興是提倡古希臘羅馬文化,提出人本主義思想體系,使人性回歸。啟蒙運動是批判蒙昧主義,使人的理性回歸。中國唐朝的古文運動,是提倡先秦和兩漢文化傳統,使文風和社會風氣回歸。 粉碎“四人幫”后真理標準的討論,糾正了以最高領導人
科學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燈下的一個職業群體。與政界領袖、演藝人士、體育明星等公眾人物相比,他們在大眾傳媒上相對較低的曝光度和關注率,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判斷。 大部分時候,他們低調而務實,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業領域,與同行交流看法,切磋專業問題。然而,用知識創造、技術發明為人類社會謀求
6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學3名教授離開南科大團隊,并發布聯名公開信《要改革不要口號》,直指南科大現存的多種問題。6月22日,南科大學生家長發表公開信支持南科大和朱清時,稱港科大3名教授無視南科大的努力。朱清時表示,現在南科大正處于最困難時期,家長們能站出來寫公開信,與南科大同甘共苦,他很受鼓舞。對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正式接任環保部黨組書記,成為此間關注度最高的消息之一。輿論對這位環保專家履職環保部,寄予厚望,也對他擔任清華校長3年的職業化表現給予好評。但有一個問題,估計大家還沒來得及考慮:誰來接任清華校長?近年來,原校長調離、卸任,新校長卻遲遲不到位,有一種成為常態的趨勢。這給大學的管
中國大學排行榜被報潛規則,傳成都理工大學以贊助費換取排名上升,排行榜公信力再遭質疑,究竟該如何保證排行的公正性?國外大學排行榜種類繁多、指標復雜、標準不同,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我們需要的又是什么樣的排行榜?《新聞1+1》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什么是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黃祖洽葉銘漢秦伯益朱清時張信剛張杰吳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韓水法章啟群熊丙奇 王長樂 10月31日,以“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議題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舉行,來自全國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針對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