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學者發現一種特殊的分子結構,這種分子結構起著開關的作用,可以調節基因的表達和關閉。這一發現發表在10月份第21期“Cell”雜志上。 近年來,分子生物學中的一個重要發現,即基因表達的開放或激活、關閉或抑制是如何被調節的。這一機制與人類的疾病(如調節細胞生長基因的不適當激活或抑制是癌癥的一個普遍特征)具有直接的關系。 科學家們研究了一組組蛋白,當其組裝為圓盤狀的結構時稱為核小體。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核小體沿DNA鏈成串珠狀排列。正常核小體進入細胞內有關器官讀取儲存基因信息的藍圖,以調節基因表達的關閉或抑制。 研究學者還發現某些基因包含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核小體,其含有一種名為“Htz1”的蛋白。含有“Htz1”蛋白的核小體已被證明......閱讀全文
DNA微陣列基因表達數據分析 對于基因表達譜數據的分析是生物信息學 的研究熱點和難點。轉化為數學問題,分析任務是從數據矩陣 M 中找出顯著性結構,結構類型包括全局模型 (model) 和局部模式 (pattern) 。對基因表達譜數據的分析是數據挖掘問題,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通過可視
基因表達譜 的發展有助于科研工作人員進一步的理論知識充實及應用到研發等領域中。基因芯片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基因表達重要工具,本文主要對這種技術的數據分析和管理方法作具體介紹。一、引言DNA微陣列(DNA microarray),也叫基因芯片,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能快速、高效檢測DNA片段序列、基因
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表達是基因工程操作中最初取得成功的途徑。1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特點同所有的生命過程一樣,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的表達包括兩個主要過程:即 DNA轉錄成mRNA和 mRNA翻譯成蛋白質。與真核細胞相比,原核細胞的表達有以下特點:①原核生物只有一種RNA 聚合酶(真核細胞有三種)識別原
在雙鏈 DNA 分子中,只有一條鏈轉錄成 mRNA,這條鏈稱為有意義鏈(sense strand),該基因的另一條鏈則稱反意義鏈(antisense strand)。在含有許多基因的 DNA 雙鏈中,每個基因的有意義鏈并不是在同一條 DNA 鏈上。也就是說,一條鏈上既具有某些基因的有意義鏈,
原核表達系統是常被用來研究基因功能的成熟系統,由于原核表達系統具有包涵體蛋白不易純化、蛋白修飾不完整等缺陷,人們也開始利用真核細胞表達系統來研究基因。自上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 技術誕生以來,基因表達技術已滲透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并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的進行,在技術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發展,時至今
DNA微陣列基因表達數據分析 用于檢測基因表達水平的 DNA 微陣列實驗,應用之一是比較實驗,目的是比較兩個條件下的基因表達差異,從中識別出與條件相關的特異性基因,例如,識別可用于腫瘤分型的特異基因等。為了提高實驗的可靠性,對于同一樣本,往往有兩次或更多次的重復實驗,但是,由于 DNA 微
[摘要] 基因印記是等位基因依賴雙親性別表達的不符合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特殊遺傳現象。基因印記異常調節可引起一些遺傳性疾病。在人類染色體11p15.5和15q11-13存在兩個印記基因聚集區,兩個區域的基因印記異常調節引起前者為貝-威綜合征,后者為普-威綜合征和安格爾曼綜合征。作者對最近幾年在這
專題一:RNA干擾技術(RNAi)1995年,康奈爾大學的Su Guo博士用反義RNA阻斷線蟲基因表達的試驗中發現,反義和正義RNA都阻斷了基因的表達,他們對這個結果百思不得其解。直到1998年, Andrew Fire的研究證明,在正義RNA也阻斷了基因表達的試驗中,真正起作用的是雙鏈RNA。這些
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是指儲存遺傳信息的基因經過一系列步驟表現出其生物功能的整個過程。典型的基因表達是基因經過轉錄、翻譯,產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的過程。基因的表達主要涉及到兩個過程:轉錄和翻譯。 第一節影響外源基因表達的因素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
DNA微陣列基因表達數據分析 本文利用Matlab及其生物信息學 工具箱提供的函數識別差異表達基因并利用基因本體論確定差異表達基因的生物學功能。 引言 包含寡核苷酸或cDNA 探針的微陣列可用來比較基因組尺度的基因表達譜,微陣列試驗的重要目的在于確定不同條件
【摘要】 目的: 研究傷寒沙門菌ssrB基因在氧應激早期對其他基因表達的調節。方法: 通過同源重組的方法利用自殺質粒制備傷寒沙門菌ssrB基因缺陷變異株;采用傷寒沙門菌全基因組芯片比較野生株和ssrB基因缺陷變異株在氧應激早期的基因表達差異,并對其中部分表達差異基因進行實時定量P
1、什么是活體電穿孔活體電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 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電場作用,導入動物目標組織或器官。由于這種方法能有效導入外源基因,可在多種組織器官上應用,并且效率較高。活體電穿孔法的原理很簡單,在直流電場作用的瞬間,細胞膜表面產生疏水或親水的微小通道105~115
1、什么是活體電穿孔 活體電穿孔法(in vivo electroporation) 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電場作用,導入動物目標組織或器官。由于這種方法能有效導入外源基因,可在多種組織器官上應用,并且效率較高。活體電穿孔法的原理很簡單,在直流電場作用的瞬間,細胞膜表面產生疏水或親水的微小通
1. 真核生物表達的優越性和必要性① 真核生物具有轉錄后加工系統,可識別并刪除基因中的內含子,剪切加工為成熟mRNA.②具備完善的翻譯后加工系統,可進行糖基化、乙酰化等修飾,使蛋白形成正確的天然構型,因而真核生物表達系統產生的蛋白更接近天然狀態,有利于其功能、生物活性的研究。③某些真核細胞可將基因表
狀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中專一性感染節肢動物的DNA病毒,病毒粒子呈桿狀,基因組為雙鏈環狀DNA分子,DNA以超螺旋形式壓縮包裝在桿狀衣殼內,大小在90~180 Kb之間。目前桿狀病毒作為高效、安全的無公害生物蟲劑廣泛應用于害蟲防治。 桿狀病毒只來源于無脊椎動物,雖然已發現600多種桿狀病毒,但進行
真核生物中,從個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到組織的得化、調亡以及細胞對各種生物、理化因子的應答,本質上都涉及基因的選擇性表達。高等生物大約有30000個不同的基因,但在生物體內任意8細胞中只有10%的基因的以表達,而這些基因的表達按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順序有序地進行著,這種表達的方式即為基因的差異表達
生物芯片(biochip)是指采用光導原位合成或微量點樣等方法,將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組織切片、細胞等等生物樣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凝膠、尼龍膜等載體)的表面,組成密集二維分子排列,然后與已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中靶分子雜交,通過特定的儀器比如激光共聚焦掃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1.構建OSC細胞模型--MG63/DXR作者選擇人的OS細胞系--MG63,通過阿霉素DXR誘導,建立了多藥耐藥性細胞株--MG63 / DXR。并通過分析其特定的細胞表面標志物CD133和CD117 / STRO-1;干細胞相關基因的表達量;皮下注射對裸鼠的致瘤潛力等多個方面數據證明MG
目前生物芯片尤其是基因芯片已廣泛用于醫學研究之中,已有很多商業化生產的生物芯片產品銷售,研究者直接可以選擇成型的產品使用,不需要自己制備芯片,因此如何正確使用芯片解決研究中的生物學問題是研究者更關注的。 基因芯片設計是最重要的部分,它關系到最終結果能否
在構建雙鏈RNA的表達載體時,使用RNA多聚酶Ⅲ來指導RNA的合成。這是因為RNA多聚酶Ⅲ有明確的啟始和終止序列,而且合成出的RNA不會帶有polyA尾。當RNA多聚酶Ⅲ遇到連續5個胸腺嘧啶時,它指導的轉錄就會終止,并且轉錄產物在第二個尿嘧啶處被切下來。U6啟動子能被RNA多聚酶Ⅲ識別, 合
Kenneth J. Livak and Thomas D. Schmittgen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ollege of Pharmacy.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ashington 99164-6534
通過外源DNA的重組、克隆、以及鑒定,可以獲得所需的特異DNA克隆。外源克隆基因在某種表達載體及適宜的宿主細胞中可表達為相應的蛋白質,這就組成了外源基因的蛋白表達系統。表達后的蛋白質必須具有原來的生物學活性,這是基于正確的基因轉錄、轉錄后加工、mRNA翻譯及翻譯后修飾,同時與表達載體的結構和表達體系
(3)原核生物的基因組基本上是單倍體,而真核基因組是二倍體。(4)如前所述,細菌多數基因按功能相關成串排列,組成操縱元的基因表達調控的單元,共同開啟或關閉,轉錄出多順反子(polycistron)的mRNA;真核生物則是一個結構基因轉錄生成一條mRNA,即mRNA是單順反子(monocistron)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從大片段基因組區域或整條染色體DNA 上鑒定出基因表達序列(gene expressed sequences)或轉錄單位(transcription units)。在人類基因組30億個堿基對中,發生轉錄的表達序列(即基因)僅占總序列的3~5%。基因組中絕大部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DNA,RNA和蛋白質是三種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現象的分子基礎。基因組DNA中的基因通過轉錄為mRNA并進一步翻譯為蛋白質,很多種類的蛋白質在最終發揮功能時又經歷磷酸化、糖基化、酶原激活等翻譯后修飾。DNA的遺傳信息決定生命的主要性狀,而mRNA在信息傳遞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其它兩大類RNA,rR
在基因表達研究中,研究者比較注意選擇合適的表達載體和宿主系統,而往往忽視基因本身是否與載體和宿主系統為最佳匹配這樣一個實質性問題。基因的最佳化表達可以通過對基因的重新設計和合成來實現,如消除稀有密碼子而利用最佳化密碼子,二級結構最小化,調整GC含量等。以下就密碼子最佳化、翻譯終止效率和真核細胞
利用實時定量PCR和2-△△CT法分析基因相對表達量 METHODS 25, 402–408 (2001)Analysis of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Data Using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2-△△CT M
RNAi技術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 RNAi)是近年來發現的研究生物體基因表達、調控與功能的一項嶄新技術,它利用了由小干擾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引起的生物細胞內同源基因的特異性沉默(silencing)現象,其本質是siRNA與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