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實驗為治療妥瑞氏綜合征找到新途徑 前不久,研究人員首次在沒有患上妥瑞氏綜合征的志愿者身上引發了類似的痙攣癥狀。該實驗有助于科學家進一步了解這種疾病,甚至找出更有效的治療手段。 妥瑞氏綜合征通常能引發包括抽搐、臉部扭曲及不自主出聲等癥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該疾病一般包括聲語型痙攣、動作型痙攣和復雜型痙攣等。最近20年來,妥瑞氏綜合征患者數量有增加的趨勢。 德國海因里希海涅大學的Jennifer Finis及其同事們懷疑,一種被稱為“模仿現象”的妥瑞氏綜合征痙攣類型,可能是由于患者大腦的輔助運動區(SMA)――這一大腦區域涉及運動的啟動 ――受到過度刺激而引發的。患有妥瑞氏綜合征“模仿現象”的人會出現模仿別人動作的現象。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種懷疑的正確性,《新科學家》相關報道稱,該研究小組使用一種名為“重復經顱磁力刺激”(rTMS)的非侵入性技術刺激受試者的大腦。這種技術能夠產生短暫但強有力......閱讀全文
上世紀70年代,催產素廣受科學家的關注。當時研究表明,催產素不僅促進母親行為的形成,對一系列社會行為也有所調節。這些社會行為包括: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羊的母嬰聯系,甚至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 催產素由腦垂體后葉分泌。通常,人們認為催產素的作用就是為孕婦催產和刺激乳房泌乳。催產素實際上還有一種男女
大腦如何處理視覺世界的一個新觀點 日本的一個團隊的研究為人們就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創建視覺世界的內部體現的提供了一種新的觀點,從而揭示了這些體現可能較早開始于腦內的視覺處理等級系統,并且比科學家們曾經認為的發育要更具有累積性。大腦會回憶我們觀察到的圖案和物體,而這一過程是伴隨著大腦發展出的獨特
研究揭示大腦如何處理視覺世界 日本的一項研究為人們就自己大腦如何創建視覺世界的內部體現提供了一種新的觀點,從而揭示了這些體現可能較早開始于腦內的視覺處理等級系統,并且比科學家們曾經認為的發育要更具有累積性。大腦會回憶人們觀察到的圖案和物體,而這一過程是伴隨著大腦發展出的獨特的神經元來體現人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腦認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疾病領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Transl Med: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精神分裂癥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在關鍵時間窗口內靶向激活PV神經元有望治療精神分裂癥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盡管誘發過程發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癥在成年早期出現,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個體大腦發育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精神分裂癥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在關鍵時間窗口內靶向激活PV神經元有望治療精神分裂癥 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盡管誘發過程發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癥在成年早期出現,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個體大腦
如果有機會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有所回報,我樂意提供幫助。圖片來源: Chad Hagen 對Frank Donobedian來說, 坐著不動就是一項挑戰。但就在1月的一天,他被要求靜坐3分鐘。坐在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實驗室的一把椅子上,他將雙臂按向身體兩側,將腳放置在地板上,并試著控制顫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慢慢發現,氧氣在多種疾病發生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有研究人員就發現,缺氧狀態能夠讓腫瘤變得更加惡性;但又有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將小鼠置于極端缺氧的環境下時,小鼠就能夠進行心肌再生。那么氧氣到底有著怎樣的特殊功效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整理,分享
近些年來,很多科學家都將研究焦點轉移到了對腸道微生物和機體健康的研究上來,同時很多突破性的研究結果都闡明了腸道微生物和多種疾病發病的關聯,比如癌癥、肥胖、神經變性疾病等;2016年即將結束,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腸道微生物的重磅級研究有哪些呢?為此,小編盤點了2016年關注度較高的10篇腸道微生物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最近,研究人員成功地使用一種新的、更安全的方法,來促進接受體外受精治療女性的排卵。 在這些女性接受一種天然激素kisspeptin(一種蛋白分子,可引發青春期發育,使其卵子成熟)注射后,有12名嬰兒出生。 為了達到促排卵目的,醫生通常使用另一種激素hCG(人體絨膜促性腺激素),但是對一些女性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深度激發大腦內部神經元的方法,無需使用當前深度腦部刺激所需的植入裝置。在發表于《細胞》雜志的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操控小鼠頭部的電極,讓它的耳朵、爪子和胡須搖動。這種被稱為時間干涉(TI)刺激的新技術為大腦研究打開了另一扇門。 目前的深度腦部刺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人腦在經過短時間的微電流刺激和訓練后,其計算能力可以得到明顯提高,且效果可維持長達半年。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在英國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所進行的這項研究中,51名志愿者被分成測試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進行同樣的數學能力培訓。在為期5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一項研究表明,人腦在經過短時間的微電流刺激和訓練后,其計算能力可以得到明顯提高,且效果可維持長達半年。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在英國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所進行的這項研究中,51名志愿者被分成測試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進行同樣的數學能力培訓。在為期5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神經生物學領域最近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齡相關的神經活動增加竟可延長壽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項針對線蟲、小鼠和人類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整個動物界
【1】合成生物學:一個用來控制轉基因生物的內置毀滅開關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7989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一個基于CRISPR的內置器件,它設計用來專門破壞轉基因生物的特定DNA序列。控
激發記憶、感覺或運動需要多少神經元?神經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用相對粗糙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這種方法使他們無法激活單獨選擇的腦細胞。然而,最近有兩個研究小組采用了光遺傳學--一種利用光刺激神經元的技術--來精確地喚醒老鼠視覺皮層中的特定細胞。他們發現,僅僅對幾個神經元進行電擊,就能觸發與向動物展示
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神經科學家小組首次通過激活老鼠視覺皮層中的幾個神經元來控制老鼠的視覺行為。 在發表在《Cell》雜志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了所謂的神經元群在行為中具有因果關系。研究人員使用了新的光學和分析工具,在小鼠執行視覺任務時識別其皮層集合。他們還使用高分辨率光遺傳學以單細胞精度同時靶
10月諾貝爾獎月馬上到來,隨著頒獎時間越來越近,很多科學家們都開始預測2017年的諾獎獲得者;從2002年開始,湯森路透社每年都會進行諾貝爾獎的預測,近期湯森路透公布了2017年的預測名單,其中共有四位科學家入選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包括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特聘教授張遠(發現了人類皰疹病毒)、
據Nature報道,一項新研發的技術可以使研究工作者以及醫護人員能夠不通過對病人進行開顱而探究大腦深層領域,例如涉及到研究人類記憶力和情感在大腦的表現的課題。 將電極應用與人類頭皮的大腦刺激技術似乎很安全,支持者認為這種理論可以促進一些腦部功能,包括增強智力和減壓。這種說法相比其他的非主流理論
壓力會對我們的胃口和飲食習慣造成嚴重影響。利用小鼠模型,一項新研究探究了大腦如何控制食欲,以及食欲與積極和消極情緒之間的聯系。 壓力可以通過幾種方式影響我們的食欲。短時間的壓力會抑制我們的胃口,但長期壓力卻會促進我們對食物的渴望,同時引起體重增加。使用鼠標模型,一項新研究探索了壓力飲食背后的神
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關于睡眠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秘密:睡眠不足有什么危害?什么因素會導致睡眠不足?如何健康的睡覺? 【1】睡眠質量較差或與營養物質攝入水平不足有關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Micro and Ma
隨著時間的進展觀察人腦 當一個孩子從他狂亂的青少年時期成長到成年時期,其大腦是如何變化的呢?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對腦部進行為時5分鐘掃描的一個詳盡的分析就足以對腦的成熟水平提供某種測度。為了得出這一結論,Nico Dosenbach及其同事用復雜的模式分析軟件對238幅來
為了進行醫學研究,實驗室里的長尾猴經常被迫接受精確的大腦手術 看到關在籠子里、等著被開膛破肚的猴子或貓狗,動物保護主義者總是義憤填膺;而另一方是科學家與政府用論文與法律,闡述動物實驗對于治療人類疑難病癥的必要性與貢獻——這是人們在思考動物實驗這個問題時所面臨的良心考驗。 英國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永遠保持年輕,不會隨著年齡變得衰老,但實際上目前這似乎無法實現,于是很多人都在不斷尋找延緩機體衰老的飲食配方,當然科學家們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研究,那么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了盤點,讓科學家們告訴你如何吃才能減緩機體衰老! 【1】少吃如何延緩衰老? doi: 10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
抗氧化劑(Antioxidants)是一類能幫助機體捕獲并中和自由基,從而去除自由基對機體傷害的一類物質,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對抗氧化劑在人類機體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爭議,有些人認為抗氧化劑對機體有益,其能夠幫助降低癌癥風險,還能夠幫助抵御神經變性疾病;而有些研究人員則認為抗氧化劑對癌細胞的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