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斗一號”無人潛水器跨入萬米科考應用新階段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我國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學考察中,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斗一號”)取得世界級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對“挑戰者深淵”西部凹陷區的大范圍全覆蓋聲學巡航探測。其成功應用表明我國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正式跨入萬米科考應用新階段。 “海斗一號”作為一款自主遙控無人潛水器,具有獨特的“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作業模式,同時具備多種類型潛水器的本領,既能大范圍自主巡航探測,又能實現實時定點精細觀測,還能夠通過所攜帶的機械手采集樣品。在無纜自主(AUV)模式下,潛水器可以在海底自由穿梭,實現大范圍自主巡航觀測;在遙控(ROV)模式下,潛水器通過光纖微纜與母船連接,可在指定海底區域進行定點精細觀測和機械手作業,可通過光纖微纜實現回傳海底高清影像;在自主遙控混合(ARV)模式下,潛水器通過光纖與母船連接,既可以大范圍自主巡航觀測,又可以進行定點精細觀測、采樣作業和實時影像回傳......閱讀全文
“海斗一號”無人潛水器跨入萬米科考應用新階段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我國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學考察中,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斗一號”)取得世界級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對“挑戰者深淵”西部凹陷區的大范圍全覆蓋聲學巡航探測。其成功應用表明我國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正式跨入萬米科考應用新階段。
“海斗一號”無人潛水器跨入萬米科考應用新階段
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對外發布,在剛剛結束的我國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學考察中,由該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斗一號”)取得世界級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挑戰者深淵”西部凹陷區的大范圍全覆蓋聲學巡航探測。其成功應用,表明了我國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正式
國之重器丨海斗一號:向萬米海底深潛
這是一條能游弋于萬米海底的“中國魚”。 身長3.8米,橘色的魚背、黃色的魚腹,一雙大眼睛明亮有神! 要問它是誰?它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斗一號”。 水深范圍從6000米到11000米左右的深海空間,被科學家稱作“海斗深淵”,是人類了解不多的神秘世界,是地球上最深的海
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改修完工
我國首艘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探索一號”科考船歷時13個月在廣州完成主體改修工程,5月5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 承擔改修任務的中船澄西(廣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改修于去年3月啟動,主要目的是將原名“海洋石油299”的海洋工程船擴展為“探索一號”深海科考船。改修項
2017中科院亮點:-萬米深淵科考頻傳捷報-“海翼”號創紀錄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 2017年3月,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勝利結束68天航程,完成113項試驗與科考任務,回到三亞。航次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海底地震儀,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了兩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測線,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數據的國家。我國自主研發的
“探索一號”完成船載深拖設備海上試驗順利返航
1月26日下午,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船載深拖設備的海上試驗應用,順利返回三亞。 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聯合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設備在“探索一號”上的集成和試驗應用,為擴展載人潛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礎。 中
“探索一號”完成船載深拖設備海上試驗順利返航
1月26日下午,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船載深拖設備的海上試驗應用,順利返回三亞。? ? 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聯合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設備在“探索一號”上的集成和試驗應用,為擴展載人潛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礎。中科院深海所高級工程師 孫科林:南海冬季海況較差
中科院沈陽分院系統研究所亮相科技創新成就展
10月21日至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舉行,中科院沈陽分院系統研究所多項成果參加展覽。參展項目包括: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大連相干光源、納米限域催化、觀測到化學反應中量子干涉現象、煤經合成氣直接制高值化學品;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金屬構筑成形技術、金屬新型亞穩固態—受限晶體、“嫦娥
中科院沈陽分院系統研究所亮相科技創新成就展
10月21日至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舉行,中科院沈陽分院系統研究所多項成果參加展覽。參展項目包括: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大連相干光源、納米限域催化、觀測到化學反應中量子干涉現象、煤經合成氣直接制高值化學品;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金屬構筑成形技術、金屬新型亞穩固態—受限晶體、“嫦娥
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遙控作業型潛水器通過驗收
2月20日-4月22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4500米級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作業系統“海馬號”搭乘“海洋六號”綜合科學考查船分三個航段在南海進行海上試驗,并于4月18日通過了由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辦公室委派的海試現場專家組進行的海上驗收。 “海馬號”的研制是科技部通過863計劃支持的重點項目
“奮斗者”號上的超級大腦和雙手
“如果將‘奮斗者’號比作一個人,那么智能控制系統就相當于人的大腦,兩套全海深機械手就相當于人的雙手。”這個比喻來自“奮斗者”號副總設計師、潛水器控制系統負責人趙洋。 近日,《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沈陽自動化所)參與“奮斗者”號研制和執行海試任務的團隊代表,請他們來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中國奔向“全海深”科考時代
深海探測、深海開發,這是中國深海戰略的目標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暢行無阻,業內人士稱之為“全海深”科考。要實現“全海深”科考目標,中國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須突破1.1萬米深潛技術,進入世界大洋最深處即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萬米處的地方,叫挑戰者深淵。 近日
聚焦深海科考:創新成就“中國深度”
2018年10月,“探索一號”第三次萬米深淵綜合科考歸來 對于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藍色國土”的中國來說,具備深海探測能力,意義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鱉”是我國幾代科學家的夢想。 作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火車頭”和“國家隊”,中國科學院探索深海的努力從未停歇。“蛟龍”號讓中國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了
“潛龍三號”首次亮相-“大洋一號”綜合海試南海段起航
? “大洋一號”4月15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和70名科考隊員的“大洋一號”科考船15日從廈門起航,奔赴南海執行“大洋一號”綜合海試B航段科考任務。這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自主無人潛水器“潛龍三號”首次出海。 本航段首席科學家蔡巍說,本航段主要是通過使用“大洋一號”在
我國在南海啟動大深度潛水器聯合科考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1日晚通報:“海洋六號”科考船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于4月28日—30日展開聯合科學考察活動,其間兩船分別搭載的4500米級深海作業型潛水器“海馬”號遙控潛水器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馬冷泉”區進行聯合科
開發藍海的巨人:探訪“深海一號”能源站
從三亞乘直升機飛行大約50分鐘,矗立深海的鋼鐵巨人“深海一號”能源站便呈現眼前,源源不斷的海底天然氣供應讓能源站頂端的火炬熊熊燃燒、晝夜通明。近日記者探訪了這處深水氣田。“深海一號”是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于2021年6月25日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深海一號”氣田的投產標志
“海龍”“潛龍”下潛12次-取得諸多突破
5月3日,歷時45天,航行6208海里,“大洋一號”船搭載最新研制的“海龍三號”“海龍11000”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圓滿完成2018年綜合海試任務,回到青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林山青、有關參試單位負責人等到碼頭迎接。 據了解,本航次任務分為A、B兩個航段。據A航段
服役23年再出發-“大洋一號”有怎樣的功勛史
搭載最新研制的“海龍三號”“海龍11000”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完成12次下潛后,“大洋一號”科考船3日將停靠青島市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完成歷時45天、航程6208海里的“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航次科考任務。 這是“大洋一號”船2017年大修
深淵科學技術:“觸摸”海洋最深處
在地球上,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地帶上的深海中,有著被科學家稱為“海溝”或“海斗深淵”的一種區域。這類區域水深范圍約從6000米到11000米,對于科學家而言,海斗深淵無疑是一處夢寐以求的絕佳研究對象。 然而,長期以來,科學界對海斗深淵生命、環境和地質過程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海斗深淵:獨特
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
深海大洋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和科學奧秘。進入深海大洋,離不開深海裝備。2018年,我國有哪些深海裝備值得期待?圖片來源網絡 “2018年,大洋協會將繼續推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等‘三龍’大型裝備體系和11000米遙控潛水器系統的升級改造、試驗和應
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
深海大洋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和科學奧秘。進入深海大洋,離不開深海裝備。2018年,我國有哪些深海裝備值得期待? “2018年,大洋協會將繼續推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等‘三龍’大型裝備體系和11000米遙控潛水器系統的升級改造、試驗和應用工作。”中
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揭牌
56位院士集體建議,跨度10年,耗資100多億元的我國深海科學大課題正在報批,上海有望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近日,一個由滬上多家海洋科技研究團隊參與共建的科研機構——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揭牌。 據介紹,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將積極服務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上海海洋發展需求,建設一
中國載人深潛:向海底一萬米進發
3月10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靠港三亞,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潛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復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創造了一系列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 深海潛水器被認為是發展深海技術的引擎和集
深海科考再添新裝備:“開拓者”號
近日,“深海科考型遙控無人潛水器(ROV)及ROV取樣工具采購項目”專家技術驗收會在上海召開。會上,深海科考型遙控無人潛水器“開拓者”號系統通過技術驗收。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所所長李鐵剛參加會議。 驗收結束后,舉行了交接儀式。“開拓者”號由上海中車艾森迪海洋裝備有限公司生產,這是該公司采用國
“問海1號”6000米級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通過驗收并交付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問海1號”6000米級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完成海上試驗及科考應用,通過驗收并交付用戶。 “問海1號”是沈陽自動化所面向海洋綜合科考需求,為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定制開發的6000米級深海探測作業一體化高技術海洋裝備,具備大范圍自主巡航探測和定點精
盤點2021年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仰蒼穹、瞰大地、潛深海…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1年,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仰望蒼穹,俯瞰大地,下潛深海……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人造太陽”再創超高溫等離子體運行世界紀錄 2021年5月28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
“探索二號”順利完成任務,返航!
9月25日,“探索二號”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返航,順利完成深海地質原位觀測及國產化裝備海試任務。 該航次利用“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深海一號”大氣田的水下系泊系統、水下生產系統、典型陸坡區深水井場、“海馬”冷泉區等區域的原位觀測,取得了重要的工程勘測數據
什么力量支撐中國深海科研向深淵、深遠海一再突破?
中新網三亞7月2日電(張月和)“奮斗者”號完成萬米海試,開啟全球深淵深潛探索之旅;“深海勇士”號將中國水下考古從近海帶向深遠海,今人得以借深海沉船遺址一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是什么力量支撐中國深海科研向深淵、深遠海一再突破?日前,筆者走訪位于海南省三亞市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
探索一號啟航執行首次深海裝備海試及科考航次
? 6月22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從三亞母港啟航,遠赴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執行首次深海裝備海試及科考航次。“探索一號”科考船 此次航次是為了攻克深海6000米以下科考任務而設立。它將對中國研制的深淵、深海裝備進行海試驗證,檢驗“探索一號”船的
以強大裝備支撐深海科研(科技雜談)
只有加快發展深海裝備,實現自主創新、集成發展,以強大的裝備來支撐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領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82歲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潛。這位耄耋老人對于海洋事業和科學探索的熱愛,令人動容。 將汪院士順利送抵海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