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真核細胞翻譯的終止過程
A. 肽鏈的釋放 (1)eRF3充當類似于eEF1(或EF-Tu)的作用,以GTP結合狀態結合到eRF1/2上; (2)通過eRF3的介導,eRF1/2被運輸到A位點; (3)eRF1/2識別終止密碼子(類似于tRNA的密碼子配對),正確的構象傳遞使得核糖體FBS和eRF3的GTP結合位點互作; (4)FBS刺激GTP水解,eRF3轉為GDP結合態; (5)eRF3·GDP很快從核糖體上脫離,伴隨著eRF1/2的類似于tRNA的入位過程; (6)eRF1/2的GGQ基序催化肽鏈的脫離; B. 剩余組分的脫離 Rli·ATP具有轉位酶活性,通過水解ATP沿著mRNA轉位,以一種類似于轉錄終止的方式,將其他組分從mRNA上推離下來。 關于真核細胞翻譯過程的模型認為eIF4G可以結合mRNA的5‘端poly-A尾,進而將mRNA形成閉環,結合多個核糖體,以提高效率。且在此模型下,核糖體在翻譯完畢解離后,可直接在起......閱讀全文
關于真核細胞翻譯的終止過程
A. 肽鏈的釋放 (1)eRF3充當類似于eEF1(或EF-Tu)的作用,以GTP結合狀態結合到eRF1/2上; (2)通過eRF3的介導,eRF1/2被運輸到A位點; (3)eRF1/2識別終止密碼子(類似于tRNA的密碼子配對),正確的構象傳遞使得核糖體FBS和eRF3的GTP結合位點
關于原核細胞翻譯的終止過程
A.肽鏈的釋放 (1)釋放因子RF1/2 (tRNA結構類似)結合A位點,識別并匹配終止密碼子; (2)RF1/2的GGQ 基序(tRNA受體臂結構類似)催化肽鏈的脫離(以HOH替代HO-進行反應); (3)RF1/2進一步招募RF3·GDP結合到核糖體大亞基上; (4)RF3將GDP換
簡述真核細胞翻譯起始過程
A. 核糖體的前期準備 (1)eIF1,3,5圍繞E位點結合至小亞基,eIF1A圍繞A位點結合至小亞基; (2)eIF2·GTP在胞質中結合Met-tRNA形成三原復合物; (3)三原復合物進一步結合到小亞基復合物(小亞基以及eIF1,1A,3,5)中小亞基P位點上形成43S復合物; B
基因翻譯的終止
本過程細胞主要需完成以下目標:(1)使翻譯停止,不再有新的氨基酸摻入;(2)釋放合成的多肽鏈;(3)釋放結合在mRNA上的各組分;(4)確保核糖體大小亞基以及重要因子的重復利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在此過程的處理上有明顯不同,下面將分開介紹。?(一)原核細胞A.肽鏈的釋放(1)釋放因子RF1/2 (t
真核細胞翻譯的調控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原核生物細胞內,翻譯的起始過程依然有IF1、IF2、IF3三類因子的參與(真正耗能的步驟是IF2介導的起始tRNA入位和大亞基招募),但原核細胞幾乎沒有以這些蛋白因子為靶點進行的調控模式。在真核細胞內,由于大量翻譯起始因子的參與,大量對于翻譯的調控也是以這些蛋白因子為靶點進行
簡述翻譯的終止目標
本過程細胞主要需完成以下目標: (1)使翻譯停止,不再有新的氨基酸摻入; (2)釋放合成的多肽鏈; (3)釋放結合在mRNA上的各組分; (4)確保核糖體大小亞基以及重要因子的重復利用。
關于翻譯的過程介紹
翻譯過程需要的原料:mRNA、tRNA、21種氨基酸、能量、酶、核糖體。 翻譯的過程大致可分作三個階段:起始、延長、終止。翻譯主要在細胞質內的核糖體中進行,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與特定的轉運RNA結合并被帶到核糖體上。生成的多肽鏈(即氨基酸鏈)需要通過正確折疊形成蛋白質
關于翻譯的延伸過程介紹
此過程在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中高度類似,下面只以原核細胞為例進行討論。涉及到的因子主要有EF·Tu和EF·G,在真核細胞中對應的名稱分別是是eEF1和eEF2。 A. tRNA的轉運和入位 (1)非起始AA·tRNA結合EF·Tu·GTP形成一個三元復合物; (2)該三元復合物結合至核糖體P
清華學者揭示新的mRNA翻譯終止機制
2016年12月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高寧課題組和合作者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termination by ArfA and RF2的研究論文。該論
翻譯的過程簡述
翻譯過程需要的原料:mRNA、tRNA、21種氨基酸、能量、酶、核糖體。翻譯的過程大致可分作三個階段:起始、延長、終止。翻譯主要在細胞質內的核糖體中進行,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與特定的轉運RNA結合并被帶到核糖體上。生成的多肽鏈(即氨基酸鏈)需要通過正確折疊形成蛋白質,許多蛋
真核細胞的分裂過程介紹
真核細胞的分裂較原核細胞復雜的多,根據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所表現的形式不同,大體分為三種類型,無絲分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無絲分裂又稱直接分裂,無絲分裂曾一度被認為只在低等生物中普遍,因為這種分裂方式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直接分裂,遺傳物質不能平均分配。是發現最早的一種細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R.Re
關于終止密碼子的發現過程介紹
1964年Yanofsky在研究E.coli色氨酸合成酶A蛋白時推測無義密碼子的存在。他的推測/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一是為trp A編碼的mRNA還編碼了trpB,trpC,trpD和trpE。即一個mRNA 分子中可以作為不同多肽的模板,那么有可能在翻譯時中途在某個位點(兩個肽的連接處〕停止,
基因翻譯后調控的過程
翻譯后修飾(PTM)是對蛋白質的共價修飾。像RNA剪接一樣,它們有助于使蛋白質組更加豐富多樣。這些修飾通常由酶催化。此外,諸如氨基酸側鏈殘基的共價添加這樣的修飾過程通常可以被其它酶逆轉。但蛋白水解酶對蛋白質骨架的水解切割是不可逆轉的 。PTM在細胞中發揮著許多重要作用。例如,磷酸化主要涉及激活和失活
翻譯調控的的過程和作用
翻譯調控的效果不如轉錄調控或調控mRNA的穩定性,但也偶爾得到使用。抑制蛋白質翻譯是毒素和抗生素的主要作用目標,因此它們可以通過超越其正常的基因表達控制來殺死細胞。蛋白質合成抑制劑包括抗生素新霉素和毒素蓖麻毒素。
真核細胞的減數分裂過程
減數分裂是真核細胞中一種特殊類型的細胞分裂,指通過兩個細胞周期使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的細胞分裂方式。減數分裂只有出現在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殖細胞中,于1883年由Beneden最先闡述。由于發生在生殖細胞成熟過程中,所以又有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之稱。通過減數分裂使親代與
真核細胞蛋白質合成過程
真核細胞中,核糖體進行蛋白質合成時,既可以游離在細胞質中,稱為游離核糖體(freeribosome)。也可以附著在內質網的表面,稱為膜旁核糖體或附著核糖體。參與構成RER,稱為固著核糖體或膜旁核糖體,是以大亞基圓錐形部與膜接著游離核糖體(freeribosome)。分布在線粒體中的核糖體,比一般核糖
原核細胞的翻譯起始過程介紹
(1)翻譯起始因子IF3結合到小亞基的E位點,同時也橫跨至P位點;(這一過程在起始之初就已經完成)起始因子IF1結合至A位點; (2)起始因子IF2·GTP被IF3和IF1招募至P位點; (3)起始fMet·tRNA一方面被mRNA起始密碼子AUG招募,另一方面被已經結合到P位點的IF2·G
終止密碼子的發現過程
1964年Yanofsky在研究E.coli色氨酸合成酶A蛋白時推測無義密碼子的存在。他的推測/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一是為trp A編碼的mRNA還編碼了trpB,trpC,trpD和trpE。即一個mRNA 分子中可以作為不同多肽的模板,那么有可能在翻譯時中途在某個位點(兩個肽的連接處〕停止,然后
關于體外翻譯翻譯系統的選擇介紹
雖然不是必須,但一般說,選用真核系統來翻譯真核序列,選用原核系統來翻譯原核序列。 如果一個系統存在功能上或抗原的交叉反應,就得選擇另一個系統。使用微粒體膜進行翻譯后修飾或加工一般只與兔網織紅細胞系統兼容。僅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麥胚芽翻譯系統才與微粒體膜兼容。
真核細胞起始復合物的形成過程
翻譯起始也是由eIF-3結合在40S小亞基上而促進80S核糖體解離出60S大亞基開始,同時eIF-2在輔eIF-2作用下,與Met-tRNAfmet及GTP結合,再通過eIF-3及eIF-4C的作用,先結合到40S小亞基,然后再與mRNA結合。mRNA結合到40S小亞基時,除了eIF-3參加外,還需
關于信使RNA的終止子和終止因子
一、定義 二、所有原核生物的終止子在終點之前都有一個回文結構,可使酶減慢移動或暫停合成。大腸桿菌有兩類終止子: 1. 簡單終止子,回文區有一段富含GC對的序列,回文后有寡聚尿苷。 2.依賴ρ的終止子,必須在有ρ因子時才能發揮作用,不含GC對,也無寡聚尿苷。ρ因子是蛋白質,可與酶作用,釋放R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員Nature:揭示重要的翻譯終止機制
生物通報道:在核糖體翻譯mRNA的過程中,許多情況都會導致翻譯停頓,終止步驟也常常發生。除了細胞編程好的停頓以外,停在mRNA上的核糖體需要被終止和回收,以維持細胞的翻譯能力。 有很大一部分核糖體停頓來自于缺乏終止密碼子的異常mRNA。轉錄錯誤、初級轉錄本錯誤加工、以及mRNA錯誤剪切,都會形
關于真核細胞的內容簡介
真核細胞指具有真正的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的細胞,這類細胞核內含染色質、核液和核仁。整個核由核酸、組蛋白、酸性蛋白及酶等組成,其功能為復制脫氧核糖核酸或轉錄核糖核酸。細胞質中有80S核糖體和內質網,信使核糖核酸于此翻譯合成蛋白質。還有其他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和溶酶體等,也進行代謝活動。
關于真核細胞的形態結構介紹
真核細胞在形態結構方面,一般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包括各種細胞器)和細胞核的結構。少數單細胞有機體不具核膜(核物質存在于細胞質中的一定區域),稱為原核細胞(prokaryotic cell),如藍細菌。具核膜的細胞就是細胞有真正的細胞核,稱為真核細胞(eukaryotic cell)。 真
關于基因表達的翻譯調控和翻譯后調控的介紹
1、基因表達的翻譯調控 翻譯調控的效果不如轉錄調控或調控mRNA的穩定性,但也偶爾得到使用。抑制蛋白質翻譯是毒素和抗生素的主要作用目標,因此它們可以通過超越其正常的基因表達控制來殺死細胞。蛋白質合成抑制劑包括抗生素新霉素和毒素蓖麻毒素。 2、基因表達的翻譯后調控 翻譯后修飾(PTM)是對蛋
試管內成功再現抑制mRNA翻譯的過程
??? 生命是根據基因的設計圖被制作出來的蛋白質起作用而延續的。蛋白質的合成首先是DNA信息被一部分mRNA轉錄,接著mRNA與蛋白質的合成工場“核糖體”會合,核糖體按照mRNA的信息去與氨基酸連接(叫做“翻譯”)。這就是生物的基本結構。 ???? 近年,人們知道了僅僅20幾個堿基連接的“mic
關于真核細胞的大小和組成介紹
1、真核細胞的大小 一般說來,真核細胞的體積大于原核細胞,卵細胞大于體細胞。大多數動植物細胞直徑一般在20~30μm間。鴕鳥的卵黃直徑可達5cm,支原體僅0.1μm,人的坐骨神經細胞可長達1m。 [2] 2、真核細胞的組成 在真核細胞的核中,DNA與組蛋白等蛋白質共同組成染色體結構,在核內
關于真核細胞的基本內容介紹
真核細胞 eukaryotic cell 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圍的核)的細胞。其染色體數在一個以上,能進行有絲分裂。還能進行原生質流動和變形運動。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則分別由葉綠體和線粒體進行。除細菌和藍藻的細胞以外,所有的動物細胞以及植物細胞都屬于真核細胞。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
關于真核細胞的結構形態介紹
真核細胞一般比較微小,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見,通常以μm計算其大小。但也有少數例外,如一些鳥卵(不包括蛋清),直徑可達幾個cm。細胞的形態結構與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圖1—1)。游離的細胞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如血細胞和卵;緊密連接的細胞有扁平、方形、柱形等;具有收縮機能的肌細胞多為紡錘形或纖維形;具有
關于體外翻譯的基本介紹
體外翻譯,有兩種體外翻譯的基本方法:以RNA為模板,或以DNA為模板(即偶聯的轉錄/翻譯)。RNA模板可以是總RNA、mRNA或體外合成的轉錄子。 有兩種體外翻譯的基本方法:以RNA為模板,或以DNA為模板(即偶聯的轉錄/翻譯)。RNA模板可以是總RNA、mRNA或體外合成的轉錄子。DNA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