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科學家近日宣布新研制出了具有抵抗禽流感病毒功能的轉基因大米。 用于改進大米性能的基因來自一種傳統的中藥:玉竹。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科學家發現,玉竹具有強烈的抑制H5N1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自2003年以來,已有248人確認死于禽流感。 香港中文大學的孫賽明教授在上個月(1月16日)宣布,由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已成功地將玉竹的基因植入大米之中,所得到的產物也呈現出了抗H5N1的性能。 為了進一步檢測轉基因大米的抗病毒性能,研究小組準備首先比較大米和由玉竹提煉而來的純抗病毒蛋白質的抗病毒性能。 之后,他們計劃就蛋白質的H5N1的抗病毒性能進行動物實驗。 這些實驗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喂食這樣的轉基因大米即可使禽類具備抗病毒能力,而無需更多的免疫接種。 “只要轉基因大米中來自玉竹的抗病毒蛋白質達到一定的比例,那么它的抗病毒性能將會是非常顯著的。”孫賽明告訴SciD......閱讀全文
通過鎖定一個小的靶標,禽流感病毒將會失效 來自法國和中國的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探明了H5N1禽流感病毒上的一個非常重要區域的原子結構,這項研究將有望為研制抗病毒藥物提供一種新的路徑。 這兩項研究都發表在了同一期的Nature雜志上。這兩篇文章描述了RNA聚合酶中一個名為PA的子結構,在
流感的數字罪行 問(Q):病毒到底是什么東西?為什么我們在新聞中一再提到“宿主”這個概念? 答(A):病毒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微縮”的生命形式,不要說與人、豬比了,就是和細菌比,也大概只相當于其1/100。自從1898年世界上第一種病毒——煙草花葉病毒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5
鐘南山:H7N9之戰 演播室: 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面對面》。在過去的兩周,H7N9這個新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了全國上下密切地關注。每一天,都有新增的確診病例,數字在一天天不斷地增長。而與此同時,在民間關于“H7N9是SARS重演”“H7N9與黃浦江死豬事件相關”的流言也喧囂四起。就在本周五
經歷了為期一年的停滯之后,世界各國頂尖的病毒學家們決心重新打開他們手中的“潘多拉魔盒”。 他們的決定事關一種能導致全球一半人口死亡的病毒。2012年初,在荷蘭科學家羅恩·富希耶的實驗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歷經十個世代的變異,擁有了通過空氣在人類之間傳染的能力。類似的病毒也在美國威
荷蘭病毒學家富希耶在實驗室中 經歷了為期一年的停滯之后,世界各國頂尖的病毒學家們決心重新打開他們手中的“潘多拉魔盒”。 他們的決定事關一種能導致全球一半人口死亡的病毒。2012年初,在荷蘭科學家羅恩·富希耶的實驗室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歷經十個世代的變異,擁有了通過空氣在
方玄昌、賈鶴鵬和Katherine Nightingale說,在報道疾病暴發的時候,轟動效應不應取代扎實的科學。 疾病大流行或者大規模的疾病暴發總是熱門新聞,這是由于研究疾病的競賽、不確定的結果、關于治療的生動細節、阻止它傳播的努力,當然,還包括恐懼的因素。 一場疾病暴發的最
根據亞利桑那大學(UA)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合作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你的出生年份可預測你在動物來源流感病毒爆發時患重病或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延伸閱讀:同樣患流感,為什么有人那么嚴重;Nature:揪出勾結流感的人類細胞“內鬼”;Nature:流感傳播能力為何這么強。 到現在為止,人們
一篇最新發表的關于禽流感研究的科學論文,再次觸動了科學家、政府和公眾敏感的神經。 4月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文簡稱CDC)、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國際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題為《H5N1病毒在中國很可能是有限人傳人》(probable limited pe
這是一篇2009年的舊聞,對照今日武漢病毒所搶注專利事件來看,也許會給大家一些啟示。新版“達菲”中國制造——軍事醫科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軍科奧韋”研制紀實通訊員 吳志軍 張良超 2005年10月,我國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驚現南,世界衛生組織提示世界各國儲備防治用藥,我國
4月9日,浙江省嘉興市余新地區有大量出欄雞賣不出去,每天還要消耗大量飼料錢,養雞戶傷心落淚 一個新的結合體 “我們發現H7N9病毒有很強的變異能力。”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說。 4月5日,他們從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上獲得了4個H7N9甲型禽流感的基因組。GI
在一片恐慌與焦慮中,甲型H1N1流感持續升級,流感疫情呈迅速蔓延之勢,隨著疫區人口的頻繁流動,宛如漣漪般開始向全球波及。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SARS留給公眾的記憶依然盤桓不去,在甲型H1N1流感面前,中國嚴陣以待的規模并不陌生。 然而,對于這個幽靈殺手,我們的了解有多少?面對它,我們
孫兵: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分子病毒實驗室組長 前些天的《新聞聯播》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英國牛津大學科學家近日宣布,成功研發出一種‘萬能’流感疫苗,適用于預防所有已知流感病毒感染。”這種疫苗真的“萬能”嗎?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對流感這個纏斗了百年的敵人已
北京的一個深夜,中科院微生物所二年級博士生孫曉曼放下移液槍,關閉了顯微鏡,心里感到一陣輕松。 這個剛剛結束了3個多月辛苦實驗的年輕小姑娘可能還不知道,她和她所在的實驗室剛剛贏得了一場激烈的國際競爭。新病毒乍現? 近代以來,流感病毒曾數次引起大規模流行病,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為應對流感侵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表示,檢驗出H7N9禽流感病毒陽性的患者當中,四成近期未曾接觸過禽類,因此尚不明確他們如何感染病毒。 截至4月18日8時,中國共報告83例H7N9確診病例,其中5人已治愈出院、死亡17人,河南省新增1例確診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馮子健說,
去年,《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網絡,使“流感”,這一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潛在威脅巨大的疾病,暴露在世人面前。事實上,流感病毒以其多變異、傳播效率高(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感染宿主廣等特點,是病毒學界公認的“危險分子”。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就是拜流感所賜-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流行,全球共造
衛生部:甲流死亡病例將包括基礎性疾病死亡患者 時間:2009年11月6日15:00 地點:衛生部1208會議室 嘉賓: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鄧海華;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主任馮子健;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①希格斯粒子的發現有助于對物質的理解 2012年過去了,但美國《科學新聞》雜志的編輯們并沒有忘記那些曾讓他們夜不能寐的科學故事。 在這份年度最佳科學新聞榜單上,前兩個故事曾讓小編們通宵達旦地加過班:2012年7月4日凌晨,他們在網上收看視頻直播,那一邊在日內瓦,物理學家們正在
美國的《Science》雜志由愛迪生投資創辦,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與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志。Science雜志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許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Science雜志上的,比如艾滋病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之間的
有望對人類感染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實現完全保護 中國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宣布研制出一種新型人用禽流感冷適應致弱活疫苗,有望對人類感染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實現完全保護。 與此前已有的人用禽流感滅活疫苗比較,新型活疫苗在免疫效果、生產工藝、使用方法等多方面有著革命性進步
周伯平強調,人感染H7N9是可治的。目前主要治療藥物是達菲,與已批準上市的抗流感新藥帕拉米韋效果一樣,達菲屬于口服用藥,帕拉米韋屬于靜脈注射藥物。我市目前還沒有帕拉米韋,但會積極聯系引進新藥。 市醫療救治臨床專家組組長周伯平接受晶報專訪 10年前,他在SARS一役中率領團隊
這次我們想讓公眾理解我們想做的事、為何我們需要做,以及我們如何安全地做。 批評者認為,功能獲得研究不可能預測H7N9或其他病毒是否將變成流行性病毒。 流感專家希望也能給自己接種疫苗,以防止另一場大爭論的爆發。在近日發表于《自然》和《科學》雜志上的一篇通訊文章中,22位研究人員主張啟動
機器蒼蠅起飛 一種會飛的只有家蠅大小的機器裝置為研究人員研究自然界中最小飛蠅的飛行動力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蠅類能夠做出極為獨特且靈巧的飛行動作,這些飛行動作能夠讓它們快速地躲避蒼蠅拍并巧妙地停留在被風搖曳的花朵上。因為這一原因,它們在空中飛行的高超技藝一直難以在實驗室中得到復制。
去年初,一種新型的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7N9來襲。經過30多天的檢測、分離,直至2013年3月29日最終確認新型病毒,中國成為首個面對人感染H7N9的國家。 進入2014年1月,浙江、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蘇、上海7省市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154例,其中死亡31例。不到一年間
2003年4月21日,由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研發出SARS冠狀病毒抗體酶聯免疫檢測試劑,一小時左右即可獲得檢測結果。科研之問 2003年,芳菲4月,恰是SARS病毒肆虐之時。 京城一片陰霾,籠在心頭、貼在臉上、飄蕩在口鼻之間。路人行色匆匆,惶惶不安。
作為限制禽流感疫情的一部分,南非鸕鶿和其他海鳥成為了科學家的禁區。圖片來源:Chris & Monique Fallows/NPL 本報訊 由于南非政府正在努力應對一場威脅瀕危物種的禽流感疫情,因此科學家們被禁止在該國沿海地區對海鳥進行研究。 3月23日,南非環境事務部宣布將停止科學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國家開始大肆傳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兒出現“小頭癥”。雖然這個病毒對于成人來說癥狀非常輕微,然而對于非常脆弱的孕婦和新生兒而言,簡直像噩夢一樣的存在。近兩年來,僅僅巴西一國,就出現了超過兩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頭癥。這些年來,病毒
“生命是最神奇的存在,而有關生命科學的神秘現象,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高中時,我想成為一名醫生,但我的高考分數不夠,最后只好改學畜用藥專業。”前不久,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獲得“2016年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12月19日出版的《自然(Nature)》雜志評選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陳化蘭研究員因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方面的卓越成績而榜上有名。 據介紹,陳化蘭現任國家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
今年是“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全面開展的一年,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前沿技術、創制重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引領著現代農業。 今年5—9月,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辦組織主題專家組對“十二五”該領域2011年和2012年啟動的7個主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