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碩博不“水”,加大學術不端打擊力度,新《學位法》通過!
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 加大學術不端打擊力度 學位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學位申請人、學位獲得者在攻讀該學位過程中有下列情形的,經學位評定委員會決議,學位授予單位不授予學位或者撤銷學位: 學位論文或者實踐成果被認定為存在代寫、剽竊、偽造等學術不端行為 學位授予質量保障 新頒布的學位法擴大了學位授予單位自主權,規定了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自主審核制度,同時規定了國家實施學位管理的三級管理制度,明確相關部門的監督機制和質量評估職責。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江涌表示,學位授予單位可以結合本單位的學術評價標準,科學制定各學科專業學位授予的具體標準,并根據需要來申請、撤銷、增設相應的學位授權點。“比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已獲得學位授權的自主審核資格,近年來能夠自主增......閱讀全文
博士答辯未過,建議授碩士學位,學術不端,撤銷學位!
3月16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對于有學術不端行為的學位申請人,可以不授予或撤銷其學位。博士答辯未通過的,已達到碩士學位的水平的,可建議授予碩士學位。 意見稿指出,已經獲得學位者,在獲得該學位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
對學術不端加強全過程管理-學位法還有這些重點
昨天( 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新頒布的《學位法》從多個方面回應了社會關注和師生關切。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
確保碩博不“水”,加大學術不端打擊力度,新《學位法》通過!
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 加大學術不端打擊力度 學位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學位申請人、學位獲得者在攻讀該學位過程中有下列情
尊重學位授予點裁量權是學術不端源頭治理關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99.shtm 近日,教育部就學位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這意味著經過10年努力,推動《學位條例》修改為《學位法》的工作有了新的進展。 從輿論反應來看,“學術不端者將被撤銷學位”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定義學術不端!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標準實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說到學術不端事件,人們可能會想起今年2月的翟天臨學術門事件。其實,學術不端行為在我國存在已久。2018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中對近20年間國內媒體公開報道的64起學術不端典型案例進行了梳理,發現僅2016年被曝光的學術不端案例數
法植物生物學領袖被指學術不端
當調查發現其研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后,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歐洲最大的基礎研究機構——暫停了植物生物學領軍人物Olivier Voinnet的職務。該機構發言人Julien Guillaume近日表示,盡管Voinnet是CNRS的資深科學家,但自2010年11月,他被借調到瑞士聯邦理
“AI筆替”入法,管得住學術不端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05.shtm 面世不到一年的ChatGPT,引發了大模型時代變革,在掀起又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的同時,也帶來了泄漏隱私、引發“飯碗焦慮”、暗藏侵權風險等一系列問題。 ChatGPT以及
舉報學術不端同樣難辭其咎
Ole Petter Ottersen 圖片來源:ERIK CRONBERG ?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I)最終正式裁決,聲名狼藉的外科醫生Paolo Macchiarini有學術不端行為。Macchiarini因發明了將植入患者自身干細胞的人工氣管移植到其體內的技術
舉報學術不端同樣難辭其咎
Ole Petter Ottersen 圖片來源:ERIK CRONBERG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I)最終正式裁決,聲名狼藉的外科醫生Paolo Macchiarini有學術不端行為。Macchiarini因發明了將植入患者自身干細胞的人工氣管移植到其體內的
學位法草案二審,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邢翀 梁曉輝)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區別,學術學位突出學術研究能力,專業學位突出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體現專業學位特點,允
學位法草案二審,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學位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增加規定不授予學位的情形,對學術不端等行為加強全過程管理。 草案二審稿在學位授予條件中進一步明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的區別,學術學位突出學術研究能力,專業學位突出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體現專業學位特點,允許博士專業學位通過其他規定的成果答辯
教育部:對學術不端的申請人,可以不授予或撤銷其學位
為完善我國學位法律制度,促進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按照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部署,教育部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研究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草案(征求意見稿)》,3月15日起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對于有學術不端行為的學位申請人,可以不授予或撤銷其學位。 征求意見稿
如何有效揭露學術不端行為
《科學家》網站日前刊登了一篇來自前德國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y Goettingen)免疫學教授Joerg Zwirner的文章,Zwirner在文中就面對學術不端行為時應該如何行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去年7月,一位化名Marco
朱邦芬院士:處理學術不端須明法明紀
“近年來,我國出現的許多學術不端問題,除了研究者道德品質缺陷外,也存在不懂或不重視學術規范的問題。”近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北京市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會上,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如此表示。 朱邦芬告訴在場師生,學術不端不僅破壞正常科研秩序,損毀科學界和科學家的社會公信力,也將使社
“學術不端”被通報,正視這份恥辱!
日前,科學界波瀾再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近日發布《2022年查處的不端行為案件處理結果通報(第三批次)》,涉及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2名學者。嚴肅治理“學術不端”絕非小題大做。“學術不端”不僅違背基本的學術誠信、逾越起碼的科研底線,而
面對學術不端,德國怎么做
2016年5月,德國萊布尼茨老齡化研究所-弗里茨-利普曼恩研究所(FLI)所長卡爾·倫德·魯道夫的一篇學術論文被指控涉嫌存在數據操縱情況。隨后,萊布尼茨協會和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同時對此事展開了調查。 2017年6月13日,萊布尼茨協會對此次事件的調查結束,魯道夫的學術不端行為被證實,主要
劉延東: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4月23日,國務委員劉延東表示,中國正在加強科研誠信和學術道德建設,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24日,清華大學迎來百年校慶。作為校慶系列活動之一,4月23日“2011大學校長全球峰會暨環太平洋大學聯盟第15屆校長年會”在清華大學舉行,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余所大學校長齊聚清華。
學術不端不應該成為問題
3月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答記者問時,說到關于學術不端的相關內容,再次引起記者的注意。為什么說“再次”呢?因為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提到了有關內容,“懲戒學術不端”。 本以為這個問題會引起代表委員們的熱烈討論,但采訪部分代表
學術不端的罪與罰:國際學術界造假事件梳理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對韓春雨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韓春雨事件告一段落。 無論之后迎來的是“鮮花”還是“大炮”, 韓春雨事件再次掀起了對學術不端問題的討論。 實際上,國際學術界針對學術不端的戰爭從未停歇。從2005年,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干細胞研究造假震驚世界,到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員小保方晴
《自然》社論關注哈佛學術不端事件
導師犯錯的后果會在很大程度上附帶影響學生 8月26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社論——《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文章就最近哈佛大學知名心理學家Marc Hauser因學術不端行為而遭到校方調查這一事件,分析相關研究人員因為此事而受到的影響。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上周,哈佛大
意大利學術不端調查挫敗研究人員
5年多前,意大利相關部門就開始調查針對Alfredo Fusco論文的學術不端指控。Fusco是那不勒斯的一位著名癌癥學家。該調查進度的緩慢讓研究人員倍感挫敗。他們在接受《自然》雜志采訪時表示,實際上已存在有力證據證明其數十篇論文存在數據造假,并說事態仍無定論正影響意大利科學。 就職于那不勒斯
評論:政績考核能管住學術不端嗎
教育部3月19日發出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明確高校對本校有關機構或者個人的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負有直接責任,應建立健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構。 這是我國教育部門首次就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發出通知。通知明確要求,“把學風建設績效作為高校各級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形成學術道德
中國打擊學術不端行為令世界矚目
“中國在打擊學術不端行為方面越來越強硬。”《自然》官網9日刊載的題為《中國推行全面改革 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的綜述文章,開門見山提出這一觀點,重點解讀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13日,《自然》再發評論員文章,以《中國在解決科學欺詐問題上樹
東大承認知名教授學術不端
日本東京大學調查發現知名細胞生物學家Yoshinori Watanabe在5篇文章中學術不端,并且實驗室里另一名前成員也被發現存在同樣問題。據Yoshinori Watanabe同事稱雖然校方還未采取實際行動,但Yoshinori Watanabe實驗室成員已經全部離職,Yoshinori Wa
懲治學術不端,“縱容”是最大“敵人”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國內外學術不端事件頻出。當然從客觀上說,任何組織或團體都不能保證自己內部不會出現學術不端問題。但如何處置學術不端事件,卻反映出學術機構對學術不端的態度以及學術不端問題的現實狀況。 2018年11月,哈佛大學下屬醫學中心主動舉報并要求撤下某知名教授31篇稿件,同時認罰1
多所知名大學被查出學術不端?
2020年8月5日,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撤回了中國學者26篇研究成果,絕大部分都是非編碼RNA領域,大部分文章都涉及學術不端,包含首都醫科大學,山東大學等眾多單位。 據Retraction所知,這些被
維護科研誠信、打擊學術不端在行動
近年來接連曝光的科研不端行為,尤其是四大國際出版集團撤稿中國作者百余篇論文的事件,給我國國際學術聲譽帶來不良影響。調查顯示,學術不端行為背后,充斥著一條隱秘的論文交易“產業鏈”。一些第三方機構打著“潤色論文”的幌子,買賣論文、抄襲剽竊、弄虛作假,部分學術造假成“窩案”。 在這些論文被撤稿的原因
二次發表不算學術不端?
“一稿多投”是被明確禁止的,為什么有人說“二次發表”不是學術不端行為?今天小編就來給塔子們解釋這個問題。 首先,“一稿多投”和“二次發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稿多投”確實是學術不端行為。其次,只有合理的“二次發表”才不算學術不端行為。合理的二次發表不屬于學術不端 二次發表或再次發表(sec
干細胞研究屢現學術不端:學術明星為何連爆丑聞
臨近五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再次走到聚光燈下。只是,這位研究干細胞的日本科學家面對的不是榮耀,而是學術不端行為的指責。 在他200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有一處圖片被發現有捏造數據的嫌疑。山中伸彌否認捏造數據,但能夠證明清白的原始數據已經丟失。 盡管他所在的京都大學組成的
抵制學術不端,這本國際學術期刊發起系列活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78.shtm ???納德·魯索(Ronald Rousseau),《數據與情報科學學報(英文)》(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主編正如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