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彥院士:取回核爆關鍵數據的“逆行者”
人物簡介 王乃彥,1935年11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核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世界核聚變理事會理事,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理事長和理事會選舉委員會主席。王乃彥為我國核科學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他參加研制并建立了我國第一臺在原子反應堆上的中子飛行時間譜儀,在國內測得第一批中子核數據;參加了核武器試驗中的近區物理測試工作,為核武器的設計、試驗、改進提供了重要實驗數據。1966年12月的一天,羅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騰空而起,我國首次氫彈原理試驗爆炸成功。試驗完成,大部隊班師回營,現場只留下一個7人小組,組長正是王乃彥。他們之所以不能撤離,是因為任務還沒結束——需要“逆行”沖向距離爆心僅500米的測試站,取出記錄著氫彈爆炸瞬間關鍵數據的膠卷底片。爆炸威力太大,測試站頂部受損,下沉的放射性物體隨時可能落入測試站,使底片曝......閱讀全文
王乃彥院士:取回核爆關鍵數據的“逆行者”
人物簡介 王乃彥,1935年11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核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世界核聚變理事會理事,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理事長和理事會選舉委員會主席。王乃彥為我國核科學事業作出了杰出
王乃彥院士:取回核爆關鍵數據的“逆行者”
人物簡介 王乃彥,1935年11月出生,福建福州人,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核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世界核聚變理事會理事,太平洋地區核理事會理事長和理事會選舉委員會主席。王乃彥為我國核科學事業作出了杰出
訪王乃彥院士:莫因懼怕“輻射爆炸”而“恐核”
由于最初被應用于軍事領域,因此核能后來被用于發電時,人們心中難免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而歷史上發生的幾起重大核電站事故,更加深了公眾的“恐核”心理。比如,有人認為,即便核電技術是安全的,與常規電廠相比,核電廠還是具有核輻射和核爆炸等潛在危險。事實真如想象中那么可怕嗎?為了尋求科學的解釋,記者日前采訪了
王乃彥院士:核電發展不應因噎廢食
近日,日本依據該國《電氣事業法》宣布,去年“3·11”地震中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正式報廢。從4月20日零時起,日本國內的商用核電機組僅剩50座,所有新建核電項目亦被凍結。 至此,這場僅次于切爾諾貝利事件的核災難畫上了一個句號。但福島事故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的核恐慌,即使
王乃彥:不能漏掉真正有潛力的學生
如果算上今年在蘇州舉辦的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已經連續六屆擔任該項賽事的全國評審委員會主任了。 盡管評審工作無比瑣碎,王乃彥的工作也十分繁忙,但他仍然堅持參與到這個“大學生科技奧林匹克盛會”中,與這些大孩子一起“玩科技”。 究其原因,王
王乃彥院士:做科研應該拿出磨劍精神
“十年磨一劍,不敢露鋒芒;再磨十年劍,泰山不可擋。這就是做科研應該有的精神。”9月28日下午,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王乃彥為聽眾們作了一場近一個小時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報告,主題是“科研工作中的誠信”。 在北京市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領導小組的組織下,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
王乃彥:核能應在城市供熱中起關鍵作用
核能可顯著減少污染排放,將有效改善我國能源結構,緩解日趨嚴重的能源供應緊張局面。 我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承諾,將于2030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同時非化石能源占比升至20%左右。 然而,當下我國北方每年采暖范圍遍布17個省、市、自治區,采暖人口達7億以上。而集中供熱的熱源仍以熱電聯產和區域鍋
王乃彥院士:最美的時光奉獻給了核試驗
人物簡介:王乃彥,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參加建立了我國第一臺在原子反應堆上的中子飛行時間譜儀,在國內測得第一批中子核數據。參加了核武器試驗中的近區物理測試工作,為核武器的設計、試驗、改進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 王乃彥說,一生中有三次最關鍵的選擇成就了他。
王乃彥:以“中國式”科學家的標準要求自己
北京西南郊區,有一個名叫“新鎮”的地方。中國核工業的“搖籃”——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坐落于此。 在中國核工業領域,這是個富有歷史感的地方——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有7位曾在這里創建功勛;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個核科研和生產單位,被譽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 195
杜祥琬、王乃彥、楊衛、龔克針對學術不端開“藥方”
從“漢芯事件”到“賀海波事件”,從抄襲論文到應試科研,學術不端行為的屢屢發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近日,在中國科協與北京大學聯合舉行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報告會”上,杜祥琬、王乃彥、楊衛、龔克4位院士專家針對當前一些學術不端現象,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杜祥琬:構建科技誠信工作體系
中科院院士王乃彥: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利在千秋
最近,電視上播出了一個名為《中國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的科普益智競賽類節目,我覺得很好。我認為,節目的主辦方中國科協響應黨中央號召,努力開展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的工作,提出青少年科學總動員的號令,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三會”上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
王光彥任教育部副部長
據中國政府網8月30日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王光彥為教育部副部長;任命王嘉毅為教育部總督學。圖源北大 王光彥此前任教育部辦公廳黨總支書記、主任。 據教育部官網,王嘉毅,男,漢族,1965年12月生,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中共黨員。現任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教育部黨組成員、副
王光彥任教育部副部長
據中國政府網8月30日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王光彥為教育部副部長;任命王嘉毅為教育部總督學。圖源北大 王光彥此前任教育部辦公廳黨總支書記、主任。 據教育部官網,王嘉毅,男,漢族,1965年12月生,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中共黨員。現任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教育部黨組成員、副
王乃興:潛心合成化學-矢志利國利民
“合成化學應該理論與應用并重,科學工作者應該對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有所擔當,應該多做一些為民眾服務的事情,這是我做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中國科學院理化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乃興這樣看待自己的工作,他主要從事手性化合物和復雜分子的合成及方法學研究。 1993年,王乃興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
中國計量院14項裝置通過國家計量基準專家評審
近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國計量院”)14項裝置通過了由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組織的國家計量基準專家評審。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立鼎、王乃彥等三十余名相關領域專家作為評審專家參加此次評審。圖1 評審會議現場 計量基準是統一全國量值的最高依據,其技術水平代表著國家的最高測量能力。近年來,中國計
“臟”論文問責或成懸案:無奈的評價體系
2015年,多起中國科技工作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被撤稿事件,讓中國學術圈陷入了又一輪深刻的省思之中。 不久前,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衛計委、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共同研究制定并發布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五不準”包括不準由“第三方”代寫論文;不準由“第三方”代投論文;不準
伽瑪光源及關鍵技術與伽瑪核物理研討會召開
6月23日至25日,強激光驅動之伽瑪光源及關鍵技術與伽瑪核物理研討會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召開。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在會上說,高能所在這方面有研究基礎和加速器基礎,將繼續與各位專家交流合作,組建隊伍,組織項目申請。 在為期兩天的大會上,與會人員就國際和國內部分康普頓背散射射線源裝置和相關關鍵技術研究現
科學家發現熱核爆炸超新星晚期的塵埃形成與演化現象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國家天文臺,聯合對Ia-CSM類超新星SN2018evt晚期的光學與中紅外多波段觀測信號開展了研究,通過分析超新星爆炸后幾年內的中紅外測光數據,見證了熱核爆炸超新星晚期的塵埃形成與演化現象。結合激波消融星周塵埃、星周塵埃和新生成塵埃的熱輻射等物理過程,SN2018evt
高能所X射線光學與技術實驗室成立暨2012年年會召開
為了推動我國X射線光學與技術領域的發展,更好的面向X射線光學發展的前沿和國家重大科研及工程項目的需求,經過長時間醞釀和準備,中科院高能所決定成立X射線光學與技術實驗室。12月28日,X射線光學與技術實驗室成立大會暨2012年年會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 成立大會由高能所副所長姜曉明
美牛奶檢出放射物-新加坡卷心菜超標
日本首相菅直人3月31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報廢。國際原子能機構同日建議日本擴大這座核電站周邊居民的疏散范圍。 截至發稿時 死亡:11532人 失蹤:16441人 放射物超標4385倍 菅直人在與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志位和夫會談時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關停,
院士專家熱議如何走出科技評價與科研誠信困局
11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的“科技評價與科研誠信”科技倫理研討會在湖北武漢召開, 60余名自然科學,科技政策、科研管理、科研倫理、科學社會學等領域的院士專家圍繞科技評價對科研誠信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唯SCI或數字崇拜評價文化的形成及其誘因、科研誠信視角下的科技評價、評價體系的重構等議題積極
鹽酸氟奮乃靜
性狀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遇光易變色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極微溶解,在乙醚中不溶。吸收系數取本品,精密稱定,加鹽酸溶液(9→1000)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25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吸收系數(E1)為5
許祖彥:孜孜“追光”六十年
人物名片 許祖彥:物理學家,激光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發明多種激光波長的調控技術,實現了從深紫外到中紅外波段寬調諧激光輸出;成功合作研制出深紫外固態激光源前沿裝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研制實用化、精密化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源的國家,開拓了深紫外波段先進科學儀器的新領域;他領導團隊在國
陳彥惠和他的大國種子夢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關乎民眾的飯碗。為讓中國人的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玉米,近40年來他不停追夢,竭力傾灑玉米育種事業,帶領團隊通過創造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異玉米新種質,改變了中國地方種質原始創新不足的落后局面,破解了長期依賴引進國外種質的被動局面。陳彥惠和他的“玉米強國夢” 出生于20世紀50
專家回應甲狀腺癌誘因傳言:輻射致癌說法牽強
近日據媒體報道稱,北京市甲狀腺癌發病率近幾年提升,甲狀腺癌已成為北京增長最迅速的惡性腫瘤。這一消息引起網友對甲狀腺癌的廣泛關注。一段時間來,關于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及致癌原因的各種疑問、猜測不斷。近日有關部門及專家接受新華網《第一回應》欄目記者獨家專訪,回應網友擔心的問題。發病率上升原因
美科學家發布核爆求生指南-最多可挽救10萬人
據香港《文匯報》1月16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發表核爆求生指南,稱在城市遭遇核彈襲擊時,若能迅速抵達合適避難所,可在一次低當量核爆中,最多挽救10萬人。 報道稱,當大城市遭核彈襲擊時,單薄、沒有地下室的建筑物較易遭輻射塵滲透,民眾該在原避難所逗留多久再離開尋找更好的掩護成為復雜的難題。
熱核爆炸Ia型超新星在星周環境產生新塵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85.shtm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美天文中心/國家天文臺中智天文聯合研究中心王靈芝副研究員與多家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利用空間和數個地基望遠鏡的數據,對一顆熱核爆炸Ia型超新星SN 2018evt
“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系列報道之三
以獎促建:引領科技期刊邁向國際一流——“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系列報道之三 “此次‘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的資助力度這么大,讓我們對期刊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希望”。《中國物理B》(英文版)編輯部主任王久麗坦陳,自己的責任很大,要讓這項計劃的實施真正得
中國同輻:高端放療設備有望普及更多人群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球腫瘤的發病率正在呈現迅猛增長趨勢。《2018年全國最新癌癥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1800萬新增癌癥病例及960萬癌癥死亡病例中,我國新增病例數占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占229.6萬例。 放射治療是消滅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我國放射治療設
中國同輻:高端放療設備有望普及更多人群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球腫瘤的發病率正在呈現迅猛增長趨勢。《2018年全國最新癌癥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1800萬新增癌癥病例及960萬癌癥死亡病例中,我國新增病例數占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占229.6萬例。 放射治療是消滅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我國放射治療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