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記憶“藏”哪兒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小時候每天都被媽媽抱著看繪本,怎么現在卻連當時最喜歡的小人兒長什么樣都記不起來?為什么3歲前的記憶就像被橡皮擦去了一般消失不見? 人們曾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被稱為“嬰兒期遺忘癥”的現象,是因為大腦里的“記憶倉庫”——海馬體還沒有完全“建”好。但最近,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發現,事情可能沒這么簡單。 實驗室里,科學家給一些4個月到2歲大的嬰兒看一些新圖片,比如一張陌生的臉、一個新玩具或者一個新房間。過了一會兒,他們又給這些嬰兒看之前看過的圖片和一張全新的圖片。這就像是嬰兒版的“大家來找茬”。結果發現,嬰兒們會更長時間地盯著之前看過的圖片,這說明他們認出了這些圖片。 更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當嬰兒第一次看到這些圖片時,如果他們的海馬體特別活躍,那么他們之后就更有可能認出這些圖片。這說明,嬰兒其實是可以記住東西的,只是他們的記憶方式和成年人不太一樣。 0—12個月大的嬰兒,他們的海馬體正在忙著做一件......閱讀全文
Nature子刊:遺忘癥可逆轉,記憶可召回
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研究表明遺忘癥可被逆轉,科學家揭示了記憶比我們想象的要健壯。該研究結果有助于拯救失去的記憶或埋葬不好的記憶,為記憶障礙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之前關于該領域的研究表明,當回想一個容易受其他信息干擾的記憶,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該記憶完全消失
PNAS:選擇性重寫人類記憶
能夠被有意識地回想起來的長期記憶被稱為陳述性記憶。 日前,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這種記憶可以通過一種非侵入式的技術被選擇性地削弱。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要求研究參與者觀看一段錄像然后回憶這段錄像的具體細節,這個任務會重新激活他們對這些細節的記憶。這些受試者然后聆
簡述單發腦梗死性癡呆的臨床表現
患者曾發生大面積腦梗死或某些重要腦功能部位的單發腦梗死性腦血管病事件,臨床出現腦梗死的局灶性定位體征,如偏癱、錐體束征、偏身感覺障礙、感覺過度、失讀、失寫、失認和失算等癥狀、體征。大腦中動脈主干閉塞引起大面積腦梗死、腦水腫,甚至形成腦疝;基底動脈主干閉塞導致嚴重的意識障礙和四肢癱;角回梗死出現流
關于科薩科夫綜合癥的基本介紹
科爾薩科夫氏綜合征(Korsakoff's syndrome),又稱健忘綜合征,為一種大腦缺乏硫胺(維生素B1)而引起的精神障礙。其疾病由俄國神經學家謝爾蓋·科爾薩科夫(Sergei Korsakoff)最先發現而命名。科爾薩科夫綜合征表現為選擇性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近事遺忘、時間及空間
簡述單發性腦梗死癡呆的臨床表現
1、單發性腦梗死癡呆患者曾發生大面積腦梗死或某些重要腦功能部位的單發腦梗死性腦血管病事件,病變位于丘腦、角回、額葉底部及邊緣系統等,臨床出現腦梗死的局灶性定位體征,如偏癱、錐體束征、偏身感覺障礙、感覺過度、失讀、失寫、失認和失算等癥狀、體征的不同組合。大腦中動脈主干閉塞引起大面積腦梗死、腦水腫,
研究人員用光來戰勝小鼠的健忘癥
恐懼記憶的行為表達。在初始(未學習的)狀態,小鼠沒有獲得條件特異性的記憶印記。在學習過的記憶狀態,小鼠得到了一種突觸增強的恐懼記憶印記,它使得小鼠會在恐懼環境中表現出凍住行為。在遺忘狀態,蛋白合成抑制在小鼠中導致了被中斷的及突觸減弱的恐懼記憶印記,使得小鼠在恐懼環境中不再會引起凍住行為。 研究
免疫記憶的記憶T細胞的相關介紹
大量研究表明,現在很清楚記憶CD4+T細胞和記憶CD8+T細胞可以在缺乏抗原的情況下持續生存。這也表明記憶T細胞不是靜態的;他們通過通過自我增生來補充其數量,并且這種增值更新不需要抗原或MHC的刺激。近來工作的焦點集中在細胞漿移動在建立和維護T細胞記憶過程中所擔負的角色上。I1-15和I1-7在
大腦記憶讀取研究揭示記憶突然“卡殼”之謎
如果不能正確地回想起過去的事情,那會怎樣?記憶的形成好比把一個人的面孔和名字等信息聯系在一起,然后儲存起來;而記憶的讀取好比你再次遇到這個人時,能想起來他叫什么。如果你突然想不起來他是誰,這可能是一種暫時性回憶障礙。 人們的各種精神現象離不開生理基礎的支持
免疫記憶概述
?? 用同一抗原再次免疫時,可引起比初次更強的抗體產生,稱之為再次免疫應答或免疫記憶,無論在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均可發生免疫記憶現象。在體液免疫時,對TD抗原的再次應答可表現為抗體滴度明顯上升,免疫球蛋白類別可由IgM轉換為IgG,而且抗體親和力增強。提示再次應答不僅發生抗體量的變化,而且也發生了質的
大腦不會儲存記憶,因為它本身就是記憶
據國外媒體報道,你最愉快的回憶是什么:你贏得最爽的一局比賽?你與孩子初次見面的那一刻?你意識到自己墜入愛河的那天?這些都不僅僅是簡單的畫面,是不是?在回憶的過程中,你還能記起當時的氣味、色彩、某人說的趣事、你心中的感覺……等等。 這些片段僅有幾毫秒長。大腦收集、聯系并創造這些片段的能力便構成了
免疫細胞如何記憶?研究揭示抗病毒記憶B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東研究組和朱冰研究組在《先進科學》雜志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在研究抗病毒記憶B細胞(MemB)中的表觀遺傳信息時,發現其同時具有適應性免疫記憶和天然免疫記憶的特征。隨著近年對表觀遺傳在細胞命運決定及代際穩定遺傳中作用的研究,人們逐漸開始探索表觀遺傳在天然免疫記憶形成中的
特殊腦電波可以擦除記憶緩存,幫助新記憶產生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名為墨涅莫辛涅(Mnemosyune)的女神,是十二泰坦神之一,掌管記憶。這位女神有九個美麗的女兒,專司文藝與科學,也是就我們現在常常提到的繆斯女神。古希臘人是把記憶當作文藝與科學之母來看的,沒有記憶,就沒有文藝和科學。同時,古希臘人也對“能記住事情”感到疑惑。記憶是怎樣產生的
免疫記憶的記憶B細胞的相關內容
人們對在沒有抗體的情況下老鼠體內記憶B細胞的壽命存在爭議。Gray和Skarvall的獨家報告表明,受到輻射的動物體內B細胞會發生變化,因而在缺乏抗原的情況下記憶B細胞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3天左右)。不過,在上述實驗之后不久,Rajewsky及其合作者在未被閹割的動物身上做了實驗,結果表明記憶B
Neuron:用光操縱記憶?
最近,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神經科學中心和心理學系的研究人員,利用光消除了小鼠腦中的特定記憶,并證明了一個關于“大腦不同部分如何共同工作來檢索情景記憶”的基本理論。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euron》雜志。 光遺傳學(Optogenetics),是斯坦福大學Karl Diesseroth首創的
巧克力或可喚醒記憶
這里有塊巧克力,愛好者可以嘗一嘗。連續飲用富含可可豆成分的復合飲料3個月后,在進行一項記憶測試的過程中,50~69歲年齡段的受試者的表現和一些比他們年輕二三十歲的人的記憶力表現相似。但問題是,如果你希望通過食用巧克力來獲得這些益處,就需要吃掉數量大得驚人的巧克力。 這項新近的研究表明,可可豆中
免疫記憶的概念
免疫記憶(immunological memory )。在獲得性免疫方面,一度對某抗原發生反應,則在下一次同樣的抗原刺激時,可看到更強烈的反應,稱為免疫記憶。又在這種情況下的強反應,稱為再次免疫反應或既往反應。這種現象是對前次抗原刺激產生反應的結果,而起因于對那種抗原能起反應的淋巴系細胞過度的增殖。
什么是免疫記憶?
免疫記憶(immunological memory )。在獲得性免疫方面,一度對某抗原發生反應,則在下一次同樣的抗原刺激時,可看到更強烈的反應,稱為免疫記憶。
免疫細胞如何記憶?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東研究組和朱冰研究組在《先進科學》雜志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在研究抗病毒記憶B細胞(MemB)中的表觀遺傳信息時,發現其同時具有適應性免疫記憶和天然免疫記憶的特征。隨著近年對表觀遺傳在細胞命運決定及代際穩定遺傳中作用的研究,人們逐漸開始探索表觀遺傳在天然免疫記憶形成中的
PNAS:植物也有記憶?
——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功能像是朊病毒的植物蛋白在插入到酵母中后,能形成植物記憶。 生物通報道:朊病毒對于我們來說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要提起它引起的“瘋牛病”,那可是臭名昭著,人人皆知。這種病毒又稱蛋白質侵染因子,是一類能侵染動物并在宿主細胞內復制的小分子無免疫性疏水蛋白質。所以雖然朊病毒叫做病毒
記憶細胞的概念
記憶細胞是體液免疫中由B細胞分化而來的一種免疫細胞。體液免疫中,吞噬細胞對侵入機體的抗原進行攝取和處理,呈遞給T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再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記憶細胞對抗原具有特異性的識別能力,當抗原二次感染機體時,記憶細胞可直接增殖、分化產生漿細胞,并產生抗體,與抗
采血方法記憶口訣
“采血方法”體現在三個方面,靜脈采血法、皮膚采血法和真空采血法。“采血方法”屬于檢驗技師考試中的重要考點,該部分知識點基本上每年都會考核。為了方便記憶“采血方法”的知識點,下面一組口訣可以幫助大家進行記憶哦!靜脈肘部是首選,放血別忘拔針頭,皮膚通常選手指,嬰兒拇趾或足跟,多項檢查小板先。這段口訣中“
【圖解】T波記憶
? T波記憶(T wave memory),也稱心臟記憶,是指常發生在間歇性左束支阻滯、室性期前收縮、右室起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預激之后的一種T波改變。其特點是異常心室激動終止后仍能引起隨后竇性心律時的T波改變,而且T波改變與異常心室激動發生時的向量方向相同。心電圖表現為恢復竇性心律后的T波與
改變飲食增強老年人記憶力
人們要對巧克力愛不釋手咯。隨著年齡的增長,50-69歲的健康人們不可避免得記憶力有所下降,而研究發現巧克力中的某一成分可以逆轉此過程,恢復老年人的記憶力。研究人員說,這種“恢復”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大腦的特定區域血流量增加造成的。 這是首次確定年齡增長而產生的遺忘癥與大腦某特定部位的改變有明確
治療韋尼克科爾薩科夫綜合征的簡介
盡管科爾薩科夫遺忘更常見于維生素B1缺乏患者,但韋尼克-科爾薩科夫綜合征也可見于嚴重腦外傷、心臟停搏和急性腦炎患者。酒中毒患者給予維生素B1可以糾正韋尼克腦病但并不總能改善科爾薩科夫遺忘癥狀。有時,通過戒酒或治療其他相關疾病后,這種遺忘癥狀可以逐漸自行消失。
大腦記憶是如何產生的?操控記憶痕跡時代已不遠
據國外媒體報道,什么是記憶?1904年,德國生物學家理查德·西蒙(Richard Semon)提出了一個觀點,指出記憶的痕跡是由一組不連續的大腦細胞連接之后拼湊起來的。他將這種想象中的生理回路稱為“engram”,即“記憶痕跡”。在之后的時間里,記憶痕跡在科幻小說和“山達基”(scientolo
催眠能解開“封存記憶”嗎?大腦如何儲存記憶
當人們記住或忘記某事時,大腦中發生了哪些模式,研究人員對大腦在睡眠過程中,如何回放和儲存記憶感興趣。于是,研究小組記錄了癲癇患者的大腦活動,這些患者通過手術在腦內植入了電極,一個研究結果是:睡眠中,人類大腦會重新激活記憶痕跡,但隨后便不再記起。 Hui Zhang博士和神經心理學系教授Niko
研究人員發現記憶回路可通過新路徑想起舊記憶
人們在經歷恐懼事件后會形成腦回路支持這一記憶,而這種路徑會慢慢變化。患焦慮癥的人,如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患者,會經常體驗到長期的、被夸大的恐懼。最近,由美國國家衛生院資助的兩項獨立研究表明,這可能與腦回路逐漸改變的過程被打亂有關。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另一條不同的腦路徑喚起了小鼠恐懼的舊記
衰老導致記憶下降?新研究證明音樂記憶與年齡無關
·這項研究證明,在音樂記憶領域中,老年人的表現和年輕人一樣好。研究者們進一步指出,有很多研究已經發現,音樂訓練還能夠作為一種認知“腳手架”(cognitive scaffold),通過在音樂傾聽中保持認知技能,進而提高在其它領域中的認知能力。這為老年人音樂康復和音樂訓練提供了科學依據。人們一般認為,
衰老導致記憶下降?新研究證明音樂記憶與年齡無關
這項研究證明,在音樂記憶領域中,老年人的表現和年輕人一樣好。研究者們進一步指出,有很多研究已經發現,音樂訓練還能夠作為一種認知“腳手架”(cognitive scaffold),通過在音樂傾聽中保持認知技能,進而提高在其它領域中的認知能力。這為老年人音樂康復和音樂訓練提供了科學依據。 人們一般
RNA-海兔之間記憶成功轉移有助開發恢復人類記憶新療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14日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在線期刊《eNeuro》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利用RNA(核糖核酸),成功將一只海兔的記憶轉移到另一只海兔身上。研究人員稱,這一新研究將有助于開發恢復人類記憶的新療法。 海兔,又稱海蛞蝓,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的中樞神經系統有大約2萬個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