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揮動手中的鍋鏟,反復“煎、炸、炒”,這不是餐館后廚,而是大連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的樣品準備室。客串“廚師”角色的是該校博士研究生:吳鼎、海然、趙棟燁、劉平,他們不是在準備午餐,而是在進行地溝油樣品制作,為開展地溝油檢測實驗做準備。 近年來,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地溝油的回流濫用問題層出不窮。地溝油因其來源性廣,成分異常復雜,國家質檢部門對于地溝油仍沒有快速、有效的檢測手段。隨著地溝油的提煉、精煉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基于外觀(如顏色,氣味,透明度等)和PH值及電導率等的單一指標的地溝油檢測方法更難以奏效,檢測難度進一步加大。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如何實現地溝油的實時、快速、有效檢測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技術難題。 2011年,國家衛生部公開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這一舉措引起了該校博士生導師丁洪斌教授的關注,經過一系列論證調研,他們決定對這一課題發起挑戰。在丁洪斌教授指導下,博士生吳鼎等采用該實驗室先前開......閱讀全文
2011年9月14日,石家莊河北金谷油脂公司(以地溝油為原料生產環氧脂肪酸甲酯,一種塑料增塑劑)一天收到60噸原料地溝油,而平時只能收到2噸原料。 唉,跟地溝油玩“躲貓貓”,咱們又輸了! 2011年9月中旬,公安部在“打四黑、除四害”行動中一舉破獲了涉及14省的重大地溝油案,直搗地溝油的“老
地溝油,幾乎成了中國當下日益嚴峻的食品問題的代表,“地溝油檢測”更是熱門話題。 從去年12月開始,衛生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兩次向全國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5月22日,衛生部透露,已初步圈定了7種檢測方法,正對其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評估、考核,但目前仍未公布具體細節。 許多人不能理解:
衛生部初步確定7種檢測方法,學界普遍認為尚無有效檢測指標 從地溝回流餐桌,誰來守住地溝油鏈條的最后一道防線? 地溝油的檢測一直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由于地溝油成分復雜,眾多科研單位經過艱苦研究,依然難以尋找到可靠有效的檢測方法。 去年12月,衛生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第二次向
民以食為天。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一時,引發了無數“吃貨”追捧。而在狂咽口水之余,近幾年日益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讓這個崇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國度的民眾感到失落和惶恐。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問題,而食品標準則是食品安全的底線。食品從農田、工廠到餐桌的全過程中,生產、檢測
從地溝回流餐桌,誰來守住地溝油鏈條的最后一道防線? 地溝油的檢測一直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由于地溝油成分復雜,眾多科研單位經過艱苦研究,依然難以尋找到可靠有效的檢測方法。 去年12月,衛生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第二次向全國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近日衛生部透露,已初步圈定了7種檢測方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基于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IBS)技術對地溝油和合格食用油類進行特征光譜檢測以及分析,對地溝油和常見合格食用油進行良好的分類,并建立模型對油類進行識別檢驗,檢驗結果十分良好。該研究為地溝油快速高效鑒別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路與解決方法,對地溝油的鑒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這篇名為“基
格外寒冷的冬天,給從事一項工作的人們帶來了便利。在城市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以打撈下水道中廢棄食用油脂——“地溝油"獲取暴利。由于低溫使下水道中的油脂冷凝為白色、灰色或是褐色的固體,“乖乖地”呆在下水道里,這給他們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被撈出的“地溝油”中很大一部分經過再次提煉、銷
對商家道德淪喪的行為深惡痛絕時,也不得不看到,目前我國食用油市場的標準低下和監管漏洞,使“地溝油”流回餐桌有了可乘之機。本次地溝油大案的主犯柳立國坦言:“如果說我是道德淪喪的話,那這些監管部門也是一樣” 劉軍一只手端著啤酒,一只手從翻滾的紅油鍋里挑了一筷子的羊肉塞進嘴里,升騰的熱氣讓劉軍微醉的
終于——地溝油還是上熱搜了。 不過,這次并不是因為什么食品安全問題,而是源于一個流量明星PG One。 其粉絲將國務院系統的重要黨刊《紫光閣》,當成了某飯店。 于是熱搜“紫光閣地溝油”便被炮制出,以報復紫光閣官微對PG One的點名批評。紫光閣:皮這一下我很開心 這大概就是2018年伊始
地溝油流向食品領域利潤更高 檢測方法尚在征集階段 打擊地溝油是否該有新思路 12月13日,衛生部網站發出告示,稱為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行為,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現公開征集“地溝油”檢驗方法。 這已經是衛生部第二次征集檢驗方法了。 就在前一天,公安部網站發布信息稱,全
“其實地溝油的核心危害并不在于骯臟,經過成熟提煉的地溝油,可能并不特別臟,它的威脅主要是短期食用侵害胃腸道,長期食用可能引發癌變。”武警廣東總隊醫院營養科主任曾晶表示。 地溝油含有多環方烴可致癌 曾主任介紹:衡量食用油質量好壞的一大指標是酸價。“酸價越小,說明油脂質量越好,新鮮度和
12月13日,衛生部網站發出告示,稱為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行為,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現公開征集“地溝油”檢驗方法。 這已經是衛生部第二次征集檢驗方法了。 就在前一天,公安部網站發布信息稱,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的打擊“地溝油”犯罪破案會戰成效顯著。3個多月來,各地偵
地溝油提煉出來的油符合國家標準?昨天,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地溝油多年來屢打不死屢禁不絕,除了不法分子作案手段越來越隱蔽外,針對地溝油的監管漏洞也讓地溝油造假很輕易過關,有專家指出,“經提煉的地溝油,若以當前國家《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檢測,也都可能過關。”有關人士呼呼,我國應該盡快建立一套專
中國人一年吃掉300萬噸地溝油 徹底禁絕需10年 [導讀]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左右,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醫學研究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其中包含的一種有害物質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圖片雖然很惡心,但不可否認,我們都吃過這
地溝油成分的檢測 從上文可以看出,如果通過實驗方法獲得樣品油的多環芳烴(PAHs)、膽固醇、電導率、特定基因組成等指標參數,就可以斷定此油樣是否是地溝油。以下是中國生物器材網收集并整理的相關資料,以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多環芳烴(PAHs)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溝油”治理工作的意見》,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就構建“地溝油”綜合治理長效機制作出安排部署。此次“意見”的印發,既反映了國家對治理“地溝油”問題的重視和力度,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治理“地溝油”工作仍需加強。當前,“地溝油”在餐飲市場上是否仍大量存在?治理
打破砂鍋 地溝油產業不僅沒有消失,如今甚至還從小作坊走向了工業化和精煉化,而從加工窩點抽取的樣油送到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后,結果顯示符合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動物油的一般指標要求。請關注—— 早前,有關媒體通過暗訪發現京津冀一些地溝油加工窩點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且生
打破砂鍋 地溝油產業不僅沒有消失,如今甚至還從小作坊走向了工業化和精煉化,而從加工窩點抽取的樣油送到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后,結果顯示符合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動物油的一般指標要求。請關注—— 早前,有關媒體通過暗訪發現京津冀一些地溝油加工窩點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且生
“你一定也吃過地溝油。”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對記者說,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和油脂工作組組長。據他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到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你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
特征光譜 樣品的前兩個主成分得分值在“相”空間的分布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基于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IBS)技術對地溝油和合格食用油類進行特征光譜檢測以及分析,對地溝油和常見合格食用油進行良好的分類,并建立模型對油類進行識別檢驗,檢驗結果十分良好。該研究為地溝油快速高效鑒別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路與解決
地溝油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最大的中國難題,由于未找到檢測技術,各地地溝油仍是猖獗,某地甚至發生了學生怒砸涉嫌使用地溝油的學校食堂。繼上次公開征集的地溝油檢驗方法被證明不靠譜、無法檢測出地溝油之后,衛生部近來又征集到了數十種新方法。廣東省藥監局已經委托廣東省藥品檢驗所開展“地溝油”快篩技術研究,目前
6月1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放日接待了30多名公眾,有關專家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熱點答疑。其中,關于公眾個人能不能檢測出地溝油,國家風險評估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檢測方法不適用于個人,但對檢測機構公開。該負責人還表示,地溝油重在源頭管理,檢測方法只是一種補充手段。當前,中心已
今后,除了衛生、工商等執法部門外,餐館和消費者也可自行檢測所售和所食用的油脂中是否含有“地溝油”成分。昨天,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獲悉,被衛生部今年5月份認可的3種有效快檢“地溝油”方法之一的“地溝油多參數綜合快速篩查方法”,將首次正式市場化生產和銷售――“檢測試劑盒”小包裝,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基于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IBS)技術對地溝油和合格食用油類進行特征光譜檢測以及分析,對地溝油和常見合格食用油進行良好的分類,并建立模型對油類進行識別檢驗,檢驗結果十分良好。該研究為地溝油快速高效鑒別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路與解決方法,對地溝油的鑒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廣西食品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正在對餐館食用油樣本進行登記 10月13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北京掛牌成立。中心主任劉金峰指出,加強地溝油等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評估和檢測技術研究,將是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 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地溝油檢測問題,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指出,目前衛生部征集到的5種地溝
提起“金菜花”牌菜籽油和“吉象”牌豬油,在云南甚至可以說在西南都是家喻戶曉,以前出名是人們經常食用這個牌子的油,超市隨處可見,現在出名是生產這兩個品牌的豐瑞公司涉嫌生產地溝油被公安機關查處。誰曾想到這家占云南市場份額30%的著名龍頭企業其生產的“吉象”牌桶裝豬油和豬油調合油竟然是摻雜地溝油加工而
因為一頓火鍋帶來的靈感,太原刑警任飛發明“地溝油檢測法”,一舉攻克“世界性難題”。至此,原本默默無聞的他,變成了大家口中天賦異稟的“發明家”,甚至被稱為“火鍋英雄”。面對撲面而來的掌聲和榮譽,任飛淡然地說,哪里來的什么“天賦”,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不愿妥協的堅持。任飛正在做實驗 “我覺得奮斗,
9月13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經過約3個月的全力奮戰,全面篩查了地溝油可能涉及的80多個技術檢測項目,終于找到了查出地溝油的4類有效指標,初步建立了地溝油檢測的指標體系。而在公安部指揮破獲的浙魯豫等地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特大案件中,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基于前期的研究,對本案
地溝油丑聞近年來屢屢見諸報端,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科研人士也在實踐回收利用地溝油的可能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在國內,地溝油就被作為燃油、肥皂、洗滌劑、選礦劑、工業脂肪酸等多類產品的原料進行科研嘗試。而在海外,甚至有研究正在探討能否將地溝油作為飼料來源。 但由于技術轉化和成本控制的難度,不同行
地溝油問題比三聚氰胺嚴重 檢測標準年內出臺 今年3月,《中國青年報》一篇“全國200萬-300萬噸地溝油流入餐飲行業”的使得核心當事人――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站在風口浪尖。 輿論風暴之后,何東平教授昨日來到長沙,出席湖南油脂產業發展研討會,并進行主題演講。 除了教授之外,他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