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研發:基礎研究誰來做
不論是快速還是慢速的跟進者,擬開發的新藥與上市藥物或處于開發后期以及臨床階段的分子相比,應有一定的特點或者說區別,這已成為業界共識。 談及新藥研發的過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員曾對我表示,新藥研發的基礎研究并不重要。他舉例說:“花費很大精力,做一個結構復雜、合成不易的化合物,從藥化的角度來看沒有多少意義。只有快速合成并篩選大量化合物,從中發現活性化合物才符合新藥研究的目標。” 這位年輕人話雖不多,但信息量不少,其中涉及到新藥研發的一些重要問題,值得探討。 新藥研發是否需要基礎研究 當今的新藥研發主要圍繞提高新藥研究的成功率和尋找新的治療方式來進行,其中呈現出四大特點。 一是藥物代謝和毒性研究的前移,即在先導物確認和優化階段,而非候選藥物階段,就需要藥物代謝和毒性的介入;二是動物模型的人源化及提高體外和體內模型的關聯性,這主要為了提高藥效研究的可靠性以及對臨床結果的預見性,當然代謝和毒性研究也不例外;三是從原來的活性化合......閱讀全文
新藥研發:基礎研究誰來做
不論是快速還是慢速的跟進者,擬開發的新藥與上市藥物或處于開發后期以及臨床階段的分子相比,應有一定的特點或者說區別,這已成為業界共識。 談及新藥研發的過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員曾對我表示,新藥研發的基礎研究并不重要。他舉例說:“花費很大精力,做一個結構復雜、合成不易的化合物,從藥化的角度來看沒有多
新藥研發:基礎研究誰來做
不論是快速還是慢速的跟進者,擬開發的新藥與上市藥物或處于開發后期以及臨床階段的分子相比,應有一定的特點或者說區別,這已成為業界共識。 談及新藥研發的過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員曾對我表示,新藥研發的基礎研究并不重要。他舉例說:“花費很大精力,做一個結構復雜、合成不易的化合物,從藥化的角度來看沒有多
斑馬魚基礎研究
近期,我們收到了很多小伙伴提交的文獻獎勵申請,其中,有2篇成功吸引了小編的注意,這2篇文章的內容都是斑馬魚研究相關的。我們都知道,斑馬魚是一種常見的模式生物,但是市面上針對斑馬魚的抗體卻非常少,我們不僅有一百多種斑馬魚抗體,而且還可以根據客戶需求來進行定制生產。下面來看看這2篇文章吧。01標題:Sa
基礎研究司圍繞面向科技強國加強基礎研究赴天津調研
2017年12月4日至5日,基礎研究司葉玉江司長帶領基礎司一行赴天津大學、南開大學開展調研,了解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等有關工作情況。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和校長鐘登華,南開大學黨委書記魏大鵬和校長龔克等分別陪同調研。 葉玉江司長一行參觀調研了水利工程仿真與安全國家
基礎研究司圍繞面向科技強國的基礎研究赴杭州調研
2017年12月16日至18日,基礎研究司葉玉江司長帶領基礎司一行赴浙江之江實驗室、浙江大學和國家海洋局二所開展調研。了解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等有關工作情況。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院士、海洋局二所所長李家彪院士、浙江省科技廳周國輝廳長、之江實驗室朱世強主任等分別陪同調研。
基礎研究怎么補短板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對基礎研究一直非常重視,不斷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戰略部署。“基礎研究投入持續增長,從2011年的411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822億元,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羅俊向《中國科學報》表示,尤其
目標導向,牽引基礎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50.shtm
國務院發文-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增加研發投入
6月11日,國務院公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要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民生科技。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河北省基礎研究專項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申報開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00.shtm 關于印發2023年度河北省省級科技計劃 基礎研究專項(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 重大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省科技廳研究編制了2023年度河北省省級科技
新藥開發無間道:來自毒品的新藥
今天英國制藥公司 GW Pharmaceuticals 宣布 FDA 受理了其大麻二酚(CBD)液體制劑 Epidiolex 用于罕見癲癇病 Lennox-Gastaut 癥(LGS)和 Dravet 綜合癥的上市申請。這個申請是優先審批,PDUFA 日期為明年 6 月 27 日。另外今天強生發
吉利德提交丙肝新藥Ledipasvir/Sofosbuvir新藥申請
吉利德(Gilead)2月10日宣布,已向FDA提交了ledipasvir(LDV)+sofosbuvir(SOF)固定劑量組合片劑(LDV/SOF,90mg/400mg)新藥申請(NDA),該藥開發用于基因型1慢性丙型肝炎成人感染者的治療。據估計,在美國約75%的丙肝患者為基因型1 HCV
蓄力領跑:基礎研究投入“看漲”
?? 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科技部和財政部對外發布《2016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基礎研究的投入比例再次成為關注熱點。 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比重多年徘徊在5%,這個數字被網友調侃為中國特色規律。那么,一個簡單的數字是不是能夠說明我國基礎研究投入的全貌,這個數字背后又隱藏了什么
引領新常態的基礎研究
每年兩會前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掌門人接受媒體采訪已成為慣例。一貫低調的楊衛代表對于此次采訪卻非常重視,原因很簡單:“國家對科學基金的投入越來越多。我們需要告訴納稅人,錢都用到哪了。” 交賬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科學基金全年計劃安排各類項目資助金額247億元,
注重基礎研究-善于彎道超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一些領域的空白,還有一些領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國科技發展成就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雖然我國已成為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我國科技發展正處于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
基礎研究:激發創新不竭動力
十年來,我國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從1.03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強度從1.91%提高到2.44%;基礎研究經費增至十年前的3.4倍,達歷史最高值。 其中,“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經費的投入增長了1倍,還首次建設了13個應用數學中心,在物質科學、
注重基礎研究-善于彎道超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補了國內一些領域的空白,還有一些領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國科技發展成就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雖然我國已成為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我國科技發展正處于由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
李燦:建議設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兩項國家杰青基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然而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目前卻依然存在著人才培養和選拔“以論文為導向的一刀切”的現象。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燦 昨天(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此下去,盡管我國研究隊
加拿大基礎研究面臨“退化”風險
鑒于基礎研究在推動科技企業中所發揮的根本性作用,以及近些年加拿大在支持基礎研究方面的減弱,報告的目標如下: ·與國際一些國家相比,將加拿大過去10年對研究支持的變化進行量化。 ·將加拿大全國及其三個主要研究理事會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支持的變化進行量化。 ·對加拿大研究人員進行調查,了解他們
國家基礎研究密切關注介尺度
近日,科技部基礎司組織有關專家就新興交叉科學前沿召開研討會。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靜海作了《從多尺度模型到介尺度科學》的主題報告。“973”計劃顧問組專家徐冠華、林泉、朱道本、于淥以及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位院士專家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會上,專家們不僅探討了介尺度科學的概念、科學問題及相
楊雄里院士:基礎研究應放眼國際
“與臨床研究相比,基礎研究的競爭更多集中在國際舞臺上。所以說,基礎研究的論文應該盡可能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而臨床研究的文章,比如對某個病例介紹與分析,或許在國內發表后的影響力更大。”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作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應將“視線”放在國際上。慎用“國
引力波背后:基礎研究須“容錯”
令人矚目的原初引力波事件雖以“悲傷”告終,但卻引發了國際科學界對其更加熱切的期待;相比之下,由于國內對科研失敗容忍度極低,“中國連想犯這樣‘錯誤’的機會都沒有”—— 近日,歐洲空間局的一份報告宣告了自去年3月份以來關于原初引力波爭議的最終結局。彼時,美國BICEP2合作組宣布了通過宇宙微波背景
11位院士專家建言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是否完全是自由探索?如何加強新時代的基礎研究?如何打造一支潛心基礎研究的科研隊伍? 11月15日,在中國科學院加強基礎研究座談會上,包括中科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曾慶存在內的11位院士、專家,從中科院基礎研究的使命定位、人才培養、管理范式等多方面對上述問題提出建議。 從“能干什么
基礎研究,光“砸錢”還不夠
“如果沒有科學的想法,給再多的錢,那又有什么用呢?”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力的一句話引起參會委員們的深思和共鳴:基礎研究,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可單純地增加投入并不能“順理成章”帶來突破。基礎研究更需要一個真正寬松、包容的環境,科學家們也需要保持一顆“天真的心”! “或
基礎研究需要“四維”支持
前段時間,LIGO宣布直接探測到引力波,這讓平日里有些“高冷”“生僻”的科學名詞華麗轉身,成了社會熱點。可是,當科技日報記者就基礎研究問題采訪兩會代表時,卻聽到他們吐露苦衷:一些科技領域的管理者,總是有些急于求成,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敗;國家重器買得起馬配不起鞍,大科學裝置LAM
持續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基礎研究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應對風險和挑戰、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制勝法寶,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
聚焦基礎研究-培養頂尖人才梯隊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廣州市科技局印發《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培育體系工作方案》,計劃在未來5年投入近10億元,實施基礎研究人才的“啟航”“續航”“領航”等計劃,旨在階梯式培育一批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基礎研究人才。 “這項政策是廣州放眼未來,為自主培養出世界級頂尖科學家的‘天使投資’。”廣州市科學技術局
經濟增速放緩-基礎研究不能緩
在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進入新常態后,如何保證國家財政和全社會繼續對基礎研究的支持,防止和消除投入下滑對原始創新的負面影響?這個問題一直懸在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王梅祥心頭。他帶著一份呼吁“加快完善強化基礎研究的投入體系”的提案來到今年兩會。“我國現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基礎研究面
加拿大基礎研究面臨衰退風險
一份日前發布的報告稱,由于資助縮減以及誤入歧途的政府和撥款委員會政策,加拿大科學事業面臨著淪落為垃圾債券的風險。 報告作者特別譴責了資助重點從基礎科學領域的逐步轉移。這使得該國不斷壯大的科學界僅剩下極少數人聚焦基礎研究。 “取消對基礎研究的資助,改變了科學研究如何在加拿大開展的真正本質。”來
持續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基礎研究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應對風險和挑戰、解決矛盾和問題的制勝法寶,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
Nature:中國承諾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李克強總理在上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承諾對基礎科學的支持????? 上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Li Keqiang)發布了其上任一年后的第一份預算報告,讓中國科學界了解到了他們取得的一些重大成果。但一些觀察人士則謹慎地表示為了鼓勵創新,國家應該將更多的支持放到基礎研究上來,遠離急功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