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Thomas A. Steitz Ada E. Yonath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以三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這三位科學家為美國的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的Ada E. Yonath。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1952年出生于印度的Chidambaram,美國公民。1976年從美國俄亥俄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現為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結構研究部資深科學家和團隊領導人。Thomas A. Steitz,1940年出生于美國密爾沃基市,美國公民。1966年從哈佛大學獲得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現為耶魯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和......閱讀全文
科大《美麗化學》榮獲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
繼去年中科大“殺手教授”丁澤軍教授榮獲菠蘿ME獎后,剛剛揭曉的2015年“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中,來自中科大的《美麗化學》獲得“菠蘿U獎”。 一根棒棒糖能舔1000次嗎?我們聊天時常用的“呵呵”到底是什么含義?千萬別傻乎乎地問:“研究這些問題有什么意義”?好玩還科普唄!于4月11
魅力化學瑞士步琪與諾貝爾獎得主會談
Richard R. Ernst教授會晤瑞士步琪有限公司Christian Zwicky,就其諾貝爾獎獲獎之路進行交談。??????????????? 諾貝爾獎獲獎者、ETH教授Richard Ernst相信:只有人們擁有了廣闊的知識面,才能得以了解某一領域中的復雜問題。正如一位著名
葉綠素和諾貝爾獎
1771年8月18日,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把薄荷的枝葉放在玻璃罩下面,事先在里面點燃了一支小蠟燭。這時蠟燭的光焰沒有熄滅,同時放進去的一只老鼠也沒有被悶死。過了些時候,罩子里面的蠟燭變得更亮了,那只老鼠也活蹦亂跳地跑來跑去。這說明薄荷澄清了污濁空氣,即我們現在所說的二氧化碳氣體。普利斯特里又做了各種
美國“另類諾貝爾獎”出爐
各獎項得主都取得了“首先令人發笑,繼而讓人思考”的成就 由哈佛大學幽默雜志《不可能的研究紀錄》、哈佛大學計算機協會等機構評選的“另類諾貝爾獎”10月1日晚出爐,分布在各大洲的獲獎者“分享”了10個獎項。 公共健康獎由美國伊利諾伊州醫學博士埃萊娜·博德納爾與同事獲得。她們設計了一種可迅速轉
2009年諾貝爾獎預測
基于文獻計量進行預測;25位引文桂冠得主成為今年預測獲獎者 錢永健 10月5日至12日,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將如期而至。就在全世界翹首企盼的時候,湯森路透集團于9月23日公布了其一年一度的基于文獻計量的預測,給不斷升溫的諾貝爾獎熱潮平添了一把熱火。 整整一年前,湯森路透曾預測
以色列創立“猶太諾貝爾獎”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6月26日宣布設立一個名為“創世”的國際獎項,用于表彰在科學藝術方面成果斐然、“贏得國際認可”的猶太人。 內塔尼亞胡說,“創世”獎象征猶太人對人類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全球猶太人都將為之自豪,這是展現猶太人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以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當天發表的
諾貝爾獎親睞壽星?
? 諾貝爾獎親睞壽星? 施郁(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1. 為什么引力波諾獎得主年齡較大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對首次直接探測引力波作出杰出貢獻的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
特寫:“遲來的”諾貝爾獎
對于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師生們來說,10月3日無疑是苦樂參半的一天。這天清晨,出生于加拿大的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成為該校歷史上第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然而僅在3天前,斯坦曼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8歲,沒能親耳聽見自己獲獎的消息。 新華社記者3日來到洛克菲勒大學采訪時看到,校園中的國旗半降,
《諾貝爾獎的啟示》出版:從諾貝爾獎看我國的科學研究
《諾貝爾獎的啟示》,呂淑琴、陳洪、李雨民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價:48.00元 諾貝爾獎已走過百年歷史,在獲獎的幾百名科學家中,中國本土無一人上榜,這不能不成為國人心頭之痛:中國離諾獎到底有多遠?與此同時,也有人發出質疑——諾貝爾獎對中國真的重要嗎? 在《諾貝爾
瑞典將建立諾貝爾獎中心
瑞典諾貝爾基金會12月2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與當地市政府合作建立一個永久性的諾貝爾獎中心,以宣傳諾貝爾獎在推動科學、人文等領域進步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基金會負責人拉爾斯·海肯斯滕當天在諾貝爾博物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諾貝爾獎中心將展示歷年獲獎者的生平及其研究成果,介紹諾貝爾獎1
中國版“諾貝爾獎”將問世
日前,科技部發布《進一步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 探索建立信息公開、行業自律、政府指導、第三方評價、社會監督、合作競爭的社會科技獎勵發展新模式; 引導社會力量設立定位準確、學科或行業特色鮮明的科技獎,規范社會科技獎勵的運行,努力提高社會科技獎勵的整體水平;
屠呦呦開啟“諾貝爾獎之旅”
諾貝爾獎正式的頒獎時間是北京12月10日,1896年的這一天,瑞典人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諾貝爾獎就是根據他的遺囑設立的。 從昨天抵達斯德哥爾摩,到12月10日領獎這幾天里,屠呦呦將在這座有著“北方威尼斯”之稱的城市里做些什么?記者昨天拿到了一張屠呦呦諾貝爾之行的大致時間表。6日,屠呦呦在諾貝爾
諾貝爾獎獎金可能將“貶值”
諾貝爾基金會首席執行官拉爾斯·海肯斯滕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基金會并沒有外界想象的富有,需作長遠打算。 《瑞典時報》分析,海肯斯滕的話暗示,從長期來看,諾貝爾基金會可能被迫讓諾貝爾獎獎金“貶值”。 《瑞典日報》10月8日刊登對海肯斯滕的專訪。記者提問,全球股市下挫、債務危機升級是否會影
2017年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近日, 2017年度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行, 與以往每年一樣,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依然評選出了包括物理學獎、生物學獎、營養學獎、醫學獎等10個領域的獎項,讓我們看一看與生物有關的獎項。 解剖學獎 獲獎者:James Heathcote,獲獎課題:Why Do Old M
諾貝爾獎技術造福中國患者
生 物 谷 網 站??? 新聞背景:200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日前被授予美國科學家馬里奧·卡佩基和奧利弗·史密西斯、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這三位科學家的一系列基因治療科研成果,為“基因靶向治療技術”奠定了基礎,此技術已經在我國開展,使不少腫瘤患者得以延長生命。 “基因靶向治療技術?我就
馮德培與諾貝爾獎的緣分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終于向中國科學家拋出了橄欖枝,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國外兩名同行分享了這一獎項。 這應該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科技發展和科研努力的一份重要承認。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我國科學事業曾長時間處于爬坡狀態,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道路上艱苦跋涉,但頗有一些中國科學家與諾貝爾獎之間曾經
《自然》推出“諾貝爾獎得主大會”專題
10月14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專題——《科學大師班》(Science Masterclass)。該專題關注的是2010年德國林島諾貝爾獎得主大會,內容包括對多位諾獎得主的問答,諾獎得主與青年研究人員的互動等。 專題分導言、特寫文章等共16篇文章。(科學網 梅進/編譯)
《泰晤士報》諾貝爾獎得主訪談
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在科學、醫學、經濟學領域里共誕生了近700位諾獎得主,其中的235位仍活躍在當今各科學研究領域中。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了一份對50位諾獎得主的訪談調查報告《Do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The THE/Lindau Nobel La
日本緣何獲得如此多諾貝爾獎
【摘要】日本學術振興會的科研費預算安排納入日本政府5年一度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研究人員能夠從大學、企業或國家獲得充足的研究經費,這是能夠安心進行研究的物質保障。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開發了具有實用性的藍光發光二極管(LED)的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
2023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來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13.shtm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3年諾貝爾獎將于10月2日至9日陸續頒布。其中:10月2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10月3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10月4日,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諾貝爾獎巨額獎金為啥“發不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628.shtm 中新網10月2日電(甘甜) 自10月2日起,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六大獎項將逐次揭曉。 回看漫漫頒獎史,這一獎項背后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近千名獲獎個人
2019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已確定!
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9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已確定,相關獎項的具體時間如下: 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年10月7日星期一,最早上午11:30; 物理學獎:2019年10月8日星期二,最早上午11:45; 化學獎:2019年10月9日星期三,最早上午11:45; 文學獎:2019年10月10
分析技術領域的諾貝爾獎
W.H.Bragg & W.L.Bragg (英) 物理獎 1915——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 F.W.Aston (英) 化學獎 1922——研究成功第一臺質譜儀,并用它準確測定了一些原子核分子的質量,發現了大量核素。 F.Pregl (奧地利)
山中伸彌的諾貝爾獎之路
???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頒給了劍橋大學的 John B Gurdon (79歲)和日本京都大學的 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彌,50歲) 。Gurdon得獎是因為他50多年前在牛津大學的工作,他是第一個利用成熟體細胞轉入到胚胎細胞中并成功克隆出生物個體的,并且發明的細胞核轉移技
湯森路透預測2010諾貝爾獎得主
2010年諾貝爾獎得主預測
2015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已確定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2015年9月27日報道,2015年諾貝爾獎的揭曉時間已經確定(以下時間均為歐洲中部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2015年10月5日上午11:30 物理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2015年10月6日上午11:45 化學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2015年10月7日上午11
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舉行
“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今天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針灸學會共同主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出席會議并講話。 陳竺強調,“我們應該逐步突破中西醫學之間的壁壘,建立融和中西醫學思想一體的21世紀的現代醫學,這種醫學要富有包容性,兼取兩者
諾貝爾獎得主捍衛歐盟動物研究條例
16位諾貝爾獎得主與149個科學機構一起捍衛現存的泛歐盟動物研究條例。在近日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中,該團體警告稱,按照一個公民倡議活動要求的那樣,廢止現有條例,將影響歐洲生物醫學研究。 來自26個國家的100多萬名民眾正式督促歐盟委員會廢止2010年的一項指令,該指令主要負責管理科學研究中的動物
諾貝爾獎背后的爭議、誹謗和科學
如果預測可信,那么這將是一個喧囂的諾貝爾季節。 每年,諾貝爾獎預言者都會在10月初結果正式揭曉前對誰會獲獎做出預言。今年的預言逐漸演變成了爭議性的問題。一些人認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是潛在獲獎贏家,該技術提供了相對便捷的基因編輯方法。在物理學領域,相關預測紛紛聚焦激光干涉引力
對“諾貝爾獎”的渴求不能拔苗助長
目前除了文學獎外,201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都已公布。盡管今年對諾貝爾獎得主的討論出現了很多新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爭議,但是和往常一樣,國內又是一波輿情從教育、科技、文化、經濟、政治等方方面面“質問”為什么目前斬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如此之少。 筆者沒有研究過到底是哪些人群在“質問”為什么目前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