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國家藥監局發布的“警惕治療乙型肝炎的核苷類抗病毒藥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的橫紋肌溶解癥”《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30期)》,引起中國內地正在服用該類藥物的約500百萬患者的擔憂,有患者因害怕不良反應而要中斷治療。 對此,北京藥品安全性監測與再評價專家、地壇醫院的蔡晧東教授今天提醒患者:治療慢性乙肝的核苷類似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肯定的,少數不良反應只要定期到醫院監測,就能避免造成不良后果。而抗病毒治療已被全球公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患者千萬不能盲目停藥,否則很可能導致肝病加重。此外,隨便換藥可能增加病毒耐藥的機會,使以后的治療變得很困難。停藥或隨意換藥的后果可能比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大得多。 蔡教授指出,拉米夫定既能治療艾滋病,又能治療乙肝;但治療乙肝劑量是只治療艾滋病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它治療艾滋病絕不是單藥,需要與至少三種藥物聯合應用。檢索文獻可發現:通報的不良反應絕大多數發生在治療艾滋病的過程中。到目前為止,臨床上......閱讀全文
患者選擇乙肝治療藥物 患者選擇乙肝治療藥物時應結合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肝炎日世界專題之一 ○治療乙肝是場持久戰,長期抑制病毒才能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 ○乙肝藥物最貴并非就是最好的,患者選藥時除了療效還需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 ○乙肝抗病毒治療發生耐
日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第30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表示,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可引起橫紋肌溶解的嚴重不良反應。橫紋肌溶解是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已知的不良反應。雖然這兩個產品的說明書已明確了此類不良反應,但鑒于該不良反應的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將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國家食品
慢乙肝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療,一直是臨床上十分關注的問題。關于特殊人群,到底要不要抗病毒治療?又該如何抗病毒治療呢?HBV相關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療嗎?如何抗病毒? 1.需要抗病毒治療 HBV相關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是指Child-Pugh分級為B或C級,以及出現肝性腦病、腹水或食管胃底
精準醫療是指直接針對疾病主因的精確缺陷(precise defect)來抑制功能紊亂,甚至是恢復正常功能。能夠了解疾病主因的精確缺陷主要得益于基因技術和蛋白質生物化學技術。“精準醫療計劃”的4個要素分別為精確、準時、共享和個體化。國內外感染病、肝病及婦產科學界應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新流
中國肝癌一級預防專家共識(2018) 惡性腫瘤的一級預防又稱病因學預防,是針對已知的病因或危險因素采取有效和適宜的干預措施,達到阻斷或降低惡性腫瘤發生的目的[1]。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包括兩種主要病理組織學類型,分別為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
看著很美的乙肝病毒危害極大,只有堅持長期治療才能有效控制。 時隔五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終于得以更新。12月10日,2010年版《指南》(以下簡稱新《指南》)在京發布。相較于2005年首個《指南》(以下簡稱舊《指南》),新《指南》在乙肝治療用藥方面也提出了更為規范和具
從5月20日開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的慢性乙肝病人就開始了比過去幾年更煎熬的漫長等待。這一天,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的首輪結果公布。 其中,乙肝病人急需的韋瑞德藥物(替諾福韋酯)在通過“國家談判”試點獲得降價后,降價幅度在67%,是此輪試點降價幅度最大的一款藥物。此前,韋瑞德的月均
中國擁有世界20%的人口,卻同時也有全球一半的肝癌患者!肝癌,已成為具有我國特色的癌種之一,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為乙肝病毒(HBV)感染!與此同時,因HBV感染而導致的肝硬化,同樣也是因HBV感染而死亡的主要疾病!基于此,HBV治療藥物亟待開發!但現實中涼涼的卻是,國外那些大型跨國制藥公司并不
在目前正式立項的1525項新藥創制專項項目中,哪些是“十三五”有希望的品種呢? 鑒于目前已獲批創新藥從申報到獲批的平均時間為6~8年,筆者納入107個目前已至少進入申報臨床階段的重大新藥創制一類新藥(排除非自主研發品種)。 參考藥物研發方向和已公開相關信息,尤其是大量專業人士在醫藥學論壇的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對乙型肝炎(HBV)的治療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突破性進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賈繼東教授在近日舉行的2013清華-楊森公共健康日論壇上指出:“現有藥物治療可以做到有效抑制病毒、控制病情、延緩病毒復制,但是大多不能清除病毒。” 據記者了解,國際公認的乙肝治療藥物主要有
主持人(董倩):歡迎收看《新聞1+1》。 相信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你在看藥盒上那些又長又拗口的名字的時候,會感到很頭疼,因為你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東西。比如說西布曲明,只不過這種東西不僅會讓你頭疼,而且會讓你感到心疼。因為藥品里面蘊含著巨大的成份,就在30日,15種還有這種成份
7月22日,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造假”事件持續發酵。梳理發現,目前,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網、檢查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五家官媒相繼就該事件發表評論,并將質疑指向問題疫苗流向、長生生物是否隱瞞事實、監管為何頻頻失守等焦點問題。附人民日報評論:一查到底,方可紓解疫苗焦慮7月15日,國家藥監局稱,近
為保證公眾用藥安全,依據《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月28日發出通知,決定將含右丙氧芬的藥品制劑逐步撤出我國市場。 近期監測和研究數據表明,含右丙氧芬的藥品制劑存在嚴重的心臟毒副作用,且過量服用可危及生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相關專家對該品
近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第30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表示,乙肝用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可引起肌肉骨骼系統損害的嚴重不良反應。經過嚴密監測,銀川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7月26日發布,目前我市尚未發現不良反應病例報告。 據銀川市藥品不良反應中心主任周惠娟介紹,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
新華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崔靜)記者2日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獲悉,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初步檢測結果顯示,導致江西6名患者死亡的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部分樣品存在異常,目前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 5月29日,國家藥監局接到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江西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使用標示為江西博雅生物
一、 疫苗的概念及分類 疫苗,是指一切通過注射或黏膜途徑接種,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針對特定致病原的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從而使機體獲得保護或消滅該致病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質、多糖、核酸活載體,感染因子等。在我國,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ET)是一種少見的血液病,發病率約為 0.4-2.5/100000 人 / 年,多見于 50-60 歲女性。過去十年,由于分子生物學、臨床試驗以及回顧性研究的發展,ET 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來自英國的 Alimam 教授結合病例對 ET 的診斷與治療進行了綜述
近日,有媒體報道,52歲的“資深”糖友李女士以為吃保健品,就可以不用吃藥和打胰島素控制血糖了,結果血糖不降反升,引發并發癥,左眼幾乎失明。 生活中,像李女士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懷孕不能服藥、吃藥時隨意調換劑量、中藥沒有副作用可以隨便吃……日前,在中國藥學會公布的公眾用藥十大誤區目錄上,這些都榜上
一、血清甲狀腺激素測定(TT4、TT3、FT4、FT3)甲狀腺素(T4)全部由甲狀腺分泌,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僅有20%直接來自甲狀腺,其余約80%在外周組織中由T4經脫碘代謝轉化而來。T3是甲狀腺激素在組織實現生物作用的活性形式。正常情況下,循環中T4約99.98%與特異的血漿蛋白相結合,包括
史上最全的甲狀腺疾病實驗室檢查項目,您值得收藏!血清甲狀腺激素測定甲狀腺素(T4)全部由甲狀腺分泌,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僅有20%直接來自甲狀腺,其余約80%在外周組織中由T4經脫碘代謝轉化而來。T3是甲狀腺激素在組織實現生物作用的活性形式。正常情況下,循環中T4約99.98%與特異的血漿蛋白相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7月22日發布《第30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這本是藥物上市后監測數據的正常發布,卻在乙肝人群中引起了一陣恐慌,乙肝抗病毒藥還安全嗎? 少數地區乙肝患者找到醫生詢問,為什么給開“有副作用的藥物”,甚至演變成醫患糾紛,還有些患者看到報道后不經專家同意擅自停藥。針
一、前言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的編制,正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三五規劃”實施期間,是我國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由制藥大國 向制藥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實施藥品標準提高行動,編制好新 版《中國藥典》,對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推進
一、前言 《中國藥典》2020 年版的編制,正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 十三五規劃”實施期間,是我國健康中國建設和實現全面建成小 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由制藥大國 向制藥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實施藥品標準提高行動,編制好新 版《中國藥典》,對于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推進醫藥
新藥臨床試驗,事涉千萬人生命安全。一起臨床數據造假事件,揭開了中國新藥臨床試驗令人不安的幕后操作。 相較6年前的試藥亂象,國家食藥總局的監管雖然持續加強,但尚待完善的新藥臨床試驗機構審批制和不透明的追懲機制,仍讓試藥環節充滿風險。 中國的醫藥信譽再度受到考驗,這一次發生在臨床試藥環節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2013年6月份公布的信息,一款由百時美施貴寶和輝瑞聯合研發的新藥阿哌沙班,審查過程將被延時三個月,因為中國一位臨床研究中心管理人員和另一位監察員“更改了原始記錄,掩蓋了違反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的證據”。這最終導致FDA調查人員對中國36個研究中心里 24
杭州市西溪醫院肝病傳染科的趙春醫生,是錢報健康微信號“浙江名醫館”空中診室的一位專家,她告訴醫館君,最近正在為一件事發愁: 前兩天,有名懷孕8個月的孕婦來找她,在門診哭哭啼啼好久。這位乙肝媽媽,是位大學老師,雖然前期做了很多功課,知道要打疫苗,要做抗病毒治療,但是怕藥物會影響寶寶,一直不肯吃藥
- 健康管理與慢病防控系列報道 隨著中國老年人口迅速增長,老年人已成為藥品市場的最大消費人群。據統計,老年人消費的處方藥品占23%―40%,非處方藥品占40%―50%。但老年人用藥的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有文獻報道,超過60歲的老年人因為藥物治療而發生不良反應的危險性是一般成人的
老齡、吸煙、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等都是已知的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素。 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最新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HBV感染也成為腎臟損傷確切的危險因素。近期,這項研究結論發表在BMC Medi
老齡、吸煙、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等都是已知的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素。 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最新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HBV感染也成為腎臟損傷確切的危險因素。近期,這項研究結論發表在BMC Medicine上。圖片來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