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家自然地理協會資助下,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與植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樂霽培、李新輝博士等與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加州科學院的植物學家一道,對橫斷山川西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植物學野外考察,考察活動順利結束,隊員于近期返回昆明。 據悉,地處我國西南部滇西北、川西及藏東南交界的橫斷山地區因地形地勢崎嶇、氣候復雜多樣,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種類,是全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與世界絕大多數地方一樣,受當前人口增長對資源需求增加及全球升溫等因素的影響,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威脅,不少物種可能因為生境的喪失而滅絕。在深入的野外考察基礎上,進行生物多樣性編目,查清該地區生物種類組成及野外居群的大致數目,對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實現對該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至關重要。 哈佛大學和昆明植物所在橫斷山區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有著共同的興趣。2003年9月, 昆明植物所與美國哈佛大......閱讀全文
版納植物園“十三五”的目標是在總體上達到國際一流植物園水平,為我國熱帶及東南亞周邊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東南亞生物多樣性中心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為保護、平臺、人才。 在我國未來的外交戰略重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背
由云南生物與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心、云南省林業科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生物與文化多樣性保護國際研討會于5月27日至31日在中國云南昆明和西雙版納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來自中國、印度、尼泊爾、緬甸、老撾、泰國以及臺灣地區從事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保護的學者、專家、保護工作者、社區代表、研究
3月7日至9日,“亞洲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研討會”在廣東肇慶舉行。會議由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主辦,來自中國、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和東盟生物多樣性中心(ACB)、國際山地中心(ICIMOD)、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國家和組織的17名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參會單位包括中科院植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
中國西南和東南亞是北半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據統計,東南亞涵蓋了全球約20%的植物、動物和海洋物種,全境都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所謂“生物多樣性熱點”指的是生物物種高度集中,且面臨高度破壞威脅的地區。團隊在Zeyardan村駐地處理標本 在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就有這樣一個研究團隊——東南亞野
11月5日至9日,第六屆海峽兩岸森林動態樣區研討會在廣西召開。會議由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主辦,中科院廣西植物研究所承辦,并得到了中科院2012年海峽兩岸會議資助。本次會議共有來自海峽兩岸2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80名學者參會,其中臺灣代表7人。中科院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張興根主任,韓國生態學會前任理
生物分類研究是對物種多樣性進行調查、研究、命名,并根據其演化種系的親緣關系通過表型與基因型相結合的綜合分析,將其梳理成種、屬、科、目、綱、門、界等有序等級的分類系統。 生物分類學不僅是整個生命科學的基礎,更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礎。中國是全球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然而我們國家
生物分類研究是對物種多樣性進行調查、研究、命名,并根據其演化種系的親緣關系通過表型與基因型相結合的綜合分析,將其梳理成種、屬、科、目、綱、門、界等有序等級的分類系統。 生物分類學不僅是整個生命科學的基礎,更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礎。中國是全球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然而我們
在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資助下,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葛學軍、夏念和、鄧云飛、李世晉、羅世孝博士5人組成的科考隊與秘魯國立San Marcos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植物學家一起,于8月3日至29日對秘魯西北部Ancash省的瓦斯卡蘭(Huascaran)國家公園(包括秘魯最高峰—
我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之首,但據相關媒體報道,我國有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令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面積死亡……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個星球、一個未來”,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2010年是聯合國國際生物多樣性年,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全球共同關注的重要時刻,以“迎接COP-10,共話多樣性,亞洲共行動”為主題的中日韓生物多樣性論壇于5月22日至25日在麗江召開。這次論壇由中日韓三國生態學會和麗江市政府共同主辦,亞洲綠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用1000多公頃的園區收集了13000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熱帶植物,是我國展示熱帶植物、熱帶花卉、熱帶雨林的最經典景區。 記者佘惠敏 攝 “群山疊疊一豁平,萬木森森樹海行。一江碧水西折東,勾出半島葫蘆型。無霜無雪四季春,不冷不熱神仙境。花開不謝葉常綠,好個植物大本營。” 這是
7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藏北典型湖泊水生生物資源本底考察”和“三峽庫區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及圖鑒編撰”2個項目在武漢聯合召開專家組會議暨啟動會。專家組組長陳宜瑜院士,專家組成員,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會
近日,應緬甸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邀請,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率隊對緬甸中部以及北部地區完成了為期近一個月的第五次野外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國際合作局和緬甸自然資源與環保部共25人參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聯合科考適逢雨季,天氣多變、道路泥濘崎嶇、山高路滑
應秘魯國立圣馬庫斯大學、哥倫比亞科學院及巴西科學院等機構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于9月19日至29日率團訪問秘魯、哥倫比亞和巴西。 訪秘期間,張亞平一行訪問了秘魯國立圣馬庫斯大學,與該校代校長伊麗莎白共同簽署《中國科學院與秘魯國立圣馬庫斯大學合作諒解備忘錄》,并見證了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秘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以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exemplifies the hidden extinction of cryptic species 為題,報道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動物進化與遺傳前沿交
生物多樣性大樣地監測研究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實地考察大樣地擬建地址 近日,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一行赴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與石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帥偉就合作建設石棉西南山地生物多樣性監測研究基地開展了交流洽談。成都生物所生態中心常務副主任潘開文與石棉縣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一個寒冷的春日清晨,DianaWall正在嘗試一件通常被用于在高爾夫球場上挖洞的工具,并且難掩內心的興奮。她的團隊總是利用更加費勁的辦法采集土壤及其寄居有機體的樣本。“這是一根完美的巖芯。”當Wall的學生將一個布滿微小蛔蟲的樣本裝入袋子中時,她說道:“你好,線蟲!” Wall是美國科羅拉多
根據院科發字[2009]257號文件,中國科學院干旱區生物地理與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已批準建設。該實驗室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為依托,瞄準國際干旱區研究前沿,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和已具備的堅實基礎,在干旱區生物區系與演
在盛產蟲草的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過度的挖采不但導致蟲草資源枯竭,也破壞了本來就稀疏的植被,極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甚至沙化。 巨大的市場需求導致中藥資源無序開發,不但使得中藥資源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對生態環境也帶來了威脅 近日來,歸真堂欲上市、其"
8月10日、20日,本報先后發表吳玉虎《呼吁有關部門盡快搶救檉柳樹王》、《呼吁拯救世界罕見野生古檉柳林的最新進展》的來信,引起有關部門和媒體的關注。今天,吳玉虎再次投書本報—— 繼我國檉柳屬植物學專家劉銘庭之后,8月25日至30日,由潘伯榮和我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
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地貌復雜,海拔差異大,生境類型多樣,擁有從熱帶雨林到高寒流石灘的幾乎所有植被類型,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這樣的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 角蟾屬Megophrys隸屬于角蟾科Megoph
法國“塔拉”號科考帆船圖片來源:塔拉科考基金會 日前,法國塔拉(Tara)科考基金會秘書長羅曼·特魯布萊在法國駐華大使館,展示了科考帆船“塔拉”號在太平洋拍攝的色彩斑斕、生動美妙的珊瑚群影像,當如詩畫面旋爾變成珊瑚群因全球氣候變暖而大片白化死亡,沉寂如灰燼時,令人震撼。 “塔拉”號將于2月24日
“大多數浮游生物種群沿緯度呈多樣性梯度分布,最靠近兩極的生物多樣性最低。” “微生物多樣性及其基因表達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對不同地理環境變化的響應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近日,發表在《細胞》上的兩篇論文利用塔拉海洋考察期間收集的樣本和數據,分析了目前地球上的海洋生命多樣性,為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前言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一)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源泉(二)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觀(三)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政
為了真實掌握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與水生生物養護工作現狀,收集相關生態本底資料,6月5日,由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主辦的“美麗中國、生命長江”2013年長江上游聯合科考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陳毅鋒研究員作為水生生物多樣性專
緬甸北部地區是世界上最缺乏研究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物種豐富度極高。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在對緬甸紅崗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考察中,發現了一批異齒鰋標本,為此前尚未被發現的新物種,命名為紅崗異齒鰋。東南亞野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組作為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核心團隊之一
近日,由北京大學城環學院方精云、王志恒、唐志堯等主編的《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中英文雙語版及英文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德國Springer聯合出版。該圖集全三冊共2000余頁,詳細介紹了我國全部11400余種木本植物基于縣域的分布區及相關氣候信息,是目前世界上物種收錄最完備,分
汾河是山西省流域面積最大、河道最長和水資源量最大的河流,是三晉人民的母親河,其源頭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對維系全省水資源平衡和生態系統穩定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對該區域生態環境的擾動和破壞日趨嚴重,物種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及其功能持續受損,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針
2014年以來,依托于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和緬甸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緬甸林業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東南亞野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組科研人員對緬甸北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進行了多次野外考察,采集了大量的魚類標本。研究團隊于緬甸常駐工作期間對采集的魚類標本進行形態分類研究和系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