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塑料餐具綠色無害?兩協會“掐架”
佛山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洋垃圾制造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事被曝光后,緊接著,這一國家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已有數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突然就被“正名”,8月24日,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與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聯合召開說明會公開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綠色的無害產品。此語一出,立即遭到了環保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的抨擊。 交鋒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 中塑協新聞稿中直接表示,一度廣為流傳的所謂聚苯乙烯發泡餐具使用時會產生易致癌的“二口惡英”、會有殘留苯乙烯單體遷移出、會釋放苯乙烯二聚體、三聚體致癌的問題,產生環境荷爾蒙、雙酚A等之類影響身體健康的傳聞是不科學的。 發泡餐具無毒又健康 十多年來,一次性發泡餐盒被看做是白色污染、容易產生有毒物質的“危險品”。有專家曾表示,發泡餐具在高溫下會產生有毒物質,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遇到熱湯熱飯時,會產生毒素,融化在食物中。 65℃以上高溫使用,會產生強致癌毒性二......閱讀全文
一次性發泡餐具復活?
在禁產禁用14年之后,有“白色污染”之稱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如今又“復活還魂”啦?據悉,日前發改委發布了21號令,局部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也就是說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不再是淘汰類產品。據相關權威人士透露,由于發改委21
一次性發泡餐盒無人回收-白色污染死灰復燃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報告――― 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后,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它的回收利用機制是否建立起來了?可怕的“白色污染”是否會死灰復燃? 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對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地區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發現,因無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最好別用來加熱食品
5月1日開始,曾被稱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14年后再次迎來合法身份。根據國家發改委2013年修正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相關規定,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泡沫餐具)已經從淘汰類目錄中刪除。發泡塑料餐具重上百姓的餐桌會不會影響健康,很多人仍心存疑慮。 “有毒說”和“無毒說
專家回應發泡餐具回歸:使用沒問題-回收成問題
回放: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進行局部調整,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這等于說,21號令的實施意味著禁用了14年的發泡餐具即將重回市場。疑問: 發泡餐具禁用多年為何又解禁?它是否真的有毒?對其可能引發的白色污染問
發改委解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稱毒性符合國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8日表示,由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標準以及有利于節能等特點,決定將這種產品從產業結構指導目錄淘汰類中刪除,允許生產使用。 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刪除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主要基于多種考慮:它符合國家食品包裝用具相關標
一次性塑料餐具解禁-白色污染會否重來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意味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于今年5月1日起再次合法化。 被禁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被解禁,引來外界廣泛熱議:這是政策的“自我糾錯”,還是環保標準的“被迫倒退”? 1問
如何處置發泡餐具-建立回收利用體系最關鍵
2013年5月1日,在國家發改委第21號令《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式解禁,距今已達一年之久。請關注—— 近日筆者在北京周邊餐館的走訪中發現: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很高,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已不再用。環保類餐盒即使加收打包費,大家也愿意選擇。而街邊燒烤攤所
發泡餐具解禁環保企業受傷-白色污染重現成疑
自5月1日起,被禁達14年之久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正式被國家發改委解禁,重新允許生產使用。記者采訪多名餐盒生產企業和食品包裝專家了解到,發泡餐具解禁后主要面臨原料質量難控、回收難等四大難題,并對非發泡餐具生產企業造成沖擊。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亟待完善相關國家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完備的回
被禁14年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惹爭論
被禁止了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近日從“禁止”名單中刪除。此舉在一次性餐具生產廠家中引起議論。 “不可能吧,這是國家一直明令禁止的。”山東一家一次性餐具生產廠商表示懷疑,當他得知國家發改委確實更改了以前的禁令后,表達了震驚,同時對一次性發泡餐具的前景表示不看好:“誰知道
發泡塑料餐具綠色無害?-兩協會“掐架”
佛山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洋垃圾制造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事被曝光后,緊接著,這一國家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已有數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突然就被“正名”,8月24日,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與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聯合召開說明會公開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是綠色的無害產品。此語一出,立即遭到了環保
解禁近一年發泡餐具懸疑未解
2013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下稱發泡餐具)從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刪除,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從此,這一曾經的白色污染罪魁禍首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又光明正大地重返市場。 如今,發泡餐具解禁已近一年。解禁后,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現狀怎樣?國家發改委在解
發改委公布“發泡餐具”解禁理由稱解禁有五大原因
本報3月12日獨家報道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惹爭議》在行業內掀起風波。昨天,五大行業協會與國家發改委相繼為發泡餐具重返市場“正名”。 發改委稱解禁有五大原因 昨天下午,發改委針對發泡餐具解禁一事發布說明,給出了五大解禁理由: 一是發泡塑料餐具符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白色污染會否卷土重來
時隔14年,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淘汰類目錄中刪除。這意味著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將于今年5月1日起再次合法化。 被禁14年的一次性發泡餐具被解禁,引來外界廣泛熱議:這是政策的“自我糾錯”
檢測標準缺失-發泡塑料餐具質量堪憂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解禁已有一年,其生產、使用情況如何?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日前發布報告稱,發泡餐具生產原料多為外購廢料,且相關檢測標準仍然缺位。 去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1號令”,把發泡塑料餐具從淘汰類中刪除,并從去年5月1日施行。解禁以后,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走訪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對生產
被禁14年重新獲準進市場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引爭議
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人感到不解,有專家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質疑。 發改委解禁 2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
發泡餐具解禁之憂:誰來回收
曾經的"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后,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 依照此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原目錄中淘汰類產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被刪除,從5月1日開始執行。這即意味著,自1999年被
發泡餐具重出江湖遇冷-專家:不能一“解”了之
14年前,國家發改委(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一道禁令,一次性發泡餐具從最開始的“白色革命”者,迅速淪落為“白色垃圾”,成為“過街老鼠”; 14年后,白色污染陰影仍在,各類環保餐具依次登場,禁令又突然解除。從5月1日解禁后已過去兩月,便宜輕巧且地下交易一直存在的發泡餐具卻并未出現“席卷重
被禁與解禁:發泡餐具艱難重生
十四年詬病 發泡餐具獲釋難返市場 被禁與解禁:發泡餐具艱難重生 1999年,被國家列入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淘汰目錄,2013年5月1日,正式解禁。 "這是一場科學與反科學的戰爭。"中國塑料餐具聯合辦公室主任李沛生這樣形容發泡餐具的十四年遭遇。 然而解禁半個月來,發泡餐具
廣東省質監局:發泡餐具解禁將與國家同步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14年之后于今年5月1日重新回歸市場。不過,日前有消息稱廣東暫不解禁發泡餐具。羊城晚報記者9日從省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確實還未發放一次性發泡餐具的生產許可證,但并不意味著‘不解禁’,廣東解禁發泡餐具的時間將與國家同步。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第21號令,
一次性發泡餐具-七成企業用廢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報告,兩成企業用料合格;解禁一年,發泡餐具檢測標準仍“缺席” 今天是一次性發泡餐具被解禁一年的日子,我們使用的發泡餐具質量如何?昨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報告顯示,91家企業中有七成多企業在混合摻雜廢料生產發泡餐具。 去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1號
發泡餐具獲釋難返市場:絕大多數人不敢用
十四年詬病 發泡餐具獲釋難返市場 被禁與解禁:發泡餐具艱難重生 1999年,被國家列入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淘汰目錄,2013年5月1日,正式解禁。 “這是一場科學與反科學的戰爭。”中國塑料餐具聯合辦公室主任李沛生這樣形容發泡餐具的十四年遭遇。 然而解禁半個月來,發泡餐具卻并沒有實現真正
一次性發泡餐盒存五大誤區四部委五協會為其正名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今年5月起解禁,重獲合法身份,然而圍繞著它的質疑聲仍不絕于耳。國家發改委、質檢總局、工商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委員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塑料制品包裝委員會等5家協會日前首度聯手,共同澄清有關一次性發泡餐盒消費的
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將重回市場-專家稱綠色環保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有一個東西,它是白色的,有點脆,遇熱變形,輕輕一撕就破裂,通常被說成是"白色污染"或"視覺垃圾"……這說的,就是一次性發泡餐具,也就是白色餐盒。大家可能覺得很久沒看見過了,1999年之后出生的聽眾也許都沒看過。因為,1999年,它已經被下令淘汰。 但
一次性發泡餐具將“華麗”逆襲
過去十四年內,占中國一次性餐盒2/3市場份額的發泡餐盒一直未能獲得合法身份。自1999年發泡塑料餐具被“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以來,一次性發泡餐盒的生產一直屬于“地下生產”。但是,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
塑料餐具出口歐盟門檻提高
向歐盟出口塑料餐具的企業,今年將受到新規考驗。據國際商報得到的消息:歐盟食品安全及動物健康常任委員會近日投票通過一項立法議案,將加強對自中國進口的、由聚酰胺和三聚酰胺制成的塑料餐具的檢驗,歐盟將對來自中國所有批次的塑料餐具進行書面材料審查,并抽取10%進行實驗室分析。這項提案將于2011年7月起
“活”塑料有望破解白色污染難題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卓君團隊通過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編輯,產生了具備極端環境耐受能力的孢子,從而使其在特定條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同時,團隊通過塑料加工方法將孢子包埋在塑料基質中。該研究為開發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新視角和新方法,有望破解當下嚴重的白色污染難題。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
兩協會再打口水仗-一次性塑料餐盒是否有毒存疑
塑料加工協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交鋒”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被“口水”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不但無毒無害,還是綠色產品。在報道了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與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聯合為一次性餐盒“正名”之后,昨天,另一家協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又對此提出質疑。 質疑一
發泡餐具解禁引白色污染擔憂-配套政策難跟上
記者日前在上海某手機賣場看到,一家手機配件攤位的伙計趴在柜臺上吃一份外賣拉面,盛拉面的是一只白色發泡塑料圓碗,碗沿發脆略顯破裂開口。 曾被國家禁產禁用14年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隨著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第21號令的生效,將于今年5月解禁并重新回歸市場。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多方爭議:一度被稱為
人大代表:盡快制定發泡塑料國標-降低企業包裝成本
“聚苯乙烯發泡塑料具有耐油、抗水、保溫隔熱的性能,而且環保優勢明顯。我國自2013年5月1日恢復其生產和銷售以來,至今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生產許可制度及相關使用標準,使該行業在國內發展受到極大阻礙。建議國家盡快制定發泡塑料國家標準,明確其使用范圍,鼓勵其在食品包裝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日前全國人大代表
評論:發泡餐具不能解禁不解疑
5月1日,按照有關部門修改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一次性發泡餐具從“淘汰產品目錄”中刪除。至此,發泡餐具解禁正式生效。 自發泡餐具解禁列入有關部門的議事日程以來,質疑就未停息。盡管發改委、相關行業協會曾專門作出說明,但并未平息爭議。原因是,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程序層面看,發泡餐具解禁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