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樂沙定肝癌適應癥上市儀式 人民網上海4月17日電 近日,全球首個肝癌系統化療藥物——樂沙定肝癌適應癥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上市。 據介紹,我國每年肝癌發病人數超過40萬,占全球的55%。由于肝細胞癌起病隱匿、侵襲性高和生長迅速,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即已達到局部晚期或遠處轉移,不適合手術切除和局部治療。因此,迫切需要尋找針對晚期肝細胞癌的有效治療方案。 一項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主席,解放軍南京八一醫院副院長秦叔逵教授等中國學者領銜,為中國肝癌患者設計的亞太區多國、多中心、開放性、隨機對照III期臨床研究(EACH研究)首次證實:以含有樂沙定(奧沙利鉑)的系統化療對晚期肝癌患者具有生存獲益。基于該研究的結果,樂沙定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準,用于不適合手術切除或局部治療的局部晚期和轉移的肝細胞癌(HCC)的適應癥,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用于肝癌系統化療的藥物。 目前,該方案的化療藥......閱讀全文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3月31日23時,全球累計確診已超過80萬例,國外累計確診超過72萬例、死亡超過3.5萬例。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不僅對全球各國帶來了經濟上的重創,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各個行業。 在醫藥行業,新冠疫情已經導致眾多臨床試驗暫停、新藥審批推遲、藥品短缺加劇等諸多問題
克莉絲汀?克雷恩霍費爾(Kristin Kleinhofer)的抗癌故事始于七年前。最初,她的頭頂上悄悄長出一個針尖樣小凸點,她以為那是一個囊腫,沒有在意。但它不是。后來,克莉絲汀被確診為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 走運的是,她在2014年11月參加了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Fred H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并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制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并成功上市,“中國
靠銷售埃克替尼(商品名稱“凱美納”)單一藥物占到總營收98%的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8日獲得證監會創業板審核首發通過,這意味著,中國第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企業上市在即。 貝達藥業于2011年獲批國家1類新藥埃克替尼,這是一種用于治療接受過化療或不適于化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
百濟神州(BeiGene)是一家處于商業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專注于用于癌癥治療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和腫瘤免疫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今日,該公司宣布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通用名: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已于12月27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我國癌癥防治形勢十分嚴峻,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10萬,死亡約200萬。近20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致癌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感染、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和職業暴露等。 目前我國癌譜兼具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癌譜特征。一段時期內,以肝癌、胃癌、食管癌、
世衛組織最新公布數據表明,全球每年880萬人死于癌癥,占全球每年死亡總人數近六分之一。每年1400多萬新發癌癥病例,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2100多萬。癌癥治療始終是醫學上的一個難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研究癌癥診斷途徑、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及多
日本衛材公司與默克公司于當地時間2018年8月16日發布消息稱,FDA日前批準了此兩家公司聯合開發的激酶抑制劑類抗腫瘤藥物樂伐替尼(Lenvatinib,商品名Lenvima,藥用其甲磺酸鹽膠囊劑)用于不可手術摘除的肝細胞癌的一線治療,從而使樂伐替尼成為FDA近十年來批準的首個用于治療這一適應證
近幾年,生物藥在市場和研發上表現異常活躍。2015年全球銷售排名前十的藥物中,有8個是生物藥。預計2021年全球銷售前十的藥物中,生物藥仍將占據半壁江山;而處于臨床到上市階段的生物藥就有4572個,研發數量節節攀高。 以最火熱的免疫療法和PD-1/L-1為視角中心散發,可以看出全球生物藥呈現出
近幾年,生物藥在市場和研發上表現異常活躍。2015年全球銷售排名前十的藥物中,有8個是生物藥。預計2021年全球銷售前十的藥物中,生物藥仍將占據半壁江山;而處于臨床到上市階段的生物藥就有4572個,研發數量節節攀高。 以最火熱的免疫療法和PD-1/L-1為視角中心散發,可以看出全球生物藥呈現出
中國食藥監總局(CFDA)更是在這一年加速狂奔,進入史上最快跑道,利好新藥臨床和上市的審批政策頻出,大批新藥上市,素有“新藥元年”之稱。 2018年1月4日,CFDA發布首部《中國上市藥品目錄集》,第一批收錄131個藥品203個品規,以進口原研藥為主,共有172個品規,占85%;2017年批準
酒肉穿腸過,肝癌身上留。全球每年新發肝癌患者約85.4萬,中國占據了50%以上,達46.6萬。他們中僅有10%的人能活過5年,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每年肝癌死亡人數高達42.2萬例。 研究發現肝癌發病主要有兩個原因:飲食習慣和病毒細菌感染! 肝炎病毒感染是導致肝癌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是乙肝病毒(H
2020年3月5日,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為當地一位復發/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開出了百澤安?(通用名: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的處方,這也標志著目前來自全國超過160個城市的腫瘤患者已經可以在當地購買并使用上這款全球高品質的抗PD-1抗體藥物,這其中還包括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
日本藥企衛材(Eisai)中國子公司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靶向抗癌藥Lenvima(中文品牌名:樂衛瑪,通用名:甲磺酸侖伐替尼)。今年3月,衛材與默沙東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和商業化Lenvima。在中國市場,衛材(中國)公司將與默沙東(中國)公司將聯合為Lenvi
一項針對惡性腫瘤的免疫療法有望在清華大學獲得突破性進展。 2015年5月初,清華大學醫學中心張明徽團隊研發的腫瘤免疫治療技術進入臨床Ⅰ期收官階段,初步的試驗結果表明,療程超過一年的患者中,70%以上得到明顯好轉。 “接受一年以上細胞治療的患者中,13例復發和轉移癌患者中有10例發生了明顯的影
造血系統疾病俗稱血液病,是指原發于造血系統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統的疾病。許多其他系統疾病有血液方面改變者,只能稱為系統疾病的血液學表現。造血系統疾病一般可分為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等。隨著造血干細胞研究的深入,發現不少造血系統疾病的發病和造血干細胞質和量有關,近年來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再進
2月27日,據CCTV2財經頻道報道稱,中國有一位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一種治療腫瘤的新方法,即從自身的細胞里找到了抗癌的勁敵。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是這一項目的負責人,他們的工作是在人體眾多的細胞中,尋找并培養出對人類健康有益的免疫細胞。 一項針對惡性腫瘤的免疫療法有望在清華大學
靶向藥有不同的適應癥,在用藥前一定要進行一些前置檢測,如果盲目使用不但對治療沒有效果甚至還會加重病情。圖片來源于網絡 肝癌難治。國內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就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最近肝癌病友圈被熱議的兩種藥物PD-1利尤單抗注射液和E7080侖伐替尼也走進了大眾視野。2017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
3.2 國內癌癥藥物市場:百億元的單抗藥物市場即將被打開 腫瘤患病率逐年提高,新增患者增多藥物需求加大。衛生部數據顯示居民腫瘤兩周患病率從1993年的0.9‰提高到2008年的2.2‰,我國腫瘤患者逐漸增多。《2011中國抗腫瘤市場趨勢觀察研究預測報告》預測到
1月20日,阿斯利康發布公告,Imfinzi(durvalumab,度伐利尤單抗)和tremelimumab聯合療法已被美國FDA授予治療肝細胞癌(HCC)的孤兒藥資格。目前,Imfinzi尚未在任何國家中獲批準單獨或與tremelimumab聯合治療HCC。 對于肝癌患者來說,存在一個關鍵的
日本藥企衛材(Eisai)近日在舊金山舉行的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泌尿生殖系統癌癥研討會(ASCO-GU 2020)上公布了抗癌藥Lenvima(樂衛瑪?,通用名:lenvatinib,侖伐替尼)聯合依維莫司(everolimus)(“LEN+EVE方案”)治療不可切除性晚期或轉移性非透明細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抗腫瘤治療正疾速邁入精準醫療時代,引起市場變革。按照美國版的精準醫療計劃,抗腫瘤治療領域精準醫學的關鍵是基因測序、腫瘤、個性化;而治療胃癌的化學藥物仍是極其重要的品類。 2014年4月,美國FDA批準了禮來公司的抗體藥物Ramucirumab(雷莫蘆單抗)注射液上市,商品名Gyramza。這是
隨著全球生物產業迅猛發展,不少企業已在生物醫藥領域中淘到了第一桶金。這一事實快速觸動了國內研發企業的心弦,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綠色通道支持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正在提速,國內生物醫藥產值在醫藥總產值中的比重從2006年的7.91%升至2011年的16.1%。然而,國內生物藥仍然缺乏自主研發
8月7日,拜耳制藥表示,歐盟委員會已經批準了Stivarga? (regorafenib,瑞戈非尼)用于之前接受了Nexavar? (sorafenib-索拉非尼)一線治療的肝細胞癌成人患者治療的上市許可。Stivarga是目前首個同時也是唯一一個對于二線肝細胞癌治療具有明顯總生存期改善的藥物。
鉑類藥物開發于20世紀60年代,自1978年第一代鉑類抗腫瘤藥物順鉑在美國上市至今,鉑類新藥研究開發經歷了近40年的發展歷程。 鉑類藥物因其獨特的抗癌機制和廣泛的抗癌譜,已成為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的化療藥物之一,作為基本藥物被廣泛用于肺癌、膀胱癌、卵巢癌、宮頸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頭頸部腫
新一代“神藥”——免疫腫瘤PD-1治療藥物本周正式在華上市了。制藥巨頭們要在極為有限的市場獨占期里掀起了“時間的戰爭”,搶定價基準,搶市場容量,搶銷售渠道。 8月28日起,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PD-1抗癌藥Opdivo(中文名“歐狄沃”,俗稱O藥)正式在國內50多個城市開售。29日,湖北、安徽、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信息公示,本月共計16款藥品擬納入優先審評,其中9款已經納入優先審評名單。在這些藥品中,不僅有重磅創新藥新適應癥的申請,如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歐狄沃);也有一批仿制藥的上市申請,這與國內當前正在進行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密切相關;此外
治愈癌癥——這是千百年來全球醫學界追求的目標。如今,攻克血液腫瘤已經初現曙光。2010年一位罹患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小女孩艾米麗,在接受了16個月化療后復發,她的父母被醫生告知只有最后幾個月的生命時光。艾米麗的父母找到了從事免疫治療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系終身教授卡爾.朱恩(Ca
近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旗下抗PD-1抗體SHR-1210聯合甲磺酸阿帕替尼一線治療肝細胞癌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與美國FDA進行了溝通,該試驗即將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同步開展。 據悉,雙方溝通的內容涉及到Ⅲ期臨床試驗方案的總體設計、病人選擇、主要終點、次要終點、療效評價、統計分析方法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