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教授研究論文入選2018年NEJM最受矚目文章
2018年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表了題為“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的文章,找到了治療中樞損傷性上肢偏癱的方法:健側頸神經移位術。 2018年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表了題為“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的文章,找到了治療中樞損傷性上肢偏癱的方法:健側頸神經移位術。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徐文東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團隊領導完成。在2019年1月公布的12篇2018年最受矚目文章(NEJM Notable Articles of 2018)中位列榜首。 19......閱讀全文
復旦大學教授研究論文入選2018年NEJM最受矚目文章
2018年1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表了題為“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的文章,找到了治療中樞損傷性上肢偏癱的方法:健側頸神經移位術。 2018年1月,復旦
復旦大學博導發表NEJM文章獲中樞神經損傷研究新進展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的文章,報道了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在中樞神經損傷后慢性期上肢痙攣性偏癱的治療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這不僅為中樞
NEJM:肥胖又有新療法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N Engl J Med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抵御肥胖的新療法,這種療法只需要每天注射一次名為GLP-1的代謝激素的衍生物即可,而通常情況下GLP-1被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而且其已經被證明可以成功幫助非糖尿病的肥胖病人降低體重。 文
NEJM:診癌從血液入手
根據一項乳腺癌初步研究的結果,一種針對瀕死腫瘤細胞脫落DNA的血液檢測,可能有一天會用于追蹤患者對于治療的反應。該技術提供了侵襲性活組織檢查之外的另一種癌癥檢測替代方法。相關研究發表在3月13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 研究人員追蹤了從30名晚期乳腺癌婦女血液中分離得到的自由
NEJM:基因療法首次降伏HIV
??????? 一項臨床試驗日前表明,一種基因編碼技術對于人類而言是安全且有效的。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使用一種名為鋅指核酸酶(ZFN)的酶瞄準并破壞了12名艾滋病病毒(HIV)攜帶者免疫細胞中的一種基因,從而增強了他們抵抗病毒的能力。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3月6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NEJM:胎兒DNA檢測新時代
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中,戴安娜 碧昂琪(Diana Bianchi)和她的同事們向我們展示了,DNA測序如何能以驚人的準確率幫助檢測到多余的染色體。這篇報告開啟了胎兒DNA檢測的新時代。 首先讓我們
NEJM:HIV免疫療法顯現曙光
生物通報道:免疫療法徹底改變了腫瘤、神經學和許多傳染病的治療方案(兩篇PNAS,五個關鍵因子:癌癥免疫療法的瓶頸;Science發布CAR-T細胞免疫療法重要突破)。現在,根據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AB)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兩項相關研究表明,同樣的方法可以用
NEJM:抗衰老,能靠它?
端粒酶,一種自然存在于人體中的酶,是已知最接近“細胞長生不老藥”的物質。在最近的發表在NEJM上一項研究中,巴西和美國的研究人員證實性激素可以刺激這種酶的生成。 他們在罹患與端粒酶編碼基因突變相關的一些遺傳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肺纖維化患者中測試了這一策略。作者們說,這些結果表明這種方法可以
NEJM綜述:艱難梭菌感染
? 艱難梭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的最新進展已完成,但是,據報告它仍然是美國最常見的醫院內病原體。《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近期發表了一篇關于艱難梭菌感染的綜述,整理如下:??? 近期,Daniel A.Leffler教授和J.Thomas Lamont教授(來自哈佛醫學院Beth Israel Deacon
復旦大學最新Cell
蝙蝠、嚙齒動物和鼩鼱是人類傳染病最重要的動物來源。然而,病毒在它們之間的進化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 2023年9月20日,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Host traits shape virome composition and virus transmission
NEJM:血管炎的GWAS研究
一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研究突出了兩種綜合征背后的不同遺傳特征。這兩種綜合征分別為:肉芽腫性血管炎和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它們都屬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特征為與炎癥相關的小血管損傷。其病因不明,且是否為單病種以及ANCA在發病機理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一直都有爭論
NEJM:廣譜抗癌新靶點
來自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員在最具侵襲性的肝癌中,鑒別出了一個已知調控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的基因,由此開始積極地尋找能夠阻斷其活性的藥物。 這一稱作為SALL4的基因,賦予了干細胞持續分化的能力,使得它們不會轉變為成熟細胞。通常情況下,細胞只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表達SALL4,而在
NEJM:癌癥藥物研發的新型靶標
SALL4基因負責調節胚胎干細胞的自我更新,是許多癌癥中的關鍵基因,例如肝癌。現在,哈佛干細胞研究所HSCI的研究人員,在肝癌模型中對SALL4基因進行研究,找到了阻斷其活性的新型藥物。這項研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NEJM:找到“遺傳密碼”-預防肝癌復發
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釗猷院士指導、中美科學家合作完成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肝癌研究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10月15日發布已發現人體微小遺傳密碼miR-2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的肝癌發生中起較為關鍵的作用,找到了肝癌患者中該遺傳密碼表達水平低的人最有可能采用干擾素預防肝癌復發的可能機制,從
NEJM:免疫系統如何識別癌癥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癌細胞表面鑒別出了一種新型分子,其可以使得機體免疫系統對癌細胞進行識別并且破壞,該研究或為開發新一代有效的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癥患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研究者Serg
NEJM:心衰治療范式轉變——大事年表
? 隨著PARADIGM-HF試驗的發表,射血分數下降的心衰(HFrEF)的治療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紀元。《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以交互式時間表的形式展現了1986年以來該雜志發表的26項心衰治療隨機對照試驗(網址: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p14
NEJM熱點關注首個HIV預防藥物
第一次,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考慮批準一種幫助預防HIV感染的藥物上市。這種被稱作特魯瓦達(Truvada)的藥物早在2004年就獲得了FDA批準用于治療HIV-1感染和抗逆轉錄。 問:Truvada如何發揮作用? 答:在某些方面,它像瘧疾預防。在你進入高發病率環境之前使用
NEJM:嚴重血友病的基因療法
最近,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倫敦大學學院(UCL)和皇家自由醫院開發的一種基因療法,通過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的凝血蛋白Factor IX,改變了嚴重血友病B患者的生活,可讓一些患者選擇一種更積極的生活方式。相關研究發表在2014年11月20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
NEJM:利用基因治療失明獲成功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1年前,3名20歲左右的失明志愿者接受了基因療法,現在,這些志愿者的視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有一名志愿者甚至能夠讀出汽車儀表盤上的數字,相關研究發表在8月12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 這3名志愿者都患有利伯氏先天性黑內障——一種遺傳性視網膜眼疾,由
NEJM:中國專家成功阻斷乙肝母嬰傳播
如何讓寶寶遠離乙肝(HBV)?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的北京佑安醫院婦幼中心名譽主任潘啟安教授領銜的中國科研團隊發現,高乙肝病毒載量的孕婦在服用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TDF,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后,能大幅降低乙肝母嬰傳播風險。經治后,嬰兒從母親處感染乙肝
NEJM:鐮狀細胞貧血需要多輸血嗎?
?? 鐮狀細胞貧血是遺傳病,由鐮狀血紅蛋白(HbS)引起的。鐮刀狀聚合物破壞紅細胞、縮短其壽命并觸發血管閉塞性疾病。中風是鐮狀細胞貧血的并發癥之一,常伴隨大腦低速血流,這與內皮損傷、顱內和顱外血管閉塞、腦出血相關。輸血可減少腦血流低速、降低循環鐮狀細胞百分比等。???鐮狀細胞貧血患兒約35%有腦血管
阿司匹林又有“新戰績”,登上頂級期刊NEJM
2月22日,在這篇題為“Aspirin or Rivaroxaban for VTE Prophylaxis after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的論文中,一個針對“接受全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的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證實,阿司匹林與預防術后靜脈血栓栓塞
阿司匹林又有“新戰績”,登上頂級期刊NEJM
阿司匹林是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近日,這款“神藥”登上了頂級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這次,它又取得了什么“戰績”呢? image.png 圖片來源:NEJM(DOI: 10.1056/NEJMoa1712746) 2月22日,
復旦大學最新Cancer-Cell文章
來自復旦大學生科院,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等處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胰腺癌中乳酸脫氫酶A(LDH-A)的一種上調作用機制,指出LDH-A的一種乙酰化修飾會抑制其活性,并靶向分子伴侶介導的細胞自噬,因此在胰腺癌患者體內,這種乙酰化會減少,并伴隨LDH-A蛋白表達水平的增高。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1日C
復旦大學首份考古報告出爐
近日,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第一份考古調查報告《麗水保定窯址》出爐,并作為書籍正式出版。“作為龍泉窯重要的地方類型,保定窯址的調查發現,將成為龍泉窯研究的重要補充。”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沈岳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該報告聚焦麗水保定窯址,記錄了麗水保定窯始燒及早期窯業轉移情況、保定窯的衰落與
NEJM:免疫療法或成抗癌新“標配武器”
7月1日,英國癌癥研究會發布公告說,一系列臨床試驗表明通過藥物來協助體內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發動攻擊具有不錯療效,如果進展順利,研究人員說免疫療法甚至有望取代化療成為癌癥的標準療法。 據英國癌癥研究會介紹,這類免疫療法使用的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一種能躲避人體免疫系統監測的“特異功能”。相關藥物能讓這
NEJM:腫瘤重復測序-結果大不同
哈佛醫學院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及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利用全外顯子組測序,發現了兩個過去未知的突變。這兩個突變似乎引起癌癥患者對藥物的意外響應以及之后的耐藥。 患者是一名57歲的女性,患有轉移性甲狀腺未分化癌(ATC)。這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甲狀腺癌,通常在5個月內致命。不過,在接
兩篇NEJM:孩子為什么會得癌癥
近年來,我們對兒童癌癥的理解已經越來越深入。醫生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知識為患者提供治療和指導。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在癌癥中幸存下來,這樣的醫學指導應當持續終生。 孩子們為什么會得癌癥?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將基因視為這個問題的關鍵。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
《NEJM》:巴西出現新的MRSA超級病菌
目前,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Cesar A. Arias博士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一名巴西患者中發現了一種可引起血液感染的新型超級細菌。 這種新型超級細菌是高度耐藥細菌(稱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一部分,MRSA是醫院和社區相關感染的主要原因
NEJM:家人患上絕癥,你是否需要基因檢測?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上周發表了一篇綜述,介紹了基因組和外顯子組測序的臨床指南。盡管這篇綜述的對象是醫生,指導他們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診斷罕見的遺傳病,但雜志同時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討論健康人在擔心疾病風險時應該怎么做。 在NEJM描述的一個案例中,一位注重健康的男子在拜訪了他的親戚之后,陷入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