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可以聯合或序貫以放療,對于不到5%的僅限于肺實質內的早期患者考慮手術治療。局限期SCLC以同步放化療或化療、放療序貫治療為主,同步放化療優于序貫治療,同步放化療應盡早,并應給予預防性全腦放療,預防性全腦放療對生存的益處顯著。廣泛期SCLC以化療為主,擇期行局部或轉移灶治療。[6] 手術治療 按照TNM分期T1-2N0M0的患者經縱隔鏡或外科分期證實者可行手術切除,即使是達到完全切除的患者術后亦需行化療。 藥物治療 單藥方案,1990s以前針對許多藥物單藥對SCLC的療效的研究較多,近年也對一些藥物進行了有效性的觀察。 2000年以前多個在SC LC廣泛期患者中進行的III期臨床研究證......閱讀全文
來自印度開羅大學的 Don G. Morris 教授等在 Frontieirs in oncology 上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系統地概括了目前在肺癌免疫治療領域的進展,以及近期一系列臨床試驗進行的現狀。 摘要 關于炎癥 / 感染 / 免疫激活與腫瘤患者預后的相關性,許多研究都從原因和結果的不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了一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到
肺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多數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中位生存期為1年左右,5年生存率不足16%,預后極差。研究發現如能在早期發現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5年生存率將會增加到70%!而早期診斷是早期治療的重要條件,胸部X線、CT、支氣管內鏡和細胞學檢查等雖在早期篩查中起
全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肺癌已代替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療的最佳機會,因此目前我國肺癌患者的總體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但如果能早期發現肺癌并對肺癌類別進行鑒別診斷,在病灶未擴散轉移前接受規范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60%
肺癌是世界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癥,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 100 萬人死亡,早就被世界衛生組織 WHO 視為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目前已知肺癌并非單純的一種疾病,根據癌細胞分化程度和形態特征可將肺癌粗分為兩大類:「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后者還可再細分為「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肺癌」、「大細胞肺
腫瘤標志物(tumor marker;TM)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所產生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異常產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
免疫治療的出現已極大地改變了腫瘤科醫師對于一些癌癥的治療方法,然而此前對于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卻依然有限。2018年8月,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成為第一個被批準用于特定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讓我們終于可以從一個新的視角來治療這種嚴重的疾病。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極具侵襲性的肺癌,具有有限的治療選擇。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鑒定出這種類型肺癌的一種新型治療靶標。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1月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dentification of
近日,《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腫瘤生物學家為我們展示了肺癌的一種治療新途徑。 癌癥研究領域大牛、Koch癌癥研究所(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所長
大約一周前,一個大學好友突然告訴我,他父親被診斷為肺癌。他看我朋友圈都是些重磅進展,就問我是不是知道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一番問候之后,我問他有沒有讓他父親做基因檢測,他說有這個打算。然后我讓他趕緊帶爸爸去做,同時給他說了一堆靶向治療藥物,以及Merck的Keytruda,和羅氏的Tecentriq
在剛剛結束的第54屆美國臨床腫瘤年會上,多個關于帕博利珠單抗(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臨床研究相繼公布結果,在單藥治療鱗狀和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KEYNOTE-042),以及聯合化療治療鱗狀非小細胞肺癌(KEYNOTE-407)上,帕博利珠單抗相比于標準化
近十年,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主流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生存期。無論在早期還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回顧性分析中都出現了許多臨床相關的預后及預測性標志物。這些標志物對于未來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試驗的設計意義重大,而且已經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前瞻性臨床試驗。 1. ERCC1
同樣的疾病采用同樣的治療方案,這種傳統的“一攬子治療”方法如今已被“個體化醫療”逐漸取代。醫生利用各種工具將患者分成不同的組,再根據他們的基因組信息來定制相應的療法或產品,伴隨診斷檢測正是這樣的工具之一。 伴隨診斷是一種與靶向藥物相關聯的體外診斷技術,主要通過檢測人體內蛋白、突變基因的表達水平
輔助診斷(1)血清CEA是一種較為廣譜的腫瘤標志物。臨床上可用于結腸癌、直腸癌、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轉移性肝癌等常見腫瘤的輔助診斷。其他惡性腫瘤如甲狀腺髓樣癌、膽管癌、泌尿系惡性腫瘤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檢驗醫學網(2)妊娠、結腸炎、結腸息肉、腸道憩室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
CEA——讓腺癌無處躲藏 進行腫瘤相關的相關檢查,必須要抽血查腫瘤標志物,可見其重要性,其中CEA(癌胚抗原)這個指標還是挺有意義的。 我們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病人來就診,男性,65歲,沒別的癥狀,就是體檢發現CEA特別高,高到一兩百,正常值是5以下。
肺癌是導致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70萬人,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80%-85%。盡管手術和放化療技術不斷提高,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仍低于20%。非小細胞肺癌中約有20%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發生突變,近年來以突變EGFR為靶點的靶向治療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
李賀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呼吸科,肺癌可謂屢見不鮮,肺癌是當今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而大多數肺癌患者早期癥狀無特異性,待等到確診之時已基本屬中晚期,所以肺癌的早期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比起肺癌的其他的檢查手段,腫瘤標記物的檢測一般早于胸部CT的異常,且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傷等優點,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準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作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細胞型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及繼續維持治療的新適應癥。至此,該藥的適應癥已從3種擴大至5種。 據了解,這兩項適應癥的獲批得到了多項臨床研究數據的支持,其中包括力比泰在中國的注冊臨床JMIL以及全球著名的JM
近日,第二軍醫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南大學第三湘雅醫院及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美國權威腫瘤研究雜志《Oncotarget》發表題為“Inhibit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growth by a novel small mole
肺癌持續占據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疫情當前,肺癌患者群體也面對著更為嚴峻的挑戰。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肺癌的病期決定患者的預后,而準確的臨床分期是制定肺癌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治療前判斷患者的分期,選擇不同的治療策略是肺癌診療
胃泌素釋放肽(GRP)是一種神經肽激素。主要表達于胃腸道、呼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研究證實,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細胞釋放GRP,并且GRP可能刺激小細胞肺癌細胞生長。ProGRP是GRP的前體,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小細胞肺癌的診斷、預后評估及療效監測。以往曾經將血液中GRP的含量作為小細胞肺癌的腫
一項最新研究詳細介紹了血液檢測的發展通過血液檢測可以在72小時內識別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相關的基因突變。研究人員說,血液檢測或許能夠使得肺癌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治療。 這種新的檢測技術是由Gary A. Pestano博士及其Biodesix公司的同事一同研發出來的,Biodesix公司
NMPA官網顯示,阿斯利康PD-L1抑制劑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新適應癥上市申請獲批,與依托泊苷聯合鉑類(卡鉑或順鉑)化療方案聯合,用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SCLC)的一線治療。 度伐利尤單抗為人源化抗PD-L1單克隆抗體,能夠阻斷PD-L1、PD-1和CD80的結合,從而阻斷腫瘤免疫逃逸并釋放被抑
在十一國慶假期期間,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布了小細胞肺癌的一項研究成果—CASPIAN研究證實:阿斯利康公司的PD-L1單抗英非凡(imfinzi,德魯單抗)聯合化療能有效改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預后。這是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沉寂近二十余年來的首次重大突破。圖1:德魯單抗聯
在十一國慶假期期間,國際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布了小細胞肺癌的一項研究成果—CASPIAN研究證實:阿斯利康公司的PD-L1單抗英非凡(imfinzi,德魯單抗)聯合化療能有效改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預后。這是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沉寂近二十余年來的首次重大突破。圖1:德魯單抗聯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批準PD-L1免疫抑制劑度伐利尤單抗注射液(Durvalumab,商品名:英飛凡,Imfinzi)用于在接受鉑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同步放療后未出現疾病進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該
綠葉制藥(Luye Pharma)合作伙伴PharmaMar是一家在發現和開發創新型海洋衍生抗癌藥方面的全球領先生物制藥公司。近日,PharmaMar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lurbinectedin(Zepsyre?)的新藥申請(NDA)并授予了優先審查。該NDA尋求加速
美國制藥巨頭默沙東(Merck & Co)免疫腫瘤學管線近日在歐盟監管方面傳來喜訊,歐盟委員會(EC)已批準PD-1免疫療法Keytruda(pembrolizumab)一線治療PD-L1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具體為腫瘤高水平表達PD-L1(腫瘤比例得分[TPS]≥50%
1.甲胎蛋白(AFP)AFP是早期診斷原發性肝癌最敏感、最特異的指標,適用于大規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則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顯著升高一般提示原發性肝細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陰性并不能排除原發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腫瘤的大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