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家食藥監總局來說,剛剛過去的這個十月非常忙碌。 10月31日,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根據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的信息不完全統計,10月這一個月,總局官網累計發布了28份涉及不同領域的征求意見稿。 尤其是中辦、國辦10月1日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創新意見》)后,為貫徹落實這一新規,食藥監總局在這一領域動作頻頻,發布了6份相關的征求意見稿,還出臺了3個決定,涉及有條件接受境外臨床試驗數據、加快新藥審評審批效率、引導仿制藥研發等多個方面,可謂“大刀闊斧”。 “閱讀文件的速度已經趕不上總局發文的速度了。”10月25日,《藥品注冊管理辦法》、《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同一天接踵而至公開后,一位業內人士感慨。 改革加速度 10月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閱讀全文
種種跡象表明,食藥監系統可能面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怎么改、如何改成為食藥監系統內部的熱議話題。 和以前的改革前夕相比,這次調整顯得尤為低調。“1月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后,改革方案可能會趨于明朗。” “本次機構改革方案論證真正體現出頂層設計,致力于構建統一、權威、專業的監管體制,相信會是一種良性變
2017年,藥審中心完成審評審批的注冊申請共9680件,其中完成審評的注冊申請8773件,完成直接行政審批的注冊申請907件。排隊等待審評的注冊申請已由2015年9月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4000件,藥品審批積壓的“堰塞湖”基本疏通。 “20年前我們新藥報審批的時候,沒有對應的相關政策,不
我今天來說一個嚴肅的話題,說說國產藥的質量問題。關于國產藥,我聽到過幾個好玩的說法,都來自醫生。一個說,心血管方面的藥,夏天可以吃國產的,冬天危險系數比較高,一定要吃進口藥。還有一個說,剛開始生病的時候吃進口藥,等到病情穩定了可以換成國產藥。又有一個醫生說,普通病人的醫保數額有限,只能吃國產藥。
仿制藥 仿制藥是指與商品名藥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癥上相同的一種仿制品(copy)。在仿制藥品許可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藥品經測試反應具有原研發產品的利用度的+/-20%。因此仿制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難以得到完全的保證。 很多仿制藥品成分中含不同添加劑及內在成分物質,此有別
藥物臨床試驗數據是判定藥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據。食藥監總局最近在一份發給各地食藥監局的通知中指出,該局在對部分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現場核查時發現,大部分試驗項目存在數據不真實、不完整、不規范問題,但這些項目之前卻都已經自查,并通過了當地食藥監局的核查。 藥物臨床試驗弄虛作假的問題到
“意料之外?這不是什么新鮮事啊!”這是陳恕(化名)看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后的第一反應。 陳恕是國內某大型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機構(以下簡稱CRO公司)的副總經理。兩年前,曾有人托關系找上門來,詢問公司是否愿意與某臨床試驗機構展開合作。“我們根本不在一條道上,玩的也不是一路,你覺得這可能嗎
距離2018年全國“兩會”不到兩個月,食藥監管體制的走向,再度成為系統內部的熱議話題。 圍繞食藥監管體制的改革,貫穿了最近20年——從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2003年國家藥監局加掛“食品”二字,到2008年將其劃歸原衛生部,到2010年國務院食安辦成立,再至2013年組建國家食品藥
2015年,一個對中國藥品監管來說不同尋常的年份。 當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號)。10月末,第一批臨床試驗數據核查員奔赴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開展數據核查。從此,我國藥品監管與國際接軌,藥物創新研發步入嶄新時代,全世界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患者服用的化學藥幾乎清一色是仿制藥。自主研發臨床急需、療效明顯的創新藥(根據全新的分子結構研制的藥品,又稱原研藥),不僅是幾代科學家的夙愿,也是加快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建設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 可喜的是,經過10多年的積累,我國的創新藥研發已迎來開花結果期,越來越多的創新藥
10天之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食藥總局)連續出臺了兩個文件推動新藥審批制度改革。 7月31日晚,食藥總局發布了《關于征求加快解決藥品注冊申請積壓問題的若干政策意見的公告(2015年第140號)》(下稱“《征求意見》”),要求以8月15日為最后時限修改材料。 此前的7月22日,食藥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官網數據,截至2016年1月21日,因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完整等問題,國家食藥監總局不予批準的、藥企自查申請撤回的藥品注冊申請高達1184個,占要求自查核查總數的73%。若扣除165個免臨床,這個占比達到81%。 食藥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核查中發現很多藥物的臨床試驗數據不完
8月18日,《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將提高仿制藥質量列為改革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加快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力爭2018年底前完成國家基本藥物口服制劑與參比制劑質量一致性評價。 對此,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食藥監總局”)相關人
7月22日,根據國務院“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發布了“關于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117公告,并附以1622個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品種清單,提交截止時間是8月25日。 不難想象,在“史上最嚴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令
4月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的有關事項(征求意見稿)》,這標志著一致性評價工作將全面展開。此次公布的292個基藥品種,涉及上萬個批文。 在業內人士看來,啟動新一輪“一致性評價”改革,將使大批中小企業和仿制藥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4月12日,第八屆化學和藥物結構分析上海年會(CPSA 2017)會前研討會在上海淳大萬麗酒店召開。本屆會議主題是“從發現到監管批準的臨床和藥物成功:生物標記、建模和分析技術”。 在CPSA 2017會前研討會“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指導和實踐”上,來自泰州越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關于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有關事項的公告。此次食藥監總局劃定了289個仿制藥品種于2018年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此外,總局在公告中還表示,自第一家企業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藥品生產企業相同品種的一致性評
時間: 2015年8月18日上午10時 地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 內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8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介紹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主持人
一份“意見”的落地,引發了制藥行業少有的大震動。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凡是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并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化藥仿制藥須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 一致性,即仿制藥必須與原研藥在管理、中間
簡要回顧2015中國制藥行業臨床數據造假以及1989美國仿制藥丑聞 剛剛過去的2015年,如同2007年一樣,注定會成為我國仿制藥行業不平凡的一年。所謂"史上最嚴"的臨床試驗數據核查工作,撕開了我國仿制藥行業臨床數據造假行為的面紗。行內造假的心照不宣與社會對我國仿制藥質量的驚恐形成了赤裸裸的對
根據公告,此次檢查項目主要為“生物等效性試驗”,在選擇上是“有針對性的”,選取范圍僅為“部分”真實性存疑的品種。對此,CFDA強調,主動報告問題品種的臨床機構和CRO(醫藥研發服務外包公司)將免受處罰。 在業內人士看來,仿制藥申報牽涉制藥企業、臨床機構、CRO三方,數據造假三方都可能有責任。而
昨日,中國政府網對外公開國務院于近期印發的《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意見》提出,加快審評審批防治艾滋病、惡性腫瘤、重大傳染病、罕見病等疾病的創新藥。這意味著我國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在醞釀多年后終于啟動。 據此前《人民日報》報道,在中國一個創新藥審評審批要18個月,一個仿制藥則要
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勢在必行,原研藥品將會受到沖擊,企業最應該做的是選擇好品種,國家食藥監總局畢井泉局長最近的講話中同樣著重提到了一致性評價。 6月21日-2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北京召開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深入推進藥品
昨日,廣藥集團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旗下國產“偉哥”—白云山“金戈”正式拿到了“準生證”,這是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的首個中國“偉哥”生產批件,也標志著中美“偉哥”硬戰即將拉開帷幕。據了解,美國制藥巨頭輝瑞醫藥集團生產的萬艾可(俗稱“偉哥”)在中國的專利已于今年5月12日到期,這一消息無疑讓中國藥企興
此次開通的注冊審批綠色通道的8大類新藥,主要是公共衛生領域和應對重大疾病的創新藥。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CFDA)全面發力,加大了對新藥臨床試驗數據造假的懲處力度,將“大刀”揮向了一批在自檢環節中尚存僥幸心理的企業,對青島百洋制藥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11個藥品的注冊申請不予批
2010年研究生畢業后,大家各奔東西,有的去了制藥公司,有的去了醫院,有的去了藥監部門,有的接著讀博或者出國,當然也有的人轉了行。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自己的出路。 我們這一代學藥人,趕上了制藥行業突飛猛進的十年,旁觀了05、06年文號亂飛的狂飆突進,也體驗了15、16年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下稱“中央深改組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并指出,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要從群眾需求出發,同時促進仿制藥研發創新,提升質量療效。 實際上,為保障藥品有效供給和療效,國家已經出臺了多項相
截至2018年1月3日,2017年CDE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的數據重新回歸到四位數,如圖1所示,回升到1250個登記號,是近四年的新高。從適應癥來看,腫瘤和心腦血管相關的藥品依然是熱點,預防血栓的藥品也在逐步增多。 2017年一致性評價相關政策發布完畢,仿制藥回熱;2017年底發
藥品審評積壓數量從近22000件下降到8200件 鼓勵藥物研發創新是我國從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經之路,但目前審批時間過長嚴重制約了藥物創新的速度。因此,一方面要改革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模式,加快新藥臨床試驗審批;另一方面,要加快臨床急需藥品的上市審批,為更多創新藥品上市“松綁”—— 在近日舉
一致性評價有望再次加速。 今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公告,又有149家醫院獲得藥物臨床實驗機構的認定。 分析人士指出,大規模增加臨床實驗機構將大大緩解目前機構短缺的問題,加速企業臨床實驗進程,降低企業的成本。 機構短缺:有企業壟斷臨床,也有企業出國求助 2016年的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下
注冊申請積壓得到緩解 畢井泉表示,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主要圍繞著提高質量、解決積壓、優化服務三個目標展開。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總局初步建立了科學高效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體系,藥品審評人員從兩年前的120人增加到去年年底的600人,注冊申請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