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44歲。6個月前發現左側臀部腫物,無明顯疼痛,未行診治。半月前自覺腫塊增大并局部略有疼痛。查體:全身皮膚及黏膜無復合痣及黑色素沉著。左側臀部可見明顯腫脹,表面皮膚無色素沉著,可觸及大小約10 cm×10 cm腫塊,質軟,邊界不清,活動度差,局部有壓痛,皮溫無明顯增高。 術前MRI示:左側臀中肌、臀小肌肌間隙可見一團塊狀等/稍短T1長T2信號影,信號不均勻,抑脂像呈混雜高信號,內部分成分呈低信號,DWI上擴散受限呈明顯高信號;病變部分邊緣與左側臀中肌部分層面分界欠清,范圍約69mm×74mm×64mm,病變周邊可見大片水腫信號(圖1~3)。增強后,左側臀中肌、臀小肌肌間隙腫塊呈漸進性明顯不均勻強化,邊緣不規則,病變內可見小片狀未強化區(圖4)。 圖1~2MR平掃冠狀位T1WI、T2WI抑脂像提示左側臀中肌、臀小肌肌間隙較大腫塊,呈等/稍短T1長T2信號影,信號不均勻,內部分成分呈短T2信號;圖3......閱讀全文
臀部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44歲。6個月前發現左側臀部腫物,無明顯疼痛,未行診治。半月前自覺腫塊增大并局部略有疼痛。查體:全身皮膚及黏膜無復合痣及黑色素沉著。左側臀部可見明顯腫脹,表面皮膚無色素沉著,可觸及大小約10 cm×10 cm腫塊,質軟,邊界不清,活動度差,局部有壓痛,皮溫無明顯增高。?術前MRI示:
原發性胃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7歲,反復頭暈、胸悶1.5月余,排黑便1周。查體:腹軟,左中腹部稍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平掃CT示胃大彎胃壁局部明顯增厚,呈不規則腫塊狀突入胃腔,CT值約24~36HU(圖1A);增強動脈期病灶呈輕至中度強化,CT值約53~69HU,內見血管走行(圖1B);靜脈期病灶持續強化,CT值約50
惡性黑色素瘤右室轉移病例分析
?患者女,78歲。因“胸悶胸痛12天,黑色素瘤術后10年”入院。10年前,左手拇指曾行“結節切除術”,病理證實“惡性黑色素瘤”,5年前因“心絞痛”行冠狀動脈造影,未植入支架。?入院查體:前胸壁可見多個黑色結節,深入皮下,結節周圍皮膚破潰出血,質韌,伴局部疼痛。心電圖示房顫。胸部CT顯示:兩肺及雙側胸
顱內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47歲。2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頭痛、一過性意識障礙,呈發作性,每日發作2~3次,數秒后緩解。于當地醫院就診,行控制血壓治療。10余天前,患者出現行走不穩,呈持續性,遂來本院就診。發病以來神志清,精神欠佳。?MRI檢查:小腦中線處小腦上蚓部見團塊狀低T1、高T2信號(圖1,2),內可見點
原發性食管下段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病例女,65歲,高血壓病史20年,患者2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骨后疼痛,為陣發性脹痛,于深吸氣、夜間、飯后加重,與劇烈活動有關,無吞咽困難。既往無腫瘤病史。上消化道鋇餐示:食管下段橢圓形腔內充盈缺損,形態規則(圖1)。?圖1食管鋇餐示食管下段橢圓形充盈缺損,邊界清。?胸部+上腹部CT平掃及增強示:食管
一例小腸惡性黑色素瘤致腸套疊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73歲。因“腹痛、腹脹伴肛門停止排便、排氣3d”入院。查體:全身皮膚、眼睛、口腔黏膜及肛門等部位未見色素斑。腹膨隆,可見腸型,臍周壓痛(+),反跳痛(-),腸鳴音亢進,可聞及氣過水聲。既往經常性臍周隱痛,20d前曾因“小腸梗阻”經保守治療后好轉出院。腹部CT檢查:小腸腸管積液、擴張
肝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超聲表現病例分析
患者女,73歲。主因右側腹痛1個月余,加重10d入院。既往主因黑色素瘤行右眼眼球摘除術史40余年,高血壓病史40余年,腔隙性腦梗死病史20余年,心率過快病史5年余。查體:未見明顯異常。血常規:血小板(PLT)395×109/L,淋巴細胞數0.78×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15.20%,余實驗室檢查
一例顱內多發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病人,女,50歲。因左側聽力下降1年余、行走不穩并進行性加重5個月、頭痛2個月入院。入院時體格檢查:神志清楚,全身皮膚無黑痣,閉目難立征(+),指鼻試驗欠穩準,左側聽力下降。?術前頭部MRI顯示:左側橋小腦角區團塊灶及右側頂部硬膜下類圓形灶,呈短T1、長T2信號,增強明顯均一強化(圖1
胸膜惡性黑色素瘤伴雙側胸腔積液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孔某,男性,48歲,因“胸悶、氣短、納差20余天”于2016-03-23入院,有咳嗽,咳少許白痰。無皮膚黑痣突然增大、瘙癢及滲液等其他伴隨癥狀。既往體健。入院查體:消瘦,全身皮膚光滑、彈性好、未見黑痣異常改變。全身淋巴結無腫大。右中下肺叩診濁音,呼吸音低。心腹查體無異常。雙下肢無水腫。輔助檢
左臀部軟骨樣脂肪瘤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56歲,因偶發左臀部腫物2周于2017年8月28日入院。患者2周前偶發左臀部腫物,1周前就診于當地醫院行彩超見:左臀部肌層探及低回聲,大小30mm×24mm,形態規則,邊界欠清,其內回聲不均勻;CDFI:未見明顯血流信號。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院治療。既往胃潰瘍史10年,9年前因上
兩例骨盆及周圍軟組織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惡性黑色素瘤是一類起源于神經脊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19世紀初由Carrswell首先命名,多發于皮膚,原發惡性黑色瘤占全身癌腫的1%~2%。黑色素細胞分布于皮膚、眼、軸膜表面和神經系統,故導致惡性黑色素瘤可發生于皮膚、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統的軸膜及眼球的睫狀體、虹膜、脈絡膜和腦等處。?各種組織器官
惡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分析
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些研究資料提示,其發生與下列危險因素有關:基因、環境及基因/環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發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導致色素沉著的皮膚、不容易曬黑皮膚、紅色頭發人種、強的間斷日光暴露、日曬傷、多發黑色素細胞痣等。基因/環境多種因素導致黑素瘤惡性轉化。惡性轉化的關鍵細胞通路
左臀部原發性小汗腺腺癌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男, 55 歲。左臀部暗紫色結節7 年余,疼 痛1 個月。約7 年前,無明顯誘因患者左臀部出現 一結節,偶有輕度瘙癢, 7 年來皮損逐漸增大,但無 破潰、滲液,未予治療, 1 個月前,患者皮損處在受 壓、久坐后出現輕微刺痛,外力去除后疼痛緩解。患 者既往體健,無吸煙、飲酒史。家族中無
陰莖惡性黑素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71 歲。包皮及龜頭褐色斑片 10 年,結節 4 個月。患者 10 年前龜頭背側及相鄰包皮處出現褐色 斑片,無明顯自覺癥狀,后斑片逐漸增大。10 個月前龜 頭褐色斑片中央出現潰瘍、出血。 4 個月前龜頭斑片中 央出現黑色結節。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體格檢查: 一般情況可,右側腹股
胃原發多灶性惡性黑色素瘤并骨轉移病例分析
?1.病例資料?患者,女,53歲,無誘因納差、胸痛、消瘦3個月余,體重下降5kg。近日因胸痛加重到我院就診。實驗室檢查無特殊。腹部CT(圖1a~1c)示胃大彎側壁不規則增厚,見多個結節狀突起,邊緣光滑,動態增強掃描呈明顯不均勻強化,較大者1.8cm×1.2cm×1.0cm,較小者0.8cm×0.7c
一例左臀部黏液性纖維肉瘤病例分析
?1病例簡介?女,69歲。左臀部包塊5個月,漸進性增大,疼痛,左下肢跛行。體格檢查:左臀部可觸及一大小約15 cm×20 cm腫塊,質中,壓痛(+/-),邊界欠清,活動度差;全身多處見大小不一的皮下脂肪瘤樣改變。MRI、CT檢查結果見圖1A~E。?圖1橫斷位T1WI示左側臀部皮下一個團塊狀軟組織病灶
以骨轉移灶癥狀為首發表現的惡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黑色素瘤易發生骨轉移,脊柱是其好發的轉移部位。但臨床以骨轉移灶癥狀為首發癥狀的黑色素瘤罕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脊柱骨科收治以骨轉移灶癥狀為首發癥狀的惡性黑色素瘤1例,報道如下。臨床資料患者,女性,62歲,因“左肘、左肩背部疼痛8個月,加重伴左側肢體乏力、右下肢麻木7d”于2018年6月22日
分析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的病因
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涉及多因素、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及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目前人們廣泛認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異常表達導致細胞惡變,通常這些基因在細胞增殖分裂和分化調控中發揮作用。
分析要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病因
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些研究資料提示,其發生與下列危險因素有關:基因、環境及基因/環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發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導致色素沉著的皮膚、不容易曬黑皮膚、紅色頭發人種、強的間斷日光暴露、日曬傷、多發黑色素細胞痣等。基因/環境多種因素導致黑素瘤惡性轉化。惡性轉化的關鍵細胞通路
頸部惡性血管球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68歲。發現右頸部漸大性腫物3月就診。患者右頸部腫物約“指甲蓋”大小,近2月腫物進行性腫大,伴陣發性疼痛并向頭頂部放射。查體:右頸部觸及一活動度較差、不規則形腫物,質中等,輕微壓痛。超聲檢查:右頸部頸動脈內側旁見約8cm×4cm×6cm的實性腫塊,與甲狀腺分界不清,腫塊包膜尚清,邊緣不規整
一例舌惡性黑色素瘤術后12年出現頸部轉移病例分析
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是指黑色素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多發生于皮膚,原發于口腔者惡性黑色素瘤較為少見,多發生于牙齦、腭及頰部的黏膜,發生于舌部惡性黑色素瘤較為罕見。惡性黑色素瘤易復發和轉移,預后不良,平均生存時間僅為25個月。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口腔科診治的1例左舌根部惡性
惡性黑色素瘤診治體會
惡性黑色素瘤占所有癌癥患者的1%~3%,是指有惡性變化的色素斑痣,但并非所有黑色素瘤一定由斑痣惡變而來,亦可自然發生,在惡性黑色素瘤病人中,約有20%的黑色素瘤無色素出現,故色素多少與惡性程度無關。創傷、局部長期**和不恰當的治療對斑痣(交界痣及混合痣)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瘤有顯著的關系。 惡性黑色素
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查
早期診斷有時較困難,必須詳細追問病史,家族史,進行細致的全身和眼部檢查,此外,還應行鞏膜透照,超聲波,FFA,CT及MRI等檢查,以期作出診斷。必要時需要取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一步確診。 組織病理:黑素細胞異常增生,在表皮內或表皮-真皮界處形成一些細胞巢。這些細胞巢大小不一,并可互相融合
惡性黑色素瘤的簡介
惡性黑素瘤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皮膚黑素瘤表現為色素性皮損在數月或數年中發生明顯改變。雖其發病率低,但其惡性度高,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惡性黑素瘤大多發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繼發癌變的病例多見于兒童。
怎樣診斷惡性黑色素瘤?
對于可疑皮損可采用ABCDE標準進行判斷。A(Asymmey)代表不對稱,B(Borderirregularity)代表邊界不規則,C(Colorvariegation)代表色彩多樣化,D(Diameter>6mm)代表直徑大于6mm,E(Elevation、evolving)代表皮損隆起、進展
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查
早期診斷有時較困難,必須詳細追問病史,家族史,進行細致的全身和眼部檢查,此外,還應行鞏膜透照,超聲波,FFA,CT及MRI等檢查,以期作出診斷。必要時需要取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一步確診。 組織病理:黑素細胞異常增生,在表皮內或表皮-真皮界處形成一些細胞巢。這些細胞巢大小不一,并可互相融合
惡性黑色素瘤的預防
盡量避免日曬,使用遮陽屏是重要的一級預防措施,特別是對那些高危人群,加強對一般群眾和專業人員的教育,提高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更為重要。 (一)腫瘤浸潤深度 腫瘤厚度與預后密切相關,Balch等(1982)報道的1442例惡性黑色素瘤療效分析,其中357例原發灶≤0.75mm者的5
惡性黑色素瘤的病因
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些研究資料提示,其發生與下列危險因素有關:基因、環境及基因/環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發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導致色素沉著的皮膚、不容易曬黑皮膚、紅色頭發人種、強的間斷日光暴露、日曬傷、多發黑色素細胞痣等。基因/環境多種因素導致黑素瘤惡性轉化。惡性轉化的關鍵細胞通路:R
惡性黑色素瘤的檢查
早期診斷有時較困難,必須詳細追問病史,家族史,進行細致的全身和眼部檢查,此外,還應行鞏膜透照,超聲波,FFA,CT及MRI等檢查,以期作出診斷。必要時需要取活檢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一步確診。 組織病理:黑素細胞異常增生,在表皮內或表皮-真皮界處形成一些細胞巢。這些細胞巢大小不一,并可互相融合
臀部巨大黑素瘤誤診診療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69 歲。臀部外傷后紅腫痛 6 個月。6 個月前患者外傷后臀部坐地,局部開始紅腫伴疼痛, 范圍逐漸擴大,疼痛加重,伴有惡臭,不敢平臥; 1 個月前于當地中醫院行中藥外敷,口服中藥治療 1 個月,無明顯效果。體檢: T 38. 5℃,BP 138/ 80mmHg;左側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