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在釣魚臺國賓館中國人參基因組圖譜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基因組所副所長、世界知名基因組學專家于軍向媒體公布:經過吉林省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吉林紫鑫藥業的共同努力,于2月底成功繪制出人參基因組圖譜,揭開了人參的神秘面紗,為人參的種植、防病、開發與人參產業發展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據了解,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產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此次發布的人參基因組圖譜,是以中國種植最廣的人參品種“大馬牙”為研究對象,以第二代為主結合第一代測序技術為研究手段,應用新的研究策略,測定了超過100倍覆蓋率的高質量數據獲得的人參全基因組圖譜。 于軍說:“人參基因組圖譜的測定將獲得人參的最基本的生物學信息,為基因組多樣性、基因組起源以及基因組進化等研究提供數據。同時通過人參基因組圖譜的分析以及功能基因組的研究,將在人參的遺傳與農藝性狀、代謝與藥用性狀、化學與工藝性狀方面展......閱讀全文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2010年下旬,河南安陽曹操墓真偽之辯正酣。而一則來自上海的重磅消息更是引發了多方關注。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宣布,向全國征集曹姓男性DNA樣本,擬用基因組科學的手段驗證出土的頭骨是否為曹操本人。 一下子,基因組科學成為熱門,這一話題“落入尋常百姓家”。 事實上,伴隨著2
自1999年中國作為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到目前為止,已經獨立完成了水稻和家蠶等大型基因組研究,并參與了家雞、家豬、木瓜等多個重要動植物基因組圖譜制作,在2007年還首次向世界公布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個體化基因組序列。 中國雖然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 在深圳
“金鳳凰”棲落梧桐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于今年4月落戶鹽田,被形容為“深圳與華大就像談戀愛,相互看對了眼”。作為一家亞洲領先的基因組科研機構,自成立以來,華大先后完成了多項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基因組研究工作。作為華大公益科研任務的主要承擔者,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迅速完成了多個高水平實驗
新華網深圳10月11日電 題:科學家繪制完成世界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 新華社記者 彭勇 中國科學家11日在深圳宣布:世界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完成。科學家們說,它將為保護和人工繁育這個被稱為“中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楊煥明:像爭奪國土一樣爭奪基因資源 我國科學家10月在深圳宣布,世界上第一個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繪制完成。承擔該項目的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稱,這是我國在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單體基因10%任務后,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的100%黃種人基因組圖譜。 從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歷時兩年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終于繪制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養殖貝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標志著基于短序列的高雜合度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據悉,目前的基因組圖譜已達到國際領先的基因組圖
科技創新驅動改革發展,創新成果改變你我生活。2018年上半年,我國在科學領域取得不少新突破和新發現,這些新成果不斷刷新公眾的科技感知力,也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 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我國誕生 重大腦疾病治療有了新前景
3月4日,由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吉林紫鑫藥業共同主辦的中國人參基因組圖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吉林省省長王儒林、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出席大會。中科院生物局、長春分院、北京分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吉林省省直和通化市市直有關領導以及國內外新聞媒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我國科學家繪制完成 有利實現個性化診治 世界上第一個黃種人基因組序列圖即將由中國科學家繪制完成,這項工作正在位于深圳市鹽田區的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內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制。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制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201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來自紐約9月14日的消息,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Shenzhen Genomics Institute)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即將公布“蒙古人”的“第一張基因組測序圖譜”。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即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分支機構,對于此次測序活動,他們表示,對世界上超過20億人口的蒙古人種進行測序得到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9月9日,來自深圳的消息,國產基因測序儀DNBSEQ-T7(原命名MGISEQ-T7)正式交付商用。從去年10月發布以來,諸多業內人士和媒體將T7譽為中國基因產業突破上游技術壁壘,實現跨越發展的現實注腳。 從關山難越,到部分引領,中國基因測序儀的研制開發攀越關山、跋涉荊棘,經歷了起伏跌宕的20
我國科學家首次完全自主實施國家級人類全基因組項目。 屬于中國人自己獨特的基因“密碼”有望被精準破譯。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之“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暨中國人群多組學參比數據庫與分析系統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并進入為期4年的項目實施階段。 “這是我國科學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北京時間8月28日凌晨2時,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西南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40個基因組的重測序揭示了蠶的馴化事件及馴化相關基因”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科學》上發表,這是科學家繼2003年在家蠶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進展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據悉,科學家共獲得了40個家蠶突變品系和中國野桑蠶的全基因
57年前,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與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結構的雙螺旋模型,并因這項基因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獲得諾貝爾獎。今天,沃森成為自己研究的受益者——他將成為世界第一份完全破譯的“個人版”基因組圖譜的擁有者。 僅用兩年完成海量工程 據英國《獨
青年科學家王俊,日前獲得由鳳凰衛視聯合海內外十余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評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王俊現任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執行院長,同時也擔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他2012年年入選《自然》雜志評選的“科學界年度十
4月15日,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雜志將發表關于國際腫瘤基因組計劃的專題報道,介紹該計劃所取得的發展歷程、研究計劃以及研究成果等。 全球聯手解讀“天書” “國際癌癥基因組聯合計劃,是繼國
美國于2015年年初提出的“精確醫學”計劃倍受世界各國關注。有消息稱,我國的相關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啟動。對此,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吳家睿研究員近期撰文指出,“精確醫學”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復雜概念,需要人們認真地思考和小心地解讀。當前,亟需我們明晰的兩個問題是:為何要在此時啟動精確醫學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正式啟動 今天上午,“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CNHPP)”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召開第一次工作部署會,國家科技部、總后勤部相關領導、重點專項管理委員會成員及全國40多個科研單位的70余名院士、專家出席,這標志著CNHPP全面啟動實施,這是我國科學界乃至世界
2故事 白手起家來深創業 建起分子設計育種平臺 除了馮樹英團隊,深圳還培育引進了深圳市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鄧興旺分子設計育種創新團隊、中國農科院黎志康綠色超級稻創新團隊、創世紀轉基因技術公司楊雅生團隊、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袁隆平超級雜交稻創新團隊、深圳市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中國有了自己的基因組圖譜,才能解決國人特有的疾病遺傳問題。 時報記者 何建 攝 時報訊 (記者 凌慧珊 李鶴鳴) 昨日,我國科學家在深圳宣布,第一個完整中國人基因組圖譜(又稱“炎黃一號”)已經成功繪制完成,這也是第一個亞洲人全基因序列圖譜。科學家表示,中國有了自己的數據和參考樣本,才能解決中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自然》的論文稱,該所研究團隊已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繪制。這是繼2013年,該團隊成功繪制出小麥A基因組祖先種烏拉爾圖小麥基因組草圖并發表于《自然》之后,在此領域的又一項重大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