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芯片檢測尿液游離DNA樣本
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復雜多樣的特征,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基因組多樣化所致。1,2Togneri等在《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發表的文章中稱,尿液樣本上清液中的游離DNA(cfDNA),與從制成顆粒的尿液細胞材料或傳統腫瘤組織樣本中獲得的DNA相比,檢測基因組腫瘤標記物的能力更強。3該研究結果對于擴展全基因組腫瘤分析在UBC中的應用,在無需進行有創活檢的前提下,疾病監控和臨床決定具有重要意義。 所有樣本均使用Affymetrix OncoScan FFPE芯片進行試驗與數據分析,并通過OncoScan 3.01軟件找到與臨床相關的拷貝數變異(CNV)和雜合性缺失(LOH)。 原文如下: 本研究中包含的患者(n=23)均經鏡膀胱鏡確診為原發性UBC。研究材料來自于生物標本儲藏室,每份樣本均具備相應的FFPE組織、尿細胞顆粒,以及5 mL以上可用于分析的尿上清液cfDNA。3 此文......閱讀全文
腫瘤標記物檢驗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介紹:?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正常值:?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臨床意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
尿路上皮癌臨床研究獲突破
數據表明,約5%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初診時已發生遠處轉移;30%的早期患者雖經積極治療,但仍出現復發或遠處轉移。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僅為一年左右,現有的一些療法在延長生存期、減少復發轉移出現了“瓶頸”。針對這一難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葉定位團隊開展卡瑞利珠單抗聯合蘋果酸法米替尼治療尿路上皮癌(UC)
中國人群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基因組表達譜出爐
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丁琛團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侯英勇團隊和郭劍明團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趙健元團隊聯合,對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進行了蛋白組、基因組、轉錄組和磷酸化組測序分析,并結合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既往病史、生存情況進行整合分析,描繪
尿液中膀胱癌腫瘤標記物的檢測
膀胱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居男性泌尿生殖系統腫瘤首位,且極易復發。傳統的診斷方法多有創傷性,而且檢測的方法或敏感性、特異性不高,或不能早期診斷。近幾年來利用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方法經尿液檢測腫瘤標記物診斷膀胱癌有了許多新進展。?一、免疫學方法?? ? 1、有核絲分裂蛋白(Nuclear mitot
腫瘤標記物檢驗癌抗原125(CA125)
癌抗原125(CA125)介紹:?指與卵巢癌等惡性腫瘤相關的抗原。癌抗原125存在于病人上皮性卵巢癌組織和血清中。癌抗原125(CA125)正常值:?放射免疫法:小于35000U/L。癌抗原125(CA125)臨床意義:?癌抗原125主要用于輔助診斷惡性漿液性卵巢癌、卵巢上皮癌,同時也是療效考核、判
盤點丨尿路上皮癌和腎癌免疫治療生物標志物
靶向PD-1通路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極大地改變了轉移性尿路上皮癌和腎癌的臨床治療。然而,仍需要生物標志物來預測治療反應以改善反應率。目前可用的生物標志物包括PD-L1,腫瘤突變負荷,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分子亞型,PD-L2等。過去幾年中,PD-1抑制劑逐漸成為新興腫瘤治療藥物,并能夠改善轉移性腎癌(m
腫瘤標志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 正常范圍:放射免疫法:小于1.5μg/L。 檢查介紹:從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組織中分離出的糖蛋白,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臨床意義: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最早用于診斷鱗癌。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時,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增高,其濃度隨病情加重而增高。
Nature揭示膀胱腫瘤基因組突變中DNA修復及損傷的關鍵角色
在過去幾十年里,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在對癌細胞的基因組進行全方位解析,試圖揭開驅動腫瘤生長的基因密碼;隨著對成千上萬個在腫瘤細胞DNA中積累的基因突變進行精確分析,研究人員如今發現的致癌基因的數量越來越多了;近日科學家們就將研究目光轉移到了其它關鍵問題上,即什么樣的生物學過程會引發DNA發生突變?
泌尿系腫瘤標志物的研究進展
腫瘤標志物是在某一腫瘤組織中特異性地表達或分泌(或釋放),而在其他腫瘤組織或正常組織不表達或低表達(低分泌或釋放)的分子,即分子標志物或生物標志物,主要用于腫瘤診斷、腫瘤預后判斷、治療后隨訪、化放療敏感性判斷等。近年來,泌尿系腫瘤標志物的研究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為主,以下就膀胱癌和前列腺癌腫瘤標志物研
出尿路上皮癌中具有預后分層的DNA甲基化亞型確認
尿路上皮癌(UC)是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包含上尿路上皮癌和膀胱癌,均起源于尿路上皮細胞,但上尿路上皮癌惡性程度更高,診斷時約60%的患者已發生肌層浸潤,而膀胱癌患者發生肌層浸潤的比例僅15-25%。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DNA甲基化與腫瘤的進展緊密相關。肌層浸潤和非肌層浸潤的膀胱癌具有
膀胱腫瘤惡性程度的分級及臨床意義
膀胱腫瘤的惡性程度以分級(grade)表示,目前普遍采用WHO分級法(WH0 1973,WHO /ISUP 1998, WH02004)。1.WHO1973分級法1973年WHO的膀胱癌組織學分級法是根據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將其分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級,分別用gradeⅠ、Ⅱ、Ⅱ表示。I級腫瘤的
膀胱上皮細胞研究背景
人膀胱上皮細胞主要功能:? ?位于盆腔內,接受并儲存來自腎臟的尿液,在一定壓力內包裹并儲存尿液? ??膀胱尿路上皮是一種分層上皮,是血液和尿液之間的重要屏障,正常的膀胱尿路上皮對維持膀胱內環境穩定至關重要。許多膀胱疾病,特別是膀胱癌、膀胱疼痛綜合征/間質性膀胱炎(BPS/IC)和細菌性膀胱炎等的發生
NICE拒絕批準輝瑞/默克Bavencio治療尿路上皮癌
英國國家衛生與保健卓越研究所(NICE)周五表示,英國藥品成本監督機構拒絕了輝瑞和默克合作研發的Bavencio,不認可其作為鉑類化療后尿路上皮癌的一線維持療法。 這表明Bavencio將無法通過更復雜和限制性的癌癥藥物基金享受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常規報銷或覆蓋。 Bavenci
一例罕見無癥狀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患者,女,77歲,因急性腹痛收住急診室。腹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腎盂造影顯示膀胱前出現2.2cm結節(圖1、圖2)。該患者轉診至泌尿科多學科小組(MDT)進行進一步檢查(膀胱鏡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要行經尿道切除術。圖1圖2行全麻下切除術期間,患者血壓出現嚴重波動,需暫時中止手術進行調整。組
膀胱憩室內肉瘤樣癌病例報告
患者,男,59歲,2015年11月11日因排尿不暢伴尿痛2年,肉眼血尿2 d入院。患者入院前5個月曾因排尿不暢伴尿痛行膀胱鏡檢查,見膀胱左側壁一直徑約2.5 cm憩室,鄰近左輸尿管開口,當時予保守治療改善排尿癥狀。查體:恥骨上區未及明顯充盈,深壓痛(+)。直腸指檢:前列腺Ⅰ°大,質韌,未及結節,無觸
腫瘤標記物的種類
甲胎蛋白(AFP) (1)原發肝癌80%AFP>400ng/ml,近20%AFP正常。AFP可早于影像學6-12月出現異常,為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建議肝硬化患者定期復查AFP。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絕大部分AFP
腫瘤標記物的作用
在與惡性腫瘤的斗爭中,醫生、患者和家屬往往最關心(1)如何盡早發現腫瘤的產生、發展、轉移?(2)如何盡快知道治療是否有效?(3)如何提高治療效果?這些問題涉及到如何提高惡性腫瘤的早期診出率,如何有效監測治療效果、以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和使每位患者從每種治療中得到更多益處等多方面的問題。X線診斷機、
淺談膀胱腫瘤在膀胱鏡下的表現
膀胱腫瘤最重要的一項檢查就是膀胱鏡,通過膀胱鏡可以大致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和預后。膀胱腫瘤有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占了絕大部分,而尿路上皮腫瘤又占到原發性腫瘤的大部分。 本文就淺談一下幾種常見的膀胱腫瘤在鏡膀胱下的表現。一、尿路上皮腫瘤:良性包括**狀瘤和內翻**狀瘤,惡性為尿路上皮癌,
腎盂和輸尿管的惡性腫瘤臨床表現和治療
腎**管,腎盞和骨盆的粘膜表面,以及輸尿管、膀胱和尿道都具有相同的胚胎起源,這種常見的胚胎起源對于這些腫瘤患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臨床表現70%至80%的患者在診斷時出現血尿。由于腫瘤塊引起的輸尿管或輸尿管腎盂連接處的阻塞導致20%至40%的病例的側腹痛痛。其他泌尿道癥狀,如與膀胱**有關的癥狀,以
膀胱癌的疾病分類
廣泛地講,膀胱癌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原發癌和轉移癌。原發性膀胱癌起源于膀胱本身,轉移癌來源于其它器官,只是癌細胞擴散到了膀胱,一般通過血流、淋巴系統或者直接從鄰近器官侵襲到膀胱,如前列腺、直腸、子宮頸。 原發性膀胱癌要比轉移性膀胱癌常見得多。其中最常見的是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膀胱癌可以有多
泌尿系統腫瘤的相關信息介紹
發生于泌尿系統任意部位的腫瘤。包括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的腫瘤。其中腎盂以下為有管道的臟器,腔內均覆蓋尿路上皮(又稱移行上皮),所接觸的內環境都是尿,致癌物質常通過尿液使尿路上皮發生腫瘤,所以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腫瘤均有其共性,并可能多器官發病。由于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最長,
腫瘤標記物檢驗癌抗原199(CA199)
癌抗原19-9(CA19-9)介紹:?癌抗原19-9指一種與胰腺癌、膽囊癌、結腸癌和胃癌等相關的腫瘤標志物,又稱胃腸道相關抗原。癌抗原19-9對胰腺癌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較好的特異性,其陽性率在85%-95%之間,且隨手術后與病情好轉而降低。癌抗原19-9(CA19-9)正常值:?放射免疫法 小于370
腫瘤標記物檢驗癌抗原153(CA153)
癌抗原15-3(CA15-3)介紹:?CA15-3是一種與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相關的抗原。取靜脈血,分離血清,用放射免疫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測定。癌抗原15-3(CA15-3)正常值:?放射免疫法:小于25000U/L。癌抗原15-3(CA15-3)臨床意義:?癌抗原15-3是乳腺癌的輔助診斷指標,但
腫瘤標記物檢驗癌抗原724(CA724)
癌抗原72-4(CA72-4)介紹:?糖鏈抗原72-4,又稱糖類抗原72-4、癌抗原72-4,其是一種高分子糖蛋白類癌胚抗原、糖鏈抗原72-4是胃腸道腫瘤和卵巢癌的標志物,對診斷胃癌的特異性優于糖鏈抗原19-9和癌胚抗原。癌抗原72-4(CA72-4)正常值:?
維迪西妥單抗獲CDE突破性治療認可
12月28日,榮昌生物開發的抗體偶聯藥物(ADC)維迪西妥單抗(disitamab vedotin,RC48-ADC)被CDE正式授予突破性療法資格。適應癥為既往經過化療失敗后進展的HER2過表達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包括膀胱、輸尿管、腎盂及尿道來源)。針對該適應癥,美國FDA在9月2
膀胱癌的鑒別診斷
膀胱腫瘤的主要癥狀是血尿,因此要與以血尿為表現的疾病作鑒別。 (1) 上尿路腫瘤:腎盂、輸尿管尿路上皮腫瘤出現的血尿和膀胱腫瘤相似,都表現為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膀胱腫瘤血尿可同時伴有膀胱刺激癥狀,有時影響排尿,可以尿出血塊或“腐肉”。但腎臟或輸尿管腫瘤一般沒有膀胱刺激癥狀,排尿通暢,尿出的血塊
泌尿系統腫瘤的簡介
urinary system,tumors of 發生于泌尿系統任意部位的腫瘤。包括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腫瘤。其中腎盂以下為有管道的臟器,腔內均覆蓋尿路上皮,所接觸的內環境都是尿,致癌物質常通過尿液使尿路上皮發生腫瘤,所以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腫瘤均有其共性,并可能多器官發病
研究突破尿路上皮癌診斷和動態監測液體活檢技術
泌尿生殖系統腫瘤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當前對于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診斷和監測方法通常是侵入性的,且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存在假陽性率。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慈維敏團隊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周利群、李學松團隊合作,對315例尿液樣本(檢測隊列含泌尿上皮癌、腎癌、前列腺癌,非腫
治療原發性非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包括Ta(乳頭狀),T1(粘膜下浸潤性)腫瘤和Tis(原位癌[CIS]),其占非肌肉浸潤的約70%,20%和10%癌癥,治療經尿道切除術,假定的非肌肉浸潤性膀胱腫瘤的初始治療是對所有可見膀胱腫瘤(TURBT)的完全經尿道切除術,其具有足夠的深度以包括固有肌層。TURBT的質量至關重
輸尿管透明細胞腺癌伴尿路上皮癌病例報告
患者,男,75歲。2016年1月22日無明顯誘因出現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周就診。患者尿液呈淡紅色,未見明顯凝血塊,無腰背部脹痛不適,無惡心嘔吐,無發熱。B超檢查示左腎輕度積水,左側輸尿管上段擴張。尿常規:紅細胞412個/μl,白細胞29個/μl。查體未及明顯陽性體征。診斷為輸尿管腫瘤。全麻下行左輸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