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5日電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今日在談及“巴西學術期刊上大量中國醫生論文涉嫌抄襲或代筆”時表示,人社部在去年11月已經出臺文件,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定工作中關于論文、科研的要求,不再做硬性規定。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實行分類評價,該搞科研的就重視學術水平,該更加重視臨床技術的就應該更加注重實踐能力。 人社部今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6年第三季度人社工作進展情況。有記者問及“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道,在一本巴西的學術期刊上有大量的中國醫生的論文涉嫌抄襲或者代筆,當時媒體分析認為這是中國的醫務人員的職稱晉升制度當中非常重視期刊論文發表的內容所導致的,請問人社部有沒有關注到這條新聞?在醫務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方面有沒有相應的改革計劃?” 李忠表示,個別醫務人員造假問題不僅關乎職業道德,而且還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人身健康,社會對此事反映強烈,人社部對此也是高度重視。媒體報道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衛生......閱讀全文
學術貴在創新。為名為利去抄襲、篡改論文,是對科學的背叛,也是研究者對存在價值的自我否定和毀壞,為人所不齒。解決屢禁不止的論文造假問題,不僅要靠嚴厲的事后懲治讓造假者名譽掃地,更要從根本上在全社會確立正確的學術衡量標準,根除造假滋生的溫床,給創新者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 美國:讓抄襲者無所遁形
一年一度的大學畢業論文答辯季又來了,大學老師也開始進入論文評審和答辯的“黑五月”。同過去不夠規范的做法相比,各大高校對畢業論文的要求在近些年明顯提高。比如,為了避免過去頻繁發生的論文抄襲現象,高校普遍規定了論文查重率的合格標準。一些高校規定不同檔次的論文要達到不同標準的查重率,以體現不同學歷的不
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論文成為唯一的科研評價指揮棒。人民視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要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等“軟件”保障。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經費投入穩步增加、儀器設備更新換代,我國科技“硬件”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而“軟件”環境改善則相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一批知名高校學報被“踢”出了所謂C刊“核心版”,淪為“擴展版期刊”,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同濟校報主編、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在微博上聲明,怒
2月24日,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治國情調研組發布《中國學術評價機制調研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學術成果重數量、輕質量,抄襲、買賣論文成風,滋生了嚴重的學術腐敗問題。近半數受訪者承認曾向核心期刊付費發表論文。 眼下,又是一年臨近畢業時,記者的同鄉上海某大學法
當前中國學術界的科研評價體系,讓學者的榮譽、收入、職稱、項目都與論文掛鉤,一定程度上讓衡量標準“跑偏”,論文抄襲、花錢買版面等現象屢見不鮮。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直言,中國現有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有待完善,“唯論文”的衡量標準禁錮科技創新,需要“多把尺子”共同作用。 談衡量標準:論
我國現在每年寫作發表的論文很多,如何從論文大國走向科技強國,還需要人們進行更多探索和思考。 針對當前頗具規模的論文服務市場,記者采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學風不正部分學生沒有創造性 論文查重是很多畢業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論文查重是一種被逼出來的措施或技術
教育部印發《關于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社科〔2020〕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部內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 《關于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
我國現在每年寫作發表的論文很多,如何從論文大國走向科技強國,還需要人們進行更多探索和思考。 針對當前頗具規模的論文服務市場,記者采訪了業內有關專家。 學風不正部分學生沒有創造性 論文查重是很多畢業生
近年來,隨著對科研評價的日益重視和量化評價方法的普遍運用,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由于論文數量和質量作為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大都與科研人員的職級晉升、學位申請、榮譽地位、獎金待遇等掛鉤,與論文發表相關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也較普遍地存在,致使以論文數量衡量學術績效的評價制度也飽受詬病
2007年12月24日,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在校園網上掛出“2007年第1號”通告,向全校師生通報對三起學術剽竊事件的調查審議結論與處理建議,引發強烈反響,復旦被認為有勇氣“自揭家丑”。 研究生教材“嚴重抄襲” “2007年第1號”通告稱,自今年5月以來,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
論文查重是如今每個大學生在畢業答辯前的必經步驟,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標準,論文的重復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認定為抄襲,無法參加畢業答辯。近日有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的教師反映,院長雷裕春的9篇論文和1篇專著,經知網檢測,重復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而該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所有論文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教育部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科協發學字〔2015〕83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更好地服務國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和學術繁榮,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學
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于發聲明撤稿。 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 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志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于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在解釋撤
近日,一條學術圈的公告,被“頭條新聞”“人民日報”等諸多微博大V轉發,甚至一度登上BBC中文網站首頁。 這條公告來自國內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國際新聞界》。 8月17日,其在官方網站刊出《關于于艷茹論文抄襲的公告》。公告指出,于艷茹發表在該刊2013年第7期的一篇論文,大段翻譯發表于1984年
交納數百元乃至上千元,就能在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甚至論文的撰寫都可以有人代筆。這在高校學生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多年前,就有研究報告稱,我國論文買賣已形成產業,規模達10億多元。 學術論文本應是學術創新的核心載體,怎會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
實行了三十年的職稱制度終于迎來了大改革。昨日(2017年6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重點改革"唯論文唯資歷 唯學歷"論,讓專業技術人才獲得更科學的評價和肯定。 實行學術造假"一票否決制" 此次印發的《關
《賽先生》:小保方晴子萬能干細胞論文造假一事,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指出這是因為日本追逐諾貝爾獎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RIKEN)為了爭取經費過度宣傳所致。為何這一造假事件會在以行事謹慎著稱的日本科學界發生? 張明國:概括地說,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是因為
日前,一篇“史上最牛碩士論文”引起網絡熱議,揭發者稱該論文抄襲嚴重。為了遏制學術不正之風,今年中國部分高校開始啟用“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在高校畢業生進入最后的答辯期,這種論文“測謊儀”在新疆、武漢、上海等一些高校的實際使用,引來不小的震動。然而,有矛就有盾,針對“測謊儀”,一種幫助學
一個原本看似簡單的職稱評選,讓新疆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女教授王欣欣成為網絡關注的熱點。近日,一封來自石河子大學教師的實名舉報信在各大論壇流傳,報料人稱王欣欣多篇學術論文造假,其賴以通過評審的資本——《新疆兵團音樂史》更存在嚴重的抄襲問題。 12月10日,《中國科學報》記者聯系到
忙著跑關系、搶項目,忙于寫文章,片面追求SCI、影響因子,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曝光……針對當前科研領域的不良現象,前來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開出處方,呼吁從課題立項、成果評審、評價方式、經費分配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完善,使我國科研體系強身祛病,遠離功利和浮躁。處方一:科學立項,
“唯論文”的做法,必然導致學人與實踐相脫節。做無數手術的不如寫幾篇論文的,也就使人難免內心不平,甚至使做手術只有那些有良知的老實人愿意干,精明人都以寫論文為晉升階梯。 發表論文,意味著擁有一定的學術能力與科研水平。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倘若凡事皆與論文掛鉤,以論文為指揮棒呢?當下中國,便正在
7 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學6位教授聯合舉報該校長江學者造假;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認定該校副校長黃慶論文抄襲事實成立,取消其博士學位;7月8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原所長成崇德被同事舉報,并稱之為“學術巨騙”;7月6日,鄭州大學嚴肅處理賈士秋教授聘任論文作假行為,決定免去其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職
“沒時間達到錄取分數線,有時間作出高質量研究?”“本科生獨立寫論文都困難,何況高中生了”“潛規則都快變成‘明規則’了”……就在“蘇小妹”學術不端事件剛剛謝幕后不久,一篇題為《九省市高中名校學生論文涉嫌造假或涉自主招生黑幕》的文章又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和激烈討論。從辛辣諷刺的言語中,不難窺見公眾對于
依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目前中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位。同時,中國 SCI 論文的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但略顯尷尬的是,我國論文的撤稿量也同樣非常高,占世界 44%。01 中國在世界論文大環境的趨勢SCI 收錄中國論文數量占世界論文總數的變化趨勢1、中國 SC
錢思進在辦公室接受采訪。 舉報學生論文抄襲是為了給廣大學生給教育界做一個標桿 7月30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錢思進(錢三強之子)在個人博客上發表了《教育界剽竊造假的另一惡劣案例,中國教育界學術打假和懲治腐敗的艱難》的文章,記敘了他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對自己的學生胡震本科畢業論文打假
很多人知道袁隆平,卻不一定知道謝華安。這回,謝華安出了大名。因為涉嫌論文抄襲,他最近被推進了輿論漩渦。 就在他剛被評為中科院院士之后,有人舉報,他的論文是別人做的。 有人對他的學術水平提出質疑:認為他不會做學術,不配當院士。 謝華安到底有沒有抄襲?他能不能當院士?對于像
近年來,隨著科研量化評價方法的普遍運用,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問題受到普遍關注。單純以論文發表數量指標來衡量學術績效的評價制度,其弊端顯而易見,然而,對“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期刊論文總數居世界第一”的非議,以及“科技論文發表總數上升而被引用次數較低意味著垃圾論文增多”的說法,也值得斟酌、商榷。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