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一篇論文報告稱,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已被用于研究OCT4基因在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作用。該成果為未來相關研究建立起框架,并為認識控制胚胎發育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見解。這一原理研究表明,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可用于評估基因在人類早期發育階段所起的作用。 在人類早期發育階段,受精卵分化成囊胚,囊胚包含200個至300個功能不盡相同的細胞:有些被稱為多能性外胚層細胞,它們會繼續發育成胎兒;另外一些則被稱為胎外細胞,它們會形成胎盤和卵黃囊。可惜的是,人們至今仍不清楚決定這些早期細胞命運的機制。盡管OCT4基因被認為是人類細胞多能性和重編程必需的基因,但它在人類早期胚胎中的功能仍鮮為人知。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凱西·尼阿肯及同事,此次使用經過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方法,靶向編輯人類受精卵中的OCT4基因。研究中使用的是捐贈用于治療不孕癥的多余人類受精卵。 ......閱讀全文
6月2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曉江(Xiao-Jiang Li)研究員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表了題為“Targeted genome editing in primate embryos”的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他概述了近期在靈長類動物胚胎中應用
優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深受研究人員的喜愛,那么它為什么如此優秀呢?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repeats)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復;Cas9(CRISPR associated nuc
七月十五日,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Human Gene Therapy》發表綜述文章,提出了CRISPR/Cas傳遞載體所面臨的挑戰,并指出了非病毒載體所發揮的潛在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是本文共同作者之一。魏于全目前是四川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
近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世界上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雙胞胎女性嬰兒-在11月出生。他利用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對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后就能夠天然地抵抗HIV感染。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條消息瞬間在國內外網站上迅速發酵,引發千層
CRISPR/Cas9作為一項革命性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多種生物的基因組編輯,該技術在具體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基因組中存在的“PAM-free”和“CRISPR-tolerant”等區域無法使用傳統的CRISPR/Cas9技術進行編輯;基因組中每個位點的編輯都需要構建特定的gRNA
CRISPR/Cas9是精確改寫基因組的便捷工具。不過,在難轉化的植物中進行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在技術上還有一定的挑戰,往往會產生令人擔憂的轉基因中 間產物。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八月二十五日他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文
正在生物體內發揮功能的CRISPR/Cas9系統 ■新視野 CRISPR/Cas9這項新技術使人們能更精準地對DNA代碼進行控制,引發了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革新,科學家們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借助它的力量,治療包括癌癥在內的疾病并進一步解開人類細胞身上籠罩的謎團。 但這一基
麻州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CRISPR/Cas9技術,其可以精確地在幾乎所有的基因組位點如外科手術般編輯DNA,同時避免標準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中看見的一些潛在的有害脫靶改變。通過配對CRISPR/Cas9系統與一個可編程的DNA結合結構域(CRISPR/Cas9-pDBD),
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是一種古老的多倍體植物,是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豆科作物。大豆為食物生產和動物飼料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和油。近年來,各種各樣的遺傳方法已被用來改善大豆的農業性狀。 CRISPR是生命進化歷史上細菌和病毒進行斗爭產生的免疫武器,自2012年以來,研
上海科技大學,中科院-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南京醫科大學三處的研究人員合作發表了題為“APOBEC3 induces mutations during repair of CRISPR-Cas9-generated DNA breaks”的文章,證實了APOBEC在CRISPR/Cas9引發的同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第一次指出了為什么CRISPR基因編輯有時無法生效,以及如何能幫助這一過程更為有效。 CRISPR是一種大熱的基因編輯工具,它能幫助科學家們從DNA中切除不需要的基因或遺傳物質,有時還可以添加上所需的序列。CRISPR使用的是一種名為Cas9的酶,它像剪刀一樣切
CRISPR/Cas9這項新技術使人們能更精準地對DNA代碼進行控制,引發了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革新,科學家們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借助它的力量,治療包括癌癥在內的疾病并進一步解開人類細胞身上籠罩的謎團。 但這一基因編輯技術也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憂慮。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有科學家擔心,這一新工
CRISPR基因編輯無疑是本世紀以來最受矚目的生物技術之一。CRISPR可以用來做什么?如何來實現這一過程?這大概是人們目前對這項技術最關心的問題。3月28日,在Cell網站Crosstalk專欄上的一篇文章中,Trends in Biotechnology雜志的編輯Matt Pavlovich
近期,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一個已在斑馬魚中經過實驗驗證的CRISPR/Cas9靶序列數據庫。 CRISPR及CRISPR相關蛋白(Cas9),是在古細菌和細菌中發現的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郭斐課題組在基因治療領域著名期刊 Human Gene Therapy 雜志發表題為:CRISPR/Cas9 inhibits multiple steps of HIV‐1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使用CRISPR/Cas9技術成功抑制
George Church:哈佛醫學院著名遺傳學家 11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了遺傳學界的大牛George M. Church領導哈佛醫學院的團隊,在人iPS細胞中進行了CRISPR基因編輯。他們將全基因組測序和靶向深度測序結合起來,評估了Cas9編輯iP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楊力研究組與上海科技大學陳佳研究組、南京醫科大學沈彬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胞嘧啶脫氨酶(APOBEC)在CRISPR/Cas9引發的DNA斷裂修復過程中產生突變的新機制,為進一步提高基因組編輯保真度提供了新思路。 C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楊力研究組與上海科技大學陳佳研究組、南京醫科大學沈彬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胞嘧啶脫氨酶(APOBEC)在CRISPR/Cas9引發的DNA斷裂修復過程中產生突變的新機制,為進一步提高基因組編輯保真度提供了新思路。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豉汁蒸鳳爪端上桌后,一個小女孩頑皮地用筷子噠噠地敲打著餐桌。一位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兒、妻子和母親享用著廣式點心。在波士頓唐人街這個喧鬧的餐廳,沒人會多瞄一眼這位男青年。 沒人能猜到,34歲的張鋒會是這一代人中公認的最具轉化能力的生物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在兩個領域
來自荷蘭Hubrecht研究所和烏特勒支醫學中心(UMC Utrecht)、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稱,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自身克隆CRISPR/Cas9(scCRISPR)技術,可以繞開基因編輯過程中所有的克隆步驟,在數小時內完成CRISPR/Cas9介導基因突變及位點特異性轉基因敲入。他們的研究成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ATCC 6051a是用于酶工業生產的一種野生菌株。因為它的轉化效率較低,因此對這一菌株的遺傳操作,需要一種高度有效的基因組編輯方法。6月16日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相繼在2012、2013、2015和2017年被Science雜志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一。因此,CRISPR/Cas9以其操作簡便和成本低廉等優勢受到了眾多研究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伙伴研究所楊力研究組與上海科技大學陳佳研究組、南京醫科大學沈彬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胞嘧啶脫氨酶(APOBEC)在CRISPR/Cas9引發的DNA斷裂修復過程中產生突變的新機制,為進一步提高基因組編輯保真度提供了新思路。 C
每到年終,The scientist會對本年度的創新產品、年度科學人物和學術界丑聞等進行一系列的盤點。在發表于12月31日的“Year in Review: Biggest Life Science Stories of 2015”文章中,該期刊總結了2015年發生的生命科學大事件: 精確的基
基因修飾動物是研究在發育和疾病中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CRISPR/Cas9系統有效的應用于構建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而楊輝團隊正好專注于該領域。 楊輝,30歲時,就成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研究員;2015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019年,楊輝博士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由楊輝創辦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推出了“變革生物學的技術”特刊,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數種目前正在給生物學領域帶來革新的重磅技術。在今天的這篇文章里,藥明康德微信團隊為各位讀者朋友們整理了其中關于CRISPR/Cas的內容,一道展望它能如何指引基因工程的未來。 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的多樣性、模
CRISPR/Cas已成為強有力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并已成功地應用于 許多生物,其中包括幾個植物物種。然而,在植物中,基因組編輯試劑載體的傳遞仍然是一個挑戰。最近,來自清華大學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 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報道了一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