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組織都在推崇攝入纖維的好處,但是,究竟我們應該攝入多少纖維呢? 基于這個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進行了專門研究。這項新的研究旨在幫助制定飲食纖維消費的新指南,并揭示哪些碳水化合物能夠起到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并抑制體重增加的效果。相關結果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中。 臨床研究揭示攝入纖維有助于預防非傳染性疾病以及緩解體重增加 非傳染性疾病也稱為慢性疾病。它們通常持續很長時間,并且進展緩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目前主要有“四種非傳染性疾病類型:”心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來自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吉姆·曼恩教授解釋了這項研究的動機,他說:“以前的評論和薈萃分析通常只檢查碳水化合物質量和少數疾病的單一指標,因此無法確定推薦哪種食品來預防一系列條件。” 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員對此前一系列觀察性研究和臨床試驗進行了薈萃分析。 理想的纖維攝入量:每日25-29克 ......閱讀全文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關于皮膚癌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膚癌的發生DOI: 10.1083/jcb.201907178 在某些組織中誘發癌癥的相同遺傳突變在其它組織中或許是無害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ell Bio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關于皮膚癌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膚癌的發生 DOI: 10.1083/jcb.201907178 在某些組織中誘發癌癥的相同遺傳突變在其它組織中或許是無害的,近日,一項發表于Journal of Cell Biolo
馬上就要過年了,吃貨的春天又將來臨,想必大家都已經準備好了上好的食材,時刻準備著磨刀嚯嚯向豬羊。或與家人團圓歡聚,或與朋友把酒言歡,或暢談發小一吐不快,或智斗姑姨險避相親,但是都逃不開一個字兒:吃!那么問題就來了:怎么海吃海喝才能不長肉呢?我們來看看達爾文怎么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什么意思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維生素E(Vitamin 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水解產物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它是機體許多器官、神經以及肌肉維持正常功能的必要營養物質,而且其也是一種抗凝劑,可以減少凝血。人體不能生成維生素E,只能從油脂、肉類以及其它食物中攝入,但是人們常常攝入維生素E的水平不足,尤其是在低脂飲
我們都知道吃堅果有益身體健康,可是吃什么堅果,怎么吃,能預防/治療哪些疾病?很多人卻并不清楚,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研究來告訴大家堅果與機體健康到底有著什么重要的關聯。 【1】BMC Med:每天一把堅果就能降低個體患多種疾病的風險! doi:10.1186/s12916-016-0730-
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營養學界對膳食纖維的攝入給出了統一的建議,即每人每天攝入量在25g-35g之間。因為每天攝入超過25克以上的纖維對健康大有裨益,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一系列健康問題,但大多數人遠未達到這個要求。 近日發表在《The Lancet》上一項研究證實,沒有所謂的完美飲食
【1】大力水手:吃菠菜真的可以讓肌肉變得更強壯! 你還記得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里的主人公--大力水手波比嗎?每到危急關頭,只要吃下菠菜,波比就能變得力大無窮,把大壞蛋布魯托打得逃之夭夭。 近來有研究發現菠菜真的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壯,但這種效果并非由菠菜中的鐵元素導致,綠葉中含有高濃度硝酸鹽才是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如何影響機體健康?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 Neurosci:攝入酮類飲食或有望幫助機體抵御阿爾茲海默病 doi:10.1523/JNEUROSCI.1446-19.2019 日前,一項刊登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希望通過改變飲食方式來改善人類的健康,膳食營養在維持機體健康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而其中膳食纖維對于改善人類機體健康,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尤為重要,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亮點研究,來闡明膳食纖維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 【1】Cell:缺乏膳食纖維,腸道細菌會反過來“吃你” 新聞
慢性肝臟疾病被列為引發全球人口死亡的十二大原因之一,很多疾病都被認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相關;相反,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能夠幫助抑制并且逆轉肝臟疾病。肝臟疾病相關的死亡率和肝硬化的發展密切相關,肝硬化是進行性肝纖維化的最終結果,而肝纖維化則是由慢性炎癥誘發的肝臟疤痕產生;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
慢性肝臟疾病被列為引發全球人口死亡的十二大原因之一,很多疾病都被認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相關;相反,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能夠幫助抑制并且逆轉肝臟疾病。肝臟疾病相關的死亡率和肝硬化的發展密切相關,肝硬化是進行性肝纖維化的最終結果,而肝纖維化則是由慢性炎癥誘發的肝臟疤痕產生;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腸道菌群研究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他們發現腸道菌群與機體多方面的健康都有著密切的關聯,那么近期腸道菌群領域又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對此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 Med:腸道微生物能夠預防食物過敏 doi:10.1038/s41591-018
戒口!五類食物催人老烘焙食品。烘焙食品包裝上往往寫著含有氫化植物油,而植物油在氫化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大量試驗及證據表明,反式脂肪酸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常見慢性病,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人因此死亡。另外,反式脂肪酸對心理健康也有影響,經常攝入的人更具攻擊性。油炸食物、咖啡伴侶和爆米花等
咖啡是一種用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制作出來的含有咖啡因的飲料,與可樂,茶同為流行于世界的主要飲品。而一直以來咖啡是否影響健康是很多人都極為關心的話題,多年以來科學家們對于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看看過去都有哪些跟咖啡有關的研究進展。 1. 喝咖啡還能預防糖尿病? 對動物進行研究發現
據WHO數據顯示,目前抑郁癥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負擔,也是導致患者功能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約有1/7的人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遭受抑郁癥困擾。預計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而在中國,抑郁癥的發病率約為6%,目前已確診的抑郁癥患者為3000萬人左右。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抑郁癥研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腸道微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utrition Reviews: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DOI: 10.1093/nutrit/nuz106 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GW)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趙竹青)紛擾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8月科學流言榜”,解答了“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喝純凈水會讓人形成酸性體質,導致鈣流失”等11條流言背后的科學真相。 1. 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進行的多項研究,共同解讀素食飲食到底對機體健康是好是壞?與大家一起學習! 【1】素食好處多多,但也有其弊端,營養平衡才是關鍵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2195 在一項新的薈萃分析(meta-analysis)中,來自美國
盡管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對于營養補充品是否能夠真的提高健康水平,研究者們還是無法達成一致的觀點。 1911年,波蘭生物化學家Casimir Funk發現在那個時候很神秘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腳氣病在某些地區更加常見,這些地區的人們的主食是去殼的大米。于是,他用一組患病的鴿子進行了實驗,在被
5月份就要過去了,生物谷小編根據本站報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點擊量,對讀者們關注度比較高的文章進行了盤點,這三大期刊雖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生物學領域的進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導性,囊括了生物學各個領域的部分最前沿進展。癌癥,HIV以及腸道微生物仍然是讀者們最為關注的幾個領域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機體健康,那么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應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多篇研究成果,來告訴大家生活方式對于機體健康的重要性!與大家一起學習! 【1】簡單地改變生活方式就能夠改善大腦健康 有效應對諸如癡呆癥等大腦疾病 新聞閱讀:We can ch
在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中,超過99%都是細菌。人體正常的腸道細菌種類有500~1000 種。人腸道中的細菌細胞數達100萬億個,占人體總微生物量的 78 %,然而人體細胞總數也不過10萬億個,這意味著胃腸道內的細菌總數比人體細胞總數還多10倍。 腸道細菌不僅數量龐大,種類也繁多。占主要地位的是厚
維生素D是獨一無二的,它的作用與荷爾蒙影響細胞功能和基因表達緊密結合。我們現在知道,維生素D的受體遍布全身,包括大腦,在那里維生素D會刺激提升情緒的神經激素——血清素的合成。此外,在過去的許多年里,研究人員發現大量的證據確定維生素D能夠保護身體對抗相當多種疾病的進程。&n
皮膚是機體最大的器官,其能夠幫助機體有效抵御機械沖擊,為了確保這種保護作用,皮膚細胞之間必須緊密連接在一起。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道,共同聚焦機體皮膚健康,分享給大家! 【1】Nat Commun:皮膚檢測有望預防朊病毒感染 doi:10.1038/s41467-018-08130
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任何對抗癌有益的方式都是患者及家屬們不愿錯過的。“民以食為天”,腫瘤患者的飲食更是要多加注意,而且,健康的飲食對于患者的腫瘤治療來說確實是大有裨益。該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不吃什么,患者及家屬心里一定要有譜! 首先說明,多吃和少吃,是指此類食物在日常飲食結構中的比例應該偏大或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對于機體健康的維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營養的攝取,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謝穩態的維持。作為基礎醫學最熱門的領域之一,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在此,我們簡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時間來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大家喜歡! 1. Science子刊
膳食纖維是指能抗人體小腸消化吸收,并在人體大腸能部分或全部發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類似物質的總和。膳食纖維一般包括不易被消化酶消化的多糖類食物成分,聚合度≥3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質素,主要來自于植物的細胞壁。據加拿大《蒙特利爾日報》報道,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近日刊登了一項世界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