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連續11年零檢出;去年抽檢境內114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生產樣品1721個批次,100%合格;為大家的工作點贊。”1月11日,第三屆中國乳業質量年會在京召開,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副司長陳少洲受邀講話,作為監管部門代表,他披露了多項重磅數據。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些數據里不僅有讓人免憂的“零檢出”,還有讓人振奮的“100%”。不過,會議現場的反應卻“意外”平靜,以致于主持人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劉美菊,在接過陳少洲話筒時還調侃道:“真沒想到面對監管部門的點贊,全國乳制品生產企業及上下游相關企業的代表們能表現得如此泰然。這也說明我們開始冷靜地看待自己、看待行業。”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讓標準缺失、原料乳質量低、摻雜使假等一系列問題浮出水面。面對質量的拷問,中國乳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十多年后,中國乳業已然脫胎換骨,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9%以上......閱讀全文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 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16日就三鹿牌嬰幼兒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有關情況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這次事故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立即組織了專項檢查,請問檢查結果如
10月7日,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公告,公布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公告稱,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禁止人為添加到食品中。對在食品中人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切實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嚴把生產經營許可關 (一)嚴格乳制品行業管理。各省(區、市)要認真執行乳制品工業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 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國辦發〔2010〕4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切實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經
三易其稿、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升級版”,作出了哪些主要修改?將為“舌尖上的安全”帶來哪些新的保障? 農產品:劇毒高毒農藥禁用于蔬菜瓜果 【背景】利用劇毒農藥、化肥、膨大劑等對蔬菜瓜果進行病蟲害防治、催肥,是百姓最擔憂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 2013年,山東濰坊市被曝出有農戶
嬰幼兒奶粉標簽標識管理有望收緊。1月1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在食藥監總局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食藥監總局正在制定標簽標識管理辦法,同時會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標簽標識做出專門規定,采取措施嚴加監管,“要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滿足消費者的選擇權”。 張靖還表示,從目前嬰幼兒
優化適度水解蛋白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檢測方法。由于水解蛋白的水溶性,給多個檢測項目帶來了挑戰,如樣品前處理沉淀不完全、難以過濾、濾液混濁、色譜圖中出現干擾峰,等等。本文分析了水解蛋白的特性,從樣品前處理、色譜峰識別、色譜條件(流動相pH、濃度)、色譜柱沖洗等方面對以上項目檢測方法的優化,展示了一些成功的
優化適度水解蛋白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檢測方法。由于水解蛋白的水溶性,給多個檢測項目帶來了挑戰,如樣品前處理沉淀不完全、難以過濾、濾液混濁、色譜圖中出現干擾峰,等等。本文分析了水解蛋白的特性,從樣品前處理、色譜峰識別、色譜條件(流動相pH、濃度)、色譜柱沖洗等方面對以上項目檢測方法的優化,展示了
三鹿新任董事長致歉并通報善后措施 新華網 9月18日上午,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張振嶺在河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代表三鹿集團向社會各界道歉并致歉臺灣地區消費者。中新社發 田張夢 攝 新華網石家莊9月18日電 (記者 曲瀾娟 董智永)在18日上午召開的河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
國產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問題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伊利股份14日在官方網站上公告稱,因檢測出汞含量異常,公司緊急召回去年11月至今年5月期間生產的全優2、3、4段乳粉。在本市,各大超市昨日一早,便在賣場內對伊利奶粉產品進行了排查,并第一時間下架了問題產品。受此影響,昨日A 股伊利股份開盤就被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1月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7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介紹2018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介紹,2017年全國范圍內共組織抽檢23.33萬批次樣品,總體平均抽檢合格率為97.6%,比2016年和2015年提高0.8個百分點。抽檢
12月31日,被告人田文華在法庭上受審。新華社發(丁立新 攝) 12月31日,被告人田文華、王玉良、杭志奇、吳聚生(左起)在法庭上受審。新華社發(丁立新 攝) 本報記者 葉鐵橋 2008年的最后一天,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門口人頭攢動。一大早,警察就在法院外拉起了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總局”)組織6個食品安全審計工作組,依據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要求,對總局專項監督抽檢檢出不合格產品的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食品安全審計。現將對上述企業審計發現的有關問題通告如下: 一、陜西優利士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關系全國13億多人“舌尖上的安全”,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但風險與隱患仍然存在。從熱點問題入手,讓監管“跑”在風險前面,讓成果對接百姓期待,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食品安全總體平穩 2016年食品安全抽檢數據日前出
7月2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2017年6月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情況的通告》(2017年第117號),本次組織抽檢嬰幼兒配方乳粉217批次,檢測項目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63個指標,被抽檢樣品所檢項目全部合格,未檢出不合格樣品。 據了解,本次抽檢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主要包
拎菜籃的馬大嫂們都可堪比食品安全專家,去菜場時遵循著在主婦心中廣為流傳的一套“買菜原則”:什么蔬菜相對農藥殘留會多,雞翅尖小孩子要少吃,可能有激素殘留;瘦肉太多的豬肉有可能打了瘦肉精……相對而言,似乎魚蝦蟹等水產品是相對安全的葷菜之選。而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的2017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
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的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中,不合格的進口巴氏殺菌乳全部來自澳大利亞。 中國對境外乳制品企業的監管,更多還是在產品進口環節,對生產環節還無法直接監管。 方興未艾的澳大利亞乳制品對華出口,陡生了不確定性。 2016年11月4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
“三鹿毒奶粉事件”演變進入第二階段,主戰場轉到科學領域,關鍵詞之一是三聚氰胺檢測技術。 正在上演的倒奶殺牛事件,最初是由于企業拒收,現在則演變成為檢測技術跟不上企業收奶需求。據農業部畜牧司統計,在國家的積極干預下,奶農倒奶從之前的每天3000多噸降至10月初的每天2000多噸,這一數量相當于55萬
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產生信任危機 最近一段時間,內地民眾在香港、澳門大量購買進口嬰幼兒奶粉,造成香港、澳門一度出現奶粉供應緊張。此后,有媒體報道內地有不法企業,將皮革下腳料溶解后制成蛋白粉混到牛奶里,提高牛奶的蛋白含量。一時間,國產奶粉和整個乳制品行業再次成為關注焦點。記者調查發現,消費
"乳礦物鹽"風波繼續蔓延 蒙牛兒童成長奶酪被曝違規添加 近日,因寶寶奶酪違禁添加"乳礦物鹽"一事,國內大型乳企又開始經歷一波質量風波。不過,目前看來,這場風波還在蔓延。有業內人士向新快報記者爆料,違禁添加"乳礦物鹽"的乳企還包括蒙牛。記者從中糧旗下的官方購物網站我買網(微博)發現
8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告,對檢出不合格產品的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食品安全審計。通告顯示,陜西百躍優利士乳業有限公司存在生產車間不衛生、不合格產品未召回、三聚氰胺檢驗能力嚴重不足等諸多問題。黑龍江四家乳企則存在員工健康證過期、不合格產品未召回、偽造生產經營記錄等問題,
對于新手爸爸媽媽來說,圍繞嬰幼兒的成長總是有層出不窮的知識需要儲備。特別是圍繞孩子的“吃食”問題,讓很多新手爸爸媽媽緊張不已。正值夏季,氣溫升高、空氣潮濕、蚊蟲增多、都會對奶粉造成威脅。社交論壇上,一些新手媽媽發現奶粉出現變色、結塊、黑點,脹罐、甚至小飛蟲的現象,讓她們擔憂不已,那么,奶粉中為什
昨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7年食品安全抽檢情況和2018年抽檢計劃。2017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抽檢了23.33萬批次食品樣品,總體平均抽檢合格率為97.6%,比2016年提高0.8個百分點。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表示,我國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正在
在三鹿公開承認奶粉中被“污染”了三聚氰胺之后,本網迅速采訪了相關的一些專家和企業,從分析測試的行業視角、從各方解讀專業人士對該事件的看法。 分析測試企業人士觀點: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與 國家標準體系的可靠性 在分析測試百科網上,有很多關于三聚氰胺的報道和相應的檢測方法,因為去年的寵物事
12月7日,中國質檢網獨家策劃的“2010年十大質檢新聞評選”正式啟動,評選持續到12月28日結束。網友可登陸中國質檢網“十大質檢新聞評選專題”,參與備選新聞的評選,還可以推薦你心目中的重大質檢事件。 本次新聞評選采用網站評選機構和網友共同評選的方式,其中專業人士投票占40%的權重,網友投
據悉,此次牛奶召回只涉及一家規模較小的上海乳品企業,但它提醒人們一些企業仍試圖通過出售污染的奶制品來謀利,也令人對中國乳業在經歷了2008年毒奶事件這一中國最嚴重的食品安全丑聞后的整改力度產生了質疑。 專題報道:三 鹿 奶 粉 事件——中 國 最 大 的 食 品 安 全 事件 此次涉
“旺仔”乳酸菌乳味食品菌落超標;“藍伯特”果肉椰子汁蛋白質不達標;九毛九拍黃瓜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民餐飲三文魚刺身不合格……“吃貨”們注意了,這些食品有問題!昨日,廣東省食藥監局公布對廣東省生產經營的食品抽檢結果,一大波不合格食品被曝光,其中包括不少知名品牌食品。此次抽檢針對全省范圍內生產經營
5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2014年不合格嬰幼兒乳粉名單,包括國內品牌和進口奶粉共計48個批次乳粉登上黑榜,有3批次樣品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3批次樣品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被吊銷生產許可證。包括貝登(福建)嬰幼兒營養品有限公司、白城龍丹乳業在內的5家
“在2016年抽檢中,不合格產品主要問題是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占不合格樣品的33.6%。”1月16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該局副局長郭文奇說。 郭文奇表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去年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6.8%,與2015年持平。除超量使用添加劑之外,
“這說明消費者不僅對國內產品、對民族企業失去了信心,而且對國家標準也失去了信心。”魏榮祿看到大陸客橫掃港澳奶粉的消息不禁痛心疾首。作為中國西部乳業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這位78歲的老人在乳品行業已經浸淫了近50年。“消費者的心是經不起一次次蹂躪的啊!中國乳業如果想有大發展,歪門邪道該停止了。”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