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90萬人大型研究:喝牛奶與心臟代謝疾病的關系
喝牛奶在人類社會中具有悠久的歷史。牛奶富含蛋白質、鈣、脂肪和多種微量元素,是我們膳食中重要的營養來源。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300毫升牛奶。然而,一些研究認為,牛奶攝入量較高會增加心臟代謝風險。 北京時間5月25日,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國際肥胖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超過190萬參與者的研究數據,為牛奶攝入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和血清膽固醇水平之間的關聯提供了遺傳學證據。研究發現,經常飲用牛奶的人BMI高于不喝牛奶的人,但其有益膽固醇和有害膽固醇的水平都較低。此外,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經常飲用牛奶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降低了14%。 飲食是心臟代謝疾病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一些研究表明牛奶和乳制品消費與心臟代謝風險因素之間存在關聯。因為高脂肪乳制品會增加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而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不......閱讀全文
神經酰胺或能治療心臟代謝疾病
以神經酰胺類脂為靶點的方法可能有治療心臟代謝疾病的潛力。研究人員總結了神經酰胺與動物和人類的一系列疾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的證據,并將其與數十年來推動研制降膽固醇藥物的數據集進行了比較。相關研究11月5日發表于《藥理學趨勢》。 “如果要實現神經酰胺降低療法的潛力,科學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論文通訊作
腸道菌通過影響紅肉代謝增加心臟病風險
人體腸道內寄生著10萬億個細菌,它們能影響體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還能控制人體對癌癥治療藥物的反應。TMAO是機體在消化過程中腸道菌群產生的一種副產物。血液中高水平的TMAO常被研究人員用來預測個體未來心臟病發作、中風以及死亡的風險,目前針對TMAO的檢測正在被應用于臨
一文解密高鹽飲食對心臟代謝疾病的影響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人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快速的變化。在中國,次優飲食是導致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從1990年到2010年,綜合飲食因素 ?-包括過度攝入鈉和攝入不足的水果,全谷物,堅果和種子 ?-是中國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的最大風險因素。盡管飲食模式顯然
重磅綜述!G蛋白信號在心臟代謝性疾病中的作用
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最大的跨膜蛋白家族,其作用是將細胞外刺激轉化為細胞內信號反應。人們發現G蛋白信號傳導(RGS)表達或功能的紊亂可能導致多種心臟代謝疾病的發病機制。在許多心臟代謝狀況中觀察到GPCR信號傳導失調。這種失調并不總是直接歸因于受體本身,而是歸因于GPCR介導的途徑(包括換能器、
睡懶覺的又一個借口:降低心臟代謝疾病風險
根據一項對所有已發表的關于睡眠不足的研究的分析,增加睡眠時間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臟代謝代謝風險或心臟病和代謝紊亂的風險。 這項發表在《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analysis》上的研究由南非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Cape Town)的研究人員牽頭,包括
脂質代謝異常導致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原因分析
(1) 膽固醇(Ch):膽固醇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已為眾多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研究證實。多數臨床研究報告,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血膽固醇常無明顯變化,但糖尿病如合并糖尿病腎病,常存在高膽固醇血癥。多危險干預治療研究顯示在任何相同的膽固醇水平,糖尿病人群心血管死亡的危險性比非糖尿
“網紅”腸微不再可愛,竟通過紅肉代謝增加心臟病風險!
長期以來,大量存在于紅肉(如牛肉、羊肉等)里的左旋肉堿曾一度與膽堿和卵磷脂一起被認為屬于營養成分,但最新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歐洲心臟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白肉或非肉類蛋白質來源的飲食相比,以紅肉作為蛋白質主要來源的飲食會顯著升高循環中TMAO的水平,而T
超190萬人大型研究:喝牛奶與心臟代謝疾病的關系
喝牛奶在人類社會中具有悠久的歷史。牛奶富含蛋白質、鈣、脂肪和多種微量元素,是我們膳食中重要的營養來源。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300毫升牛奶。然而,一些研究認為,牛奶攝入量較高會增加心臟代謝風險。 北京時間5月25日,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
走入我們的心臟——心臟瓣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457.shtm “拳頭大小,形似桃子,維持生命,全部靠它”,猜猜它是誰?對啦!就是我們形影不離的伙伴一心臟。人體血液流動離不開心臟,但心臟又是如何使血液不會逆流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心臟位
人工心臟有望替代心臟移植
目前在美國,接受人工心臟治療的患者已達心臟移植患者的三到四倍。美國聯盟醫療體系(PHS)副總裁Dr Mudge在學術交流會上向中國心臟病臨床專家推薦了這一模式。 Dr Mudge表示,人工心臟不會有很大的噪音,安全可靠,能讓人們正常生活,不會受到機械的牽絆。一些病人接受人工心臟移植手術已經有
鐵代謝是如何代謝的?
(一)鐵的來源1.來自食物,正常人每天從食物中吸收的鐵量1.0~1.5mg、孕婦2~4mg.2.內源性鐵主要來自衰老和破壞的紅細胞,每天制造紅細胞所需鐵20~25mg.(二)鐵的吸收動物食品鐵吸收率高(可達20%),植物食品鐵吸收率低(1%~7%)。食物中鐵以三價鐵為主,必須在酸性環境中或有還原劑如
膽紅素的代謝:肝內代謝
肝內代謝:肝臟對膽紅素有攝取、轉化、排泄的功能。1)攝取:膽紅素隨血運輸到肝后,在膜上與白蛋白解離,并被肝細胞攝取。肝細胞內有Y蛋白和Z蛋白的兩種色素受體蛋白。Y蛋白是肝細胞主要的膽紅素轉運蛋白,Z蛋白對長鏈脂肪酸具有很強的親和力。Y、Z蛋白與進入胞質的膽紅素結合,并將它運至內質網。2)轉化:肝細胞
膽紅素代謝中的肝內代謝
肝內代謝:肝臟對膽紅素有攝取、轉化、排泄的功能。1)攝取:膽紅素隨血運輸到肝后,在膜上與白蛋白解離,并被肝細胞攝取。肝細胞內有Y蛋白和Z蛋白的兩種色素受體蛋白。Y蛋白是肝細胞主要的膽紅素轉運蛋白,Z蛋白對長鏈脂肪酸具有很強的親和力。Y、Z蛋白與進入胞質的膽紅素結合,并將它運至內質網。2)轉化:肝細胞
α酮酸代謝的代謝過程
氨基酸脫氨后生成的 α-酮酸可進一步代謝。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經氨基化生成非必需氨基酸實驗證明人體不能合成賴、異亮、苯丙、亮、色、纈、蘇、蛋等8種氨基酸相對應的α-酮酸,因而這些氨基酸不能在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攝取,稱為營養必需氨基酸。其它十二種氨基酸則稱為營養非必需氨基酸,所謂非必需氨基酸并不是
肝臟的代謝:蛋白質代謝
蛋白質代謝:(1)合成自身結構蛋白并合成多種血漿蛋白質,其中合成量最多的是白蛋白。(2)肝臟合成的許多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等,在血液凝固功能上起重要作用。(3)有豐富的氨基酸代謝酶,轉化和分解氨基酸。(4)經鳥氨酸循環合成尿素(尿素是血中非蛋白含氮物質主要成分)。
膽紅素代謝中的肝內代謝
肝內代謝:肝臟對膽紅素有攝取、轉化、排泄的功能。 1)攝取: 膽紅素隨血運輸到肝后,在膜上與白蛋白解離,并被肝細胞攝取。 肝細胞內有Y蛋白和Z蛋白的兩種色素受體蛋白。Y蛋白是肝細胞主要的膽紅素轉運蛋白,Z蛋白對長鏈脂肪酸具有很強的親和力。Y、Z蛋白與進入胞質的膽紅素結合,并將它運至內質網。
Circulation:最新研究!機械心臟可再生心臟組織
在一項新的初步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機械心臟(mechanical heart)會刺激衰竭心臟的不活躍部分再生,這為開發心臟再生療法帶來了希望。相關研究結果于2022年1月10日在線發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idirectional Cha
萊姆心臟炎可導致心臟性猝死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蜱傳染性疾病,由該病所致的心臟病變稱為萊姆心臟炎(Lyme carditis),是萊姆病的嚴重合并癥之一。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10月31日發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酮體代謝
由脂肪酸的β-氧化及其他代謝所產生的乙酰CoA,在一般的細胞中可進入三羧酸循環進行氧化分解,但在動物的肝臟、腎臟、腦、等組織中,尤其在饑餓、禁食。糖尿病等情形下,乙酰CoA還有另一條代謝去路。最終生成乙酸乙酯、β-羥基丁酸和丙酮,這三種產物統稱為酮體。 酮體是人體利用脂肪的正現象,對于不能利用脂
酮體代謝
由脂肪酸的β-氧化及其他代謝所產生的乙酰CoA,在一般的細胞中可進入三羧酸循環進行氧化分解,但在動物的肝臟、腎臟、腦、等組織中,尤其在饑餓、禁食。糖尿病等情形下,乙酰CoA還有另一條代謝去路。最終生成乙酸乙酯、β-羥基丁酸和丙酮,這三種產物統稱為酮體。 酮體是人體利用脂肪的正現象,對于不能利用脂
用菠菜培養心臟組織,修補病變心臟
近日,來自伍斯特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去細胞化的菠菜葉子上培育心臟細胞,利用菠菜葉豐富的葉脈網絡為再生組織提供必需的毛細血管結構。他們題為“Crossing Kingdom: Using decelluralizedplants perfusable tissue engineering scaf
跳動吧,心臟!新療法讓心臟細胞“起死回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醫生們常說,心臟病發作時,一定要搶占“先機”(心肌)。心臟需要依賴冠狀動脈持續不斷的氧氣供應,一旦血流受阻,氧氣供應就會停止,心肌細胞在短短幾分鐘內便會死去。在很多情況下,除非醫生能在一小時內疏通阻塞,否則10億多個心肌細胞將徹底死亡、不可逆轉
什么是代謝途徑?代謝途徑的過程
習慣上把這種連續的化學反應叫作代謝途徑。如酵解途徑,三羧酸循環途徑,戊糖磷酸途徑,糖原合成途徑,糖異生途徑,脂肪酸合成途徑等。中間代謝也稱為細胞內代謝。在中間代謝過程中,機體借助于各種反應從營養素或消化產物中獲得能量,以及機體構成所需要的“原材料”。整個中間代謝可以劃分為兩個過程,即分解代謝和合成代
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的關系
新陳代謝包括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物質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的交換和生物體內物質的轉變過程,能量代謝是指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能量的交換和生物體內能量的轉變過程,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偶聯的。例如,進食后能量攝人過多時,脂肪合成增加;而在饑餓時進行脂肪動員,釋放出能量供機體使用。
糖代謝VS脂代謝:科學家找到了癌癥代謝新聯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和Albert Einstein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使腫瘤細胞迅速增殖的酶,抑制這種酶可能是緩解癌癥生長的潛在策略。這項研究發表于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健康細胞從血液中獲取脂肪酸和膽固醇用于自身細胞膜建設,然而
從移植心臟中尋找導致心臟疾病的風險基因
最近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大量與擴張型心肌病和其他心臟疾病有關的風險因子,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轉錄組學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上。 許多基因的變異都會讓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但是我們對這些基因的了解仍然存在空缺。有時不僅是基因本身,它們表達的產物也
從移植心臟中尋找導致心臟疾病的風險基因
最近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大量與擴張型心肌病和其他心臟疾病有關的風險因子,這是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轉錄組學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上。 許多基因的變異都會讓人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但是我們對這些基因的了解仍然存在空缺。有時不僅是基因本身,它們表達的產物也會影響
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臨床用藥分析
?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導致心臟驟停的病理生理機制最常見的是室顫,其次為心室停頓,較少見的為無脈性電活動。臨床表現是突然意識喪失,心音消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呼吸斷續,隨后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全身發紺。??? 心臟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臟的原因引起的無法預測的自然死亡。患者過去可有或無心臟
人類心臟細胞圖譜為心臟疾病治療提供新見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07.shtm
物質代謝檢查方法器官水平的代謝研究
切除某種動物的器官后給予某種物質,觀察其代謝改變,可推知該器官的代謝功能。如在對排尿動物的尿素合成部位進行研究時,切除動物的肝臟后發現動物血液中氨基酸水平和血氨水平均升高,而尿中尿素含量下降,動物存活期很短,但切除動物的腎臟卻無此現象,說明肝臟與尿素的合成有關。